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俱乐部——焦兴涛雕塑作品展

时间:2024-05-20

焦兴涛 Jiao Xingtao

俱乐部——焦兴涛雕塑作品展

2020年12月18日—2021年5月1日

策展人:卢征远

学术主持:隋建国

主办单位:OCAT、上海浦江华侨城

展览地点:上海中意文化广场

1“俱乐部——焦兴涛雕塑作品展”展览现场

2“俱乐部——焦兴涛雕塑作品展”展览现场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俱乐部”的词义暗指具有社交功能的场所,其中话题的谈论涉及生活、政治、娱乐,不禁让人联想到“沙龙”——这一与艺术产生紧密相关的社交方式,不过俱乐部更放松,该命名与现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焦兴涛(以下简称“焦”):“俱乐部”一词来自日文的翻译。对于我,这个词总是和集体主义、和儿时的记忆勾连在一起,是组织起来进行团体娱乐的场所,也是这个词汇被最广泛使用的内容和含义。这个户外的展览空间特别让人印象深刻,体量巨大的红色的建筑框架,把头顶上的天空划分成田字格,有一种“降临”的剧场感。我觉得“俱”“乐”“部”三个字的原意特别好,艺术,如果能让大家都快乐起来,无论如何总算有些“用处”,虽然“有用”又有什么用。

当:作品《整整迟到了8分钟》以及《社区弥漫着幸福的睡意》是可以互相呼应的,仿佛都市上班族常常调侃的早起上班,眼睛一睁一闭就迟到了。包括禁止的符号本身也暗指一种规则的强制性,但游戏性将严肃感消解了。这两组作品来自什么具体的经验?

焦:一个模范小区一定会有一个健身角,统一的社区健身器材很有娱乐性,阳光下,老人和孩子在这里流连忘返,每天规律性地聚集然后离开,老人们除了买菜几乎不用离开这个小区,保安警告小孩子们外面不安全。一个管理到位的高档社区所拥有的这种幸福感,是一种切实的安全体验。但是,如果这个高级小区和一个人的目标和工作地点相距遥远,幸福感就会因为距离和空间的加入,逐渐变成对时间的焦虑。多好的地方啊!可惜我没法住在这里。

当:高墙上的作品《情绪与使命教育孵化中心》叙事性很有意思,交通符号中常见的小人,以及混乱的都市闹剧,都是似曾相识的日常经验。这件作品从符号的来源、故事的结构以及命名都带有都市规训的意味。配合高墙之下矩阵式的凳子,在您的想象里,工人俱乐部演出结束之后人们都在做什么?

焦: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但不知为什仫,以前走在焕然一新的黄浦江边,看着夕阳下金黄色的雄伟的塔吊,总让我想起历史书中波澜壮阔的上海工人运动。今天,制造业的衰退每每被提及,上海滩总是被某种莫名的英雄主义包裹着。历史的排演其实并没有结束,每一段过去总是因为具体的人或事才变得可以触摸,就好比说起“上海滩”,更多的人想起的是许文强。四维的空间混乱无序如同一堆乱码——简洁明了的各种标志和符号倒是充满了秩序感。欢迎来到真实世界!

3“俱乐部——焦兴涛雕塑作品展”展览现场

当:现场的人物符号尺寸都在1米左右,为什么不是等大人物尺寸?

焦:太重,安装花费很高。

当:涂上明亮黄色的作品《好消息》可能是整个环境中唯一明确带有积极性情感的部分,这件作品在整个展览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焦:每次在公路上看到这个标志,我都会不明原因地心中一紧,总觉得危险即使曾经出现过,还是会在未来的某个点上发生,甚至就在前方100米。不安像汽油一样流淌,黄色可以让人清醒。好消息是一个愿望。

当:剧场式的现场布置在未开幕之前像一个还未开业的公共娱乐区,您是否有设想过装置能为这个社区带来什么?

焦:小区的居民在这个空旷的空间可能会发现一些不曾有过的乐趣。

当:隋建国老师曾在研讨会上提到今天的艺术创作持续在做就是其意义本身,就像修房子砌墙不是目的,有用的是“空”本身。此次展览是否有留白的空间是给予观众来填补?

焦:展览给出了角色,剧本由每个观众自己撰写,如果他愿意的话。

当:不少艺术家和批评家谈论您的作品时会谈到“幽默感”,此次“俱乐部”的现场看似充满游戏、休憩、玩耍的气质,实际讨论的主题都是严肃且现实的,生活里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接纳轻松的事物,幽默是参与的诱饵吗?

焦:“幽默”也可以理解为“有趣”,“讲段子”多重要啊!有趣是审美的开始,是日常的中断,是突然发现这个世界的缝隙和另一个维度的快乐。艺术家如果不能制造这种快乐,空洞严肃的讨论为什不让给社会学家或者政治家?幽默不是参与的诱饵,是参与的原因。

当:虚拟社区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公共性实践的领域?

焦: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定义和命名的过程。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实现了看和听的功能,肉体在具体空间有更多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现场感”,这是无法取代的。闻、触摸、流动的气息、前后左右的鸣叫和跳动、由远及近的吱嘎声、隔壁那条街上尖厉的轮胎啸叫。“网络公共艺术”我觉得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和领域,我正在尝试一些作品,看看可以怎样去定义。

4“俱乐部——焦兴涛雕塑作品展”展览现场

当:具象雕塑手法一直是您实践的方向之一,在尝试过互动多媒体装置、现成品装置以及参与式艺术后,再创作具象雕塑是否有新的体会?相比于直接的影像记录,具象雕塑的魅力在哪?

焦:我没想过这个展览的作品是“具象”的,我宁愿觉得它们很“具体”。

当:汉斯·乌尔里希与阿布拉莫维奇的对话中曾谈到一位“具体派”艺术家,说他试图创作一副终极油画。他把一块画布放在地上,爬到五楼跳下,正掉在白色画布上,自杀了。当然这个案例很极端。当形式已经不足以带来更多刺激之后,艺术家往往需要借助真实的故事来赋予作品能量。今天您如何理解艺术形式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焦:我一直认为真实生活世界的复杂性和戏剧性已经远远超越了艺术家的想象力。面对现实社会的急速改变,如果艺术继续停留在语言和修辞的游戏之中,就很难摆脱成为权力的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命运。在新冠阴影之下的世界中,在突然降临的重大的社会事件面前,所谓的“艺术”似乎只能成为一味安慰剂和镇痛药,并不具备挽救和修复这个世界的能力,艺术需要重新建立和生活世界的连续性。

当:当代艺术与世界的关系紧密相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信息技术革命,社会变革总是影响着艺术的形式与内容。您所强调的“后疫情时代”具体指代什么?

焦:可能是全球化的终结,可能是艺术的各种转向。一个个体如果试图去描述一个时代,那多半只能是讲给自己听的。疫情是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经历着的历史,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日常和选择,贡献着疫情之后的故事。无处藏身的惴惴不安久了,常态化的焦虑就成了内分泌,必须借助仪器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当:关于疫情的主题性创作在疫情完全消失之前应该还会持续进行,作为艺术创作者,除了积极的肯定情绪之外,在您看来,艺术创作还可以从什么角度回应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

焦:除了集体的叙事角度,众多个体真实而具体的体验和情感,可以让记忆更加完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