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韦清泉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西方油画在中国艺术文化领域中的兴起且独树一帜,需要我们用具有中国审美观的视角创作我们国家自己的油画,这是艺术家一直以来的尝试。对此,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美学入手,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美学的概念,融合西方最新的视觉研究理论,使其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显现不仅可以将我们国家的中国文化心理和审美结构体现出来,还可以将20 世纪90 年代我们国家油画的理论中所表达的“写意”概念凸显出来,这是西方油画被中国文化本土化的转折点,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理解,写意性特征作为中国油画的名片,不单单是我们国家艺术行业专家研究和努力的成果,还是中国油画发展的必然需求以及情感诉求。
生命精神有大小两个方面,例如,像松、柏、桃、李等植物,以及马、羊等动物,他们都是小生命,需要由内向外维持[1]。而我们人类则不同,我们需要从外完成生命。同理,油画也不例外,油画作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对我们国家的艺术形式而言,其不光承载着思想何情感,且还带着中国社会时代的精神以及我们民族信仰的文化色彩。生命精神是我们中国艺术的本质,中国艺术是对我们生命精神的启示与象征,在中国人的各种价值生活中,我们只有运用行而上的思维,才可以通过美的本质体现生命的本质,将生命融入各项价值中。
在狭义范围来讲,油画是没有生命的,但是油画的作者可以通过艺术创造的形式,使油画有效表现出作者对于生命精神的理解[2]。在广义范围来讲,油画作品也是具有生命的艺术品,其中的艺术价值与艺术情感,构成了油画作品生命的灵魂。对于油画作品的生命精神展现而言,需要创作者基于自身对于生命以及艺术的理解,有效地将自身的世界观、审美观利用浓缩的形式展现在油画画布之上,将没有生命的颜料与画布重新赋予艺术生命精神的内涵,从而利用油画创作的过程,完成作者对于生命精神以及艺术观念的展现。因此可以看出,在“写意油画”的创作过程中,生命精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艺术表现元素,对于“写意油画”的生命力以及艺术性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价值。
我们要想了解中国油画中的写意性,就需要先了解“写意”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懂得写意在我们中国绘画中的名称以及作者在作画时所产生的客观认识以及内心感受,懂得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可以通过作画工具绘画具有生命力的绘画作品,它追求虚与实的表现,注重绘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神韵,且这种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性特征是西方油画所引入的、是逐渐渗透到中国油画作品中的[3]。
具体对于“写意”的概念而言,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描写意境”。而就“写意画”来讲,中国的“写意画”是从传统的“文人画”创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工笔画”,中国的“写意画”更为注重对于意境的渲染,通过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的绘画技法,既具有一定的形象表现力,同时也具有预定的艺术概括性,并注重利用大量的“留白”突出画面意境,这也是中国国画“写意画”与中国油画“写意画”的最大区别[4]。具体对于中国“写意油画”来讲,在绘画技法上,融汇写实油画与中国写意画的优势,既不完全按照写实的手法表现画面,同时也不会像中国传统写意画那样进行大量的留白,在规整的油画创作空间内,体现出“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画风婉转、意犹未尽”的写意特点,通过汲取写实油画与中国传统写意画的创作优势,在中国油画领域中旗帜鲜明、自成一派。
中国的“写意油画”对于生命精神的体现,主要是利用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的写意绘画技法去体现社会生活的一种缩影,从而利用“以点带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展现画作中的思想、情感、观念,使观赏者能够通过对于这些思想、情感、观念的认同,产生相应的生命精神共鸣[5]。
例如在中国当代写意油画家吴冠中的“写意油画”作品《月如钩》之中,画面的整体衬托在黑色的夜色背景下,中下方涂抹了一抹白雾,使月色的主题表现更加朦胧,而在画面的中上方,绘制了一牙很小的弯月,在画面整体的大面积黑色背景下,显得尤为寂静与明显。同时画家还在画面的下部利用大面积的“杂草”写意表现,衬托出了画面中月夜的孤独与寂静,促使观看者能够通过对于这一画作作品的欣赏有效体会到其中的独到生命精神。
同时在吴冠中的“写意油画”作品《崂山松石》中,画家借鉴传统中国写意画的表现手法,绘制了远山与近景的松石,并注重利用类似于中国水墨画的黑白颜色对比关系,衬托出了远山的朦胧,以及近景松石的生命力。观看者在欣赏这一幅“写意油画”作品之时,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松树”在深山乱石中顽强成长的生命力,从而为“松树”的生命精神感到由衷的赞叹。
最后在吴冠中的“写意油画”作品《长江三峡》中,作者借鉴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表现特点,在利用近于写实油画表现手法绘制“山景”的基础上,利用“写意油画”表现手法绘制了“长江三峡”的“水景”以及“云景”,使本画作既写实又意境深远,既注重颜色对比又突出明暗关系。观赏者在观赏《长江三峡》这幅画作的过程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长江三峡”的迂回婉转、连绵不休,使写实油画的技法以及中国画青绿山水、中国画写意画的技法在同一幅画作中有效地融合,从而更好地表现出了“长江三峡”所蕴含的独特生命精神。
中国油画的写意性特征,主要包括“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画风婉转、意犹未尽”两点。通过对于中国“写意油画”的研究,能够使广大艺术工作者,更为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写实与写意的交融、形象与抽象的取舍,从而利用优质的“写意油画”作品,积极体现画作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与情感取向[6]。
对于“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的特点而言,中国的“写意油画”在利用写实油画创作的技法基础上有效地凸显出写意画的创作风格,既不完全进行写实,也不像西方油画“立体派”“印象派”“野兽派”那样完全颠覆自然的画面影响,在表现中体现意境、在写意中抒发情感。例如在中国当代写意油画家苏天赐的“写意油画”作品《静静的溪流》中,画家利用画布下方约为五分之二的画面上,表现了充满绿水的溪流,并且在溪流之上,有效地描绘了画面上方的树木倒影,给人一种宁静的欣赏体验。在本作品上方的树木描绘中,画家利用近于写实油画的表现方式,对各个树木进行了形象地展现;但是在每个树木的轮廓上,又具有写意画的特点,使这些树木能够有效地体现出了“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的“写意油画”特点。通过这样的画面关系布局,使本画作能够更好地突出“静静的溪流”创作主题,未观看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对于“画风婉转、意犹未尽”的“写意油画”创作特点来说,我国当代的“写意油画”画家往往选择自然界或者人文生活的一个侧面,利用“浓缩概括”的方式表现出一道自然或者社会的缩影。通过这样浓缩的表现途径,能够使观看者基于对“写意油画”的观赏有效产生思维遐想,从而在更好地体悟画面情感色彩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得了思想情感的升华。例如在苏天赐的“写意油画”作品《秋雨初歇》中,画家利用对于远山、树林、湖畔的递进性写意表现,描绘了我国南方山村中一幅安静祥和的自然画面。根据“秋雨初歇”的主题,运用在以黑褐色为主色调的树林中加入点滴的红色,体现出了秋天的主题。同时利用画面中的朦胧感体现,表现出了小山村“秋雨初歇”后的静美与平实。与此同时,画家注重在本作品中的画面下部,描绘出一篇水景的倒影,通过倒影反映出寂静的山峰、一点红色的秋叶,并利用了模糊的绘画手法,只是利用淡色进行“一抹”,使得水景与地面的交接不那么明显,更好地体现出了小山村“秋雨初歇”后的朦胧意境。
因此可以说,中国“写意油画”的写意性特征,兼容并蓄了西方写实油画与中国写意国画的优势,在“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画风婉转、意犹未尽”的创作表现力下,有效地描绘出了画作的内在情感与生命精神。
综上所述,中国油画本土化重塑的过程中,“写意油画”承载了中国油画的写意特征与生命精神,将传统的写实油画创作技法与中国的“写意画”创作情感进行了有机融合,促使中国的“写意油画”能够在有效表达画面已经以及画面之外的生命精神基础上,成为一道艺术与美的缩影。通过研究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以及其中内在的写意性特点、生命精神,能够使当代的中国“写意油画”创作者更为注重利用油画体裁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表现艺术与美的特质,从而有效地促使中国“写意油画”成为承载中华民族儿女生命精神的载体,在“新时代”的艺术创作领域,焕发出别样的民族风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