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讲好中国故事”——由舞剧《玉米大地》引发的逆向思考

时间:2024-05-20

张杰兰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由吉林省委宣传部支持资助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玉米大地》,作为中国第一部直接反映农业、农村、农民题材的舞剧,以东北平原上的小村庄中一家、一村的“小生活”为背景,讲述了新老几代农民与黑土地、玉米之间发生的故事,展现时代变换中国计民生的“大潮流”。通过舞剧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为不善言辞的黑土地讲述它的故事,为朴实无华的农民言说自己的生活,向沉默的土地致敬、向寡言的农民致敬。

该作品主题鲜明、情节完整、情感细腻、形象丰满、画面感强烈。三条线索交互清晰明朗,以三代人的命运变迁展示了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四季分割场次,与人们的心情和期待拟合,细节表现与宏观节奏调配有度。该剧运用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力图展示人与自然、人与人,特别是人与土地的关系。在立意、选题、创作、表现等方面坚持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和价值导向。在剧本编写、舞段编译、音乐创作等方面,坚持民族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以优美的音舞呈现、绚丽的舞美效果为外在,以中国农民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内涵,将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由凝练的符号升华为更为愉悦的审美体验。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性意涵

1. 实践性与理念性的价值相一致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地上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安全储备粮基地。一代代东北人民,默默地守护着丰润的黑土地,黑土地也毫不吝啬地养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大学生作为中国当代青年的主要群体之一,对时代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肩负着继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建立“文化自信”更是大学生群体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信念。民族舞剧《玉米大地》以“玉米”作为黑土地文化内容的主要外化表现形式,以玉米本身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唤醒新时代下的青年对于“坚守”力量的感悟。舞剧编导对“现实景观”的再现实践创作,其对舞剧的解读上升至“理念性”与“实践性”价值共存的层面,不但具象化了黑土地对于农民的精神价值,同时也激发了演员们的参演热情。

2. 内驱性与外显性的实践性相统一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新时代中国形象。一个故事的传播不仅要通过外在条件营造出表达形式,还要根据讲述者的内心驱动产生实践性内涵。大学生作为新中国发展的主力大军,让大学生体悟中华文化和民族故事的内驱性,是高校在教育环节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舞剧《玉米大地》是由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在校师生共同完成创作与编排的大型民族舞剧。对于舞蹈艺术而言,实践是理论之源,内驱是外显的必要路径。学生通过舞剧的排练和演出,切身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多种多样,通过舞蹈排演的外显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于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是民族舞剧《玉米大地》创作的初心。该舞剧在宏观层面上来说,是给新时代大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黑土地的故事;从微观层面上来讲,则是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的新体验。

内重“教化”,是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文化属性的思潮逐渐涌入,短视频传播的迅速普及,使当代大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泛文化”的现象也对其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大学作为年轻人思想教育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培育基地,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担当、顺应国情发展的新技能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吉林艺术学院通过《玉米大地》的排演,向当代大学生展现出世代农民“不忘初心”的信念,体悟世代农民“砥砺前行”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去感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奋斗艰辛。在舞剧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精神理念,且该理念对学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外靠“传承”,是文化繁荣的必要态度。牢记“民族根”和“民族魂”是坚定的初心;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发展的使命;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承续奋斗之志是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在《玉米大地》的排演过程中,在增强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创新发展的同时,又可以通过演出体验来感受农民对于黑土地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本土文化的决心。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地域性特点

1. 独特的地域文化性

(1)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及时代属性具有较为强烈的教育意义,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学习实践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本身的发展和建立不具备单一文化的属性,换言之,其具有外向的、活跃的开放属性。精彩的民族故事自然是该民族对外话语的优势,丰富的民族地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审美特征,且互学所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强劲动力。

(2)地域文化的特殊性

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特征来自历史进程中各地方的传统文化差异,文艺工作者被不同的地域文化所滋养和浸润,艺术作品的地域特殊性必然会展现出各民族间的不同特性。《玉米大地》在表现地域文化方面,展示出了潜藏于东北地域特殊性背后的历史含义,通过特定的舞剧片段编排,重现东北地域文化的风貌,强调文化特殊性的深层意义,凸显不同地域的艺术创作特色,彰显地域文化特殊性的意涵。

(3)地域文化的开放性

中华民族地域文化依据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属性,形成了不同的展现方式。民族舞剧《玉米大地》展现出多维度的人文地域环境和民族地域特色,舞剧的展出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地域性文化传播。地域性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不仅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民族特色,也有利于树立本民族文化自信与地域文化价值。坚持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切身感受生活中民族文化的魅力,尊重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差异,进一步推进民族共同繁荣,也是《玉米大地》在排演过程中展现给全体师生的深层含义之一。

2. 多维的地域诉说性

(1)讲“好故事”的地域性语境

费孝通曾说过,社会学就是要“讲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多民族的共同繁荣,为“地域故事”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托。“好故事”的地域性特点需要具备主体民族思想,同时需要蕴含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思想。聚焦时代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是《玉米大地》所关注的地域性语境。优秀的民族地域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与力量,也是中国文化传播中恒久不变的属性。该舞剧通过东北农民对于黑土地的珍重和爱护,承托出世代农民对于黑土地不变的初心。耕种模式的进步和发展,展现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建设上的时代性巨变。

(2)“讲好”故事的地域性尺度

讲好故事地域性的尺度,可以缩小故事本身的民族差异性,形成更有力的传播条件。在故事地域性的展现中,好尺度的核心在于“雅俗共赏”。“雅”与“俗”的划分,绝非是文明程度上的划分,而是故事的接受者对于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深度差异性解读。“地域性舞蹈重现”与“大众化舞蹈表演”存在着“雅”与“俗”的矛盾关系,然而在舞剧《玉米大地》中,“雅”与“俗”的特性是向对方靠拢的自然倾向,将“雅”中蕴藏精选出的地域史料和“俗”中伴随的东北地域性舞蹈内容加以艺术化的融合,形成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使所讲述的故事更加动人。

三、“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性思考

1. 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诉求与需要

在当下,建构和宣传“中国形象”已成为我国新时代传播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是由国家文化、政策措施和政治理念共同组合而产生的结果,也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展现。好故事,要辅之以讲故事的好角度,才能有效地传播“中国思想”。

(1)讲好中国故事,深植文化底蕴

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需从知识储备、道德修养、理想信念等不同方面进行积累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民族认同感也是“时代新人”需要肩负的重任和使命。如今,中国的快速发展,多元的文化价值体现,多样的文化表达方式,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国家至上的“大家”故事,还是普通百姓的“小家”生活,都能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根”和“魂”。《玉米大地》是围绕着“小家”的变化而呈现出“大家”发展的故事,所有参与表演的“时代新人”从东北农民的小视角出发,讲述黑土地上发生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映射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展现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黑土地精神,渗透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家国情怀,为新时代文化传播凝神聚力。

(2)讲好中国故事,引起时代共鸣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如果宏观地理解“家国情怀”是以家国同构作为主体的共同体,那么微观的解释则是每一个人对于国与家的情感表现。《玉米大地》在进行故事讲述时,将理论层面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具有百姓视角的艺术创作中,拉近了艺术与普通百姓间的距离,满足艺术接收者的精神诉求,激发其对于故事本身的时代共鸣。无论是何种故事的讲述,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上,符合群众的实际需要,才能达到共鸣的效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故事才能契合大多数人的精神需求。单纯的理性分析在艺术创作层面上不足以产生丰富的实践性效果,情感体验才是实践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玉米大地》作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载体,深化了艺术参与者和艺术接收者对于中国故事本身的深刻理解。

2. 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性问题与思考

在全球化进程发展的今天,西方的文化理念与中国文化不断融合。因此,讲好中国故事、树立理想型国家形象,则是中国故事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点与难点。好的中国故事,首要前提是观者可以理解故事内容的表达,发现故事本身的价值,而这个目标是由故事的讲述者和故事的倾听者共同完成的。

艺术无国界,但艺术有边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也在增多。民族舞剧《玉米大地》展现出民族艺术边界中的特殊魅力,在传播本土地域文化的同时,折射出一个国家在不同民族的众多个体上的群像特征。无论何种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接收者,都可以感受到世代质朴的黑土地农民通过自己的勤恳奋斗,努力营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具有反映和揭示文化内涵的属性,艺术的边界是各民族间文化差异的展现,这个边界既存在于地理因素之中,也受到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作为中华民族融入世界的全新开篇和自我认知的过程,包含着民族文化的艺术表达、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也体现了其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价值。讲好本民族故事,彰显民族艺术边界中的差异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艺术无止境,但是故事有“终点”。互联网助力全球化传播,为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讲故事”的手段也在发生着变化,但这并不能影响各民族文化间属性上的差异。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既带有本质意义的客观要求,也具有民族独立性的主观展现。没有相同的知识体系,就很难深刻理解民族故事的内涵,因此,对民族艺术主体化的坚持尤为重要。大型民族舞剧《玉米大地》作为首部展现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题材的时代舞剧,带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讲述了东北平原上的中国故事。以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了民族共同繁荣的文化特性,扩展了中国故事在表达上的空间性。以讲述故事的方式传播民族精神、弘扬中国文化,为聚力时代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推波助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