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下晋剧唱腔问题剖析

时间:2024-05-20

齐红梅 李保青 栾 波

随着国家和山西省对于戏曲艺术的大力扶持及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振兴戏曲艺术的政策文件,晋剧迎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晋剧就自身的发展仍旧存在着长期以来悬而未解的一大难题——男女同腔同调和科学发声方法的问题。为使晋剧长期健康的良性传承发展,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认真研究,试图通过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来破解这一难题。仅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在校学生现状为例,尝试解决晋剧发展中出现的此相关难题。

笔者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男生对于身段、武功等课程无所畏惧,只是谈起唱腔,便有“谈虎色变”之感,究其原因,是男生变声后导致的一系列嗓音问题。大多数男生进校时,年龄在10至13岁间,“倒仓”(变声)前属于童声期,所以和女生在同腔同调中演唱晋剧G调游刃有余。但经过“倒仓”(变声)后,G调高度对于男生却是一道关卡,从而导致畏惧心理的产生。因此,如何解决晋剧唱腔目前所存在的同腔同调和不科学发声方法问题是关键所在。现就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作以剖析。

其一,刘X伟,主工晋剧老生,条件较好。2012年12月参加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戏曲邀请赛地方戏低年级组比赛,初赛入围后已有变声迹象,复赛时彻底进入变声期,虽取得较为不错的比赛成绩,但赛后却完全失声。如果在当时的特殊时期加强保护,可能会安全度过变声期。2017年我碰面他入职考试山西省晋剧院时已改行武生。如果以老生行当的嗓音情况参加竞聘,竞争力确显不够。为此,我事后反思,是疏于对他变声期的加强保护。遗憾的是,晋剧舞台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老生演员。

其二,李X斌,主工晋剧老生。该学生嗓音条件极好,可称老生好苗子。曾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并获奖。亦因变声期时没有做好保护措施而导致此后嗓音嘶哑无声,也只得改行武生。2016年他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辅导教师为他排练了剧目《夜奔》。此剧目以身段为主,可为他嗓音沙哑而扬长避短。而通过日后交谈得知,他放弃了演员的梦想,准备考取大学,转做教师职业。

其实有这种经历的学生远不止他们,有的更是放弃做这个行业。戏曲演员从小学戏异常艰苦,非常不易,要经过痛苦的成长周期才能出科,选择改行一定不是首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建议男生在接近变声期时,尽量少参加或不参加以唱功为主的比赛项目,一旦与“变声”期发生碰撞就可能毁掉一个个“好嗓子”。案例中的两位学生嗓音条件很好,进校前就有一定基础,还能唱些小名段。入校后经过老师的正规训练更是唱出了几分味道。只是变声时遇到了大型赛事,他们各自承担着比赛任务,嗓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保护,促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嗓音光彩。这种现象的频发导致男生变声后淘汰率过高,故我们在长期教学中研究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调整旋律、尝试转调和运用不同发声方法等角度去试图解决,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

一、调整旋律

晋剧唱腔以G调为主要调高,而男女的生理特性反应在音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男生“倒仓”后音域一般处在b—b1(首调为—3)间,而女生音域则保持在d—g2(首调为—i)间。由此可见男生和女生在音域上差别很大:男生在一个八度内徘徊,女生则音区宽阔丰富。因此女生演唱G调相对容易,但对于男生就有一定困难,这也造成晋剧生角行当常由女性扮演(须生、小生都是女扮男装),从丁果仙先生至今依旧如此。

在晋剧演唱中不论旦角还是生角,总有一些演员因为嗓音条件而受到困扰。相同一句唱腔,嗓音好的演员表现得游刃有余,嗓音不好便“中途退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探讨并研究这个问题,尝试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嗓音条件“一腔多法”来演唱并解决这个问题。

下例是一组晋剧青衣行当女同学所学的唱腔,笔者根据每人嗓音条件把一句【四股眼】下句帽子唱腔分三种唱法。如示:

学生A嗓音条件较好,可多用在高音区混声唱;学生B嗓音条件略差,演唱时可调整于中声区;学生C嗓音条件较差,演唱时调整为低音区。谱例如下:

谱例一

下例是一组晋剧须生行当所学【二性】板式唱腔,根据男女同学嗓音条件把唱腔分为两种唱法。

现今的戏曲新创剧目都由作曲家根据主要演员音域量身定做唱腔。因此,我们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采用此种多旋律方法,对诸多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予以帮助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改善了学生学习唱腔的意愿,为晋剧舞台实践提供了多路径方法。

谱例二

二、尝试转调

晋剧定调G调,男生在“倒仓”期就很难用该调演唱,这便扼杀了一大批晋剧男演员,使他们中的一些过早离开舞台,虽有坚守者,但也只能是“绿叶”。我们通过调整旋律解决了一部分男演员的演唱问题。另外,我们在教学中也研究尝试对晋剧“转调”,使之成为一个能长久解决男演员演唱问题的最佳对策,这也是关乎晋剧能不能良性传承发展的一个重点课题。试想,如果可以解决晋剧转、换调问题,学习京剧的多调式运用,那么困扰晋剧音乐多年的男女同腔同调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此设想之前,晋剧音乐前辈们就研究过改造主奏乐器。我们也在多年的日常教学中进行了多调式晋剧曲牌演奏训练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伴奏多旋律转调的晋剧唱腔而做准备。

如晋剧须生唱段“恨胡贼父子双双都强暴”,我们为男生“倒仓”期间用D调和E调来伴奏。此举不仅解决了男生在“倒仓”期间探不上调的问题,也实现了晋剧转调的伴奏假设。

通过这些转调实践充分证明,同一种唱腔经过不同的旋律和调高,运用不同发声方法,同样可以演唱和伴奏出晋剧应有的效果和韵味。特别是笔者通过声乐学习后,才理解如何借鉴、如何合理地将声乐演唱方法转换运用于晋剧中。实践证明,歌唱中的气息与共鸣可以通过调整运用到戏曲演唱中,但前提是戏曲演员如何转化才能为我所用,两种演唱方法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如果单纯用声乐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晋剧不免会缺乏剧种韵味与特点,故要掌握各自风格而不能混为一谈。

在晋剧唱腔常用的G调中,演唱方法应使用混声唱法,气息运用上也应积极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而这种方法恰恰是很多晋剧演员演唱中所缺乏的,在学生中尤其显见。学生们不善于运用呼吸,看到短乐句不换气,一句唱腔总是用一半口气,留半口气等到下一句再续半口气,这种不良的换气方法很不可取,会导致演唱中出现气息浅的现象。因此,在深呼吸时该换气则换气,除外有断音不断气的处理方法。

D调和E调的转调处理主要针对男生“倒仓”时所使用,其方法基本调整于说话的位置,而不是生活中的说话状态。虽然近似说话,但却有严格要求。它是种演唱的状态,口腔打开不必过大。因为调低的发声可能会下意识触动声带,故要有意识地少用声带。它发声的腔体与G调有一定区别,用鼻腔、口腔,主要是胸腔共鸣。前鼻韵母多用鼻腔共鸣,头腔和腹腔共鸣辅助使用,然后将两肺和后背向外推,保证气流畅通无阻,腹部向内收,控制好气息,由丹田给力。在训练时,最好选择音符较低、旋律平稳的唱段,如晋剧《教子》中薛保的唱段,这样容易调整发声、气息、吐字、节奏。这种训练既能规范发声,又能在保护好嗓子的情况下学习完晋剧的经典唱腔,此方法尤其善用在慢板唱腔的训练中。如要训练快板,其换气方法是在演唱状态下调整气息,快吸快呼,气催字发,快咬快松,特点是有力度、有弹性,节奏感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是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了多少年来困扰晋剧声腔教学中存在的男生“倒仓”不能调唱和变声期不能修完唱念内容的问题。男生若在变声前把晋剧的基本板式学完,就可以与同年级的女生在唱念水平上旗鼓相当。

三、晋剧声腔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六年制中专男生按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变声前学不完晋剧的基本板式。解决的对策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六年制男生前三年的课程标准,加大课时量,在变声前把晋剧的基本板式学完。对处于变声初期和探不上调的学生,则用多调或转调;对变声纯属发不出声的学生可以停掉唱腔课,训练其他科目,等变声过后再继续唱念课的学习。

(二)男生变声期的保护措施

关于青少年变声期,通常为男生13至16岁,女生13至15岁。特殊情况早晚不一,稍早为10岁左右,最晚至16岁到18岁基本完成。变声期是从少年到青年阶段的转变,在生理各方面变化很大,特别是男生声带的变化较为明显,喉结突出,声带增加到3~10度。变声期的男声由童声转向成年,嗓音低粗沙哑,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严重者会发不出声来。这种生理变化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正常的自然度过,但对于学习戏曲表演的男生来说,变声就是一道难跨的坎。

因此,对于学生的变声教师要密切关注,特别是男生,对他们声音的变化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帮助他们安全度过变声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仔细观察他们在演唱中是否费力、脸颈涨红、嗓音嘶哑、时好时坏这些现象,如果有这类情况就要少唱,严重者可以不唱,要妥善做好变声的保护措施。此时要根据学生的嗓音变化,量身制定授课计划与授课内容,适量训练,劳逸结合,避免疲劳过度的演唱,和乱喊、乱唱、乱吃等不良习惯。不注意保护嗓子,掌握不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这些情况,嗓子必坏无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能会参加一些少儿戏曲比赛,赛程训练时间长、训练量大,备赛周期一般为一至三个月。或许正在备赛期间,他们就迎来了变声期,过度疲劳的训练大大提前并加快了他们变声的时间和速度。

对于男生变声严重者,可暂停其唱念课,采取“禁声”的保护措施,且应在男生“倒仓”前将晋剧的板式全部教完。对于“倒仓”还能唱的学生,应当以低八度或转调方式演唱来保护嗓子。对于完全不能发声的学生必须“禁声”,可以让他们听唱腔录音,边听边内心默唱。晋剧与其他剧种的不同之处在于男女同声同调且演唱时用真声多,音符长期处在中声区到高声区的换声点。如果在变声期唱得多,会严重影响声带或是出现声带小结,这是晋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如果提高教师对男生在变声期的保护意识并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此类问题的发生几率将大大降低。

改进教学方法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上探索的课题。我们发现,教学一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研究,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合理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通过多年的晋剧教学研究,我们采取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通过使用多种旋律、尝试转调和改进发声方法的途径,有效地避免了男生在变声期声带损坏的问题,解决了男女生探不上调及转调这多年未解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晋剧名家名师和音乐专家能为当下晋剧唱腔问题出谋划策,促进晋剧唱腔艺术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