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余国江
惠觉禅师碑再考
余国江
惠觉禅师 漆泉寺 荷泽神会 新罗入唐求法僧
惠觉禅师碑原立于河北省沙河市广阳山漆泉寺,是关于新罗入唐僧人惠觉的重要资料。在已有学者对之展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纠正谬误,提出新的观点。认为惠觉禅师碑并非《沙河县志》中记载的唐漆泉寺碑,惠觉禅师碑的刻立时间在贞元十年之前,邢台开元寺中出土的两块与惠能有关的残碑都是惠觉在参拜神会以后刻立的。
惠觉禅师碑全名《大唐□□□□寺故觉禅师碑》,原立于河北省沙河市广阳山漆泉寺,后被破坏,残碑现存于漆泉寺遗址附近的寺庄村民家中。残碑现存三段,为碑首和两块碑身上部。碑首残高约80、宽100厘米,高浮雕螭龙,中为尖顶龛,篆书碑额“大唐故觉大师之碑”,“觉”“碑”二字下半部阙失。两块碑身残部为上右和下左两部分,其中之一高105、宽50厘米,另一高100、宽45厘米。
2013年,冀金刚、赵福寿主编的《邢台开元寺金石志》一书出版,收录有惠觉禅师碑,首次公布了该碑拓片,并进行了录文和注释①。其后,有学者利用该碑对惠觉禅师的生平事迹等问题进行了考论,认为惠觉禅师就是新罗崔致远《智证大师碑》中提及的“常山慧觉”②。惠觉禅师是唐代新罗入唐求法的重要高僧,惠觉禅师碑对探求其生平思想、邢台地方文化及中韩古代关系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以上的先行研究具有开创之功,不过其中也存在误读、误释之处。本文欲在其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惠觉禅师碑两块残碑分别有15列和13列文字,字迹磨泐较为严重。《邢台开元寺金石志》一书和《新见新罗入唐求法僧惠觉禅师碑铭考论》(下文简称“《碑铭考论》”)均有释文,因为是各自独立研究的结果,释读的差异之处为数不少。笔者根据拓片,结合两家的释读,将惠觉禅师碑碑文整理、标点如下:
大唐□□□□寺故觉禅师碑铭并序/
检校兵部郎中兼邢州刺史侍御史元谊撰……翰……/
□□于东,明被万物,至于牖尘秒露,无不知形,及之照临,则大海高山,无□□□□□……/
□明广渊,精赜纯粹,穷理达性,通道立言,管见□形,□见者□□□三□□□□□□……/
□每走巨亿,徒学罕一,学有可信,又亿一焉。深旨□著,□有□授,一日天然,光佛圣□……/
□有六,皆传承僧宝,此不云纪。禅师曰惠觉,中海新罗国人,姓金□氏,国殊俗别,于……/
□无近俗之怀,远惟清恬之理。生廿三岁,具僧戒,叹学无繇,精律究流,瑜伽弘论,□……/
□□异瞻白,折幽明微。由是岁数省曰:“圣言有之,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法所□……/
□□要,行乎中域,吾孰能执萤炬于幽夜,遗皦日于正昼。”于是剡楫舟海,挥波生□……/
□□攸止其地。经十年,梵行鸣播,诏僧籍于邢州开元寺。居无几时,□……/
□真诣灵,蒙之发决,在得久时。僧学有立名方便,久功趣净者,师一经一,不垢不□……/
□□时洛京有荷泽寺禅僧曰神会,名之崇者,传受学于南越能大师,广开顿悟之……/
□□次明知见,引喻开发,意若有获。归而继思,或有不尽,明年复往,诣为导师,复……/
□□心无所起,即真无念,岂远乎哉。于是深其微趣,属灯乃明,以一觉之知,而万有……/
□□□□悉□涂□何明之□汝□于是□……/
(以上为左侧残碑文字)
……□容易,阖户不扃,清神目颐,求其申者,嗟若无告。及大历元岁,昭义军司马……/
……不然,默擅兴仁,广运乃道心者,请导师之留音,追荷泽之坛教。辞指不□,由……/
……雷之震蠕介,春雨之泽根芽,种者乃萌,勾者遂直。七八年间,趋教之徒,瞻拜……/
……□昧而伏。师以处顺安暇,遘疾而不改其容,奄以大历九年三月十九日夜归……/
……□□□□云□雾昏,□□□者□七日。异人变化,众心萃焉,固殊状也。哭动……/
……□□□□无上□悲哀靡介,而□□□零,斩衰就哀,聚护丧事。尝从窆于广……/
……□□以葬之,四月十七日引迁神座灵梵。山境峻隘,夷崇峰千仞,凋灵□……/
……□十季住山,兴塔精庙,飞廊叠阁,极工巧之妙,传继之怀,信也。□道之难明……/
……□□□□□□□□□之不偶也。似是非是,其谁辩之?余非采于文者,或□……/
……□□□□,□思□□,兴灭唯物,□者能久,本有莫辩,本无□□……/
……□□□□,□□□根,□布别定,源派殊论,混而同之,止动□□……/
……□□□□,□何能夺,为得为失,欣欢惨怛(其三)。巍哉哲思,□海□□……/
……□□□□,□理其宗(其四)。 少府监直陇西李珪箫/
(以上为右侧残碑文字)
《邢台开元寺金石志》在对惠觉禅师碑第一行进行注释时说:“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版《沙河县志》卷10《文献志·金石》记载,此行题记为‘检校兵部郎中兼邢州刺史侍御史元谊撰,前凉王府参军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少康书’。”《碑铭考论》则说的更明白:“1940年编撰的《沙河县志》卷10记载有一通《唐漆泉寺碑》为‘检校兵部郎中兼邢沙刺史侍御史元谊撰碑,前凉王府参军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少康正书’,前半句与石碑文字基本一致,可知其所记《唐漆泉寺碑》即是《大唐故觉大师之碑》。”
然而,这种看法可能有误。检核《民国沙河县志》的相关记载为“漆泉寺碑。广阳山漆泉寺,贞观五年敕建。检校兵部郎中兼邢沙刺史侍御史元谊撰碑,前凉王府参军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少康正书”,并注明资料出处为《采访册》③。从《采访册》对石碑的定名和描述来看,该碑记录的应该是漆泉寺建造沿革的历史。现存于寺庄村的《重修大漆泉寺碑》建造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碑文记载该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由尉迟鄂公(尉迟敬德)监督修建④,就是一个极好的辅证。而惠觉禅师碑记述的是惠觉禅师的生平思想,表达后学对其的赞颂。两碑立碑用意和内容都不一样。
另外,两碑刻立时间也不一样。《采访册》所记唐漆泉寺碑中元谊的官职为“邢沙刺史”,“沙”当是“洺”之误。邢州紧邻洺州,同属昭义军,且《资治通鉴》有“昭义行军司马、摄洺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磁、邢、洺别为一镇”⑤的记载,亦可证当是“洺”字。从两碑中元谊的官职不完全一致这一点判断,两碑的刻立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虽然两碑撰书者同为元谊,建造时间也相近,但却不一定是同一块碑刻。
《邢台开元寺金石志》在惠觉禅师碑的说明中认为刻立于唐贞元七至十三年(791—797年),在注释中引《新唐书·地理志》“邢州平乡县”条“贞元中,刺史元谊”的记载,说“‘贞元中’,约即贞元七至十三年(791—797年)”。《碑铭考论》则认为“元谊在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以后成为邢州刺史,可知石碑树立的年代也应在794年之后”,又根据分析,推测该碑“作于796年的可能性很大”。
“贞元中”即贞元年间,认为贞元中为贞元七至十三年,是一种误读。《碑铭考论》立论的根据也是《新唐书·地理志》,但不知何以能够推论出“元谊在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以后成为邢州刺史”。
其实,惠觉禅师碑的刻立时间,还是要从元谊的宦迹来考虑。贞元十年(794年),“七月……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洺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洺别为一镇……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洺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洺水以灌城……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十二月,王虔休乘冰合度壕,急攻洺州。元谊出兵击之,虔休不胜而返”⑥。贞元十一年(795年)闰八月,“元谊以洺州诈降;王虔休遣裨将将二千人入城,谊皆杀之”⑦。贞元十二年(796年)正月,“元谊、石定蕃等帅洺州兵五千人及其家人万余口奔魏州”⑧。
也就是说,元谊在贞元十年(794年)前后摄洺州刺史,十年七月据洺州反叛后,一直与王虔休作战,直至贞元十二年(796年)战败,逃奔魏博。结合《采访册》所记元谊官职为“邢洺刺史”,以及元谊表请以磁、邢、洺别为一镇,可以认为贞元十年(794年)前后邢州刺史也是元谊,抑或元谊在任摄洺州刺史前曾任邢州刺史。无论如何,其有可能撰写惠觉禅师碑碑文,都当在反叛之前。即惠觉禅师碑刻立于贞元十年(794年)前。
邢台开元寺曾出土两块与惠能有关的残碑,即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宋鼎《能大师碑》的残石,原碑分别立于天宝七年(748年)、十一年(752年)⑨。《集古录目》《宝刻类编》等书著录,都认为是神会立碑于开元寺。《光绪邢台县志》则先质疑说,慧能、神会都不曾驻锡邢州,不知何以立碑于邢州开元寺,又何以立碑于惠能圆寂四十余年之后。又自答说,神会“恐南宗之不行于北也,乃追述其师道德,刻石永久,欲以阐扬法教,指归宗派”⑩。这一质疑及回答都颇为合理。不过仍然认为立碑者是神会,则与事实难合。神会未到邢州,有何必要又有何可能立碑于开元寺呢?
注 释:
①⑨冀金刚、赵福寿主编:《邢台开元寺金石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62~67页;第38~55页。
② 楼正豪:《新见新罗入唐求法僧惠觉禅师碑铭考论》,《北方文物》2015年第2期。
③ 《民国沙河县志》卷10《文献志下·金石》,《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70》,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118页。
④ 张月民主编:《沙河辞苑》,内部资料2011年,第116页。
⑤⑥⑦⑧《资治通鉴》卷235《唐纪五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第7562页;第7562页;第7565页;第7579页。
⑩ 《邢台县志》卷8《艺文·金石》,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1969年,第785~787页。
〔编辑、校对 阴美琳〕
余国江,男,1987年生,扬州城大遗址保护中心馆员,邮编 225007。
K242
A
1001-0483(2017)01-0069-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