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褒尚论道》的音乐性

时间:2024-05-20

孟 文

戏曲离不开音乐,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在综合性的戏曲音乐中,音乐和戏曲,作曲和编导之间经常会生发各种不同的观念。那么,音乐和戏曲如何才能有机而不是生硬地融合,这种融合如何适应剧目的要求,又如何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就此,我想通过《褒尚论道》一剧的创作实践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也可当作是《褒尚论道》一剧的音乐唱腔设计阐述。

一、营造独特的音乐氛围,将观众带入远古时代,领略历史人物给我们的启迪。

《褒尚论道》是一部借史鉴今的新编古代剧。剧中描述了西周大夫褒尚三番护礼、两度被投监、最终火中论道的惨痛情景,演绎了西周灭亡的历史故事,塑造了一个以身殉礼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是一出具有浑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剧。如何利用音乐的功能穿透历史,让观众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听觉上都感受到远古时代的风貌和浓郁的周礼文化气息,从而让观众体会历史演变、人物命运、道德文化,是音乐一下笔就遇到的难题。

音乐是戏曲的血和肉,是一个艺术机体中的组成部分。但音乐性又受戏剧特性的制约,只能在符合戏剧特性、本剧内容风格等诸多因素限制的范围内去发挥自己的特长。

《褒尚论道》一开场,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排残缺不全的竹简;一束亮光射向残片,字迹赫然;恢弘厚重的旁白:“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音乐如何强化这种情绪,衬托渲染这种气氛?经过细心构思,我采用了古筝、编钟和无字伴唱有机结合。为了突出浑厚远古的气氛,将哼唱的“啊……”改成“呕……”(见谱1)

这样一开始,就将观众带入历史。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听觉上都能感到远古时代的风貌和浓浓的周礼文化气息。随着编钟、埙、古琴奏出的上古天籁,不知不觉使音乐进入剧情,成为戏剧的手段。而后在这种古色古香的音乐氛围下,一群儒者捧简吟诵:“我将我享,维牛维羊,维天其右,日靖四方。”吟诵中又将竹简视觉画面手段化为听觉艺术,发挥音乐的功能,将竹简声强化,将这特定的音乐氛围做到了极致。利用音乐化的竹简声穿透历史,让音乐在戏剧情境的制约下,尽情地驰骋翱翔。充分发挥音乐特长,将言词难以形容的内心感情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把演员角色用语言难以表达的语调、表情加工提炼为音乐的旋律,把当代的观众听得懂的语言转化成具有历史感的音乐化语言。这种音乐化的语言更具有艺术美,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富有感染力,又常常能唤起人们联想,联想西周时期人们的一举一动,礼仪种种,深深宫禁,排排钟磬,片片竹简,坐而论道,烽火袅袅,狼烟阵阵。在一片音乐化的竹简声中,褒尚蓬头垢面,瑟瑟发抖,挥泪悲叹:(见谱2)

古筝伴奏声呈现出恢弘壮观的远古祭祀场面,古筝声和竹简声相和相称,辉映相交,奏出天籁般的悠悠之音。(见谱3)

而褒尚在这片歌舞吟诵中匆匆穿梭,在激越的节奏中唱道:(见谱4)

通过以上富有激情的唱段,利用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更深刻地将人物的戏剧行动凸显出来,为观众带来一种极为美好的艺术享受。

二、围绕戏剧内容和情节的发展,力求音乐与戏剧矛盾的统一,深刻揭示人物的情感世界。

就戏曲音乐来说,它是戏曲综合艺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如上所说,一是通过音乐刻画人物形象,二是通过音乐来表现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亦即表现戏剧矛盾及其发展。《褒尚论道》剧中的主要人物是褒尚,褒尚是西周末年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知识分子形象。他一方面追求仁道,阻止幽王枉杀无辜;另一方面他又不自觉地坚持所谓的礼仪,扼杀褒德与褒姒一对儿女的情爱。他既是克己复礼的代表人物,而又反对教条、铺张的繁琐礼仪场面和误国误社稷的不求实际的虚荣。所以说他是一个多侧面、复杂立体的人物。如何利用音乐的优势把主人公性格的不同侧面鲜明地表现出来,是音乐唱腔设计的又一难题。

在表现褒尚保婴护礼的戏剧冲突时,采用激愤、激越、激情的音乐旋律:(见谱5)

让赋予人物性格的音乐形象如喷泉,如奔流,一泻千里。而在刻画他与妻子、一双儿女的关系时,女声伴唱柔肠百转,如泉水叮咚清澈,如冬雪绵绵舒缓:(见谱6)

以上音乐和主题音乐旋律形成鲜明对比,但又统一在每个人物性格之中。而褒尚面对那些阿谀奉承的虢石父等人则反映他性格的另一侧面,音乐旋律则是如烈风,如箭雨,如霹雳,震破长空。

总之,音乐与戏剧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既要保持和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受对方的种种制约,音乐与戏剧的矛盾统一,是戏曲音乐必须遵守的原则。不然,音乐分量再重,也会让人感到音乐有多余、累赘之嫌。而音乐分量不足,又不能充分渲染剧情。反过来讲,音乐对戏曲来说,从故事到结构,从情节到场面,都要按照音乐化的要求来进行构思,都要考虑如何对音乐这一艺术手段加以充分运用。何处当唱,何处当白,整体构思,协调合理,该唱的地方用唱来尽情发挥,舞台人物的无言动作表演也应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为音乐性的发挥留有充分余地。

三、把握音乐节奏与戏剧节奏的内在统一,发挥音乐的能动性,给观众多样的美感享受。

节奏是戏剧冲突的灵魂。故事发展,场面呈现,内容再好也忌平铺直叙,更不能一个节奏到底。戏需要轻重缓急,一张一弛,一动一静,一快一慢,时而诗情画意,时而剑拔弩张,有道是铺不平,垫不高,起承转合,剧情高潮等,这一切都靠节奏。节奏之舵,离不开音乐把握。幽王在一片礼仪歌舞声中俯视而笑,突然一声巨响,笑声打断,众人惊呼,京城地震。此时,音乐的表现力更为强烈:(见谱7)

有了这急促惊险的音乐表现,必然会悬起观众的心,使戏剧场面陡然紧张起来,才有了后来幽王宫中捉妖的好戏,也才有了观众的期待。然而幽王捉妖不成,虢石夫为了圆场硬说申妃所生女儿是妖。而这时凭着音乐功能使戏剧节奏从外在变成内在紧张,看似停顿的场面,表现出了撕心裂肺的戏剧冲突,此时场上出现了申妃、褒尚、幽王三人重唱:(见谱8)

此时剧情已到了最后一幕的高潮处,舞台上利用声光电和群体造型将剧情情势推向极致。众侍卫举着褒尚架向烽火台,在烈火冲天的宏大场面中,唱出:(见谱9)

此时,音乐的配合、节奏的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音乐好似高山瀑布,垂流直下,又似漩涡奔腾,一段富有哲理思考的激情唱段送褒尚在烈火中涅槃。这时音乐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响彻天宇,而后戛然而止。此时,舞台一片漆黑,静得没有一点声响。台面亮起一个一个圆圈,无数的圆圈里坐着捧简吟诵的儒者。轻轻的古筝伴奏着朗朗诵声:(见谱10)

这样,大起大落,大开大阖,大动大静,大明大暗的节奏对比,音乐伴奏的主观突出,大大提升了戏剧性的表现,使音乐性不仅仅是从属于戏剧性的奴婢。音乐在戏曲舞台艺术里,常常伴随着戏剧性,闪耀着光辉的异彩。正如有人说:“音乐在舞台艺术创造中,应积极参与戏剧冲突,它是照亮整个表演的强烈聚光灯。”

通过对《褒尚论道》音乐唱腔的设计创作,我认识到,戏曲的音乐性必须首先服从于戏剧性,这是戏剧性音乐所具有的特性。只有在紧紧围绕戏剧性要求的前提下,音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长。但是,戏剧性又必须通过音乐性来求得体现。只有将音乐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戏剧也才能得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