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郑筱滢
对于长笛而言,其音色十分优美,能够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因此,广受乐器爱好者的喜好。在实际演奏过程中,由于音质十分独特,在管弦乐里面能够直接完成情感表达。该乐器对演奏者的个人水平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然而,多数演奏者却将注意力放在了技能呈现方面,直接向他人炫耀自己的技术,而忽视了二度创作过程中心理情绪和情感因素。为此,相关人员应展开全面研究,对广大演奏者展开引导,让其更好地完成作品表达。
通常来说,情感的产生,都要将需求作为中介。普遍长笛演奏者的气质特点突出表现在情感和行为过程中,是内心情绪和真实情感的有效表达。一部优秀的作品,通过演奏之后,就能让演奏者潜在的喜悦、愤怒、悲伤以及快乐情绪全部展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对情绪与情感进行表达,演奏者除了要有着扎实的基础,掌握相关技能之外,还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基本内涵。在心理学里面,情感和情绪有着显著差异,彼此又有一定的联系,取决于一系列过程。特别是情绪表达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特点,让作品本身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变化。通常而言,某类特定情感的传递,至少包括两类因素,其一,是个体自己能够自主感受生理唤醒,诸如心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加速、呼吸变得更为急促等。其二,是生理产生变化之后,个体能够对其完成认知性呼唤。情感的表达往往会被人的基本意识所控制,并以内心体验的模式展现出来,实际表现有着高稳定性、高深刻性以及持久性特色。所以说,情绪可以算作是情感的外在表达,正是情绪的存在,让情感传递变得更为稳定和持久。在进行长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理应对学生展开有效引导,让其感受到,个人情感会因为对于作品本身的认知产生差异,从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当自身认知变得足够全面时,实际传递的情感也会变得更为丰富[1]。
对于情绪和情感来说,其外部层面的呈现主要包括面部表情、个人姿态以及语调。正是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一种非言语的交往模式,在官方术语中称作“体语”。在进行长笛演奏的过程中,但凡能够进入特定的状态,通常都叫作“情绪状态”,人自身的情绪转变都能依靠行为完成表达,最为明显的便是表情变化、肢体动作等。而对于音乐来说,其音调、音色、节奏以及速度方面的调整,同样,可以看作是音乐本身的情绪状态,以此完成音乐表情的构筑。当演奏者变得十分兴奋的时候,两个眼睛会绽放光芒,眉飞色舞,给人一种积极的感觉。而且演奏的声音也会变得慷慨激昂,有着明快的节奏,音色表达极为悦耳。而在进入悲伤的情感时,演奏者的双眉会紧皱,一脸愁怨,音调表达也变得十分低沉。通常来说,人体的面部肌肉能将自身当前的真实情绪完全表达出来。在近些年之中,一些研究者发现,人依靠身体的自我反馈,能够促使情感体验以及情绪体验得到全面强化。当长笛演奏者进入特定的状态时,自身器官的生理功能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诸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面部潮红、身体出汗、肌肉抖动等。由此发现,基于作品本身的差异,演奏者自身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会有所区别[2]。
1.情感基调和变化
为了能够对作品原有的情感积淀展开把握,自然需要对自身二度创作的实践经验予以调动,把握内心情感,理解其中的基础色调。演奏者从作曲者所处的时代展开切入,从客观角度出发,将背景、乐曲架构和思维情感化身为作品的创造者。以此为基础,就需要更为严谨地进行情感体验,把握里面渗透的情感类型,分析具体层次。诸如,贝多芬绝大多数作品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且极为复杂,在演奏的时候,通常会有非常明显的起伏,爆发力极强。显然,这些内容单纯依靠阅读是无法感知的,只能让演奏者自己进行把握[3]。
例如,巴赫的知名作品《B 小调长笛与助奏拨弦古钢琴奏鸣曲》就是一部长笛作品。为了能够有效完成演奏任务,演奏者就需要代入到作品里面,深入思考作者传递的个人情感和精神理念。巴赫多数作品诞生于18 世纪初期,他深受生活的痛苦,对于生活本身有着独有的理解。他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时刻保持坚强,勇敢地面对一切,并有着自我牺牲的精神,敢于为理想奉献所有。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就是巴赫作品里面传达的内容。而巴赫自己是一名虔诚的教徒,他在演奏作品时,都会传递自己对于主的赞美。所以,演奏者就需要尽可能用一种较为质朴的音色,以此对巴赫的个人情感展开表达。演奏者在进行长笛演奏的过程中,通过二次创作得到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其实就是对自我领域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是自身意识逐步形成的基本过程[4]。
2.情感交融和交流
对演奏者来说,在进行长笛演奏的时候,理应充分代入自己的个人情感,并和作品本身融合在一起。在对相同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揭示的时候,即便处在不同时代,面对不同的民族,不同演奏者拥有的特点都完全不一样。所以,演奏者就可以尝试超越原作者的基本个性,从当前时代的状况切入,重新对作品赋予情感价值,从而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诸如,不同国家的人在面对相同作品的结构时,演绎的方法也都完全不一样。像是意大利人,其长笛作品就会变得十分明快,给人一种热情的感觉;而俄罗斯人在演奏长笛时,整体表现就会极为奔放,给人刚毅的感觉;我国乐手在演奏长笛时,实际表现则会变得非常含蓄,极为自然,在理性层面和情感价值实现完美平衡。诸如,某知名音乐家Abpamehko H.B 表示自己聆听“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的时候,她就能体会到演奏者在表演时传递的忧郁情绪,同时,又带有强烈的奔放色彩,显然这种风格就非常适合俄罗斯人。
此外,长笛演奏者还需要在情感传递的过程中,与听众完成审美交流。通过将听众的基础经验作为主要条件,以此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欣赏者从中进行深入体验,逐步发掘音乐作品本身包含的情感价值。相比于其他乐器,长笛的演奏表达会呈现一个流畅的线条,音乐表情和个人情感交流的语言是完全相对应的。同样,在完成情绪和情感渗透之后,对于演奏者也能带来一定的激励效果,从而可以逐步转变原有的演奏效果,使得演奏的表达效果得到增强[5]。
3.情境设置的意义
长笛演奏可以看作是对原有作品生命力的二次创作,在进行诠释的时候,所有演奏者都要基于创作者原有的想法,尽可能将作品原始风格展现出来。虽然这样会让演奏者将自己的情感代入进来,但在二度创作时,主要原则便是尊重作品的内容和基调,这点坚决不能忽视。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时候,理应重点培养学生把握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作品的想象力,展现出深邃的意境,处理好作品细节,在脑海里面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动态的总体图像。
例如,在演奏作品“第六田园交响曲”的时候,就可以发现作品本身的创作效果和情感都能依靠音乐表情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对作品诠释的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对其情感基调予以把握,探究情感出现的基本原因和外在表现,思考可能伴随情感出现的其他表象。在意象里面,浮现出生动的农庄田园风格,演奏者的思维越发清晰,实际表达的意象自然也会变得更为清晰[6]。
演奏者自身潜在创作热情的激发和控制,让最终的二度创作可以以更为合理的姿态展现在欣赏者眼前。因此,一些有着强烈创作热情的演奏者,在每一次演奏的过程中,都会为作品赋予全新的生命,给听众不一样的感觉。为了使得热情的激发和控制实现完美协调,演奏者理应具备三方面基础能力。其一,可以从整体角度出发,对作品原有的基础内涵进行全面把握。其二,对作品本身的内涵能够全面理解,并懂得如何展开体验,在演奏的时候,情感可以随时展现出来,也懂得如何对自身的情感进行合理控制,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其三,在进行长笛演奏的时候,不但要让个人情感全部展现出来,还要懂得如何对自身演奏展开指挥,并完成评价,从客观层面切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表演。除此之外,在演奏工作开始之前,演奏者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出现怯场的情况,在演奏的过程中,也懂得合理控制自身情绪,让自己进入到优良的状态之中。总体来说,当前存在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展开情绪以及情感的控制,如何提升情感表达的有效性,演奏者就要在学习的时候,不断扎实个人基础,从而有着更高的艺术修养[7]。
综上所述,乐器演奏属于一类特有的活动形式,可以看作是演奏者基于个人想法,在作品基础上,对其进行二度创作。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除了要充分展现自身的技术水平外,还要将个人情感代入进来,与作者原始的想法结合在一起,并完成进一步创新。特别是长笛演奏,更要以此为基础,使得最终的作品呈现变得更具吸引力,从而能够得到更多人群的喜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