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这味药我得吐个槽——王献之《鸭头丸帖》

时间:2024-05-20

撰文=关月

晋 王献之《鸭头丸帖卷》行书 26.1×26.9cm 上海博物馆藏

魏晋时期,凡是有点名气的文人、贵族都流行嗑药,就跟现在的某些圈一样,不过他们吃的是“五石散”。王羲之也不能免俗,他也服散。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孩子。

王献之从小就体弱多病,是个“药罐子”。他的书法作品中,有很多都跟吃药治病有关。在《肾气丸帖》中,王献之告诉朋友,肾气丸效果不错,十剂一疗程才会有疗效。在《江州帖》中,王献之提到自己胛痛。在《消息帖》和《疾不退帖》中,王献之说自己头项痛。《昨日诸愿帖》和《安和帖》则告诉别人他又拉肚子(腹泻)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鸭头丸帖》。

鸭头丸,一种治疗面赤水肿、烦躁急喘、通利小便的丸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鸭头丸,治阳水暴肿,面赤,烦燥喘息,小便涩,其效如神。”

由此可见:这味药是治泌尿系统的。

魏晋人喜服食养生,面赤烦躁正是服食后的常见现象,于是以此鸭头丸以发散,认为于养生有利。

从这一帖的语气来看,应当是有人已服用过鸭头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告诉过王献之这个情况,王献之服后,觉得果然如来信所说,所以回信约这位朋友明天聚会并向其求教。

《鸭头丸帖》为唐摹本,经北宋宣和内府收藏,现仍保留了部分宣和裱。晚明时为吴廷族兄吴希元所藏,因此董其昌及其友人王肯堂皆曾得以鉴赏、题跋。王献之于其父王羲之书风基础上做了相当的变革,将“内擫”用笔改为“外拓”,且多连绵相属之意,故字势起伏相连、气势贯畅,世称“一笔书”。董其昌于行草书必追溯“二王”,其流畅潇洒、飞动多变,皆源于王献之书风影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