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字舞美设计中沉浸式营造

时间:2024-05-20

蒋晓菁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舞台设计是由舞台、布景、道具、灯光等组成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体。现如今,数字技术在舞台设计上的应用已经不足为奇。在新媒体传播的语境下,传统的多媒体舞台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使得国内众多电视台都在不断尝试并突破。在近几年的庆典晚会中,都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动态捕捉、数字特效、全息投影、多屏影像装置等数字技术。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都对舞台沉浸感的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数字舞美设计中的沉浸感的来源

1975 年,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米哈伊博士提出沉浸理论,沉浸理论是指当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投入到当前活动中,并且忽略过滤掉其他感官的感受,这种状态即进入沉浸状态。威廉·立德威在其著作《设计的法则》中,将“沉浸式”理论解释为心流(图1)。认为沉浸式体验指将个体将经历全部心流般地投注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外界的存在,以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图1 《设计的法则》中心流通道示意图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到过著名的“洞穴寓言”。在柏拉图的“洞穴喻”中,柏拉图设想,几个囚徒从出生开始就被囚禁在昏暗的洞穴之中,囚徒被绳索牢牢的禁锢住,背向洞口,无法回头看向洞外。在他们的背后有熊熊燃烧的篝火,篝火将囚徒的影子映射在墙体上,囚徒就把这些影子当作了真实的世界。因为当囚徒在洞穴中只能看到影子,并且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完全沉浸其中。在这个寓言中,被篝火映射的影子和虚拟现实所构建的虚拟影像相同,都使得观者全身心的沉浸其中。我们认为,沉浸式体验是指在虚拟与现实共生互融的环境中,参与者在一定技术支持下,通过亲身实践所产生的经历与经验。这种沉浸式体验包括物理(知觉)沉浸和心理(精神)沉浸二个层面。

物理沉浸主要指感官信息带来的沉浸感,感官体验主要指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感官的刺激下,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以VR 虚拟现实技术为例,这里的沉浸式体验就是通过增强身体感官的认知,营造氛围让参与者沉浸其中,使得参与者有种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的感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沉浸理论延伸到数字舞美设计中,通过数字技术将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和感觉之间相互转移以及融合,最终达到了沉浸式的体验。

心理沉浸主要则更依赖参与者个人主观的投入程度,注意力的集中状态。多项研究表明,多感官的沉浸以及互动式的沉浸,可以增加感情参与,激发想象力,给参与者留下深刻难忘的体验。与传统的舞台设计相比,数字舞美设计更加充分利用了感官体验,去构建相似记忆的场景,使得参与者的沉浸式体验进入到更深层次。

在传统的舞台设计中,就强调了沉浸感的营造。十九世纪德国艺术家瓦格纳是最先对“沉浸式体验”做出尝试的艺术家。在《艺术与革命》中,瓦格纳最早提出“总体艺术”的概念。即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和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一起形成一件艺术作品。在歌剧实验中,瓦格纳将观众放在了剧场的正中间,舞台在观众的四周,开创了戏剧“沉浸式体验”的先例。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舞台美术呈现出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局面,诸如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录像装置技术等等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舞台表演之中。与传统的舞台设计相对比,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视听感官沉浸感更具有优越性。譬如,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中,虚拟+现实、虚拟+虚拟的舞台效果更是将沉浸式的体验做到极致。

二、数字舞美设计中的沉浸式意境的营造

在《设计的法则》一书中,作者威廉·立德威认为,能让人进入沉浸状态,需要具备以下这几个条件:具有可实现的目标、需要不断地投入、提供清晰而及时的反馈、难度和技术水平之间保持平衡。沉浸状态是高难度和高技术水平相匹配的产物。在数字舞美设计中,舞台空间的视觉构成是营造沉浸式意境的重要因素。

舞台不是画面,而是空间的构成。安东尼·阿尔托认为;“舞台,首先是一个要装满的空间和一个发生什么事情的地方。”在传统的舞台设计中,空间通常是由演员在简单的道具布景中演绎,观众无法完全的沉浸其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LED 屏幕、机械装置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来搭建舞台,使得观众沉浸在演员的表演之中。不同类型舞台的内容表达的需要、数字技术的应用等都影响着舞台的最终呈现形式,由此得到不同的舞台效果。以2020年全国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以及戏剧、商业演出为例,将目前大众接触到的基本形式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基于投影技术将数字影像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投影给观者带来沉浸式的视觉体验;投影技术从最初的平面投影,到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中平行投影和透视投影的方法,实现在二维平面上实现三维物体。在近几年的舞美设计中,投影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2012 年,德国柏林戏剧歌剧院联合英国1972剧团推出了一部以投影技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歌剧《魔笛》。这部歌剧中大胆的运用了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演员的表演和动画惟妙惟肖地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诙谐幽默的奇妙世界。在舞台布置上,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布景和灯光。它建造一个类似于旋转门的白墙,加上偶尔跟随演员上下的局部景片,构成投影的载体。整场演出的布景和灯光都由一台4 万流明的高功率投影仪完成。剧目开场就能看到塔米诺王子在森林中被巨蛇追赶;苏醒后又被酷似蜘蛛精的女王胁迫;还看见塔米诺王子和帕米娜坠入爱河,满墙的爬山虎开出美丽的花朵。所有精心设计的趣味CG 动画以及动画和演员之间形成的各种互动,二维和三维,数字影像和演员不断产生各种交流,形成了该剧独特的戏剧语言。也为观众带来趣味性的观赏体验。除了普通的平面投影技术,三维立体投影在直观上,也使得舞台更具有观赏性以及视觉体验,进而提升观众对舞台表演的感知力。例如,在2019 年的军运会开幕式上,整场演出在视觉上呈现立体多维效果360度全景式、立体式空间表演。还采用国内首创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三维立体式舞台(图2),在开幕式演出中,长江、黄河多次以实体水景形式出现;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了麦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一个又一个历史画面,给观众带来出乎意料的沉浸式体验。

图2 军运会开幕式舞台现场图

第二类:依靠大量的多媒体屏幕、数字化机械舞台等设备,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和展现方式,增大舞台空间,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体验;LED 显示技术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舞台美术设计的发展。LED 屏幕被广泛应用到舞台设计中。高亮度可以让舞台更加绚丽多彩,易组合拼接更是赋予舞台灵动和生命。同时,LED 屏可按需被打造成各种形态,既能作为背景屏使用,也可作为舞台道具被随意装饰和布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浙江卫视2019 年跨年演唱会上,舞台设计理念就突破了以往对称构图的设计定式,以弧线以及不规则形态为主。整个舞台视觉元素为“中国龙”的艺术造型,在整体造型背后,安装有五块竖状LED透明屏,将其拼接成主视觉效果的显示墙,可开可合。在舞台两侧各有2 块LED 屏幕,在视觉上起到延伸效果的同时,也可用作埋场。除此以外,舞台上还有龙珠造型的可旋转的半球体,球体内部也是由大小不一的LED 屏幕组建而成。主舞台中央的升降台,在观众可见的三个面也安装有LED 屏幕。整个舞台融合大量的LED 显示屏,使得视觉效果变化丰富、饱满,更好地诠释舞台作品,给观众营造沉浸式的意境。在热门美剧《权利的游戏》举办的演唱会上,整个舞台就被大小不同的LED 显示屏所环绕,舞台中间悬挂的三大块显示屏,将整个空间打造成一个环形舞台。借助LED屏幕和数字特效演绎剧中的经典片段,触发观众的回忆,使观众沉浸在剧情其中。此外,整个舞台采用大量烟火装置,当LED 屏中出现喷火的巨龙时,现场的喷火装置同时启动,带来的热浪让观众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席琳·迪翁:新的一天拉斯维加斯现场演唱会》中,整场演出利用控制系统将LED 屏幕和机械设备与戏剧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舞台空间。演出一开场,LED 屏幕就出现万千白鸽飞舞,穿越高山大海后直面向观众扑来。还未等观众反应过来,整个舞台又化作一望无垠的大海,远处太阳升起,同时,席琳·迪翁的声音响起。舞台上的空间场景、人物动作、数字影像与曲目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观者沉浸其中。

第三类:依靠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图像增加视觉冲击力,打破舞台的边界感,给观者全新的沉浸式的视觉体验。传统的舞台搭建时,会拉开舞台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演员与台下观众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对于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不能完全沉浸其中。而VR、XR 等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产生影像,提供给观众可感观的虚拟世界。这种技术让人们在现实世界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虚拟世界所存在的事物,给观众带更强烈的感观感受和更具吸引力的舞台意境。譬如,中国音乐剧《蝶》就将混合现实技术和动漫相结合,以全息虚拟造像的影像技术来代替演员和LED 大屏幕动画出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舞台空间都得到了更大的延伸,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在东方卫视2021 年跨年演唱会的舞台上,将XR 和AR 技术将整个中心舞台变成虚拟空间。让虚拟偶像和歌手一起走上舞台,并且演唱歌曲《九九八十一》,现实和虚拟的交融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打破次元壁的奇妙体验。同时,运用XR 技术对于舞台的背屏和地屏进行了无限的延伸,像是开启了一道传送门,让歌手跨越传送门进入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让表演者带领观众进入梦幻遐想的空间,让观众感受到舞台无边界的全新体验。在2016 年巴西奥运会闭幕式上,日本东京作为下一届奥运会的主办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日本传统文化、体育、音乐、科技和二次元元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二次元人物和演员、虚拟和显示相结合,为观众带来八分钟的全新感观体验。并且2020 年东京奥运会的33 个竞赛项目和活动图形,也是由增强现实技术所构成。这些图形从体育场上空缓缓降落的过程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给人不可思议的感观体验。

三、沉浸感的营造对于舞台设计的意义

立德威在《设计的原则》中提到,只有参与者沉浸在情景之中,才能更好地感受当下的环境,理解内容的表达。早期的行为艺术作品《肉之欢娱》中,几个身穿比基尼的演员在表演的同时,将鱼以及肉类食物和油墨混合在一起,相互彼此投掷、涂抹。人类的身体和其他动物的身体混合在一起,这是一场物种之间的对话,也是生命的狂欢。在《肉之欢娱》这个作品中,作者利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感观刺激营造沉浸感,让观众沉浸在其中,并且给观者带来感观盛宴。在数字舞台设计中,感官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和沉浸感的营造。在内容表达上,使得观众对于舞台作品更加专注,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在表达。在视觉效果上,为舞台注入新元素,使得舞台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千奇百怪的数字特效冲破观众的想象力,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使观众沉浸其中。与观赏者相比表演者则更能够感受到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沉浸感。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表演者能够更好地演绎舞台作品,感染观众。

四、思考与展望

数字艺术的革命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然而,数字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为舞台美术开拓了全新的感官体验。当下数字技术只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方式,增强观者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但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舞台设计和数字技术会有更深入的融合与发展,在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媒介形式影响到舞台视觉设计的创作,我们将体验到一种超越传统的视听感官体验。同时,更好地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当然,我们也需要防止过度强调技术手段而丧失艺术表现,任何的媒介技术的使用只是营造沉浸感的辅助手段,只有更好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才是使得观众达到沉浸感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