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撰文=郭瑜华
历史学家萧一山曾这样评价乾隆:“(乾隆)在位六十年,武功文治,堪称极盛,于时海宇清宴,民物雍熙。在有清二百六十余年中,固属绝无仅有之时代,即在我国历史上,亦可以媲美汉唐,光延史册。”乾隆的聪慧灵敏早在少时就已经显露出来,不仅天分很高,而且十分用功,那时他就已经能达到“精研易、春秋、戴氏礼、宋儒性理诸书,旁及通鉴纲目、史、汉、八家之文,莫不穷其旨趣,探其精蕴”的地步了,少时的读书经历不仅让他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而且也培养了十分广泛的兴趣,一生钟爱诗文书画。
乾隆继位之后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大力推行“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书法作为流传千年的文字艺术表现方式,是乾隆文化建设的着重发力点,他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与祖父康熙相比更胜一筹,历经数年,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
当然,除了以文化建设为目的,乾隆倡导书法另有一个原因,即他自身对于书法艺术的喜好和兴趣。乾隆自云:“少年时间,涉猎书绘;登极后,每缘几暇,结习未忘,弄翰抒毫,动成卷帙。”乾隆九年,面对内府所储历代书画,积至万有余种的情况,乾隆下令组织编纂《石渠宝笈》初编,并将自己 32 岁至 35 岁之间临摹与创作的作品收录在内。初编完成四十年后,乾隆又命内廷翰臣王杰等人重集《石渠宝笈》续编,仍旧按照前例,初编所载入的作品兹不复载,收录了乾隆 83 岁之前大量的书法墨迹。
《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靖年间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 年),共编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书中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在《石渠宝笈》中收入自己的书法作品,可见乾隆帝对于自己书法造诣的自信。
关于乾隆的书法传承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根据其的传世作品来看,早年是学习其祖父康熙的书法,而康熙的书法老师则是清朝著名官员、书法家沈荃。沈荃的书法是学习米芾、董其昌。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乾隆早年作品受董、米、钟、王的影响比较大,中年以后乾隆帝甚是喜欢赵孟頫的书法,在他的影响下,全国掀起了学赵高峰,清朝的书法也从学习董其昌慢慢变成学习赵孟頫。历来书家对乾隆书法褒贬不一,但乾隆偏嗜赵孟頫则是一致的结论,马宗霍所论乾隆“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直象,终少雄武之风”,所言比较客观。
左图:乾隆御笔行书《夫余国传订讹》卷(局部)
中图:乾隆御笔行书《赐奉天将军永玮诗》轴 立轴 水墨佛黄描金云气团龙纹蜡笺 172×68cm 中贸圣佳2021 年春拍 琳琅——重要中国书画及古籍夜场 成交价:RMB 4,025,000
右图:《石渠宝笈》四十四卷,清张照等编,清乾隆九年(1744 年)内府朱格抄本 故宫博物院藏
今存其书迹为清代皇室之最,在2021 中贸圣佳的春拍场上就出现了乾隆御笔行书《赐奉天将军永玮诗》立轴和御笔行书《夫余国传订讹》手卷,其中《赐奉天将军永玮诗》立轴是乾隆写给一位将军的,书有“将军虽镇守,要任胜其他。故国屏藩寄,长谋教养多。一身为表率,五部视平颇。圣祖曾孙尔,勤劬当若何”等字,钤印:古稀天子之宝(朱)、犹曰孜孜(白)。从书法笔式可以看出乾隆有意收敛自己书法凌厉之感,将温和的一面展示给自己的臣子,大有安抚之意。
上述的情况倒不是个例,乾隆在位期间留下不少墨宝珍迹,其中有一部分都是写给在外征战的将军们的,由于乾隆年间战火并未平息,尤其是大小和卓、准噶尔等之乱最威胁国家统治,甚至中缅两国边境动荡,也令乾隆担忧,故而乾隆御笔有很深的政治意义,体现了这位帝王高明的驭下手段。
乾隆御笔行书《夫余国传订讹》卷 手卷 宫制佛黄描金龙纹蜡笺 引首33×85cm,本幅33×84.5cm中贸圣佳2021 年春拍 琳琅——重要中国书画及古籍夜场 成交价:RMB 34,960,000
除了喜好书法,乾隆还是一个诗作高产的帝王,其四万余首御制诗中,对书画和玉器的题咏占了极高比例。乾隆更是将书画与玉器这二者结合,2021 年春拍北京保利上拍的这件“青玉填金王献之《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便是这一奇思妙想的完美产物。此件插屏正是以《三希堂法帖》中的《中秋帖》为原版,与刻石一样,以勾勒摹刻的形式将《中秋帖》刻于玉板之上,法帖中所钤印章也一并刻琢出来,朱文印章以阴刻印文表示,白文印章以减地阳文表示。
历来书家对乾隆书法褒贬不一,但乾隆偏嗜赵孟頫则是一致的结论,马宗霍所论乾隆“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直象,终少雄武之风”,所言比较客观。
上图: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填金王献之《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 北京保利2021 年春拍 成交价:RMB 28,175,000
下图: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填金王献之《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局部)
古语有云:“书画不分家。”像嗜好书法一样,乾隆帝同样也热爱绘画。乾隆学画的时间并不算早,但胜在起点很高,在他19 岁学画之始,身边就围绕着一批文化精英,包括乾隆的两位善画丹青的叔叔允禧、允禄以及来自西洋的画家郎世宁等人,乾隆时常与这些有着精湛技艺的绘画高手切磋,学画进步很快。但乾隆并不是专攻书画,而是当成一个业余爱好作为消遣,所以在学画一段时间之后,他放弃了要求有深厚的写实功底和造型能力的专业画,转而偏向注重“意蕴”轻写实功底的文人画。
右图:宋 李迪《鸡雏待饲图》图页 绢本设色 23.7×24.6cm 故宫博物院藏
但乾隆作为一位帝王,其画作中除了文人气息,还偶尔透露出他的政治理念,这一点也有别于其他的画家。在乾隆五十三年(1778 年)中秋之日时,乾隆无意间翻到存于避暑山庄内的《宋人名流集藻画》册,在册内有一幅宋代宫廷画家李迪创作的《鸡雏待饲图》,看到这幅画的乾隆深受触动,图绘中的两只嗷嗷待哺的雏鸡不禁让他想起勤政爱民的治国之策,于是78 岁高龄的他将李迪的画作悉心临摹在一张长卷之上,不仅如此,他又谕令摹刻多幅,颁赐给各省的督抚,借以警醒他们要为百姓着想,在处理政务之时要“实心经理,勿忘小民嗷嗷待哺之情”。
自从称帝之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因此除了亲自临摹和创作,乾隆还有了更多的财力和时间去推动艺术的发展,大量收藏名家的字画古董。乾隆全盛时期的清宫收藏大约有10000 件以上,包括晋、唐、宋书画2000 件,明代书画2000 件,当然最具有标志性的莫过于“四具美”了,即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传为宋代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以及《九歌图》。乾隆的绘画常被后人诟病,认为其附庸风雅,虽倾心于文人画,终不能得文人画之真正内涵,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艺术皇帝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高超的鉴赏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称颂。
拥有“艺术皇帝”的称谓,乾隆不是第一人,李后主、宋徽宗皆在乾隆之前就已被认证,但“艺术”与“皇帝”这两个身份之间存在一种调节关系,即皇帝本人对身份的倾向性。显然,后主与徽宗都带有对“艺术”身份的倾向性,而乾隆则是毕生在实践对这种身份关系的调节,从上述乾隆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嗜好、追求、倡导中可见一斑。
究其原因,这与他从小受儒家影响有关。
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收录的《仿李公麟流觞图》(局部)
满人入主中原以后,充分认识到儒家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因此对皇子教育十分重视,《清太宗实录》中记载皇太极曾经下令:“自今子弟凡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着俱令读书。”到乾隆时期更是如此,雍正早在藩邸时期,就延请了翰林福敏教育弘历、弘昼两兄弟,等到雍正继位后更是邀请到了张廷玉、徐元梦、朱轼、嵇曾筠四位品行高洁、学问深厚的老师教导弘历,其中老师朱轼为弘历讲解的儒家经典对他影响最大,乾隆后来评价这位老师称:“汉则称贾董,宋惟宗五子。恒云不在言,惟在行而已。”
2021 年春拍,北京保利上拍了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从初衷来看,这自然是乾隆对以“兰亭雅集”为代表的文人情怀的追求,而其目的则是推出与其帝王身份相对应的“兰亭文化工程”,以此彰显自身的盛世之功。
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北京保利2021 年春拍 禹贡Ⅰ—乾隆御制缂丝兰亭图帖与古稀天子的天朝盛世专场 成交价:RMB 241,500,000
这件被称为“缂丝之王”的作品创作时间超过12 年,是乾隆一生浩瀚“兰亭文化工程”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兰亭”主题的集大成之作,更是至今所知唯一一件以碑帖为底本织作的缂丝作品孤品,其工艺之难、耗资之巨空前绝后。
公元353 年,中国晋代。“流觞曲水”的集会,造就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诞生,也开创了兰亭文化的历久弥新,“兰亭文化”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以及名士谢安等人的兰亭修禊雅集,而产生《兰亭序》文章和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逐渐形成一种围绕兰亭雅集和《兰亭序》书法文章的文化现象。内容包括:文人聚会、修禊日的曲水流觞活动、相关文学、戏曲、书法、碑帖、绘画、器物图案等,统称兰亭文化。可以说千年前的那场聚会成为了文人雅士们溯古的源头。
乾隆一生对“兰亭”文化的推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 年),乾隆将内府所藏八件最为珍贵的兰亭序与兰亭诗的墨迹摹本、临本,其中包括他自己临写的作品,组成“兰亭八柱”贮存于一个雕刻兰亭图案的紫檀屏风的夹层中,按照八卦放入八件作品。
乾隆帝 行书《兰亭诗》 镜片 水墨金笺 16.5×52cm华艺国际(北京)2021 春拍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成交价:RMB 460,000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 年),乾隆得到明永乐时周王朱有燉至明万历益王父子所摹刻的兰亭刻石,命内廷翰林等考证增补后,重新制作拓本,即本件缂丝手卷的母本。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 年),作御题诗“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诗以志事”,诗中将补刻兰亭的来龙去脉清晰呈现,然后点名其目的“永其年”。并于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旨将“补刻明代兰亭图一卷”“交苏州织造全德代去做”,明确于这一年开始制作缂丝版本的兰亭图卷。
乾隆六十年退位前,织造完成本卷“兰亭图帖缂丝卷”,包括其一生创作的10 首“兰亭”御制诗,至此乾隆建立的“兰亭文化工程”宣告完成。可以说,此件《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既是中国历史上“兰亭”主题的集大成之作,亦是乾隆帝一生浩瀚“兰亭文化工程”的巅峰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兰亭图帖缂丝卷通篇以缂丝织就,是至今所知唯一一件以碑帖为底本织作的缂丝作品,通经断纬的织中圣品与图文交相辉映,这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想而知。
纵观乾隆的一生,文人这个身份占据了一半的位置,喜爱书法、绘画,就一生笔耕不缀,同时又算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文人和帝王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选项被他拿捏得刚刚好,这位精力充沛的皇帝不遗余力地收藏书画、善本、钟鼎彝器、砚台、玺印等多种门类的古物,并将它们一一编撰成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乾隆盛世之所以能产生如此长久的影响,繁荣的文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乾隆终其一生都在规划和经营着一个宏伟的文化大业,而他也达到了他的最终目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