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曾东
当今社会,文化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文化旅游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得到精神层面的放松。因此,我们国家目前十分重视文化旅游的发展。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现如今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和发展国民素养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馆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文化馆的公共服务效果,挖掘文化馆的旅游价值,探索文化馆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真正意义。
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文化馆都凭借着积极、向上、乐观的主题,多样化的表现内容,为此次文化活动的形式,有助于传递文化的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有助于培养人民群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文化馆在提供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服务便利的过程中,同样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无形之中接受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文化素质,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通过借助文化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在为更多的人民群众带来欢乐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凝神聚气,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养成提供良好的重要依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文化馆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并且具有实践先进文化的群众性基础设施,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公共服务,从而进一步陶冶当地人民群众以及外来旅游游客的情操。文化馆的内涵比较丰富多样,通常都是以各个地区的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特色文化为主,进一步向当地的居民群众以及外来游客展现出当地特有的人文主义情怀、民族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等等,通过表演、培训、展览等形式来进行传播当地的文化精神。文化馆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设施,同时也集中承载了民间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个性文化、地域文化等优秀的价值文化符号。
文化馆是我们国家的政府设立的群众性基础文化单位,在不同的地区对于文化馆的称呼也都不相同,比如,有的地区称文化馆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宫、群众性艺术馆等等,但是其本质的意义都是一样的。文化馆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播各个地区比较先进的文化,普及全民文化艺术,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性要求,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以及文化公共服务,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方式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先进文化融入舞蹈、歌曲、古诗词、戏剧等领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对于当地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2]。文化馆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化,通过无形之中的文化艺术活动就能加深人民群众对于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文化旅游创新理论的考虑,提高文化旅游的有效手段是能够带动消费者去消费,进一步打造“消费者良好性能”。由于游客的体验时间不长,大多数都是一览无遗、一目十行式的旅游消费,展示的文化旅游价值不够深刻,我们国家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旅游景区在进行旅游招揽游客的建设上,始终都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样子,在一定程度上就很容易限制文化创新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不能利用好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打造核心竞争价值。
例如:茂名荔枝、月饼名扬四海,滨海、山水、温泉、田园特色明显,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冼夫人“好心文化”更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近年来,茂名将这些独属于茂名的“好心文化”“荔枝文化”“石油文化”“月饼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入文化旅游的开发之中,组织开展了荔枝文化节、中秋文化节、“好心茂名”,冼夫人文化周、“荔子香润长安·好心扬茂名”的西安和茂名旅游文化大会等一系列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将茂名的历史文化和现代艺术元素相融合,为核心竞争力的集合提供一定的助力。
通常来说,文化旅游经济属于一种自身感受的经济,游客在文化旅游期间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消费,是拉动文化旅游经济的主要源泉。根据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文化旅游经济算得上是绿色产业,具有较高的公共服务价值。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旅游消费”趋势逐渐扩大,文化旅游经济渐渐呈现出文化消费的特质[3]。文化消费主要指的是填满人民群众空虚的精神建设,通过消费文化类型的产品来得到精神世界的享受。文化馆在文化旅游交融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文化消费进行升级、优化,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旅游融合文化消费的全新型经济潮流,非常值得我们进行借鉴。
在20 世纪80 年代,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在我们国家出现,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主要包括:如表现手法具有多元化、表现内容多为民族性、注重消费者的参与感,而不是简单一种的体验感觉,民俗文化的专业化逐渐增强等等。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整体上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集团性权力过大,资本经济流动性比较大,和地方性资本经济共同结合的产物。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少数民族文化、民间风土文化等等,文化馆作为传承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场所,本质上是对民俗文化的一种表达,同时也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一种创新[4]。
从我们国家最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来看,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本质在于“文化”,将文化旅游产业转化为文化馆的重要路径。文化馆如果要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最佳路径就是借助民俗文化旅游产业。
例如:文化馆通过借助民间庙会祈福、寻根祭祖、民族风土人情的展览等一些具有民间色彩的文化形式,能够很好地展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
比如:来自古代高凉地区、现在是茂名城市的冼夫人好心文化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冼夫人好心文化”已经被选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茂名市文化馆整合资源和力量,通过举办“冼夫人文化周”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很好地展现了高凉古城遗址、冼太古庙、冼太夫人故里等文化遗址的独特风采,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敬仰和喜爱,成为茂名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形式。
基于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形式来看,文化旅游市场的相关文化产品或者公共服务的竞争顺序,一般是从“产量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向“公共服务竞争”“品牌竞争”转变,越来越重视文化旅游产品或者文化公共服务对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文化馆具有公益性、商业性,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文化馆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也要注意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策略。
例如:茂名市利用当地比较著名的历史人物冼夫人、潘茂名等结合到文化旅游产业中,使得文化馆成为汇聚品牌、名牌的城市标记,打造城市的文化偶像效应,成为浓缩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场所。
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是通过以文化馆为代表的相关景点、景区的产品进行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差异化、沉浸式的消费需求。基于此,可以将文化馆这种固定的文化场所和动态的文化节产品联系在一起,在此其中引入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富有当地特色文化价值的文化产品,进一步刺激消费者去消费文化旅游资源。
例如:茂名市文化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个平台,通过开展以“非遗传承·精彩旅游”为主题的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举办“传承昨日文明,延续明天辉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知识竞答活动,举行“好心茂名”文旅志愿服务化+非遗图片展暨现场宣传推广服务活动,组织参与广东省首届“非遗少年说”活动的人员分别在“潘茂名纪念公园”和“茂名市非遗展示中心”进行《高州木偶戏》 《单人木偶戏》以及《潘茂名传说》的拍摄工作,组织化州笪桥黄瓜、化州橘红、化州拖罗饼、高州缅茄、电白炒米饼、电白沉香、信宜玉雕等多项非遗项目参与广东省首届“非遗购物节”活动,有效开拓了消费者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
总的来说,文化馆在文化旅游的交融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和价值,是一项长期复杂的项目工作,在二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一番波折。所以,对于文化馆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一定要高瞻远瞩,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统筹好文化馆和文化旅游的产业资源,进一步实现经济、资源、观念的互享贯通,从而进一步形成数字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保障措施。利用文化旅游来打造文化馆的知名度,进一步协调二者之间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