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杨国亮
摘 要:声乐教学是技术和艺术的整体结合的体现,在训练过程中有着一套逻辑系统。艺术歌曲作为声乐教学中的一个版块,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艺术歌曲的结构特征,语言形态,训练要点,“关闭”技法训练,论述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歌曲;声乐教学;声乐技法
艺术歌曲不是中国本土概念,它源自于欧洲,既有同一概念,欧洲各地区也有着自己的称呼。在德奥称为“Lied”,法国称为“chanson”,是18世纪至19世纪的一种抒情歌曲的总称,是西方室内乐性质的一种声乐体裁。欧洲之所以成为艺术歌曲的发源地,得益于欧洲诗歌艺术的高度发展。艺术歌曲是诗歌和音乐的统一体,前提是诗歌。德奥艺术歌曲数量众多,艺术水准高,正是得益于德奥诗人的创作,例如歌德、海涅、席勒等一大批浪漫主义诗人和作曲家,其中,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一生创作“Lied”600多首。与此同时,中国的艺术歌曲继承欧洲艺术歌曲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人物及作品。
一、艺术歌曲的结构特点
其特点是诗歌与钢琴的结合,强调作品的旋律与钢琴之间的有机结合,歌词主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作曲技法复杂,钢琴伴奏地位重要。众所周知,声乐课堂的形式是钢琴伴奏和人声演唱的过程体现,强调歌词的内涵,通过歌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这些都与艺术歌曲的特征紧密贴切。从结构上看,艺术歌曲的篇幅往往不大,音域不宽,适合声乐教学的实际需要。声乐教学中,往往需要细致听辨声音,体会各种身体感受,不适宜大型作品,所以艺术歌曲刚好可以胜任其需要,在规整的节奏,舒缓的旋律中感受人声的控制和音乐的美感。例如:意大利艺术歌曲《妮娜》、《在我的心里》、《我多么痛苦》等,这些是大多数声乐教师为初学者选择的作品,原因在于这类作品篇幅短小,音域不高,节奏规整,旋律优美,速度缓慢,学习起来使学生能有时间思考自己的声音是否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非常适合声乐初学者的教学使用。
二、艺术歌曲的语言形态
声乐演唱的核心是人声,人声的载体是语言,语言的训练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环节之一。艺术歌曲的歌词选用的是优美诗歌,诗歌的语言表达近似于歌唱,但又不是歌唱。笔者认为是诗是歌的前期,是准歌唱状态,很多声乐老师会让学生反复读歌词,作用就是读出语感,读出语言的歌唱性。词的结构是由字组成,字由音节构成,声乐技法训练中的元音训练,就是每个字的音节需要。现代声乐技法训练沿用的是意大利美声学派,使用a、e、i、o、u五个元音进行单元音或多元音的训练,要求的是声音和腔体的结合,发出明亮自然,符合自然审美需要的人声。我们在学习演唱一首作品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读词,找出作品中的元音,进行元音形态的发声训练,然后带回歌词中,在旋律中进行表达。例如演唱意大利艺术歌曲《我亲爱的》,这首作品中的歌词“Caro mio ben,cre di mial men”,提炼词中元音为“a、o、i-o、e、i-a、e”,所以在设计发声练习时,就需要将这些元音形态设计进去,唱对了元音也就能唱对词,那么语言也就唱对了。
三、艺术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要点
声乐训练中包含技法和作品两部分,从技法上看,主要要求喉咙稳定,气息流畅,腔体打开,面罩共鸣等,艺术歌曲的语言训练可以完成这个过程。在中国艺术歌曲中,黄自艺术歌曲是较为实用的,例如,黄自的《玫瑰三愿》,有鲜明的民族性又糅合了西方的调式特征。其歌词与旋律的匹配,就好像在诉说一个歌唱者内心的独白一样,适合初学者学习使用。第一句“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附着的是三度上行后的级进下行音阶,搭配上一拍前附点节奏,使得如诉说一般亲近。可以使学生在这个“说”的过程中放下紧张的心态,训练克服紧张心理。后一句为这句歌词的重复,分别在小字二组的#c,和e上的两个字来训练关闭唱法与喉咙的打开程度。“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两个并行的乐句,在换声区e2的位置上严格的训练了关闭唱法。因为这个音高用中低声区的状态唱显然是很吃力的,用近似于叫喊的方式去歌唱显然也是不符合情绪的。所以学生只能够去选择使用关闭唱法去演唱这两个乐句。“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在“红”这个字上面有全曲的一个高音,小字二组的#g,是一个八度大跳的高音,伴随着它的出现,学生们用刚刚学习到的关闭技术是很难支持唱好这个音的,但是也必须坚持这个方向去练习,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躲高音的理由。更多的情况是只有音高没有音色,或者是唱的脸红脖子粗,或者是只有干瘪的音高甚至是经常的破音;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预见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老师的耐心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舞台上什么情况都会发生,要做好台上破音的心理准备,消除对破音的抵触情绪和紧张情绪,唱到后来,才能自然的歌唱。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多都是害怕高音而产生了闪躲的,害怕后撤的情况,不理智才出现的唱不好高音的情况的出现。
四、艺术歌曲在声乐“关闭”技法中的训练
“关闭”唱法是自卡鲁索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声乐基础技术。它的意思是高音不可太白,要多少有点掩盖,就好象上面有一只碗,复盖着高音一样。其最核心的理念是打开喉咙。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总会说一些学生们一时难以解释的名词,比如说声音靠后位置靠后,声音往下沉等。其实唱歌的本质是肺部通过挤压空气,使得空气冲击声带,使声带震动发声。只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喉管的肌肉群来调节我们的声音的音色与声带的使用。由于声带使附着生长在喉管上的惰性神经肌肉,我们不能够直接控制,只能够通过喉管肌肉群来通过调整。最重要的是打开喉咙唱歌,以开放的歌唱姿态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艺术歌曲在训练“关闭”技法中,有可取之处。例如,在《玫瑰三愿》的大跳音程的关闭训练基础上,学生粗略掌握了“关闭”唱法技巧的后,为了将歌曲演唱的更加细腻,技术技巧更加娴熟,所以通过这首歌曲进行训练更加细致的“关闭”技术。关闭技术不止应用于高音或者大跳音程上,我们听到的很多歌唱家的声音很稳定,老师们口中说的声音位置的统一,其实就是关闭技术的娴熟使用。《思乡》这首歌使用了很多的半音音程的旋律,对于演唱者的音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关闭技术又一次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自然唱法的状态下,我们调整歌唱的音高是通过直接改变声带的震动频率,来控制声带震动发出的音高,这种方法优点是,见效快,简单易学。但是有一个重大的弊端,长时间歌唱之后,由于歌唱的时候,声带的全震动发声,使得声带肌肉容易快速疲劳,从而失去对声音的掌控力,容易出现音高不准、破音等情况。所以通过关闭技术,改变喉管的打开程度,从而改变声带的参与发声震动的长短,从而使得在不改变震动频率的情况下改变音高。这样的优点在于,音色统一,控制力精确,给声带喉管肌肉群带来的负担小,可延长演唱时间。所以在《思乡》这首歌曲中,可以细化训练关闭技术,使得粗略了解这个技术的学生得以深入训练了解,从而提高声乐演唱水平。在与意大艺术歌曲的比较上,这首作品能够将发声练习的“a ”“o”“i”“e”“u”音更好的带入,进行训练。意大利语,从语言分类上来说,属于拼音文字,其发声拼读规则为顺次拼读,与中文的声母韵母拼读的区别在于。其元音字母在大多数情况下发其本身的读音,而不会出现中文拼音中的“ang”读成昂(音译)这种情况。而我们发声训练使又是在训练元音发声,所以就容易出现歌唱具体作品时不能将练声时的技术带入的问题了。这首作品,第一句“柳丝系绿”。下面将每一个字的音节分隔开来阐述:“柳”(liu)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其中声母“L”在清楚发声的前提下快速带过,不要在上面多做停留。韵母“iu”则类似于意大利语中的“O”的发音,我们则向其略作调整后发声即可。“丝”(si)辅音字母的发声原理同“柳”字一样。“i”这个元音字母在单独作为韵母发声时发“yi”,而和“s”组合在一起时则没有办法从发生训练中找到类似或者型近的元音了。此时我们只需要在“柳”的发生基础上,保持喉咙的打开,将门牙闭合,并且稍作调整即可完成这个字的发音。“系”(xi),此时的“i”可发其本身的音,汉语拼音与意大利语元音读音相同,正常发声即可。“绿”(lǖ),其中“ǖ”在汉语拼音中读“yú”,其发音介于意大利语的“u”和“i”之间,其声母我们在清楚发声的前提下快速带过,不要在上面多做停留,剩下的韵母就通过练习找到其发音就可以了。
五、结语
艺术歌曲是声乐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版块,能否唱好艺术歌曲,体现了歌者的专业素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艺术歌曲的教与学都值得认真对待。学好西方古典艺术歌曲,唱好中国艺术歌曲,才能在声乐艺术的海洋中遨游。
参考文献:
[1]尚家骧编译.《意大利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
[2]周小燕编著.《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3]管謹义编著.《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本文系2018年度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项目标号:CSQ1809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