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统戏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时间:2024-05-20

李爱红(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我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戏曲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前人的基础上汲取营养创造辉煌,中国戏剧的不断繁荣与发展不但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其中包含的思想人文方面的价值更是当今社会人们汲精神营养的沃土。然而在时代更迭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戏曲文化正在逐渐被大众遗忘,如何让传统戏曲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生命力,在保护与传承当中凸显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使这颗璀璨的明珠在艺术长河中熠熠生辉是当前传统戏曲文化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传统戏曲文化的特征

(一)戏曲文化的综合性

人们通常把音乐艺术称为时间艺术,把美术称为空间艺术,而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融合,这是因为戏曲表演既需要配合音乐在一段时间内演绎故事,又要选取造型,生动鲜明地对人物信息、其性格特征进行呈现。

其次,戏曲文化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综合方面,戏曲离不开“唱、念、做、打”四个部分,其中的唱和念是听觉艺术的呈现,从声音方面带给观众享受,让观众在聆听的过程中与演出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做和打是视觉艺术的呈现,通过肢体语言带给观众感染力,用一些技术动作带给观众视觉震撼。

最后,传统戏曲文化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其结构发展完善、角色类型分工清晰方面,生、旦、净、末、丑,每一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色和造型、程式,共同组成丰富多彩的戏曲故事。

(二)戏曲文化的虚拟性

在传统的戏曲文化当中,服装造型、舞台灯光、表演道具等实物都是作为符号给观众带去提示,戏曲的主要内涵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台词这些虚拟信息进行演示的。总体而言,戏曲的虚拟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舞台时空的灵活性,戏曲表演当中的舞台时空是基于实际舞台打造的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广袤无垠的艺术空间,在这方天地中既可以呈现出空灵、玄幻的神话故事,又可以演绎出贴近生活的世间百态。正如戏曲谚语曰:“舞台方寸地,思尺见天涯。”演员们在一方舞台之中通过表演“景从口出,景随人移”,将万千景象通过虚拟写意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其次,传统戏曲文化的虚拟性还体现在戏曲故事对于生活百态的提炼当中,戏曲文化通过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呈现故事当中最能引发观众共鸣、最具矛盾点、最有戏剧性的内容,加上歌曲、舞蹈的渲染以及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旁白,让观众跟随演出者进入虚拟的情景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戏曲文化的程式性

程式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当中的定义为:通过建立一定的标准、规范并以此为法度,则称之为程式。而传统戏曲当中的程式指的就是戏曲艺术家们在观察日常生活当中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人们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和动作之后进行提炼、加工、美化和夸张,在表演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固定格式和规范。

例如在戏曲身段中的程式就有起霸、趟马、走边、龙套调度武打套路等,这是呈现戏曲演员基本功的代表方式之一,如同文学作品当中的固定词组和语法一样让戏曲更加系统规范。戏曲当中的每个人物、每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都需要通过程式外化出来,可以说程式就是戏曲表演的灵魂与特色。而戏曲当中的程式是有机变化的,是随着时代的更迭不断接受与融入、不断重新与美化的,是“固定了的灵活表演”。

二、传统戏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传统戏曲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萌芽与发展非常缓慢,最早的传统戏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处于孕育阶段。到了唐代,逐渐出现了小型歌舞剧、说白等形式比较固定的剧种,且涌现出了一大批剧作家和两种稳定的角色,是传统戏曲特征越来越鲜明,发展越来越独立的阶段。到了宋朝和金朝,各地出现了专门进行戏曲表演的瓦子和勾栏,“编剧”这一专门的戏曲创作职业也开始出现,并且戏曲演出有了固定的章程和体制,戏曲角色已经发展到五种,大量的宋杂剧和金院本空前繁荣。最主要的是这一时期的戏曲诞生了完全以故事情节为主的温州杂剧(即南戏)这一戏剧种类,标志着传统戏曲的形成。

而进入元朝之后,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戏曲发展到了成熟时期,元代大批文人参与到杂剧创作中,戏曲的创作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艺术价值。在元杂剧的形式上使用更加规范的北曲四大套数对故事情节进行安排,情节不连贯之处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此外,元杂剧当中的歌曲采用整齐而有变化的北曲,这是与之前的戏曲全然不同的新方式,唱、科、白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流程完整、角色丰满的元杂剧舞台演出,在演员的演技、道具运用以及演出场地设计等方面都更加精细,相比宋朝有了极大的进步,尤其元杂剧当中的角色从宋杂剧的净末转为旦末,也使演出更加富有表演张力。相关书籍记载,在元朝仅仅杂剧作家就有110 人之多,有500 多种作品在各地演出,保留至今的仍有130 多种,这些作品当中故事种类丰富多样,既有商业贸易,还有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构建了一幅丰富的元代社会生活图卷。可以说元朝时期的戏曲文化在结构的安排、乐曲的应用、题材的挖掘以及形象的塑造方面是前几个朝代的集大成者。

到了明清时期,传统戏曲文化在经历了元代的爆发式发展之后放缓脚步。首先明传奇在故事情节的创新基础上继承了南戏的艺术形式,将剧情的发展以不同的段落分为“出”,每本传奇故事一般在20~60 出,剧本分为上下两卷,在每一出戏结束之后,都有对下一场故事进行预告的下场诗。在戏曲的角色上由南戏的7 个角色增至10 个角色,曲牌也设置得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许多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一样脍炙人口的作品。其次,明朝的杂剧也在元杂剧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不再限制折数、曲调和主唱,但在戏曲内容上受当时社会环境与政治因素的影响已经很少有像元杂剧那样具有斗争性和现实主义的作品。而到了清末,动荡的时局使清杂剧的发展已成余响尾声。

三、传统戏曲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传统戏剧文化具有经济价值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追求精神文化,可以明显地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文化竞争力成为决定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各个地区遗留下来的传统戏曲文化更是提升其文化竞争力的精华与灵魂。各地区通过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创新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和戏曲文化体验项目,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增强该地区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使其地方特色更加鲜明,例如四川注重川剧的传承与弘扬,将川剧当中的变脸以一种表演的形式渗透到当地茶馆、饮食店中,不仅让游客们更有兴趣去了解川剧文化,还成为四川的旅游名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这些传统的戏曲文化体现着某一地区人们思想与精神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维系的重要枢纽,在充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传统戏剧文化具有文化价值

首先,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许多民间戏曲剧种,这些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民间戏曲剧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是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和劳动演进的轨迹。在这些传统戏曲文化在当代被不断整合、完善、呈现的过程中,其中的文化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人们在听戏、看戏的过程中学习传统戏曲文化,既能确保传统戏曲文化的不断弘扬与继承,也让传统戏曲文化当中的价值观念与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想带给人们反思。

其次,传统戏曲当中的文化是每一个时期先进文化之代表,在文化发展长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先进的文化,一定是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符合大众价值观念的科学文化。我国传统戏曲文化诞生于广大民众之间,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充分展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文风情。例如陕北的秦腔、河北的哈哈腔等都是地方生活的重要体现,这些戏曲文化为学者们研究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对这些传统戏曲文化当中的价值观进行挖掘能反映人民群众在不同时期的价值理念,并能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更符合当代人民群众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最后,传统戏曲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不同类型的戏曲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比比皆是。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历史学家解玺璋曾明确指出,传统戏曲中道德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理念。他还表示,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修养并非全部从课堂教学中形成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戏院里观赏传统戏曲所形成的。传统戏曲不只是单纯的表演艺术形式,还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与文化,其能够对每一代、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够起到重要的教化作用。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戏曲文化显得更加宝贵。观赏传统戏曲,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够提高人的道德素养与品格。

(三)传统戏剧文化具有人文价值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许多具有极高的文学成就的文人骚客大多寄情于梨园,在他们笔下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思想深度、饱含家国情怀的剧目,这是传统戏曲文化的人文内涵。戏曲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舞台上的演员三两步走遍天下、七八人千军万马,短短的故事道尽别人或颠沛流离、或精彩绝伦的一生。台上的人绘声绘色地描述故事情节、展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台下的人津津有味地从别人的人生中找寻自己的影子,这种抽象的、写意的表演耐人寻味,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观众在观赏戏曲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鉴赏能力。此外,传统戏曲是某一时期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集中反应,对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观有弘扬和教化的功能,这是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古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中说:“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元杂剧还是明清戏曲当中,在花部或雅部的戏文和表演当中都有丑角的出现,这一角色体现着戏曲表演情感宣泄的功能,通过丑角的插科打诨驱散人们心中的烦恼,同时戏曲也通过一个个故事映射道理,具有劝善惩恶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构着社会的伦理关系准则。

四、发挥传统戏曲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困境及原因

(一)发挥传统戏曲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困境

首先,现阶段传统戏曲的演出市场并不景气,戏曲演出的经济效益直线下滑。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决定了传统戏曲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商品属性,戏曲演出受到演出场地、前期宣传、演员名气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有些营销较好的戏曲节目场场爆满,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戏剧演出团经济日益拮据。这些得不到发展的地方戏剧没有经济支撑,不少剧团面临倒闭,演出人员也缺乏积极性,这是目前传统戏曲文化发挥其价值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其次,新时代新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戏曲观众正在不断流失,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追求新鲜、潮流的文化,戏曲人才严重缺乏。现阶段短视频、电视、真人剧本杀等娱乐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网络的发展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各种电子游戏之中,戏曲这类传统的娱乐形式门可罗雀。

另外我国高校当中对于戏曲教育的体系建设得还不完善,年轻人们对传统戏曲文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热爱与传承,这导致许多地方戏曲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演职人员老龄化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传统戏曲文化在传承中体现价值。

(二)发挥传统戏曲文化的当代价值困境产生的原因

首先,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这些娱乐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戏曲娱乐独霸的格局,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其次,传统戏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其他的体育活动、游戏娱乐等具有互动性强、内容新奇、娱乐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而戏曲是沉浸式演出,与观众几乎没有交流,这不符合当代人们的心理需求。最后,传统戏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戏曲内容创作上延续传统,有固定的程式,观众要想完全看懂并欣赏其中内涵需要对繁杂的戏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让许多观众望而却步。此外许多戏曲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老套缺乏时代气息,这也拉开了观众与戏曲之间的距离。

五、发挥传统戏曲文化的当代价值的路径

一是戏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观众,要想更好地凸显传统戏曲文化当中的当代价值,就要从广大观众群体入手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播。戏曲文化历来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戏曲表演也与大型的传统节日、集市贸易等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各地政府要联合当地戏曲演出团定期开展免费的戏曲演出活动,尤其将戏曲演出与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吸引更多的观众去关注戏曲艺术,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让戏曲艺术与观众形成水乳交融的良好关系。

二是要充分借助当前的新媒体手段,可以将经典的戏曲演出进行剪辑,将传统表演形式以数字化的方式上传到网络。通过这种更加贴合现代人需求的信息获取方式扩大传统戏曲受众群体,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都能通过自媒体平台欣赏到戏曲,了解到其中文化。

三是要对传统戏曲内容进行创新,让其更加贴近当代人们的生活。某些传统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地“曲高和寡”,埋怨观众不懂欣赏,其实是他们在内容上故步自封、不愿创新。因此戏曲工作者们要注重对戏曲内容进行改革,在内容上与时代同步,在人物性格刻画、情节安排、戏剧冲突方面充分反映当代现实生活。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戏曲内容的描写要于长于情而疏于理,在保留戏曲文化教育作用的同时突出一些娱乐性,让观众获得更多观赏的喜悦。四是传统戏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横向借鉴,例如借鉴话剧、电影和歌舞剧的艺术形式,在服装造型上更加抓人眼球,在演出形式上适当地增加一些与观众的互动。

最后传统戏曲文化要想更好地凸显当代价值,就必须吸纳一批后备力量。各级政府要完善对于戏曲人才的激励机制,在地方戏曲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方面突破地缘界限,吸引众多对戏曲有兴趣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戏曲表演与创作的事业当中。另外我国高校要发挥培养戏曲专业人才的主要作用,艺术类院校要扩大戏曲专业招生规模,提高戏曲专业教学质量,同时将校园内部戏曲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层面的表演结合起来,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长效性机制。除此之外,各地要加大对戏曲艺术家的培养力度,通过宣传与营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戏曲明星,通过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戏曲表演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愿意了解传统戏曲文化。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戏曲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仍然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对建立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自信承载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任何一种文化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散发光彩都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在发展中进行革新。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如果不能摆脱内容当中的“糟粕”可能最终也会像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梵剧那样成为一种“化石文明”或者“没落艺术”,更谈不上发挥其价值,助推中华文明的弘扬。因此传统戏曲要想做大、做强、做精、做特,必须要与时代结合,以一种真正关怀现代人民的文明形态呈现,才能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