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编读往来

时间:2024-04-23

封面反馈

@艾摩儿:这是十年前的恐慌,十年前的疫情,但如今为了短浅利益,造成无底线无道德的食品安全环境问题,以及无节制的开发能源等,不都是比疫情更残忍的泯灭吗。

@马超:如果真相,像现在的环境一样的,灰蒙蒙,能见度低,对正常人有害。

@虞凯:那年的故事留在回忆里,面对明天,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烟台海事微政务:非典对于应急管理来说是个里程碑,这是中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开端,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也推动了海上搜救事业的进步!

“非典”的考量

本刊记者/韩永

吴曦笑着,笑中有泪,但她还是笑着。我曾经读到一句话,叫“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挺适合她。

她有一个本,记录了“非典”期间自己的体会。出院时,她把很多东西扔了,就带回来这个本,一遍又一遍地消毒。然而,十年过去了,她没敢翻开一页。

这是一篇力图还原的文章,但没有人愿意回头。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说,他想努力忘掉那段记忆,一想起都是消毒水的味道;跟朱继红谈话的气氛,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他任主任的急诊科,2003年走了24位医护人员;吴曦说,不说这个,她与正常人无异,一说这个,就意识到自己还是个“非典患者”;人民医院前院长吕厚山一遍遍地问我:“你能还原吗?你怎么可能还原!”

吕厚山准备了很多材料,他准备写本与SARS有关的小说,死后再发表。2003年,由于人民医院大规模感染,他被很多人骂,领导骂,患者骂,同事也骂。他说,自己有一段时间差点跳楼。妻子安慰他说:“咱没有错。”

与北大人民医院一样,在这件事上,北京市刚开始有些“多虑”。既要考虑国际影响,又要避免引起民众恐慌,以至于对疫情本身的关注被稀释。现在看来,对上述三者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透明。这个在“非典”期间被证明的逻辑,如今依然很难推行。

没有人会否认,在一个未知的巨大灾难面前,个别人的牺牲在所难免。但我从吴曦泛着泪光的笑容中看到,在灾难面前,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考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