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积成
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在运笔用墨上总结唐人经验而自成一家。自谓:“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笔墨”问题是写意画实践中的核心问题。笔是画家心灵的延伸,唐岱说:“盖有笔而无墨者,非真无墨也,是皴染少,石之轮廓显露,树之枝干枯涩,望之似乎无墨,所谓骨胜肉也。有墨而无笔者,非真无笔也,是勾石之轮廓,画树之干本,落笔涉轻,而烘染过度,逐至掩其笔,损其真也,观之似乎无笔,所谓肉胜骨也。”笔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清代王原祁说的“用笔用墨相为表里”。
笔墨问题一直被视为中国画艺术实践中的首要问题。早在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把“骨法用笔”列为仅次于“气韵生动”的位置,足以看出对笔墨的重视。唐代张彦远对用笔作了更为精妙的阐述,他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关于用笔的法则,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法则也在不断地丰富,传统的“十八描”便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唐以前画家运笔画线基本沿袭顾恺之“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的“游丝描”。这种线条的特点是宁静、内敛,含蓄和理智,一般而言工笔画多采用这种中锋运笔的线条。到了吴道子线的运用有了新的变化,他从民间壁画中得到了启发,加上他个性豪放特点,创造了“磊落挥霍如莼菜条”的描法——“兰叶描”。其特点是有宽有窄,多变流畅,轻重并用,快慢并融,富有运动感,自由而豪放,含情且达意。正如古人所赞誉的那样“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略,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张彦远称其为“疏体”,自此以后“疏体”和“密体”成了中国画坛两大体系,各立门庭,竞相发展,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
中国画用笔有着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技巧和技法。首先对于执笔作出了规定,有指法,如“指实掌虚”之说;有腕法,如:枕腕、提腕、悬腕等。其次在运笔的方法上也作了严格的区分和规定,如: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藏锋与露锋,逆锋与回锋,等等。以纸上笔触而论又分为两大类:点与线。描、皴、擦属于线类,而点、擢则属于点类。同时对于用笔的干湿、浓淡、渲染与用墨的关系都详尽地做了规定。描有十八种,如高古游丝描、铁丝描、钉头鼠尾描等。皴法有披麻皴、乱柴皴、斧劈皴等。点则有二八法,如个字点、胡椒点、菊花点等。对于用笔的优劣也有明确的区分标准:用笔宜劲、老、活、松、圆、厚、润,忌板、刻、结、枯、弱等。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画的用笔是一门极深的学问,了解它并不难,掌握它却不是简单的事情,继承它并学习它是研究中国画之必由之路,发展它则是现代艺术家奋斗的目标。
用墨在“写意画”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宋代李成有言“惜墨如金”,足以看出墨在画家心中的分量。韩拙言:“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由笔墨而成。”说明了墨与笔的关系以及墨在绘画中所发挥的作用。实际说来,笔墨是难分的,用墨好多是由于善于用笔,不善于用笔而能用好墨的画家则很罕见。在中国的写意绘画中墨被画家普遍重视并使用。古时称墨黑为青,青者则水,水者为德,敬德须崇水,崇水必尚青,从而书家以墨书写,画家以墨作画。墨在中国画中不仅与其他颜色结合当作一种黑色使用,还可以脱离其他颜色而单独成彩,传统墨法中有“五墨六彩”之说。正因为墨在色彩中有着独立的一面,所以“水墨画”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
水墨画的兴起始于唐代,最早运用水墨者当推张璪和王维。荆浩在《笔法记》中道:“故张璪员外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精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王维被称为文人画鼻祖,其画“笔意清润”“笔墨宛丽”“气韵高清”。王维本人的《山水诀》中有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此后的项容和王洽师徒便创造了“泼墨”之法,再经后世石恪、梁楷的发展,一种以“风驰电掣,纵横挥所,奔突驰聚,酣畅淋漓”为特征的写意人物画便应运而生,从而以墨为主的绘画样式代代相传。
水对于墨而言可以使墨产生无穷的变化,所以有“五墨六彩”之说。五墨是指焦、浓、重、淡、清。而六彩是指“黑、白、干、湿、浓、淡”,黑白是表示阴阳明暗,干湿是表示苍翠秀润,浓淡是表示凹凸远近。传统的绘画中,对墨的分类是非常细致的,如有淡墨与浓墨之分,黑墨与焦墨之分,干墨与湿墨之分,老墨与嫩墨之分,泼墨与破墨之分,等等。浓淡之分易于理解,是墨法之基本,干湿便在浓淡之中,黑焦墨的区分在于焦墨是比黑墨更黑更干。嫩墨是以水现调之墨,反之则为老墨。区别在于现调之墨色泽鲜嫩,非现调之墨墨色苍茫。破墨即破坏原来的墨色,使其产生变化,破墨分两种:一为淡墨破浓墨,二为浓墨破淡墨;还有积墨,积墨法即为由淡到浓层层积累,多次积染便会产生一种浑厚苍润之感。墨法的核心问题在于用水,用笔的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枯、湿,笔驱使墨,墨表现笔,“笔墨相与表里”。然而水在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清人李鳝说过:“八大山人善于用笔而墨不佳,石涛善于用墨而笔不佳,我善于用笔墨关纽在于水。”水墨画重墨色的滋润或僵枯,苍劲或软湿,水是起主导作用的,用笔的顿挫转折也和水分的渗透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用墨实际上是用水。笔法墨法包括水的运用,皆通过笔表现出抑扬顿挫、干湿浓淡,一笔之中所包含的不仅是形和质,同时还有气与神。以简练的笔墨来表现丰富的“意”,关键在于“写”,而不是描或者涂。写之技巧关键在于笔法与墨法的灵活运用和熟练把握。绘画作品的意趣,笔墨之内是有穷尽的,笔墨之外是无穷尽的。
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有了笔墨功夫,下笔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干笔不枯,湿簇不滑,重墨不浊,淡墨不薄。层层叠加,墨越重而画越亮,画不着色而墨分五彩。笔情墨趣,光华照人。
中国画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其“笔墨”艺术语言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形成、演变、发展中,积累了一整套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因画家的生活阅历、文化学养、个人情愫不同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审美样式和笔墨技法,构建了一座又一座的艺术巅峰。“笔墨”是中国文化精神不断绵延的媒介,是表达社会共识的形式符号,也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本质语系,人们在欣赏和鉴别一件中国画艺术水准时,常常把笔墨作为其重要衡量标准。画家也将其作为毕生研究之课题,以期达到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随着时代的进步,描绘对象的不同和艺术水平的提高,笔法、墨法也必然会得到推陈出新的发展,并使中国画更加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更加具有形式美的趣味。
参考文献:
[1]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