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周一鸣(江苏 常州)
贾月波(1916-2014),原名恒升,字月波,号冀北子、击钵子,斋名清心,以字行,祖籍江苏徐州下邳。自幼随父学习诗词,青年时期曾在河南大学学习美术,1949年移居中国台湾,在铁路系统餐饮部门工作,生前未得机会返回大陆。他一生遭遇青年离乡、中年丧妻、老年失友等境遇,业余时间用诗书画陶淑心性,排遣孤寂,抒发思乡情愫,拜黄君璧、溥儒为师学书画,留下作品1000余件。
本次展览精选贾月波山水作品70件,作品整体风貌静谧清逸、意境幽远,反映出贾月波老先生淡泊宁静的文人气质。他的字号、笔墨、诗词,无不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质与精神追求。
先生原名恒升,“恒”本义指长久、持久,还有一个读音为gèng,同“亘”,表示月亮的盈满或遍及、连续等意义;“升”有向上、上升、升华等意。先生字月波,有月光之意,且有清朗、团圆、柔和、美好的精神意向,字具象化并延展了名的内涵。月光在水,波光粼粼,高秋无尘,清风徐来,空灵寂寥,诗词中“万古有此月”“千江有水千江月”;佛教中“月光菩萨”有澄净圆明、映照禅心的法力;传统哲学中“月印万川,处处皆圆”,也是在“月”指代的无边风月、无尽历史的空阔时空中,表达出个体生命的心灵映照与人生智慧。
贾月波与黄君璧合影
先生号冀北子、击钵子,两个号音略相似而意不相同。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燕昭王为郭隗筑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之招贤台。”后亦泛指河北易县冀北一带。此地也产良马,意为人才荟萃之地,韩愈有“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群马遂空”,成语“群空冀北”即是有才能的人遇到知己而得到重用。因此冀北子,既有老先生对自己资质与才华的自信,也有渴望获得知遇的希冀。“击钵”出自古代文人“诗钟”“击钵催诗”等游戏中的角色,与诗词创作活动紧密相关,诗意文心,是传统书画的核心,老先生欲用“击钵子”来表明自己诗人的身份。清心斋是先生斋号,所谓“峻节清心,高迈流俗”,斋号“清心”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虔敬修心的书画环境,在书画创作中修炼一颗恬静、清澈、纯正的心。
先生之名、字、号、斋号,既反映先生的个性与品性,又关联其寄情于爱好,也高度概括先生诗书画的一生。
贾月波先生的书画承袭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把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融入书画的笔墨实践中。山水是无声诗,可以托意深远。“思乡”是贾月波老先生书画的永恒的主题,心游山川,笔墨寄情,书写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孤寂之情。
静气、清朗是贾月波书画作品基本的艺术特征。
“静气”是文人画的普遍主张,贾月波的表现又有其独特之处,即静中冲和、恬适、悠然之气。山体沉雄、山路明净、水面虚灵、草木葱茏、屋舍散落、人鸟娴雅,都按照先生理想的状态巧妙布排在各类画面之上,整体形成山河庄严的静深气质。立轴、手卷、斗方、册页、屏风各种形制,千变万化画不完的作者心中念想的、想象的山水情境,是内心映照出自己所欣赏、追忆的山水境界,也是通过自己安静的一笔一画,慢慢抚慰并安顿自己内在孤寂的心灵。由此,作品才能回向并感动它的观众。
作品《柏家渡》为贾月波1980年65岁所绘苏东坡诗意图,落款“柏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鸟乐。欲因新月望吴云,遥看北斗挂南岳。一梦愔愔四十秋,古人不死终未休。草舍萧条谁与语,香风吹过白蘋州。”结合诗意,用夕阳、晚霞、远山、水面、杨柳、渡口展现一派离情别绪的萧瑟景象,一粒舟子表达空间的阔远,顺势遥望,远山远水融为一体,以留白的方式归结为虚无缥缈,意犹未尽,仿佛诉说无尽落寞愁绪。作品题跋中内在情绪是波动的,而书画面貌呈现出恒定的静气。
中国艺术传统中有“秀骨清相”“思清格老”等艺术评价标准,“清朗”形容贾月波的书画尤为贴切。他的画尤其晚年时期的画简洁明快,没有冗余笔墨,中锋用笔,画面清朗秀劲。清朗即从安静、肯定的笔墨中来,无论是春景还是秋色,无论是设色还是水墨,都因他深厚的笔墨功夫而被处理得眉目清朗、清净有致。
《柏家渡》诗意图 国画 贾月波
山水卷轴局部 国画 贾月波
《山水卷轴》(局部)是贾月波晚年的作品,此时他笔墨技艺已炉火纯青进入化境,此画用焦墨重笔点苔,与淡墨勾皴形成明暗干湿对比,浑厚凝重极有质感,给人庄重得体、酣畅淋漓之感,毫无迟滞、琐碎。画面在拙朴、深厚、凝重、飞而不飘的质感中呈现天朗气清、空阔澄明的清相,这是老先生内心对回忆、故乡、自然的映照,只有至纯至真的赤子之心,才能表达一派澄澈、一派清朗。
在文人画创作中,画为肉,书为骨,诗为心,文心诗心是文人画的核心,是作者对生命感觉和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思考,并由此抽绎出哲思,凝结为诗句。贾月波老人的诗句多为七绝七律,也有少量五言绝句,诗句对仗工整、格律严整,内容自然而然、有感而发,平易晓畅且意味深长,主题、气韵都能与其书画作品融为一体,共同表达生命真实与生命情感。
山水小品《喜色长安道》是贾月波作于接近花甲之年的1974年春日,题款为自作诗“喜色长安道,杨柳不自持。”山、水、柳、树、岸、亭、舟子都透发出春的色彩与喜悦,诗句也表达出作者想象自己接到回归故国(长安指代故国国都)故园的消息,走在大道(长安道)上春风得意的喜悦,画中杨柳也随风摇摆表达欢迎归国之人的喜悦之情,如诗中所说“不自持”。绘画意境因春季的氛围和诗句中“仿佛返乡路上”的情绪变得灵动活泼起来。
《喜色长安道》是思乡诗中比较少见的喜悦灵动的诗句,老先生画作题跋中更多诗词流露出对流落异乡的孤寂、飘零的人生感慨和对故国故乡故园亲朋的思念。正如“人生得意是心禅,竹杖芒鞋行半天。春去秋来知音少,梅花片片是亲笺。”“海外栖迟春又还,花飞花谢已冬残。天涯孤寂书难寄,客里贪欢一钓弦。”“秋来一系故园心,南海孤贫泪满襟。去日繁华成追梦,月明偏照异乡人。”“满天风雨又重阳,去国明知归梦茫。星散衣冠闻天语,生平错燃一炉香。”“未应时命固相违,千里邀游久不归。已尽勤劳承业诏,更求艺象彩毫挥。沙尘客路牵愁远,朋旧乡情入梦稀。日夜思亲更迫切,沧浪怆望白云飞。”贾老的诗句平易晓畅而情深意长,意境清寂空灵,笔有尽和意无穷,审美趣味和他的书画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笔者同为传统书画创作者,站在贾老的作品前是赞叹、共鸣与感动。作品中老人当年乡愁难消、有志难伸、孤寂难诉的生命孤独,一一寄托在笔端,转化为笔墨,“写此云山绵邈,代致相思,笔端丝丝,皆清泪也”。透过画面,我仿佛可以感受当时先生的声声叹息、片片愁绪、丝丝清泪,多少无可奈何的生命感慨,多少孤寂中坚守、忍耐、沉潜、思索,才可以让老人凭一支笔书写出一生中千篇千幅诗书画作,由此慢慢抚平伤痛达到自我安顿、自我圆融。正如他曾写过的那一句话:“我爱书画,书画是我的嗜好,颠沛流离中,疾困交迫中,自幼年到老年,未曾辍学。日常伴随我的只是一支毛笔,它是我的良友,是我生命的活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老先生一生作品,由他的儿子贾景山教授于2023年初全部送归祖国大陆,先在湖南省文化馆举办了首展,再到全国巡展,展览统一名称为“归来——贾月波诗书画展”,策展人解释“归来”之意:一是贾月波的作品及其灵魂的归来,二是呼唤淡泊名利、潜心探索的艺术精神的归来,三是呼唤宝岛台湾的归来。艺术跨越时间、空间凝结成为永恒,是贾月波老人情感、才智、生命永续的另外一种形式,它抚慰、启迪、感召着后来者。
春色长安道 山水画 贾月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