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琴歌流韵 艺教传馨

时间:2024-05-20

张季次

张怡

ZHANG Yl

四川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花腔女高音。

2004年获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比赛银奖;两次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四川赛区金奖。曾在歌剧《茶花女》《波西米亚人》《费加罗的婚礼》《清教徒》、民族歌剧《笔墨著三国》中饰演女主角。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赴意大利、美国、古巴、哥斯达黎加、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访问演出。曾担任四川省声乐比赛、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赛区比赛评委。

引言

2019年3月30日15:50至17:20,一场短暂而新鲜的“采访琴唱”在张怡女士家的客厅兼琴房里进行。

此次“访唱”张怡的初衷,旨在排除乐团唱队,声光电控,舞美设计等艺术形式及手段的装饰、辅助、烘托,触感体验受访对象的“近距离”唱情功力素养、本真风采。

现将“访唱”情况记录,以飨读者。

一、琴歌谐唱

当我庄重而礼貌地打开三角钢琴的琴盖,待张怡端坐于琴凳后,但见她摆正曲谱,点头示意,十指飞键,便牵流出简洁而热情的作品引子曲音。赓即,一串玉音飞出,柔和清纯,与琴音交织萦绕,渐次将听者的心房和琴房带进、幻化为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那不朽名作《春之声圆舞曲》的春光境界。伴随词韵、音律、乐意自轻柔向欢快至奔放的递进;交替音色、音质、音量于唱法与技巧至花腔的和融,我的音乐审美情致被张怡“琴歌”的雅韵情绪“导引”,潜意识触感、视听、向往着冰雪融化消解,岚气花香暗袭,山涧水花跳溅,媚阳和风沐浴,万物生机盎然的春光世界。

[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名曲,自1883年问世以来,以圆舞曲含回旋曲的表现形式,创新曲风,洗礼年华,考验唱功,成就一代代歌唱名家,而一代代歌唱名家又丰富着名曲的内涵与外延,铸就独树一帜的音乐经典。

而芳华正茂的张怡“琴歌”此一经典作品,以娴熟的琴歌和韵,透彻的作品理解,迸发青春气息的舒放,抒扬自由旋律的宽广。径自燃烧出火样的情怀,流淌着红玫瑰色彩,凸显独特的唱情风格。

紧接着,又应我点唱曲目的要求,张怡以轻重快慢得体,情绪挥洒自如;声气吸吐有术,声区过渡无痕;咬字归韵讲究,花腔技巧娴熟;中西唱法结合,抒扬个性风格的声乐艺术功夫,延续“琴唱”了《我要生活在美梦中》([法]古诺曲)、《千年铁树开了花》(王倬词、尚德义曲)、《春天的芭蕾》(王磊词、胡廷江曲)、《黄鹂鸣柳》([唐]杜甫词、林戈尔曲)、《遥远的可可西里》(瞿琮词、敖昌群曲)、《爱的光芒》(杨笑影词、杨新民曲),令人沉浸于“琴唱”花腔歌曲与艺术歌曲的特定氛围之中。

尤其是对《千年铁树开了花》和《春天的芭蕾》两首花腔歌曲的琴唱,独具个性。

张怡深知著名作曲家尚德义、胡廷江在这两首作品中,分别强化民族音乐、时尚音樂元素揉和于西乐技法创作之中,开创中国花腔歌曲新风的主旨。因此,张怡特别注入“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唱法,显“情声和融、以声亮情”的气韵,将自已的素养、声情、气息、技巧聚合释放于拿捏适度,挥洒自如的唱情运势中,把“这两首”作品演绎得丰盈抒放,新颖别致,激扬奔放,荡气回肠。隐现时代特征印痕,展示中国花腔歌风。此情此状,我不禁惊叹:好个花腔张怡,果然名不虚传!

圈内人士熟知,我更认为:张怡的“琴唱合一”本领是“童子功”加“院校派”训练的结晶。她的自我奏唱功底并非简单的琴与歌的伴合,而是唱与奏的和融。其琴音律动,和弦节奏,情绪变化等,无不讲究乐理弦法,伴随唱情,主唱辅乐,烘托主题,蔓延美感。

人们记忆犹新:2018年9月1日,在何多苓美术馆举办的《乘着歌声的翅膀一一张怡中外经典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上,19首中外经典艺术歌曲的伴奏,全由张怡自个儿完成。当晚,张怡高雅逸致的自我“琴唱”现场效果,流韵融情,醉人醉己,馨香四溢,破夜迷心,至今在业界与歌迷粉丝中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而今,近在眼前的“访唱”触感和“镜头”闪现,难道,不正是印证传言佳话的真实写照么?

二、歌剧主角

身为抒情花腔女高音,张怡积累了一定的歌剧演出经验。自2006年至今,仅在经典的西洋歌剧中扮演的主角就有: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的女主角薇奥莉塔,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女主角咪咪,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主角苏珊娜,贝利尼歌剧《清教徒》中的女主角埃尔薇拉。

对于各出歌剧中角色的个性形象塑造,张怡深知其唱段蕴含的内在联系性。她在自弹自唱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乐句乐段和旋律,分析理解角色性格特点,以精心塑造角色形象。她对角色内心世界的刻画琢磨,肢体语言,情绪转换与全剧人物之间错综复杂关系与矛盾冲突的分析,做到了对应分谱练习、记忆,甚至弹奏练习到烂熟于心,信口唱来的精细程度。

从“访唱”现场对张怡唱情功力和素养的“近距离”感受体验,我突然明白了国外歌剧院杜绝音响传声效果举措的缘由一一纯粹的自然音乐声效、尤其是歌唱家“发乎于情,声源于心”的清纯之声才是自然而绝妙的天籁之音啊!

当然,这并非意味我反对现代音响效果对演艺场合的辅助推行,气氛营造。因为,国情与欣赏习惯的差异,自然是首先权衡剧场效果手段实施的实际运用因素。所以,我认为:“因地施演,因演配材;演材配套,完善音效”也为上策。

三、艺教融和

自幼受母亲的影响,于6岁就学琴练唱开始,张怡以其聪慧天资,后学勤习,从少儿到青年学业期间,刻苦攻读完成川音附中,乃至本科、研究生学业,留校任教至今,成为声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换句话说,张怡不仅是著名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难得的歌剧人才,更是高等艺术教育界的优秀青年教师。

鉴于张怡本身的艺教道路实践,对于“艺”与“教”的内在联系,她自有切身的感悟和理念并灵活灌输于施教授学之中。

在“访唱”后的简短“访问”中,张怡认为,艺与教的关系即艺术与教育的互为促进,高度融和,尤如琴与歌的相对独立,却又为某一作品或主题共同发声一样。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即如此度过,现步入盛年,更有进一步的认识。比如演艺实践和常规授课相结合的川音院校热烈氛围的形成,就促成了“召之能演,散之善教;以演示教,用教践演”的良性循环,很多教师就是此过程的实施者和受益人。

谈及学习方法,张怡说到:由于现在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大好,不少学子就轻视、忽略基本功的夯实。对此,我是坚决反对的。当年,我的恩师朱梅玲教授、王秉锐教授、卞敬祖教授、张琳娜教授,对我关爱有加的前提就是建立在严格训教授学的基础上的。在他们的严教督导下,我养成主动好学,重视基本功训练的习惯。至今,我仍饱尝当初刻苦“视唱练耳”,认真“作品解读”,耐心“曲式分析”的甜头。如果没有一以贯之,坚持至今的良好心态与习惯,很难说我能取得如今的成绩,至少,“琴唱”合一能力与歌剧艺术的追求是得大打折扣的。所以,我也效仿恩师们严格要求我一般地“苛求”我所带的学生们。

张怡的这番话朴素而生动,现实又真切。在张怡的学生群中,就不乏“精心育新苗,严师出高徒”的实例,如张霖霄,本科连续两年被评为“年级尖子生”;留学意大利费尔默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获得硕士学位;获意大利第三届“弗朗切斯科·保罗·托斯蒂国际音乐大赛”声乐组第一名;获第十三届“美国古典声乐家国际声乐比赛”青年艺术家组第一名;获得第十一届金钟奖声乐比赛安徽赛区第二名。

四、艺教成果

多年来,张怡声歌焕彩,尊师重道,艺教传馨。在致力于声乐艺术表演和艺术教育主业的前提下,张怡在科研及论文方面也有不少成果,科研方面她还兴趣于中华武术气功的涉猎并有理论探索及练功心得。现列举其主要项目:

(一)论文

《关于唱歌中的有声区与无声区》,发表于《四川戏剧》(中文核心);《<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时代音乐节奏》,发表于《四川戏剧》(中文核心);《贝里尼歌剧<清教徒>中艾尔维拉的角色分析》,发表于《四川戏剧》(中文核心);《声乐教学中心理学工具的应用》,发表于《音乐生活》;《歌唱技艺与中国传统武艺的渊源和承继》,发表于《中華武术研究》;《声乐演唱与中国武术气息关联性研究》,发表于《武术研究》;《心象理论在歌剧表演中的实践》,发表于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主编声乐教材《勃拉姆斯艺术歌曲选》;《声乐教学中心理学工具的应用》,被收入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声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二)作品专辑

录制CD《歌剧薛涛精选唱段》(林戈尔作曲,林戈尔、左芝兰编词);《歌剧杜十娘精选唱段》(林戈尔作曲,林戈尔、左芝兰编词);《杜甫诗选》(林戈尔作曲);《出师表》(林戈尔作曲)。

五、学术活动与文化交流

张怡多次随川音演艺团体或音乐机构,参加在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全国十大音乐学院乃至世界名校如费城艺术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市立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举办的演出;应邀赴美国、意大利、古巴、韩国、哥斯达黎加、新西兰、新加坡等访演。

尤其,省市、高校内外的各级多类专业艺术、音艺教育演出,军营学校、工矿农村展演赛事,社会文化活动如扶贫助残、赈灾义演等,常年活跃着张怡的热情身影,飞扬着她的琴歌玉音。

因此,省内重大的演艺赛事学术活动主办方多次邀请张怡出任评判职务,如:第六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声乐大赛四川赛区美声组评委,四川省声乐大赛评委,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赛区选拔赛美声组评委等。

结语

此次采访的形式,以“访唱”为主,“访问”为辅,各占时50分钟与40分钟。可以说,40分钟的“访问”时段委实不长,但这是前些天对张怡采访的继续。而50分钟的“琴唱”时段却是够长的啦一一分明如张怡扬声半场独唱音乐会的精力付出。平心而议,虽然累了张怡,却真真的别开生面,爽爽的舒心悦耳,近在咫尺地感染了一回声乐艺术魔力。此一形式,与其说是我采访创意的新鲜,不如讲是张怡应访观念的开明一一欣然同意“访唱”为主的异想。不难看出,这是张怡爽朗性格使然,其处事风格不正显现张怡“燃烧火样的情怀,流淌红玫瑰色彩”的本真吗?

我热赞张怡对采访形式的理解和声情并茂的投入配合,让我从她的“琴歌流韵·艺教传馨”中流水知音地感悟她的音乐素质,艺教修为;举一反三地体会川音艺教的良好校园风貌。

置身如此雅致清新的艺术氛围,体味如是美好的品性琴音歌声,我焉能不轻叹:

哦,张怡一一火样的情怀,红玫瑰色彩的唱风一一琴歌流韵,艺教传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