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陶瓷印迎来篆刻史上的“一次革命”

时间:2024-05-20

文◆王东声

陶瓷印

在《中国篆刻大辞典》中,“陶印”即为“陶质印章”,“瓷印”的定义为“瓷质印章”。描述比较粗略。所以,“陶瓷印”即为“陶印”和“瓷印”的统称。古代文献对“陶瓷印”的记载并不多。明陈继儒(1558—1639)《妮古录》中有“陶印”一条,说:“吴门丹泉周子能烧陶印,以垩土刻印文,或辟邪、龟、象、连环、瓦纽,皆由火范而成。色如白定,而文亦古。”明屠隆(1542—1605)在《考槃余事》中谈到瓷印:“(印)有哥窑、官窑、青冬窑者,其制作之巧,纽式之妙,不可尽述。”分别对陶印、瓷印的制作、制纽等方面有所描述。

古泥 往来无白丁

陈国斌 慎独

魏杰 百年之后遇见

刘彦湖 安敞庐

朱培尔 佛像

可以说,陶瓷印艺术古已有之。

陶器的出现,成为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先民开始大量使用陶器,在陶器上刻画、制作图案等。而用于陶器上复制压抑纹样和字符的陶印模,即与印章的初始形态有一定的相似性,并被认为是古玺的起源。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十”字契刻原始文字陶模,即被认为是古代玺印滥觞期的代表作。

近代学者王献唐认为,玺印从质地上有陶玺和铜玺、木玺三种,并认为陶印“昔人类未著录,陈簠斋(介祺)半生搜求,从未一获。因疑当时或为木质,木质易毁,故未流传”。1930年黄宾虹刊印《陶玺文字合证》,把陶印迹和古玺放在一起比照,阴阳反正,对应吻合,印证了陶印迹系用印压抑而成。至今已发现较早的“陶印”是商代陶印模和陶器印迹。安阳殷墟展览馆的“从”字商代印,1989年湖北长阳渔峡口镇香炉石遗址出土的商末至西周时期的两枚陶玺,以及东周时代三晋陶玺“阳城冢”为现已出土带有可识文字的一些最早的陶印。

瓷印多见于宋元。但是,随着文人艺士对石印材质的开发利用,陶瓷印在篆刻的历史舞台上被渐渐淡化。当代以来,基于现代化的技术支持,以及艺术家群体对新媒介的开发和对新语言的探索,陶瓷印创作已成为篆刻界蔚然风气的一种艺术现象。

程风子 笔墨当歌

魏广君 淮凤人

李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张公者 入于深山

陶瓷印迎来了篆刻史上的“一次革命”

在今天,陶瓷印不仅顺理成章地成为篆刻大家族中的一员,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陶瓷印的创作,无论刻印,还是制作印坯以及烧制的程序都已经畅通无碍,关于陶瓷印的展示与研究也此起彼伏。

在篆刻界,河北古泥(原名马丹青)较早进行封泥方式的篆刻创作。1986年6月,古泥的一批封泥作品在《书法报》主办的“黄鹤奖”书法篆刻比赛中荣获金奖。而后又在“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中获奖,获奖作品还被放大印在了作品集封面上。“古泥”这个名字与其封泥方式制印为印界闻传。此后,台湾和日本的书法界对此亦有关注,其中台湾的《印林》杂志作有“拓印先驱古泥”的专题介绍。

20世纪90年代初期,辽宁王丹在一次赴日交流中有过“陶印刻制”经历之后,回国开始研究陶瓷印,1997年建立了自己的陶印制作基地——“虎溪窑”。由此,王丹成为当代陶瓷印创作的较早实践者,学者冯其庸誉其为“中国陶印第一人”。

杭州萧山蔡履平也是较早参与陶瓷印事业,并集制瓷、雕塑、篆刻于一身的篆刻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2006年在萧山建立了以陶瓷印形制开发与篆刻创作为主的杭州陶瓷印艺术馆。该馆成为国内最早甚至唯一一家专门研究中国陶瓷印文化的艺术馆。

2006年4月22日,由北京京华印社青年创作委员会策划,在中国书法院培训中心组织了一次“京华雅集——在京篆刻家刻陶瓷印”雅集活动。此为最早举办以陶瓷印为主题的创作活动。2007年5月8日,由京华印社青年创作委员会策划,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海淀区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陶瓷印展”及《首届全国陶瓷印展览作品集》首发式在北京爱家国际美术馆举行。此为最早举办以陶瓷印为主题的展览活动。

此后,2008年1月书法篆刻家陈国斌的陶印集《印陶一庐》在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及2016年1月书画篆刻家王镛在北京杏坛美术馆举办了“寸耕堂陶印展”,并出版《寸耕堂陶印辑》。另外,篆刻家曾翔、燕守谷、刘彦湖、蔡大礼、程风子、尹海龙等也以举办个展、出版个人专辑等方式推出陶瓷印创作,为当代陶瓷印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陶艺工作室一直在参与陶瓷印实践与研究活动。2017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申请的“瓷印辉光——中国陶瓷印创作生态研究展”课题获得了国家立项,成为了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项目将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之间赴全国多站巡回展出,展示当代108位致力于陶瓷印创作的艺术家作品三百余件(组)。

物流产业化、信息智能化的今天,不论是瓷业发达地区,还是寻常百姓家,瓷印制作都成为十分方便的一件事。当代陶瓷印人如雨后春笋,陶瓷印创作颇有蔚然成风之态;更多的学者、策展人、艺术家参与到关于陶瓷印的组织、策划工作,不仅为当代陶瓷印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也为当代陶瓷印生态建设不断走向深化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当代陶瓷印以其独具魅力的创作状态与审美特点,已经迎来了篆刻史上的一次革命,陶瓷印也完全开启了篆刻史上的一个新时代——陶瓷印时代,陶瓷印必然与铜章、石章一样在篆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曾翔 众妙和合

尹海龙 寿如金石佳且好

杨涛 饮之太和

陈震生 歪打正着

王东声 日喜千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