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摘要]八大山人的传世之作《河上花图卷》以大写意手法铺就的花之长河映照出他对生命之长河的吟咏和喟叹。他吟诵着李白的诗句,参悟着曹洞宗的禅理,挥舞着大笔写出一个心中世界,荷花、荷叶、莲子无不是人生隐喻、两种莲花,是身体和灵魂的双重叙事;一在眼前,荣枯变相,随遇而安;一在彼岸,寄予禅定,永不凋零。
[关键词]八大山人;河上花图卷;莲花;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大家八大山人(1626-1705年)的晚期代表作《河上花图卷》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馆方特意设计了一个曲线形展板立于展厅中央,形象地呈现着蜿蜒河道中的莲花。图卷把时空拉到了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帝远征噶尔丹;五月,明朝遗老72岁的八大山人隐居在江南的河岸边,陪伴着荷花的荣枯,历时近4个月,完成了一幅约13米的长卷。这条精心绘制的花之长河映照出他对生之长河的吟咏和喟叹,情真意切,笔笔生情,道不尽的晨昏与春秋。
卷首,四方红底的白文印开启了长卷的卷首,引我们来到这生命之长河、生命之国度。一株初开的幼荷伴着春风的乐音,舞之蹈之,步入了空旷的舞台,羞涩的荷叶舒展开来,脉脉含情地向左侧弯下纤细的腰肢,含笑请君随之前去。穿过一片长满青苔的斜坡,蘑菇似的小石块匆匆让路,几丛竹叶示意着抬头向前望,或浓或淡的荷叶灵活地翻转着身子,或藏或露的花朵粲然地笑着、嬉闹着,水流潺潺,绿意盈盈,淡淡墨韵迎送着微醺的风儿,犹如惠风吹拂着衣袂,悠悠的花香在盛夏丝丝荡漾,好一个神仙世界!真是“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
缓缓地,在清凉世界中醒过神来,转过几块似鞠躬、似偃蹇的怪石,欲寻仙而往,却被一棵枝条低垂的老树引入了另一片宽阔的水域。顺水而行,渐渐感到气氛有些异样,那荷叶交错掩映于大小石块间,不再那么放情自在,似乎想蜷缩起来;柳枝儿无奈地划过水面,叶儿们正离它而去。蓦然地想起,是秋天来了吗?斑驳的石头让人的心也惆怅起来了。一掬浅水、几株疏篁,再难寻花儿与莲蓬的踪影,濒水的兰草垂下了头。竖起的排排巨石拦住去路,几处水流汇集成一壁水帘,哗哗地倾泻而下,不知奔到哪里去了……
长长的视线,娴熟的技法,把体积、空间、时间全部融进了这幅长卷,把观者的思维拉到无限的想象中去,这就是八大山人的气魄。他乘着这股意气以抑扬顿挫的行书在卷末题了37行长跋“河上花歌”:“河上花,一千叶,六郎买醉无休歇。万转千回丁六娘,直到牵牛望河北。欲雨巫山翠盖斜,片云卷去昆明黑。馈尔明珠擎不得,涂上心头共团墨。蕙岩先生怜余老大无一遇,万一由拳拳太白。太白对余言:博望侯,天般大,叶如梭,在天外,六娘剑器行方迈。团网八月吴兼会,河上仙人正图画。撑肠拄腹六十尺,炎凉尽作高冠戴。余日:匡庐,山密林迩,东晋黄冠亦朋比。算来一百八颗念头穿,大金刚,小琼玖,争似图画中,实相无相一颗莲花子。吁嗟世界莲花里。还丹未?乐歌行,泉飞叠叠花循循,东西南北怪底同。朝还并蒂难重陈,至今想见芝山人。蕙岩先生嘱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八大山人。”
这段长歌用篆书笔法写行草,典型的“八大体”,篆书中锋的圆润稳健消解了行草起落停回的风流,以生拙朴茂做了潇洒灵逸的外衣,像极了八大山人内敛而激荡的一生,那样起伏颠簸的生活轨迹是一般人难以行走的。他出生于明末江西南昌皇室家庭,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名朱统,后世常称其朱耷。他从小聪颖好学,8岁能诗,11岁能画山水。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覆灭,这一年他19岁。为避杀身之祸,他隐姓埋名,潜居山野,住过道观、做过和尚,以装聋作哑避人耳目,国破家亡、命悬一线的逃难生活使他两度精神失常,恢复后以鬻画为生,孤寒是其一生的伴侣。他晚年取“八大山人”号,连缀着写就像“哭之笑之”,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注解。
在世事变幻的长河中如何安身立命,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吐露了心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道出历代文人寻求精神独立、心灵纯净的方向,画荷名家也因此辈出。中国绘画史上还有一幅9米多的长卷《荷花图》,是明代王问所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卷也展现了荷花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含苞待放、初绽芳华,如火如荼地盛开到莲蓬结实、花叶枯索的一系列生命过程。王问用没骨法画花叶,纸是金笺纸,设色淡雅,显得绮丽清雅。王问做官时间不长就辞官归隐,他淡泊名利,荷花寄托了他超逸出尘的情思。
同是荷花,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诠释,展现不同的气息。《河上花图卷》看上去汪洋恣肆、似无章法,实则处处有章,精湛的构思在酣畅的意气中起承转合,布局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给人气势磅礴、雄伟壮阔之感。全卷以河塘中嶙嶙怪石间的墨荷为主体,辅以兰竹坡石,用大写意手法铺就,性随墨至,情由笔传。笔酣墨饱,用笔婉转有力,用墨随性洒脱,浓淡互破,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使画面层次丰富、有节奏,深得中国画墨分五色之法。荷花用笔清圆,荷茎中锋写出,笔力内蕴,如绵里裹铁,秃笔枯墨勾皴坡石,苍润浑厚。其间苍苔兰竹,粗细、曲直、刚柔有致,跌宕跳跃的勾点皴擦渲染出大自然神采浮动、苍茫流远的生气。
荷是这幅《河上花图卷》的主角,却只占了一半的篇幅。八大山人没有像王问等画家那样仅聚焦于荷、河,他放眼宇宙,臣服于天地间一切自然的创造,这是他眼中真实的景色。从暮春到秋初,八大山人每日在河边偶偶而行,看水望莲。时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时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千叶莲花,似武则天的宠臣六郎(张昌宗)的醉态,又好似隋朝善作剑器舞的丁六娘,百转千回,万般风神。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望日(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弓弦勒死。昆明的天黑了,大明的旗帜再也举不起来,就像荷叶擎不住露珠,翻转的花叶就像思恋着织女的牛郎,传递着对故国的怀念,不管是怎样的笔墨也难以诉说36年来心中的郁结,只得化作墨团作答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思,人生莫不是如此吧!蕙岩先生为我一生无遇而感怜惜,他对我说:被封为博望侯的张骞功盖寰宇,最终也获罪失去了爵位;即便莲叶接天,有丁六娘舞姿般的壮美,又会超越世间法则而出尘吗?八月十五银河中的团圆之乐,是那位授书《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而尊奉为“河上真人”的河上公挥毫画出来的……打开狭窄的心胸吧!炎凉的世态也可以穿戴起来作为高冠戏服。我说:庐山山林茂密,而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到了唐代你去看时,已成一个土丘了,时至今日,就与庐山比一比吧!人的心思念头太复杂了,就像佛珠上那108颗念珠那么多……
实相无相欤?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心中时而纠结,时而澄澈。吟诵着李白的诗句,参悟着曹洞宗的禅理,与古人对话,与天地对话,那份孤独,在季节交替的过程中,渐渐地复归淡定;泉音叠叠,花气循循,那份冥思,在诗情画意的浸润下,乘之愈往,识之愈真。佛就是托生的莲花,整个世界都在莲花子当中。以莲为主的《河上花图卷》中,八大山人写出一个心中世界,他就是那个“河上仙人”,挥舞着大笔,描画的荷花、荷叶、莲子无不是人生隐喻。两种莲花,是身体和灵魂的双重叙事;一在眼前,荣枯变相,随遇而安;一在彼岸,寄予禅定,永不凋零。
[陈艳,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