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析蔚县东坡寨壁画墓的年代

时间:2024-05-20

刘萨日娜 张晓东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内容提要〕 东坡寨壁画墓位于河北蔚县杨庄窠乡东坡寨村南,为保存状况较好的砖砌单室墓,发掘者将其断为辽代墓葬。该墓墓壁与墓顶衔接处使用菱角牙子砖的做法最早发现于金代,墓内的仿木结构与元代初期墓葬最相似。宋、金、元时期的墓主夫妇像,经历了从只有桌椅无人物到墓主夫妇隔桌而坐,再到桌子消失夫妇并坐的演变过程。东坡寨壁画墓中墓主夫妇像为夫妻比肩并坐,在图像布局和细节两方面都具有元代的特征。因此,该墓年代应为金末元初时期。

2009年,河北蔚县杨庄窠乡东坡寨村南发现了3座砖室墓,其中M1保存较为完整,简称东坡寨壁画墓①。该墓为平面六边形砖砌仿木结构单室墓,南向。墓室南壁设墓门,北半部砖砌棺床。墓门两侧绘门吏及飞燕,北壁绘墓主夫妇并坐图,其他壁面均施砖雕假门或假窗,门窗两侧绘侍女或侍吏。墓顶绘莲花藻井、流苏、飞燕、火珠等。因墓室壁面砌筑假门假窗及绘制侍奉题材的壁画,确属河北及邻近山西地区辽代墓葬所常见,故发掘者将该墓年代比定为辽代。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墓壁与墓顶衔接处采用菱角牙子砖的形制,以及正壁所绘墓主夫妇像,更近于元代墓葬特征。

一、墓壁与墓顶间的菱角牙子

东坡寨壁画墓墓室各角砖砌方形倚柱,柱头出丁头砖示意阑额,柱顶置一枚栌斗承托枋子,枋上错缝砌菱角牙子砖两层(简报称错缝牙子砖),作为与穹隆顶的衔接(图一,1)。总体来讲,该墓仿木结构做法简洁,其中,采用菱角牙子砖作为墓壁与墓顶衔接部位的装饰,并不多见,较为特别。

图一 金、元墓葬菱角牙子装饰

菱角牙子在唐代已用于砖塔檐下壁面与叠涩出檐之间衔接过渡部位的装饰,例见西安唐景龙年间的荐福寺塔②,以及山西运城唐长庆二年(822年)泛舟禅师塔③等,但用于砖室墓中,既晚且不普遍。

辽代墓葬发掘数量很大,未见使用菱角牙子砖装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辽代流行在墓室内绘制壁画,使用菱角牙子不便于地仗层和画层的处理。菱角牙子到金代才开始在墓内使用,用于装饰砖雕墓的壁面与叠涩顶的衔接部位,最早见于大定二十年(1180年)侯马大李村墓④,做法稍复杂,叠涩斗八顶间用三组菱角牙子,第一组即采用两层错缝形式,其余两组均单层(图一,2)。稍晚的有山西侯马明昌七年(1196年)董海墓⑤,其墓后室砖雕五铺作仿木结构斗栱,上用菱角牙子砖一层,接叠涩顶(图一,3)。侯马金大安四年(1212年)31号墓的菱角牙子做法与董海墓的相同⑥。

以上是为数不多的几例使用菱角牙子的金墓,均属仿木结构的复杂且精致的砖雕墓。菱角牙子和仿木结构做法最接近东坡寨墓的,当属山西芮城潘德冲墓⑦。该墓为砖砌平面六角形墓室,壁面各角砌凸出壁面的砖柱,壁面和柱子上砌菱角牙子一层,再上结穹庐顶(图一,4)。潘德冲生前主持兴建永乐宫,元宪宗六年(1256年)逝于永乐宫,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葬于永乐宫北峨嵋岭⑧。此时金朝已灭亡20多年,北中国已行蒙元纪年,潘德冲墓应属于元代墓葬。

通过以上对菱角牙子装饰的分析比较可知,东坡寨壁画墓的年代应不会早于金代。与其特征最相似的墓葬是元代初期的潘德冲墓,因此,其年代也应与潘德冲墓相当,即在元代早期前后。

二、墓主夫妇图的位置与形式

东坡寨壁画墓的壁画内容,以墓室北壁墓主夫妇图为中心对称布置。北壁画面为墓主夫妇二人并坐于榻上。男主人居左,戴卷沿圆顶冠,着长袖袍,腰间系带,右手于胸前持碗,左手于腰间扶带。女主人居右,头戴簪冠,着交领袍,外披云肩,袖手。墓主夫妇像背景为中绘帷幔,两侧对称绘简单的衣架(图二,1)。东北壁和西北壁正中砖雕假窗,假窗两侧对称各绘一侍女。东南壁和西南壁正中砖雕假门,假门与南壁之间的壁面各绘两个戴幞头演奏的乐人,另一侧各绘一侍女;南壁墓门两侧壁面各绘一门吏。

图二 宋金元墓葬墓主夫妇壁画

张保卿认为,墓主夫妇图的源流追溯至战国时期,此阶段多数为帛画。魏晋北朝时期已作为墓室壁画题材,转移至墓室正壁。北朝后的数个世纪里近似销声匿迹,中唐以后演变为一桌二椅的形式,至宋金元时期墓主夫妇图再度流行⑨。但是,在宋金元时期,墓主夫妇图在墓室中的位置、墓主夫妇的坐姿,以及坐具组合的表现形式等,均有明确的演变轨迹和时代特征。

从现有考古材料来看,虽然墓主夫妇图在北宋墓葬中已经出现,但不见于约略同时期的辽代墓葬。在宋墓中,墓主夫妇图大多绘于侧壁⑩,如白沙宋墓1号墓,只有极少量绘于作为正壁的北壁。至金代,墓主夫妇图虽仍以绘在侧壁占多数,但是,逐渐转移至作为墓室正壁的北壁,如内丘胡里村壁画墓北壁绘墓主夫妇图。到元代,这种位置安排发生了重大变化,绝大多数墓主夫妇图均出现在作为墓室正壁的北壁,如文水北峪口元墓等。

在绘制位置发生变化的同时,墓主夫妇图的表现形式也存在细微变化,具有明确的时代特征。北宋前期通常不出现人物形象,而以砖雕或绘制的一桌二椅形象暗示墓主夫妇,如建隆元年(960年)山东大学南校区宋代壁画墓。北宋后期和金代初期,在一桌二椅基础上出现了人物形象,采取墓主夫妇正面对坐或侧身对坐形式,前者如白沙宋墓1号墓(1099年)(图二,2),后者如河北内丘胡里村金正隆二年(1157年)壁画墓。金代中后期,出现仅以椅为坐具,而省去中间桌子的情况,表现形式则仍以夫妇对坐为主,同时,也发现并坐形式,如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1174年)的西壁“墓主夫妇并坐图”(图二,4)。元代墓主夫妇图为夫妻并坐,即画面中表现夫妇的正面形象,并成为主要表现形式,如蒲城洞耳村墓、赤峰元宝山壁画墓(图二,3)等,墓主均左、右并坐于坐椅上。此时,坐具组合也进一步简化,不仅有的画面省去中间的桌,还出现不用椅为坐具,而是夫妇并列坐于床榻上的形式,如孝义下吐京元墓(图二,5)。伴随着圈椅和坐榻两种新坐具的出现,人物的坐姿与形象在元代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宋金时期墓主形象均采用正襟危坐、袖手的形象。元代在以坐椅为坐具的画面中,出现墓主以手扶膝、扶椅等较随意的坐姿;也出现了一手持杯,一手扶椅的形象,如元上都羊群庙祭祀遗址石雕像即以右手持杯左手扶椅。东坡寨墓壁画中墓主夫妇并坐于床榻之上,男主人右手持碗,左手扶带的形象,明显与宋金的有别,而与上述元代的几座墓葬风格契合,这说明该墓的年代也应该最接近元代。

三、结 语

综合以上对辽金元砖室墓资料和墓主夫妇图时代特征的梳理分析,可知墓室内以菱角牙子作为壁面与墓顶衔接部位装饰的做法,不见于辽墓,而是最早出现于金明昌年间,故东坡寨壁画墓年代不会早至辽代。东坡寨壁画墓的菱角牙子和仿木结构,与元代初年墓葬的最相似。同时,该墓墓主夫妇图位置、表现形式及人物均显示出明显的元代特征。根据以上三点分析,其年代应接近于金末元初时期。

注 释:

① 蔚县博物馆:《河北蔚县东坡寨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19年第1期。

② 蒋靖:《小雁塔》,《文物》1979年第3期。

③ 顾铁符:《唐泛舟禅师塔》,《文物》1963年第3期。

④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侯马大李金代纪年墓》,《文物季刊》1999年第3期。

⑤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侯马102号金墓》,《文物季刊》1997年第4期。

⑥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山西侯马金墓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12期。

⑦ 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芮城永乐宫旧址宋德方、潘德冲和“吕祖”墓葬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第8期。

⑧ 徐苹芳:《关于宋德方和潘德冲墓的几个问题》,《考古》1960年第8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