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秘郧阳九龙瀑的龙王洞

时间:2024-05-20

李超荣 周士本 周兴明 李浩

探秘郧阳九龙瀑的龙王洞

李超荣 周士本 周兴明 李浩

发现

十堰市郧阳区九龙瀑布群是1999年发现。生态环境原始,森林覆盖面积广,自然风光非常优美。由于水资源丰富,涓涓细流汇聚成千姿百态的瀑布,静谧的林海,映照着万紫千红的龙潭,以蟠龙瀑、蛟龙瀑、螭龙瀑、虬龙瀑、应龙瀑、蜃龙瀑、夔龙瀑、鼍龙瀑、獒龙瀑为主的瀑布群似九龙腾飞,气势磅礴。九龙瀑分九级倾泻而下,一叠一瀑,形态多姿,峡谷两岸悬崖绝壁,怪石嶙峋,大面积的青苔壁鲜艳夺目,形态各异,美不胜收。郧县九龙瀑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观进行了开发。现九龙瀑布是国家AAAA级景区,也是湖北最美旅游景区之一。

在2012年至2015年9月期间,在九龙瀑景区龙王洞内拓展景点的施工中,在清理洞内的堆积物时,发现了亮晶晶的石头和人骨遗骸;在落水洞的底部发现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在洞内打井蓄水的施工中发现一些用火痕迹。景区的张道昌总经理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多次与郧阳区文物局的周兴明局长联系,为此,郧阳文物局邀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对现场和实物进行了考察,初步判断该地点是一处古动物化石地点。2015年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超荣研究员和李浩博士等人,正在丹江口进行野外考察,采集石料进行打制手斧和薄刃斧的考古实验,通过统计分析与汉水流域发现的标本进行对比研究的工作。我们在微信和朋友圈发了一些我们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研究的照片。周兴明局长看到后,发微信邀请我们到九龙瀑实地考察与鉴定。李超荣用微信回复周局长,讲我们工作比较忙,希望他能发一些遗址和动物化石的照片给我,并告诉他11月我们要在郧阳区进行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到那时我们到实地考察。李超荣看了发在微信中的照片,又向周兴明局长了解了洞穴内的一些发现的情况,初步鉴定动物化石是食草类的动物,动物化石的时代是属于晚更新世,距今几万年。关于用火遗迹需要到实地考察来鉴定。

九龙瀑布

龙王洞内

探秘

郧阳区文物局领导希望我们能进一步地鉴定哺乳动物化石,确定是否在洞穴内有过古人类的活动踪迹。景区领导希望我们能在景区发现史前文化的材料,为景区拓展景点增加新的资料,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希望我们在龙王洞再做一些考察、鉴定和研究工作。

我们探秘的途径是要经过野外考察、采访、考古发掘、年代测定和对比研究等工作。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我们来揭示龙王洞内人类的活动轨迹。

九龙瀑龙王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十堰市郧阳区大柳乡余粮村一组与南化塘镇青岩村七组之间的峡谷中。地理坐标东经110°50′17.98″北纬33°06′52.34″,海拔高度500米。遗址是在青岩河的左岸,河从龙王洞遗址前流过。它是滔河的支流之一,高出河面大约10多米。

峡谷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龙王洞为侵蚀形成的溶洞,洞室广大。其正面有3个洞口,由西向东依次编为1、2、3号。其中1、2号洞口是主要入口,两洞口相距6米,共1个洞室。1号洞口正南向,面宽4.3米,高6.1米,洞室高5.6米;2号洞口偏西南向,面宽7.5米,高4.8米,洞室高8.6米。3号洞口在2号洞口右上方,偏西南向,面宽3米,垂直高1.4米。

景区的施工负责人郭光军讲述,为了开发龙王洞,从2004年就开始清理洞内的堆积物了,中间停了一段时间,2006年又重新开始施工清理,在洞内地层发现了大量的亮晶晶的石头,不知道这石头是什么石头。在2号洞口附近发现有人骨遗骸,不知道这人骨是什么时代。后来在清理施工中,在洞顶的上面又发现了落水洞的洞口,洞口直径3米左右,从落水洞洞口到洞底深13.2米.它与洞室是相通的,堆积物呈倾斜状的。从1号洞口到落水洞的石壁约50余米。在清理落水洞的上部堆积时,有零星动物化石发现,因为不认识,未注意收集。大量的动物化石出自落水洞的底部,化石保存比较完整。景区总经理张道昌知道后,让施工人员把化石收集起来,以便以后专家鉴定。为了拓展洞穴中的景点,景区总经理张道昌在2号洞口附近,让施工人员挖了1个直径1.8米、深3.2米的竖井,为景点储存水之用,在井壁发现了黑色和红色的土。从保护文物考虑,张道昌多次与郧阳文物局联系,让专家考察鉴定。后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初步判定是一处动物化石地点。

根据洞内地层中大量的黑色和红色土遗迹现象观察,很可能是一处与古人类活动相关的洞穴遗址。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景区单位已停止作业,并将现场保护起来。为了解该遗存的性质和堆积情况,对进一步制定保护方案提供资料,2015年9月,郧阳区文物局对景区作业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方法是,在尽量减少原生堆积破坏的情况下,把已挖成的竖井改造成2×3米正南北向探沟,进行了考古的试掘工作。李超荣向郧阳博物馆考古试掘的周士本馆员了解了龙王洞的试掘情况,并交流了洞内的地层和遗迹现象等问题。

通过试掘,考古工作者把洞穴的地层分为9层。在第③、⑤、⑦、⑨层发现厚度不一的灰烬层,分布范围皆较大,尤其是第③层的北壁近处存留较大范围的红烧土。这些是人类用火的遗迹。在试掘中,从地层里发现了零星的哺乳动物化石。它们分别出自第⑤、⑦层和第⑧层。

2015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古队在郧阳考察期间,李超荣等人两次来到龙王洞考察。

采集磨制石斧的小洞

地层中的用火遗迹

考古发掘

龙王洞的落水洞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

龙王洞食草动物的牙齿

磨制石斧

龙王洞出土的羊角

11月4日景区的杜宇峰经理陪同我们到龙王洞进行了考察,在探方李超荣仔细观察了试掘的地层,认为黑色和红色的土是古人类的用火遗迹,这些遗迹现象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王府井遗址相似。王府井遗址的年代,距今2万多年。当时,考古队员朱晓峰讲,他们已从试掘的黑土层采集样品送北京大学进行测年。李超荣观察了洞内出土哺乳动物化石的地层与考古试掘的地层,认为洞内哺乳动物化石的时代与灰烬层的时代有所不同。灰烬层的年代要晚于落水洞哺乳动物地层的年代。杜经理带我们看了成层亮晶晶的石头。李超荣仔细观察后,确定这些亮晶晶的石头是一种矿物——方解石。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该物质,分布广泛。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敲击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方解石的色彩因其中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如含铁锰时为浅黄、浅红、褐黑,等等。但一般多为白色或无色。方解石是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矿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我们知道石灰岩可以形成溶洞,洞中的钟乳石、石笋、汉白玉等其实就是方解石构成的。方解石用途广泛,可用于人造石、人造地砖、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涂料、塑料、复合新型钙塑料、电缆、造纸、牙膏、化妆品、玻璃、医药、油漆、油墨、电缆、电力绝缘、食品、纺织、饲料、粘结剂、密封剂、沥青、建材、油毡建筑用品、防火天花板和日用化工等产品中作填充料。

杜经理带我们又考察他讲的天坑,李超荣初步观察了周围的地质地貌,确定这是落水洞,不是天坑。从施工人员了解到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出自落水洞的下部,有比较完整的动物骨架。根据周围的地质地貌和出土的完整哺乳动物骨架,李超荣进一步确定这是一个落水洞。

啮齿类动物豪猪啃咬痕迹标本(湖北建始人旧石器遗址)

啮齿类动物豪猪啃咬痕迹标本(湖北建始人旧石器遗址)

龙王洞啮齿类动物老鼠啃咬痕迹标本

考古试掘地层发现的哺乳动物肢骨与羊的牙齿

在11月15日我们又进一步考察了龙王洞附近的地质地貌,与施工人员交流时,他们讲该洞以前曾作过是庙,洞内有供桌,用石头垒,其上用石灰摸,有彩色纹饰。李超荣在洞壁发现了有白色石灰摸的痕迹。他们还对我们讲,在景区北门附近小洞里,施工人员清理洞中的堆积时,发现了石斧,是曾传义发现的。我们通过施工人员张道彦从曾传义家里借出,观察了石斧,并进行了拍照。从标本的一些特征分析,它可能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标本,是一件磨制的石斧。

2016年10月3日至10月8日我们又专程到九龙瀑龙王洞进行考察和鉴定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观察分析动物骨头上的痕迹。我们把留在景区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刷洗,并观察了每件标本,发现在一些标本上有啮齿类动物啃咬的痕迹。周兴明局长和李超荣讲有些龙王洞的动物化石在郧阳博物馆,有的人鉴定在一些标本上有人工切割的痕迹,希望我到博物馆进一步地观察确定。李超荣仔细观察了存放在博物馆的一些标本,未发现在骨头上有人工痕迹。被鉴定有人工切割痕迹的标本,经李超荣观察分析后,认为是啮齿类动物的咬痕,不是人工切割痕迹。李超荣把在景区存放的标本中,拍得啮齿类啃咬痕迹的照片与博物馆啃咬痕迹的标本进行对比,痕迹是一样的。李超荣向周兴明局长介绍,在200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古队在发掘距今大约200万年的湖北建始人遗址中,曾发现过一些啮齿类动物豪猪啃咬哺乳动物肢骨的标本,其上的痕迹不是人工类加工痕迹,也不是骨器。龙王洞骨头上的痕迹是啮齿类动物小老鼠啃咬的,不是人工切割痕迹。

收获

观察落水洞

通过考古试掘与综合分析研究,我们来揭示龙王洞内人类的活动轨迹。根据地质地貌、考古试掘地层发现的人类用火遗迹和残破哺乳动物肢骨化石和羊的牙齿,初步确定龙王洞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人们在洞穴里生活,从地层发现的比较厚的灰烬层与红烧土和被烧的石灰岩石块来分析,他们围着火堆烧烤狩猎来的猎物。古人类在洞内生活的时间还比较长。根据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提供的碳十四检测数据:第③层有两组数据,30100±120年和32670±160年;第⑦层为30500±170年。这些数据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由于试掘面积比较小,仅发现人们使用火留下的遗迹与零星哺乳动物化石,未发现古人类使用的石器工具,今后还需再进行考古发掘,获取更多的标本,以便研究者能进一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

在落水洞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是食草类动物。依地层分析,化石的地质时代是属于晚更新世,距今约数万年。年代比古人类用火的地层年代要早。

在2号洞口附近发现的人骨残骸,依据洞内的地层关系分析,不是旧石器时代的人骨。考古人员讲人骨也未石化。施工人员讲人骨周围也没棺材。我们推测这些人骨残骸,可能是人在洞穴活动中,岩石块的坍塌造成意外的死亡。施工人员讲,在人骨残骸上面的堆积层中,有大小不一的石灰岩石块和土。从洞内曾发现的供神的彩绘神台和洞壁上留下涂抹的白石灰来分析,该洞也曾作过供神的寺庙。

在汉水支流的滔河曾发现更新世早期洞穴遗址,即梅铺猿人遗址,现又在滔河的支流青岩河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又在景区北门附近的小洞采集到磨制石斧,这为研究古人类在滔河的活动范围,增加了新的研究材料。 龙王洞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郧阳地区的史前考古提供了新的资料,对研究十堰市史前文化具有学术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