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吴满生
多民族的发展和融合中,每一个民族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通过音乐、舞蹈、绘画以及服饰等多个元素进行展现,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元素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明。尤其是在舞蹈创编中,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艺术形式,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民间流行的文化元素中,进行提炼和升华,将其上升为一种可以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其主要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也是民族传统习俗、生活习惯、民族礼俗以及民间审美等传统文化原色的沉淀。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舞蹈创编中,对于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播,实现舞蹈的传承与创新,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舞蹈创编中的应用,最先把握的是各民族人民在日常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元素。舞蹈作为一种来源生活的艺术形式,生活的场景和动作,展现了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色彩,在舞蹈创编中的应用,也是对民族基本形态和文化习俗的展现。通过对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观察,提炼出劳动中所产生的动作体态,展现出淳朴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第十届“荷花奖”获奖的舞蹈作品《打蓝靛》,在其舞蹈创编中,编导人员取材于广西蓝靛瑶传统的打蓝靛工艺,将蓝靛瑶传统的民族工艺文化融入其中,并把民族工艺文化融合在舞蹈动作当中。蓝靛瑶劳动人民站在蓝靛池旁边,弯腰进行捣汁。为了时刻观察到蓝靛叶的出汁情况,人们需要时刻保持弯腰的劳动姿态。并且在此过程中,会跟随着劳作,产生“舂”“捣”“踩”等一系列的动作。舞蹈编导人员便根据传统工艺文化要求,将捣汁的一系列动作都应用到舞蹈创编中,将“弯腰”“低头看”作为舞蹈的基本动作姿态,结合劳动中“舂”“捣”“踩”等系列动作,呈现在舞台上,便向观众传递出一群热爱生活、认真劳作的瑶族人民形象。在该舞蹈的创编中,舞蹈编创人员正是应用了蓝靛瑶传统打蓝靛文化,提炼出劳动人民日常劳动和生活的场景,对劳动时的动作语言进行升华和整理,搭配舞蹈音乐节奏等,创作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作品。
服装作为一种外在形象展示,人们对某件服装形成的总体印象是它的衣身造型,造型上的独特和个性,更好地彰显出穿衣人的地域文化特色。尤其是在舞蹈作品的创编中,具有民族特色服饰的应用,可以更加明显地凸显出舞蹈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民族特有的图案、文字等,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舞蹈服饰中的应用,能够彰显出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观众对舞蹈创编的认同感。例如,藏族三人舞《牛背摇篮》的创编中,舞蹈主题主要展现的是与牛嬉戏玩耍的藏族少女形象,少女活泼天真、烂漫无邪。传递出浓郁的藏族传统生活气息,舞蹈创编中,特选用了藏族传统的民族服饰——藏袍。通过民族服饰语言,来讲述舞蹈的民族种类。藏袍款式的设计,为了更好地用于舞蹈当中,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例如,衣身去短,缩短裙摆,制作成喇叭形状的裙摆,在舞蹈中得到更好的利用。而且两个袍袖作为藏袍特有的穿着习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作为装饰品放置于后腰当中。藏民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服装色彩较为鲜艳,大襟藏袍宽松且较长,充满高原风采的服饰,显示出藏民雄健豪放的性格特征。藏族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在舞蹈创编中的应用,由于受到游牧生活方式的影响,牧民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珠宝首饰,都挂在身上。在凸显美感的同时,更是象征着牧民的豪华与富有。从整体外观视觉效果上接近于传统藏袍,在服饰形态上展现出浓郁的藏族民族特色。
在舞蹈创作中,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可以通过舞蹈道具进行提现。民族特有的劳动工具、装饰品以及各式乐器等,都代表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代表物品。通过道具,在舞蹈中实现传情达意,进一步增强舞蹈作品的文化底蕴。例如,广西壮族扁担舞的创编中,便大量使用了民族传统的用具扁担和凳子,将其作为舞蹈道具,在舞蹈中表现出浓郁的壮族民族文化气息。利用扁担等道具,还原和模拟出壮族人民“打谷子”“插秧”“赶牛”等生活动作。展现出壮族人民喜获丰收的喜悦之情。扁担是壮族人们必要的劳动工具,沉淀着壮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壮族人民所赋予的情感。利用该道具极大地提高了壮族舞蹈的辨识性,寄情于物,展现了浓厚的民族情怀。
民族舞蹈创编中应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道具,可以创新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彰显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例如,维吾尔族舞蹈创编中所应用的道具,主要为盘子等,通过盘子舞进行展现。表演者头顶盘子,这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对于客人的到来,为客人端茶倒水的传统民俗文化风情。展现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文化传统。为了保持盘子的平衡性,表演者便做出更多的慢动作。在展现维吾尔族舞蹈柔性舒展的同时,也展现出维吾尔族人民对于客人的尊重之情。将其应用到舞蹈表演中,能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音乐作为舞蹈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因素,在舞蹈语言以及舞蹈意境作用下,搭配上音乐,可以促使舞蹈创作的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生动。音乐的应用,舞蹈律动更加具有节奏感,舞蹈情节更为丰富。就舞蹈创编的角度来讲,音乐搭配舞姿,有效推动舞蹈情节的向前发展。舞蹈人物形象也因为音乐节奏的衬托,变得更加的真实生动,人物形象刻画的更加深刻。例如,傣族舞蹈《傣家姑娘》舞蹈作品的创编中,舞蹈编创人员利用傣族传统的葫芦丝作为背景音乐。在悠扬的音乐旋律变化中,舞蹈者在半蹲的姿态中带动整个整体的动作,做出缓慢、优雅柔和的摆动或者是旋转的动作,向观众展示出傣族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呈现出傣族姑娘们前凸后翘、优美高雅的美感形象。搭配整个舞台的音乐以及舞台灯光设计,朦胧当中姑娘们翩翩起舞,描绘了一幅灵动形象的傣族姑娘的动态画面。
音乐舞蹈的合理创编,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无声无息、自然而然地融入舞蹈作品当中。在突出表现舞蹈人物形象特点的同时,也是对舞蹈自然、历史以及人文环境的展示。观众能够更好地结合舞蹈人物形象,与当时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全面理解和分析舞蹈的主题内涵。
舞蹈创编中应用到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并非是对外来文化以及现代文化进行全面的排除,让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单一化的发展。这不符合舞蹈发展的包容性原则,舞蹈创编需要在多种文化的融合下,才能实现更好地创新和发展。尤其是现代舞蹈的创编中,更是需要符合现代文化的发展理念,才能获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讲,现代意义上的舞蹈创编与外来文化以及现代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客观存在的。在实际的舞蹈创编中,需要合理把握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入力度,坚持融合与创新的合理性。对于舞蹈艺术性的本质特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舞蹈创编的创新中,也需要坚持不破坏民族性动作原型的前提,寻找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植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有利于的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丰富自身舞蹈内涵的表现。在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中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坚持突破与超越并存的创编原则,实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舞蹈创编中的健康持续应用。
舞蹈创编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并非是单一性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应用到舞蹈创作中,也是多种文化元素的综合应用,在相互的搭配中,进行综合性的体现。因此,舞蹈创编中要合理选择文化元素,注重其适用性。根据舞蹈动作与场景,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服饰等文化元素。促使各个元素能够在相互的融合中,恰如其分地展现出舞蹈主题。促使舞蹈作品的内涵展现的更加鲜明,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同时,舞蹈创编中文化元素的应用,还需要展现出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应用相应的技术动作技巧传递出主题。保持舞蹈者的动作技巧能够与文化元素相融合。文化元素与舞蹈动作的合理搭配,可以更好地从细节方面展现出舞蹈编排的细腻性,极大地提升了舞蹈作品的严谨性,从整体上提升舞蹈创编的层次和水平。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具备一定的欣赏性,才能保持舞蹈的美感。衡量舞蹈作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元素便是观众的实际感受和反应。因此,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在舞蹈创编中的应用,应当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作为舞蹈创作的主题,最朴素的民间生活往往体现出更多的传统文化色彩,更加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舞蹈创作的主题也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意向。因此,舞蹈创编中要坚持舞蹈主题与审美的统一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被赋予了相应的人类思想情感,通过舞蹈动作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具体的创编过程中,需要实现人体、动作以及艺术的全面融合,根据舞蹈主题,合理选择所要融入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符合主题要求的同时,更加体现出舞蹈艺术的审美。避免出现过度追求审美而忽略舞蹈主题的现象,使舞蹈作品因为主题与审美的剥离,而失去相应的美感和价值。因此,舞蹈创编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要坚持主题与审美的统一,合理地展现出舞蹈作品的艺术性,使观众能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认同感。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对于丰富舞蹈创编主题,提升舞蹈审美,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通过动作创编、传统服饰、舞蹈道具以及音乐舞美等多个方面,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舞蹈创编中,极大地丰富了舞蹈创作的形式。基于此,舞蹈创编中,舞蹈编创人员需要将文化元素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相应的应用原则,进一步提升舞蹈的影响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