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钱芳芳(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从文化角度说,只有切实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坚守中华文化家园,坚持中华文化优秀特质,不断开发优秀文化产品,才能更好地引领旅游,开拓更多的旅游发展空间,点燃更多灿烂的旅游亮点,形成广大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大运河“连线织网、融汇交流”的作用日益凸显。苏州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率先成立了全省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项目化推进各项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苏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专题会指出:“苏州要突出文脉传承,充分挖掘好运河文化。打造一批标志性景点,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大运河文旅品牌。传播运河故事,推动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要繁荣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创意’蓬勃发展,加快‘文化+数字’升级改造。”本文主要阐述根据自身发展历史与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侧重点发展,从文学、艺术、设计、视听、美食、数字媒体等文化形式着手,打造高品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现代人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时,越来越注重它们的文化内涵。那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兼备的旅游景点更能得到旅行者的偏好,所以要更加注重开发旅游景点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时,首先要了解其历史发展的背景和过程。因此,深入研究苏州运河十景和其相关的历史文化,借助相应的历史典故和有名的历史人物,开发适合苏州运河十景的旅游文化资源。例如,借用《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开发相关有趣的、感人的、有内涵的故事,让历史人物通过故事更加鲜活地展现出来。其次,利用展馆定期展出苏州运河十景的历史故事,增加互动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凸显苏州运河十景的文化底蕴。除了利用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神话和传说以其独有的美好,使人能够记忆深刻并充满向往,所以也可以利用与大运河苏州段有关的古代传说和一些神话故事,在表达的深刻性、表现的自由与畅达等优势中显现出超凡的魅力和强盛的生命力。再次,结合当下年轻人中风靡的演绎式娱乐项目。比如,剧本杀、沉浸式体验馆等,挖掘每个景点中的历史事件和典故,作为演绎项目的主题内容,创作戏剧感强的文学故事,将严肃文化与通俗文化、商业文化结合,让娱乐项目的剧本有本可依,玩家不仅可以化身为名人,参与到那段历史中,同时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以沉浸式游戏、装置性空间、互动娱乐等作为输出途径,令参与者深度体验并沉浸其中,具有极强的可玩性和参与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项目。
图1 枫桥夜泊(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苏州运河十景的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只要景点有了传统文化作为依托,这汪泉水才能永不干涸,从而推动苏州运河十景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结合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十景的文化特色,将艺术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行程,展现苏州的艺术文化魅力,利用大型表演、展览现场、大运河水景观资源、建筑内外立面与全息投影、AR、VR 等科技手段结合,植入到景点空间中,基于建筑原本轮廓的二次设计是时下非常流行的趋势,既保护了老建筑,同时让它叠加了丰富的历史元素,展现出更加深层次的内容。
第一,利用数字技术开辟了新创作的设计可能性,为建筑内外立面注入新交互形式的设计,以提升用户感官的愉悦度,让用户感到沉浸和满足,通过现实场景结合大面积的灯光、投影、音乐,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带来无可比拟的感官享受,将观者完全带入一场身入其境的体验中。比如,为了庆祝每年一度的元宵节,北京故宫夜场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的大型声光秀,反响非常热烈。同时,沉浸式体验也可以表达不是真实的世界,通过复制、镜像、放大、缩小、重复、扭曲的方式重新定义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比如,“秘密天堂”是由阿姆斯特丹W+K 团队与影视特效公司The Mill 联手打造的一个沉浸式虚拟现场空间,它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界限打破,带领观众走进一处现实不存在的场景中。
第二,积极吸引艺术家们利用景点空闲区域进行表演性介入,引导人们关注景点,既营造了景点魅力、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又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公共艺术文化空间,带动苏州运河十景旅游景点的兴盛。
第三,以艺术展览为平台,以艺术体验为核心,利用吴文化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考古博物馆、苏州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公园等,定期邀请策展人对当代艺术进行概念性的陈展,同时为人们提供现场体验艺术的机会,定期开展具有苏州传统文化的艺术手作活动。比如,桃花坞木板年画、绘画、刺绣、扎染、陶艺、剪纸等艺术表现形式,将苏州运河十景的文化主题内容融入体验式手作活动中,保留艺术文化形式的特色,创新改进制作过程,把手作的制作过程简单化,优化体验感,提升参与度和收获感。
运用好优质创意资源,提升苏州大运河文化带的设计品质。
“文创产品=文化+创意+实用+产品”,设计产品的实用价值一直是放在首位的,所以文创产品不仅要具备实用价值,而且要满足购买者的审美感和体验感。比如,2017年“浓缩的世界史——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为了吸引参观者,上海博物馆开发了180 种文创产品,吃穿用兼有,市场反响极高,众多参观者慕名而来,三个月展览期的销售收入高达1700 万元。那如何运用好优质的创意资源呢?为了符合当下人的审美,产品的形式是现代的,但背后的精神内涵一定来自于传统文化,蕴含传统文化的内核,通过现代设计的转化和表现,既年轻了传统文化的“体态”,又兼具时尚潮流感的“外貌”。所以,首先深入挖掘“苏州运河十景”的文化内涵,向传统元素寻求创新灵感,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着眼于现代的生活方式,借用现代设计手法,注入设计者的真情实感,文创产品才能感动消费者。其次,开发优质的文创品牌,以浓厚的文化底蕴、参与感互动性和情感上的贴切,吸引消费者热捧。在体验经济的时代,将消费者从电商重新引入实体店,就必须将品牌组合与生活、社交、娱乐紧密结合。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坚持“生活美学”的宗旨,强调对生活的体验,注重对“人心”的关注与反思。再次,由政府牵头,利用社会、设计圈、高校等资源和能力。比如,以高校为例,将景点分配给不同高校和学系,根据景点优势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基于传统文化,创造新IP,利用现代设计,创作与开发、定期展示作品,挑选优秀设计方案量产化,同时也能培养地方创意人才。所以,如何将历史文化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这无疑是一个集思广益好方法。
利用强大的影视剧资源,开展营销传播活动,对剧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展开特色品牌打造。
图2 宝带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当今中国,民众物质水平已逐步进入全面小康生活,所以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日益增长。影视文化通过自身所存在的审美价值来感染人、启迪人,对人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对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音乐作品通过美妙的韵律、独特的声音感染听者;音乐剧和歌舞剧等作品通过在一定的空间、现场表演的形式,让观者感受舞台的表演魅力;影视剧作品通过拍摄画面、角度、场景、光线、音效等手法来营造亲临现场的氛围,通过丰富的传播资源展示给观众。以苏州的老牌旅游景点为例,比如苏州同里古镇,拍摄过众多优秀影视剧《红楼梦》《戏说乾隆》《风月》等经典诞生于此,现在更是成为热门大剧的拍摄地。最近的偶像剧《亲爱的,热爱的》再次把同里古镇带火,江南水乡的祥和平静让人回味无穷,再次推动古镇游的热潮。近期的知名电视剧《都挺好》让苏州同德里声名鹊起,短视频平台的旅游主播纷至沓来,以直播方式宣传和介绍,对该区域的文化、经济等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取景“苏州运河十景”,拍摄优质影视剧,打造N 个类似“苏州同德里”的网红打卡地。
因此,结合热门的影视剧作品进行深度旅游和特色旅游线路的开发,将会成为景点开发新品的趋势之一,也将越来越广泛地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再者,一个具有可开发价值的IP 可以为之所用的营销热点,有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哲学意味,且与旅游直接相关。比如,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项目,借助毗邻的灵山大佛景区和佛教文化,打造禅意生活理念,运用现代灯光和媒体技术,把拈花湾景区打造得美轮美奂,吸引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利用文化节庆活动和创新性的节日美食打卡游,美食、景点与旅游相得益彰。
中国向来注重“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所以不论去何处旅游,“吃什么”都是游客关注的重点。为了满足味觉的享受,不远千里地赶到美食地大饱口福,美食对于游客而言已然是一种出游动力。带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已成为一个地方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所以,美食作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必须进一步挖掘美食文化内涵,着重文化品质美食,追求绿色健康美食,突出纯粹的当地美食,甚至是景点特色与风味,让美食满足游客的味蕾,让这种满足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从“心动”到“行动”,形成可持续发展旅游美食文化。作为创意美食,首先应该是突出个性与特色,有别于其他景点的特色,把“苏州运河十景”文化融入美食中,美食与运河十景文化节庆的结合、美食与运河十景历史典故结合,把运河十景独特的景点文化、苏州历史文化名城、江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水乡民俗风情最集中地表现。当节庆与现代旅游景点相融合,便形成了新的经济和文化载体。
第一,景点打造符合年轻人或者亲子游玩模式。比如,“春日嗨歌会”“夏夜繁星节”“秋爽亲子游”“冬游暖阳会”,把十景的文化特色串起来,每个景点都有一款或者一个系列特色美食,用打卡游的模式吸引游客。
第二,借助知名主播影响力直播美食制作过程,输出景点美食文化,增加曝光度和关注度。
第三,打造网红美食。抓住人喜好探索新奇事物的心理,充分结合食物的特点、包装等有吸引力的部分,突出特色,拍摄小视频等上传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引动流量。
第四,与知名苏州当地的餐饮品牌合作,打造极具特色的“苏州运河十景”美食文化。同时,在有条件的景点设立特色休闲美食书屋,改造空闲区域为露天市场,让其成为新的公共活动场所,最大限度地让本地居民融入这个过程当中。
借助创新技术,活用媒体引八方来客,运用新闻媒体、直播、微信等平台,在线上、线下开展各类活动,推介苏州运河十景文化带,增加景点人气。
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结构已经发生了变革,整合化、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提升苏州大运河文化带的新媒体内容质量,输出更有趣或者有深度的内容。素材不只限于文字图片,还有拍短视频、制作有趣的视频故事,直播形式等;扩展渠道,除了公众号,像今日头条、抖音等多个渠道都利用起来,近年来用户内容消费呈碎片化、视频化,多元化趋势。短视频内容强势崛起,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更轻松、更深度消费内容。开展“寻梦苏州运河十景”线上活动、“走运河,寻运河文脉”征文、“读运河历史,绘十景”等比赛活动,吸引了全国各界人士参与。
第二,苏州大运河建设团队与行业内数字发行方通过跨界合作,提升大运河品牌影响力。通过网络游戏的形式,将苏州十景特色展示给参与游戏的消费者,比如游戏的角色、皮肤和场景等,有参与者都有机会获得丰富的奖品,将在活动最后通过抽奖的方式产生“苏州运河十景双人游大奖”。中奖者可以亲身前往苏州,领略这座东方水城的艺术魅力,让景点有人来,让景点有人逛,让景点吸引游客,让景点留住游客。比如,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战略合作,推出王者荣耀飞天及九色鹿主题皮肤、QQ 音乐“古乐重声”音乐会、敦煌诗巾、“云游敦煌”小程序和敦煌动画剧等线上活动吸引网民,累计超过2.5 亿人次参与了“数字供养人”,超过4000 万年轻人在王者荣耀中遇见了敦煌飞天,“云游敦煌”小程序目前已接待超过3700万人次线上游客。
第三,“苏州大运河十景”设计系列虚拟偶像数字内容进行推广,新技术带来更多内容分发可能性。随着元宇宙、区块链技术的火爆,数字内容也展现了不同以往的展示和推广方式。2021 作为元宇宙爆发年,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一角。通过虚实结合的互动体验,数字营销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和画面,而是通过多体感的交互,让用户全方位地体验数字内容,为猎奇的互联网用户打开了数字营销新篇章。从2022 年各平台的跨年活动到北京冬奥会,虚拟人的频频亮相,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在北京台春晚舞台上,虚拟人物苏小妹惊喜登场,与青年舞者刘宇一起给观众呈现了一场仙气四溢的精彩表演,受到了广泛关注。
综上所述,通过文化创意从苏州大运河十个景点的自身发展历史与文化资源入手,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助力高品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大运河文化带传承保护,利于大运河文化带价值提升,推动大运河文化带资源保护和优化,使大运河文化带焕发独特的魅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