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登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不断加大对侗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不断开发内在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传承方式,更新了原有的发展理念,推动了传统村落经济的发展,有效保证村寨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但是从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地方特色文化的开发,没有进行长远合理的规划,影响了实际保护的效果。数字艺术在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应用,可以实现虚拟化的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平台,改变以往单一、机械的管理模式,实现永久性的保护与传承。因此,下面主要针对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如何利用数字艺术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
近些来,随着广西地区侗族传统村落旅游经济的发展,当地在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力度,但是从目前来看,依然存在问题,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当前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基本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传统村落建筑遗产保护机制不完善,保护职能不清晰,主要涉及到建设、文化、财政以及文物等部门,需要针对传统村落建筑遗产保护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机制,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管理、保护、监管不清晰的问题。由于主管部门的不同,在保护制度上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导致保护职能存在交叉和冲突的问题,无法真正把保护落实到位。
在当前广西民族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侗族传统建筑景观面临着比较大威胁,为了迎合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部门村落存在拆旧建新的问题,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榫卯结构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建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但是导致原有具有传统造样特色的建筑景观不断减少,淡化了传统建筑景观的文化特色,影响了广西地区侗族传统建筑景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村落文化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为了保证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制定完善的法规条例,为日常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但是从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管理缺失的问题,没有真正做好基础调研工作,缺乏对传统村落民族属性和建筑艺术风格进行深入的分析,侗族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开发不够,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无法有效实现传统村落文化的有效保护。
为了实现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长远的保护,广西地区制定了相应的保护规划,但是依然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第一,从保护规划内容上讲,存在内容重合的问题,甚至相互违背,没有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规划,不能发挥相应的协调作用。
第二,保护规划在落地实施过程中,但是缺乏相应的约束规范政策,存在村容村貌被破坏的问题,违背了原有保护的初衷。
第三,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遗产保护决策,没有真正平衡旅游开发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从而出现过度开发的问题,甚至破坏了传统建筑文化。
为了全面实现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当地需要引进数字艺术,增加科技含量,建立数字化档案,利用数字化技术多好传统建筑景观的修复,增强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提升保护的艺术水平,彰显特有的文化价值,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为了有效保留原有的侗族村落的传承记忆,体现传统历史文化特点,广西地区需要侗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档案,为以后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第一,当地要广泛搜集侗族传统村落的文化艺术资源,然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整理,比如广西地区的地方志、关于侗族传统村落的著作以及村寨的宗谱或者家谱等,深入挖掘内在的历史文化,然后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对这些宝贵的资料进行扫描,形成电子化档案,便于分类整理和保存。
第二,档案整理人员可以深入各个村落,对村里的老人进行访谈,做好村落发展历史脉络的梳理,然后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建立专门的历史文化档案。
第三,对侗族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建筑布局、特色街道等拍摄成照片和视频,然后归入传统建筑艺术档案中,体现出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以后做好宣传提供重要的素材。
针对广西侗族传统村落建筑装饰艺术被破坏的问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修复,让其散发新的光彩,提升宣传的效果。针对建筑装饰艺术显示不清晰的问题,修复人员可以利用调色技术,合理设置亮度对比度,提升光线的饱和度。针对已经破坏无法修复的建筑装饰艺术,修复人员可以采用3D 建模技术和渲染技术,建立侗族传统村落立体平面图或者立体环视视频,最大限度还原村落本来的面貌,然后对搜集到的建筑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建立极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艺术档案,发挥数字艺术的保护作用。在传统建筑恢复过程中,要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完善传统建筑木结构体系,保持原有的面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对侗族传统手工艺做好抢救与搜集工作,结合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要求,采用活态展示的方式,充分调动当地侗族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融入数字化技术,不断做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第二,建立传统手工艺数据采集系统,广泛搜集传统服饰、建筑布局、社会民俗以及生活起居等特色文化,运用感觉媒体技术等,构建起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传承体系,发挥数字化平台管理的优势。
第三,把侗族传统手工艺储存到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便于人们进行检索和查找,有利于推动数字化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传统手工艺与传统村落文化的融合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旅游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全面做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工作。
第一,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素材进行扫描,把相应的数据信息上传到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立文化数据库,把传统的实体文化转化虚拟文化,提升管理的效率。
第二,通过数字化技术,把当地特色村落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与传承现状等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传统村落三维模型结构,让游客能够村落数字化博物馆就能浏览到想要的信息,充分感受村落特色的文化气息,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宣传。
第三,需要设置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村落数字化博物馆的信息,在线与游客进行交流,了解当前最新的旅游消费需求,然后做出合理的调整与规划,为游客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进一步扩大侗族传统村落的知名度。
为了提升广西侗族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内在的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与传承,当地需要不断开发当地特色的村落文化元素,不断开发特色的数字化文创产品,比如数字手办、在线猜灯谜等,让游客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和探后,重点做好传统民俗文化的宣传,建立自己的文创产品品牌,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比如柳州市博物馆设计的侗族鼓楼立体拼,融合了现代创意理念和技术,属于一种益智类玩具,完成拼接以后,又称为意见具有柳州侗族传统建筑风情的旅游纪念品,便于携带,受众群体广,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为了扩大侗族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当地可以针对特色的村落,拍摄成微电影,丰富内在的文化内涵,以全新的角度展示传统村落特色,引发人们的反思,提升保护和传承意识,为以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针对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当地需要立足于文化特点,融入数字化技术,不断更新原有的保护理念,建立侗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档案,充分发挥侗族传统村落数字化博物馆的宣传作用,进一步开发侗族村落数字化文创产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旅游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