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交互体验对接设计形态的动画衍生设计①

时间:2024-05-20

曾 巧(四川美术学院 影视动画学院,重庆 401331)

基于交互体验对接设计形态的动画衍生设计①

曾巧(四川美术学院 影视动画学院,重庆 401331)

本文以人的交互体验为切入点,剖析“动画衍生设计系统”这一特殊设计区域,并以迪士尼动画及其衍生实案作为佐证分析。无论是工业时代还是信息时代,动画影片本体及其衍生设计体系,由“复合交互体验”出发,探索“多重交互路径”,最后通达“丰富设计形态”。对交互体验的三个阶段“视听感官”到“触摸体会”到“活动行为”的探索升级,伴随着动画衍生体系的设计形态叠加、更新和升级。而这个规则关系是回环往复、相互契合的。

动画衍生设计;交互体验;设计思维;设计形态

一、动画衍生设计

动画衍生设计是动画影片这一“设计本体”的拓展,是围绕动画经典形象、标志性符号、故事结构和音乐音效等影视作品成果的“再设计”过程。“衍生”的特点是创意主题已经明晰和有限定范围,“再设计”的着力点是将本体的图形情感特质再衍生到“新设计形态”上,并产生新的设计价值。

动画衍生系统的设计形态在载体上看似是“非物质形态(影片)”向“物质形态(商品)”的过渡,也有“非物质形态(影片)” 向更智慧信息时代的“非物质形态(音乐、游戏)”的延展,但衍生设计的原理却不是为了载体变迁,而是以多重载体契合人的感官体验,形成多重交互目的、使一部影片衍生出的多种衍生设计品相互感应、万宗归流,甚至像迪士尼品牌一样最后实现多部影片及衍生体系归结于一个DISNEY品牌的“协同增效”整体,实现衍生设计成果的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最大化。简而言之,即由若干“单体的功能和价值”提升到“综合的功能和价值”。

二、设计原则: 以“交互体验”为中心

动画衍生设计常常以经验和零散的方式呈现,许多动画影片创作机构的衍生设计开发部上张贴着市场上通行的上万余种设计清单,再根据能联系到的下家公司的生产能力随机选出部分进行生产。但对于真正用心做影片创意源头的专业动画机构、致力于将衍生品作为自己影片内容的信息触角和物质媒介和长远发展为目标的专业企业,无策略生产衍生品不是良策,“交互体验→交互路径→交互载体”这一设计思维途径可成为动画衍生设计的参照原则。

具体说来,动画衍生系统的设计方法应该是以影片内容和人的“交互体验”为“设计基础——结合“交互路径”寻找“设计方法”——以“交互需要的载体”确定“衍生品设计形态”。即动画衍生体系设计师通过影片对人的互动体验的关注挖掘,探索出有效的新的“交互路径”,寻找现存已有的或创造全新的设计形态(这时可参照已有的传统设计门类方法),最后形成“围绕同一主题、多种交互载体共存、协同增效“的设计系统格局。

例如,从动画电影到玩具实物用品可理解为“视觉设计”和“物质设计”的联手,从动画电影到游戏设计的延展,是“视觉设计”与“信息交互设计”的对接。一部动画影片从带给人的视听感官享受和价值观认同,到经典明星角色及其服装道具衍生出的图书、玩具、日用品带来的真实触感,再到进入包围人体活动的幻景场域(如主题公园或主题博物馆等)而带来的物理和情感双重交互,直至虚拟游戏设计中更开放式、互动式的扮演主角、选择故事结局的代入乐趣……动画衍生设计呈现出的“明线”是载体形态的延展变化,“暗线”和核心却是人对具有优秀交互功能的“设计形态”的期冀,以及人们认同这些衍生设计形态“会带给自己认可影片之余的更多交互体验和需求乐趣”的有力回应。

交互体验是动画衍生设计的核心,人们对动画衍生系统的期望值也反映为:在已认同设计理念和设计本体(影视动画)的基础上,“期望拥有更多的交互体验”,“搭建更多的交互通道”,“出现更多的载体形态”来完成互动和拥有。而这个规则不是单项的,当原本处于外圈的动画衍生设计形态到达一定程度的量变产生质变时,例如由“单体”形态功能和作用升级到“场”形态功能和作用时,设计形态又能反过来更好地服务于人的交互体验(见图表1)。

图表1 动画衍生系统的设计思维原则(图表来源:自制)

目前最重视衍生设计的动画品牌——美国迪士尼公司,由动画电影到商品、图书、网站、戏剧、主题公园,呈现出从本体到衍生体系对多个设计领域的成功“跨界”。在对迪士尼衍生设计发展历程的梳理中可以看到,迪士尼动画由“本体-衍生”的延展,由动画电影到动漫图书、动漫玩偶、动漫日用品,再到动漫主题公园等主题性系列设计形态的产生,恰好与迪士尼密切关注设计与人的互动体验并采取设计改进举措相关。围绕“互动体验”,探索“交互路径”,通达“设计形态”,成就了动画衍生设计的突破。因此,以迪士尼王国这一“动画创意设计系统”作为本文观点的实例分析具有典型意义。

三、由“交互体验”产生的三大衍生设计方向

人作为受众,与动画影片成果的交互体验主要通过“视听感官、触摸体会、行为活动”三种途径来完成。三种途径的层次不同,也构成了衍生设计的创意方式不同、最终的设计成果不同。

迪士尼动画影片得到全世界影迷的喜爱和认同,在其九十年发展里程中,迪士尼形成了多层次多结构的衍生设计系统,迪士尼实案分析可以辅助我们理解动画衍生系统设计思维中由满足交互体验到形态产生的历程。

1. 第一层次:人的“视听感官”交互体验为设计参照

视听感官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有活动交互过程,但这个层次的设计重点是以视听感官的体验为中心。

(1)围绕视听体验进行的动画片质量手法提升

迪士尼在最初动画影片设计的研发上,针对人对影音视听体验的不懈追求,大胆采用多项新技术:例如,从默片到声画同步,带给了人视听双重感官的享受,赋予了自己作品和角色更鲜活的生命。随后,采用的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突破,大步推进了人眼对色彩世界的愉悦体验和舒适;其随后,从动画短片到独立长篇电影的创举,以完整“讲故事”的生动方式传达迪士尼的欢乐理念,以最美的艺术化信息表达方式——故事为核、视听为媒,将人与自身设计结果的情感互动过程“延时增质”至最大化。如今,立体声录音效果、古典音乐与卡通的结合、“水彩概念画法”技法的运用等等,都是迪士尼围绕人的视听感官等交互体验进行设计,也使自己的设计本体动画形态上不断创新突破,成为现代动画设计的开山鼻祖。

(2)围绕视听体验日常化进行的动画播放媒介变革

动画电影的播放媒介经历了电影媒介、电视媒介、家庭录像带(DVD)媒介和网络多媒体播放媒介。这条媒介发展之路的核心是逐步解放了人在享受视听感官交互中的活动障碍,使这种活动由“仪式化”变为“日常化”。

影院媒介播放要求特定空间、特定时间,影院观看中规定人在场所中的特定动作。到电视机媒介发明及普及时,电视媒介解放了视听观看的空间要求,使人可以在日常空间中一边自由动作、一边享受视听,并能享受家庭地点、家庭成员低成本、近距离观看的私密接触。家庭录像带(DVD)进一步解放了动画影片播放媒介的时空,使观众能完全自主决定“何时”、“何地”、“与谁一起”共同享受特定内容的视听影音,自由选择营造动画视听的情境以供自己个人或亲友集体观看。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和电脑、手机等多媒体播放载体,给了观众在影片观看的“时间地点、观看人数、视听感官”上更多更彻底的自主权解放。

除此之外,“视听体验日常化”也带来迪士尼影视作品内容的突破,例如由以往只播出影片成片发展到呈现幕后花絮、特效解密、导演访谈等专栏内容的衍生设计,新媒体播放媒介带给人更亲密接触影片创作全貌的视听互动体验。由此可见,对受众“视听互动体验”的要求除了质量上、数量上、形式上的提升外,连带对影片作品的创作过程的价值也开始认同和接受。

2. 第二层次:人的“触摸体会”交互体验为设计参照

动漫衍生品的产生是迪士尼设计的一次飞跃。当第一件物质实体形态的迪士尼动画衍生品被设计出来时,即标志着迪士尼设计也从单纯的非物质形态进入到“非物质形态和物质形态”合作共赢的局面,迪士尼给予人的体验也从纯视听途径的精神交互途径拓展到“视听感官+可触摸、可使用”的物理交互途径。

(1)本体的衍生——原生衍生品

迪士尼动漫衍生体系涵盖广阔,给迪士尼爱好者提供了丰富体验和交互途径。这源于迪士尼影片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组成动画电影的剧本故事、角色设计、道具设计、场景设计、特技特效设计及音乐设计完美组合起来,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电影成功后拆分开来,都可分别进行“衍生设计”,成为与动画本体联系最紧密的衍生品,我们将其归纳为“原生衍生品系统”。

最紧密的“原生衍生品”,例如电影海报在视听上加入了纸的触觉,绘本图书、(栏目连载)报刊等不仅有纸的触感,还加入了翻看的乐趣。卡通玩偶等更是将虚拟的动画形象立体化、实体化设计,使人可以触摸、拥抱、玩耍,将影片中的感情转移到对实体玩偶物体的身体接触。

(2)符号与现有设计形态的嫁接——派生衍生品

“明星制”是美国电影最成功的发明,电影导演都着力将所有的剧情、表演、音乐的打动力都集聚到主角明星身上,以产生影片之后的衍生价值。“明星制”不仅体现在真人实拍电影上,在动画电影上更是发扬光大。迪士尼动画影片的明星——角色形象也由于承载着最丰富的信息量,使这一图像符号迅速独立出来,成为其余设计行业争相合作的对象。通过形象特许经营合作,“贴牌”成为动画衍生设计最普遍的方式,担任了“现成设计物”的装饰功能,赋予“现成设计物”情感的意义,我们将其归纳为“派生衍生品系统”。例如,普通课桌成为“米老鼠课桌”、普通靠枕成为“迪士尼靠枕”。而动画图像符号,也收编了“现成设计物”原有的使用功能和实体形式,使动画的情感符号和实物功能合为一体,满足人们对迪士尼动画“交互体验”的期望,开发了人与动画角色间在日常生活中的新交互方式。为了保证体验的高品质,早在上世纪40年代,迪士尼就开始重视选择设计精良的合作企业,力求使“现成设计物”本体的精良能适配自身图像符号的精良。

这些贴上迪士尼品牌符号和形象的产品,或通过形体、材质再塑生产之后,销往世界各地的产品,成为“物化“的动画明星角色形象的现世代表,成为全世界迪士尼迷和迪士尼影片角色亲密接触体验的渠道,例如,佩戴“迪士尼手表”、使用“迪士尼文具”,以满足迪士尼受众们真实接触迪士尼创意的体验需求。“物的媒介化”使迪士尼动画有了一条比影片传播更持久的道路,在全世界来回传播、名声大振。而经过动画衍生设计装饰后的若干“现成设计物”,也得以以品牌优势进入商品交易世界,这个特性被第二代迪士尼领导者迈克尔·艾斯纳充分利用,作为迪士尼重拾人气和聚敛财富的方式,也成为后来被众多学者诟病的“迪士尼商品拜物教”攻击点。

3.第三层次:人的“ 行为活动”交互体验为设计参照

(1)俱乐部及仪式化的“活动景观”

无论是早期拥有上百万影迷的“迪士尼俱乐部”,还是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迪士尼主题公园游园活动、庆典活动、公主加冕、主题婚礼等若干活动。“人的行为参与”这一资源,被视为迪士尼影片之外最鲜活、生动的资源,在主题公园中,已发展为除建筑、园林、游乐设施外,最经典最特殊的“活态景观”。

“人的活动”这一活态景观的组成部分有迪士尼集团自身的专业主持人、演员、员工的精彩表演和情感化服务,另一常被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迪士尼影迷和游客自己。动漫语言天生有消解深沉的特质,释放“人”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狂欢天性,迪士尼影片此类的善良欢乐信心主旨更使这种动漫特质发挥到极致。这使已通过影片熟知迪士尼的人们参与迪士尼主题乐园互动活动时,亲子受众、情侣受众、朋友受众会顺应熟悉的音乐歌舞、灯光氛围和消费景观而欢歌舞蹈、游乐嬉戏、消费购物,这些活动设置带给受众个人放松感、也带来集群参与感,从而对周边观看者形成感染和激励,成为营造特别交互体验、带给受众最深切互动感受的重要因素。

(2)主题公园:大体量活动空间形态和集体行为的加入

动画电影不是迪士尼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的原创,但“主题公园”设计形态却是沃尔特·迪士尼的创举。“主题公园”融合了迪士尼设计的所有设计形态,又使自己成为一个新的综合形态。主题公园不仅是影视虚拟形态的“物化”,还突破小体量的产品局限,将设计扩展包含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游乐设施设计等在内的大体量设计系统和活动空间设计系统。以互动体验为核心的迪士尼衍生设计,使叠加迪士尼动画图像符号的建筑、园林、道路、交通工具等都成为促成人感受迪士尼氛围、完成迪士尼式行为的助手。从个体体验上升到公共体验交互时,这种影响力更加强烈。群体心理的交互和认同使迪士尼品牌影响力完成了更大跨度的突破。

四、总结:新设计形态“场域”与“全方位交互体验”的契合

1.设计变革:衍生设计由“单体物品”到“场域设计”:

随着对受众体验的关注和多个交互路径的开发,承载各种“交互体验”功能的全新设计形态增多。围绕同一主题特性使系列化的设计形态资源相互激活、产生有序的聚集和整合,即会产生类似“点—线—面—体—系统”的动画衍生设计形态从“单体”到“单体集合”到“单体系统”的复合升级。我们以具有中国思维术语的“场”来指代这种从量变到质变后产生的新设计形态。

2.“场”设计形态的组成要素和关系

“场”集合了可见可出触的物理交互和由人可感知到的观念所带动的精神交互两种通道, 形成连接受众、周边环境、所有信息(和这些信息的功效的集合)的总代理。

A. 从设计行为范畴来看,“场”是“信息-形式-人”的组合。

B.从动画衍生设计的表现要素组成上来看,“场”是“动画影像—物象—心相”的组合。

C.从设计形态与人的交互体验上来看,“场”是“心理感受—物理感知—行为反应”的组合(见图表2)

图表2 三种角度看“场”的要素组合(图表来源:自制)

3.“场”对人的交互体验的作用

不同子要素组成了“场”,要素之间交互关系交集后的能量也汇集成了“场”,“场”这一总代理又反过来影响“场”中的每一个要素。因此,从“单体”生发而来的新动画衍生设计形态“场”又能反过来更好地服务于包括在“场”中的“人的交互体验”。

“迪士尼场”设计形态重在对人的交互体验的满足,也即是由最初的、初级的“感官交互”、“活动交互”、“身心交互”,到更高级的“价值认同交互”。例如,迪士尼由最初的开场短片博人一笑,到90分钟视听大电影撼动人心,到动漫衍生品、主题公园步入人的假日节庆活动,到最后作为“银行投资方职能”,选拔扶持电影导演新秀、参与百老汇街等旧区改建。迪士尼品牌所到之处已成为当代的权力地景,迪士尼动画设计理念也成为美国积极形象和主流价值观的代言人。在这个变迁过程中,持续的主线就是迪士尼对人的交互体验的重视,并随着低层次的原始刺激到高层次的文脉建构过程。“场”对受众交互体验的打动力已超越娱乐体验,跨界到寻求社会价值观的认同。

4.“场”设计形态的意义和价值

“场”不仅更完善的满足了受众的复合交互体验,还对身处“场”中的单体的人和集群的人的价值观、交互活动和行为起到强大的影响作用。这即是说,到“场”设计形态这一层次阶段,动画衍生设计能吸纳和调动更多的设计资源来充盈自己、延续自己、拓展自己。这个体系不仅有人造物(非物质形态和物质形态)、自然物、人造环境、自然环境,还包括了最重要的要素——人的身心身反应。这些资源的聚集、吸纳时通过设计手段来完成,是“设计”行为使“动画衍生系统”具备生态特征的持续生命力。

五、结语

“衍生设计”的需求不仅是动画设计和动画品牌特有,在所有设计门类的变革和发展中,都有由“创意本体”到“衍生设计”以形成“设计系统”的需求,只是动画设计因为动画创作的角色所特有的虚拟性和强烈的“移情”和“代入”特征,使得动画衍生设计系统启动得更早、发展得更快、延伸得更远、演变得更成熟。总之,动画衍生设计中,“交互体验与设计形态的相互契合、共同促进”是当代设计在做主题性、品牌性“衍生设计系统”时都可供参考的一种思维方法。

动画衍生设计关注“交互体验和设计形态”相互契合的设计理念,以及“人的交互体验-设计途径-设计形态”的设计思维,一方面能将动画创意及核心本体的设计价值进行彻底开发;另一方面也使从动画设计切入世界的设计机构,能将其他众多设计资源进行轻松调动、吸纳、嫁接、统摄到为己所用,最后结合动画品牌自成一体、常存常新,自身也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鲜活体。

(责任编辑:王 璇)

J50

A

1008-9675(2016)05-0194-04

2016-05-10

曾巧(1981-),女,重庆人,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方向:策划与设计理论,影视动画理论。

①201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30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