时间:2024-04-24
陶建华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加强对其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多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直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就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方法仍旧较为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对此,教师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设置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其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总是会营造严肃、刻板的教学氛围,甚至整堂课师生之间都没有互动环节。教师一直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的在台下听讲,但这不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推行素质教育后,教师应学会与学生换位,将其放在教学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并保留适当的思考问题时间,引导其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1]。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公园中运来一批盆栽花卉,一共有44盆,准备摆放在2个花坛中,平均每个花坛摆放多少盆花卉?如果要平均摆放在4个花坛中呢?为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留出3-5分钟时间让其对题目进行分析、思考并尝试解答,部分进行课前预习的同学会想到用除法计算,而大部分同学只会使用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知识来进行计算。教师不要急着解答问题,先讲解除法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学习的除法内容独立解决这一问题。
二、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数学的逻辑性要更强,小学生的年级较小,习惯从表象上来看待事物,思维能力也存在局限性,对于数学课堂中的部分知识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就会导致其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转变教学方式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找到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内容,让其乐于学习数学,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2]。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节《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用纸张模仿人民币制作若干大小相同的纸币,要求有一角、五角、一元、十元等不同面值。課上在讲解小数时提出问题:“一本书的价格是九元五角,小明付了十元,找回多少钱?如何用小数表示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角度进行思考,部分数学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就会回答出找回“五角钱”,将一元看做1个整体,五角用小数表达就是0.5元。
三、课外活动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其数学思维及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在目前小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课堂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忽视了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能局限在课堂,在课后实践活动中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3]。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节《复式统计表》时,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学习如何绘制复式统计表,也就是将多个统计内容整合到一张表上,从而更直观的反映出数据情况。生活中学生可以利用这一部分学习的内容解决生活问题,很多学生都习惯看足球比赛,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观看球赛,并让其讨论哪位足球运动员是全场最佳球员,学生则可以对足球运动员的进球数量、罚球准确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复式统计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轻而易举的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加深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学生探索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并不是很积极。对于知识的学习多是依赖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这使得学生对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即便对课堂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理解不足,也多是听之任之,不求甚解。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节《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师在课堂初始可以先引导其复习,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该如何计算呢?”通过设问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对新知识讲解完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思思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跑步比赛,为了提高成绩每天跑步25分钟,距离比赛还有12天,问思思比赛前一共要跑多少分钟?”先利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进行小组交流,探讨解题思路,从而得出问题答案。另外,学生在探讨时要重视多样化解题,从多个角度来探析问题的答案。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精心对每一节数学课内容进行设计,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尝试转换教学方式,并在课后开展实践活动,对课堂知识点进行延展,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另外,课堂上为了活跃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引导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终逐渐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欣.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2.
[2]黄成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51.
[3]周桂君.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25: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