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时间:2024-04-24

乔小强

摘 要:新课标更为注重教学同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主张教师应以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点,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将固化的数学理论付诸于生活化问题的实际处理中,从生活中体现数学教学。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已成为当前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若是充斥着晦涩的计算公式和概念定义,那么便没有什么趣味可言,不但容易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甚至还会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心理,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其中,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便是有效策略之一,下面笔者主要就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小学数学教学展开概述。

一、教学内容展示生活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其解题技巧的培养。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以现实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将数学问题代入生活的实际情景当中,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还能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让数学知识具有真实感;其次,教师在设计题目和问题时要生活化,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给出的问题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

例如,在“乘法的估算”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和1位数相乘的估算方法,以及通过比较和变式,让学生明白为何要估算、如何进行估算。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联系生活的情景:大家约定一起在周末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门票的价格是5元/人,一共有29人,大家身上所有的钱一共是160元,请问这些钱足够所有的学生都进去动物园吗?学生会使用之前学习的知识得出答案:所有人进入动物园需要的总金额为29*5=145元,小于160元,所以大家都可以进去。教师可以指出如果不用纸笔计算,还有什么更快的解决方法吗?此时可以引导学生:29人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约等于30人呢?等学生学会估算之后,又提出问题:此时加进来5位学生,总人数变成了34人,钱还够所有人进去吗?还能将其约等于30人吗?通过这个提问,除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概念和应用之外,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解决问题要学会灵活思考。

二、打造生活化场景,促进学生认知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有关概念知识的教学往往是困扰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由于小学生认知有限,故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往往理解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效果不佳,如何教师不注重有效地启发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就很难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准确有效地运用这些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场景,使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体验中逐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涵,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进而学会去认识概念、了解概念,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正确认知。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可能性”有更加具体清楚的认知和了解,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了一项小游戏,首先教师将带有不同动物图案的卡片(图案分别为小猴子、小白兔、小猫和小狗)放进了一个盒子里,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了这些动物卡片,然后询问学生喜欢这些动物中的哪一个?学生纷纷踊跃回答,有的喜欢小白兔,有的喜欢小猫等等。此时教师再拿出这个盒子,询问学生是否愿意到盒子里摸摸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同时告知学生只能摸,不能看,由教师来揭晓图案。学生听到教师的引导后,纷纷上前来到盒子里摸卡片。在分别让学生摸完后,教师伺机询问其中一个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摸到的是小白兔,有的学生摸到的是小猴子呢?”学生答:“因为里面既有小白兔,也有小猴子。”“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会怎么样呢?同学们能用黑板上的词说一下吗?”“我们可能摸到小猴子,也有可能摸到小白兔,还可能摸到小猫或小狗。”通过搭建这种生活化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逐步学习到“可能”一词的内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

三、列舉生活化事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新课改同样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当适时革新授课理念,基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进行有效教学,然而目前依旧有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数学授课模式,未结合新时期的教学需求,未能致力于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授课模式固化刻板,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在以生活化方式促进数学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平均分》一课时,笔者便以下面这一生活化事例为例,四名学生一同在植物园游玩,有一名学生从家中带来两块蛋糕,大家都想吃蛋糕,但是蛋糕却只有两块,这可难坏了大家,请同学们帮他们想一下应该怎样分蛋糕才是最公平的呢?以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化事例,让学生就“如何平均分配”展开思考和讨论。自这一事例中可以发现列举生活化事例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开动脑筋思索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继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中慢慢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新时期,生活化教学手段在各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日愈普遍,教师要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适当地融入生活化元素,为学生打造更轻松、高效的数学课堂,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郭文锋. 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 000(014):49-50.

[2]李帅帅. 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中国新通信, 2018, 020(012):1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