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原生型舞蹈鉴赏能力

时间:2024-05-20

李月茹

舞蹈——古老而又富于青春活力的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人类的生命活动、生存需要同在。世上有多少被高山大海相隔相阻的国家、地域,大约就有多少种舞蹈。它的生成、发展与这个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形态特征的舞种,为相对聚居的族群所享有,在民间自然传衍着,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民间舞蹈。在某种意义上,它可视为民族的“标记物”,是古代舞蹈文化的遗存。所谓原生型舞蹈,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识的,即所有的舞姿舞步,全部来自生活,素材、服装道具均出自民间,是这些民族对自然、对生命、对爱的直接表达方式。

一、原生型舞蹈鉴赏的整体感与参与

虽然我们对原生舞蹈的定义还是处于迷惑且迷茫的状态,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深入到乡间,看着那些在农闲时候,走到村头或是在有特殊意义的地点(这可以是田间地头,可以是村头的大榕树下,可以是庙宇厅堂,可以是自家客厅中,可以是大路中间),所表演的舞蹈,他们的表演,没有经过过多的艺术上的加工再创造,只是经过时代的传衍,用他们自己的肢体将之呈现,其表现的可以是对神灵的敬畏,可以是对生活的诸多情愫的倾诉,可以是有很多社会功能的艺术形式,但唯独不是为表演而表演的舞台艺术,这是与舞台上呈现的舞蹈艺术最根本的区别。

以中原河南地区的鼓舞为例,流行在河南大部分地区的舞蹈,主要是以鼓舞、秧歌等一些道具型舞蹈所构成。这些舞蹈动作语言淳朴,形式多样,有一定的格式套路,但又不完全是按照格式照本宣科式的表演。如河南新乡地区的盘古舞,从装束上看,款式与农民日常生活的衣物也没多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比平日的衣物多了一些色彩上的搭配,舞蹈服饰是为了既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又能够将舞蹈本身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得以加深,更多的还是为了让舞蹈表演者能够舒适地舞动,以便于舞蹈动作的表达。民间原生型的舞蹈大多有自己表演专门使用的服饰,那一定是带有某种特殊含义的,或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俗,或是为了表演的统一与美观,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舞蹈表演服饰。

欣赏此类舞蹈,我们应该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表演者的个性化表演,对其中的舞蹈语言花样设置,还有民间舞蹈艺人对自己的舞蹈语汇的出彩性表演上面,还有最为关键的是舞蹈表演的群众参与性。应该深入到其中去体会、去揣摩,将自己融入其中,就是到舞蹈队伍中间去,直接感受那份喜悦、那份悲情,感受那种舞魂附体的疯狂,相信这些无法言表的诸多情愫都会统统汇入你的血液当中。

如果不能参与其中,仅仅是看的话,就要将重点放在舞蹈所呈现的整体感上面,而不能将注意力仅仅停留在某一个人的表演上面,因为既然是群众性的舞蹈,它自然是想通过多数人的整体效果呈现某种气势或某种图形感,给人带来特定的审美效果。此时,我们就要从局部跳出来,站到较为合适的地点以俯视角度去审视舞蹈的队形变化。对于舞者动作方面的欣赏我们还是要以具体的事例来佐证。如龙舞中的龙头、龙身的配合衔接,必有一套特殊的套路才能将龙的活灵活现的形象表现出来,这些是固定的程式化美带给观众的享受。因为有很多民间原生型舞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自娱自乐的舞蹈,有很多并没有固定的舞蹈队型,此种舞蹈就可以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之其中,赋予它自己的艺术理解和诠释。“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这是现代舞艺术家玛莎·格雷姆的名言,她将艺术家的创作与观众的欣赏完全剥离,认为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东西是没有办法以观众的审美而改变的,只能在不同的人心中产生不同的个人感受,“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这是艺术的通性,没有什么原生型舞蹈和舞台舞蹈之分。自娱性原生型舞蹈的欣赏,我们完全可以以放松的心态,以一颗完全没有挑剔的心态去对待所呈现的艺术样式,去体会那种舞蹈的精神,其实舞蹈真正的精髓也就在这之中才能深刻地体现,因为这是人在完全放松、完全自我的状态下跳出来的,是真实的艺术呈现,没有虚假的、刻意的雕饰,是淳朴的,是完全自然的。艺术是掺不得半点杂质的,它的纯粹不是靠过多地装饰打扮出来的假象。这样才能将舞蹈的真实的一面跳出来,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艺术的真实感、艺术的真诚。真正原生态的民间舞蹈,有许多演员来自民间、来自农村,没有长长的腿、长长的胳膊,长长的脖子,姣好的面容,没有这些好像是舞者必备的先天条件,他们的舞姿也可能没有专业舞蹈演员做出来的动作视觉冲击力大,但是,正是这样的舞蹈动作,才是舞蹈的本原,才是真正的舞蹈语言,才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虽然说艺术是高于生活的,但是,所有的艺术又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活是艺术的“母亲”。

二、舞蹈风格与文化形态的深入感受

我们欣赏民间舞蹈,应该学会看风格,而不是看热闹。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风格特征,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地区的舞蹈风格,就会觉得这些舞蹈的味道越看越浓,越来越有味道。风格鉴赏力的培养,应该从对该地区的文化了解开始,若想对舞蹈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那么,该地区的特殊的文化形态、文化背景。一定要了解,有不同层面的认识才行。有很多途径可以达到了解文化的目的。查阅文字资料,平日注意涉猎各地方文化的艺术作品,或是旅游,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容易也很方便地了解到想要的知识。有一定的审美和理论高度后,你再去欣赏舞蹈这种较为抽象的艺术形式时,就不会觉得像是一块干巴巴的白纸而“不知所云”了。否则你也只是隔靴搔瘁,不能够对这个舞蹈有更深层的感受,这样也就没有达到欣赏艺术的目的。

但若是少数人或单个人的表演,那我们就不必将视角放得那么大。民间艺人所要呈现的必然是个性化的表演,我们可以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表演者的动作语汇上,或是表演者的表演上。因为此时他的表演一定是具有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的。此时表演者一定是将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放大并加以夸张处理,因此,这样的舞蹈在某种意义上,既有传承的因素,也有创造的因素,它的每一次表演都无形中对原生态的舞蹈进行了一次全新的阐释,并赋予新的意义。我们不能局限于狭隘的认识,不能将所有的原生型艺术都固定化,认为只要是原生型的艺术,就必然是原汁原味的原始传承,稍有变动就认为是不正宗、不地道,这是不对的,因为历史发展到今天,不可能将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原封不动地保鲜到现在。这是在20 世纪之前的人类所不能做到的,现在的科技文明发展到这样的高度,可以有摄像机将我们想保存的图像准确地记录下来,但是,即使有这样高级的设备,我们还是要用人来继续繁衍我们的艺术。人与人对艺术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再创造,会有变化,无可避免。欣赏原生型舞蹈,对专业的舞蹈人士来说,似乎更应该使自己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来自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多样性艺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不太了解其文化,也不太了解舞蹈艺术语言的观众,你似乎应该细细地去品味舞者的每一个让你感触颇深的代表性动作,抓住特征,使自己有所收获,能够从这一个动作洞察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形态。

三、舞蹈鉴赏的审美心理

舞蹈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这些心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从而共同形成了舞蹈鉴赏中的审美心理结构。舞蹈鉴赏有时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却包含了审美心理的各个要素,各种心理要素都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注意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就是选择性,把需要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从诸多事物中挑选出来。集中性是指把主体的全部心理要素集中到所选择的事物之上。注意能使人在一段时间内暂时撇开其他事物,集中而清晰地反映某个特定事物。梅兰芳曾经谈到这样一件事,一次,他请一位亲戚看《秋江》,这出戏描写思凡下山的尼姑陈妙常搭乘老艄公的船顺江而下。舞台上没有船,更没有水,只是靠演员的表演,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大江中一叶扁舟的情境。由于演员的精彩表演,也由于这位亲戚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仿佛自己也坐在船上,不知不觉地头晕起来。由此可见,”注意”在艺术鉴赏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感知

人们在鉴赏舞蹈作品时,必须以直接的感知方式,去感知舞蹈表演。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审美感知在表面上是迅速地、直接地完成的,但在感知的后面潜藏着鉴赏主体的全部经验和文化修养,这些都会对审美感知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联想

心理学上的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包括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如看到冰河解冻,想到冬去春来;还包括由已经想起的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如想到冬去春来,自然而然地想到万物复苏。

(四)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舞蹈创作离不开想象,舞蹈鉴赏离开想象也无法进行。鉴赏者必须借助想象,才能进入欣赏境界,也只有依靠想象,才能充实舞蹈形象。

(五)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情感在审美心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总的说来,我们的欣赏水平,绝非一日工夫就能修炼出来。较高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的。我们若想要对原生型舞蹈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要具有比欣赏舞台艺术更高的艺术修养,除了有丰富的舞蹈经验,还要有足够用的文化储备,具备这两项,我们欣赏原生型舞蹈,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