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任卫新:微信煮词 WeChat cook the word栏目题字/宋小明
【微信煮词】【解】微信,既是微群特征,又是卫新谐音。煮,书生玩味文字之谓也。词即歌词。同时,煮字,谐音,主。又有为主之解意。人为主,词为主。
其中所录言论、粗话、废话,敏感话都滤掉了。每段言论都是经过整合与润饰,同时加一句说话形态的小标题。内容均取自平日歌词群里随意表达的讨论,基本风格不变。
承蒙飞林主席不弃,先在贵刊《音乐天地》连载。每篇就以两千字左右吧,由于微信群发言话题自然跳来跳去,不计章法。故此本人也就以乱石铺街而就了。有用的,留着;没用的,忽略不计。
任卫新: 我有一句口号:大家团结起来单干!
——卷首语
任卫新:国家一级编剧。祖籍河北河间。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我国著名文化项目策划人、撰稿人、诗人及歌词作家。出任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撰稿,国庆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
主要从事大型电视专题片和大型文艺晚会策划、撰稿及歌词创作。主要作品:自参与创作《话说长江音乐会》后作为主要撰稿人参加了《话说运河》《黄河》《万里海疆》等多部大型系列专题片创作。并独家撰稿《伏尔加日记》《中国民居》《伟人周恩来》《百年恩来》《自古华山》《林都伊春》以及大型政论片《新世纪·新航程》等众多大型系列专题片创作。
策划、撰稿各类国家级大型电视晚会有几百余台。歌词创作一千余首,有些作品被收入高等院校作为教材,其中《永远是朋友》等歌曲广为流传,歌曲中的诗句被***主席在二零一四年北京APEC会议的主旨演讲中引用。
从事编剧主要作品有:大型广西壮族岩画音舞史诗《花山》;大型岩刻情景史诗《阴山·古歌》;大型森林舞台剧《边城》;大型朗诵剧《一代楷模》以及大型广场艺术表演《燕赵诗篇》《蒙山沂水》《镜泊华章》等。大型音乐作品有:故事大合唱《香港》、大型组曲《世纪故事》及大型组曲《烈士诗抄》等。
获全国级奖百余项。其中曾荣获全国电视星光奖最佳撰稿个人单项奖。多次出任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和中国音乐电视大赛评委;连续出任北京2008奥运歌曲征集评委。以及多届《感动中国》年度评选推荐委员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委。
任卫新:微信煮词 第六十七辑
一个女人美不美?是真美,还是假美?是平实的美,还是华丽的美?是外表的美,还是内秀的美?你是否有一个精准的判断?如果不是盲人看了都会知道,其实你的视觉是有一定误导的。
如果把歌曲来比作一个女人,你应该就像一个盲人的判断,根本就不需要听那些反复给你去做的介绍,或者,听其本人特别来告诉你这个“女人”好一个美,有多么美。歌曲的好不好,只要闭着眼用心听过就都知道,我们的作者,就是经常去做其实很多余的事。
有些作者,喜欢每写出一首歌词之后,在后面写出很长的一大段关于创作这首歌词自己要想表达的意思作为说明词。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真正喜欢你这首歌词,非常想为你谱曲的作曲家们是不看你这个的。就像田汉先生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把歌词写在了一个香烟盒纸上了,聂耳看到之后,一把抢过来主动要求谱曲。如果《黄河大合唱》每段都写很长的说明词,那还了得?最关键的,还是看自己的歌词的“货”硬不硬。你如果种出的稻米颗粒不饱满,你就是说你是按《齐民要术》中国第一部农书种的,也照样不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四句话,一个整天,一千多里,写进了多少东西!谁都知道这首唐诗,但是悟到了这其中的妙谛了吗?领悟境界的修炼,不过就是从“为赋新诗强说愁”到“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境界。
能够真正读懂和体会到一定深度的大家都可以挂在嘴边上的那些句子中分量的人不多。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容易,读出字面之外的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那种境界叫参悟,能够参悟到一定境界,看似平淡的几句话,就不是靠文字去领会,而是靠阅历、学养,甚至是慧根来感受和品读的。如此,笔下自然与众不同。
曾经,给一位多年合作的老朋友写了这样一段赠言:在业内有一句行话这样说:不求当面乱拍手,只求背后暗点头。意思是,暗地的佩服那才真的是好。对于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来说,你创作以及演绎的作品,一些人夸赞你,特别总是身边那几个小圈子人夸赞你,别为此而大陶然而特飘然。
其实,更重要的,你的作品,是给自己业内那些真正懂行的同行们看的。获得他们或在你的背后或在心里的“暗点头”的钦赞,才是你真正的水准。这种钦赞,虽然你不一定能看到,但是,它价值的含量就在于此。千万不要满足得意于那种当面的乱拍手,而让真正业内的行家们看后,出现的背后不是暗点头而是皱眉头。
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傻子讲道理。你讲一万句,不如他自己摔一跤,疼痛才是他最好的老师,南墙才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该走的弯路,你连半米也帮他省不了。我们写歌词也就最怕遇到这样的作者,不具备基本的专业性的常识,明显是他错了,可是从来或永远就没有进行反思一下自己的习惯,完全是本能性的一脑门子就认定三个字:我没错!人家正品是前门楼子,他硬是犟着说胯骨轴子。反倒哂笑给其提意见的人全都是无知。如此这样,怎么能写好歌词做好音乐呢?恐怕做任何事情都比较麻烦,就连自己吃饭打碎碗也会说:我根本没错。
曾经查过:戴着脚镣跳舞,这是美国批评家佩里的名言。他的本意是说诗人们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其实都是在戴着脚镣跳舞,他所谓的脚镣指的是诗歌的格律,是对诗人说的。这句话好像马雅可夫斯基也说过。是的,古典诗词四句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有着那么严格的格律上的限定,却写出了那么多的千古名作,全部都是戴着脚镣的跳舞。再说音乐呢,就是哆来咪发唆啦西那么七个音符,就像镣铐的七个链环,却为什么就在它们各种排列组合中,产生了或悲愤或激昂或忧伤或圣洁,或儿童的单纯,或天鹅的轻灵,或交响乐的建筑,或摇滚,或各种地方戏曲与民歌的而不重复的千姿百态?这其中的奥妙究竟在哪里?你注意到了吗?
我们经常遇到有一种说法,你这是诗不是歌词啊!本人也不止一次强调过歌词音乐的特殊属性。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诗和词原本应该是没有品质上的区别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其一,国外的歌词都是诗人写的诗,没听他们说过,你是写诗的,我是写词的。其二,古代的唐诗宋词我们如今都认为是诗,其实都是能唱的歌词。其三,毛主席的诗词全都被谱写成歌曲了,只说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没听说他是一位词作家吧?
这么说,那到底哪种说法对呢?本人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就读的时候,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心得:歌词,应该是具有诗的品质而又有别于仅可供于阅读能够入乐的诗。
在歌词创作的这个领域里,本人喜欢遵守这三个原则:一、尊敬老作者。二、超爱年轻人。三、最惊喜一般作者的出其不意之作。第四就是,喜欢有真本事的人,喜欢真做事的人。因为,对熟识的朋友乃至于词友作品的鉴赏与批评,能有公允之心,能有公道之说,是很不容易的。对于作品的评判,溢美之词不过是一种口红和眉笔之类的化妆品,那样很容易扮靓出假美女,而只有在刻刀下,才能出现大卫与维纳斯,只有烈火中才能烧制出青花瓷。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歌词中的口号化也是免不了的,从《马赛曲》到《国际歌》到我们的很多抗战歌曲,都有。比如说,一九三七年诞生的《歌八百壮士》这首歌曲,原词中的“中国不会亡”就被张治中将军建议改成“中国一定强”的歌词。
但是,我们如果今天借用当年“中国一定强”这句口号,再写成歌曲那就不一定合适了。因为,这个“一定强”其中还有一种“还没有强”的解读。不妨用“中国会更强”更好。一定强是过去时,就是强是现在时,会更强是正在进行时或继续进行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