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书法之“用笔千古不易”与“传统功夫”

时间:2024-05-20

◆ 刘桂成(湖南 郴州)

“用笔千古不易”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提出来的命题,此后为历代书法家树为准则,成为传统笔法继承的楷范。自从有书写者使用毛笔开始,笔法于是顺应产生。“笔法不变法则”不仅不过时,而且能继续保持传统效应,有其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经典使笔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提笔: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能一样粗细,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古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笔”。当然,提不能太细、太虚。

顿笔:线条点画要求变粗时,用力下按,古人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笔处常用顿,顿的力度宜大于“蹲笔”与“驻笔”。

蹲笔:运笔方法有些像顿笔,但使力稍轻。在点画的粗细之间有一个微妙的提按过渡性动作,即是蹲笔法。正因微妙,所以贵在掌握笔感,细心体悟方可得法,唐张怀瓘曰:“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

驻笔法: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是用于上一个运笔动作快结束、下一个运笔动作要开始之间,为时跳跃较短的一个转换间隙,即“稍停”点到为止。驻笔,也可叫“立笔”。

衄笔法: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出钩与写点时,原来是挫锋下行,而后又逆转而上,称之为衄笔。衄笔贵在取逆势运行,所以,增加了与纸面的第二次接触摩擦,充实加强了线条厚度与力度,线条会更苍劲。颜真卿所书钩,捺常用此法。

挫笔法:就是运笔时突然稍作停住动作,以改变运笔方向,大都在转折处。注意挫锋要有分寸,大微则转不过,大过则会形成骨节线。

抢笔法:是指提笔入纸时空中先落笔起势、或提笔离纸时在空中的回力动作。抢更注重迅速之力,它是一个瞬间发力的动作。如写横等笔画时,先逆势空中作“虚抢”之动作,其实也是个“实”的动作,可让线条有强劲之势。

转笔法:其一是指运笔成线的行使动作而言,即笔锋在点画中间,行动时(中锋行笔线质圆浑)是一线连续又略带停顿之节奏,连断之间似可分又不可分。

折笔法:是相对“转笔法”而言,形出方者多用此法。折笔的速度比转笔的速度要快些,这样才能形成方劲刚健之势。

赵孟頫在《跋定武兰亭》题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赵从悠久的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本体规律中,剥开繁复庞杂的层层解说,抽绎出了“用笔千古不易”的核心命题,是基于对书法技法的人文思考,是基于对书法艺术形式特征的审美思考。另外,其《跋定武兰亭》又曰“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赵孟頫强调用笔为上,原来用笔不仅仅关乎技巧,还干系到人品名节、道德修养等,因此将用笔提升到千古不易的高度,是因为其中有着儒家千古不变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人格品性作为理论支点的。

在当代,书法创作似乎是以展览为中心的一种所谓创作状态。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滋生出了很多速成“书法家”。如入选了几次全国书法展就可以叫书法家了,根本没有人去怀疑他是否有“传统功夫”。另外,“传统功夫”还常常被年龄老与习书时间长所蒙蔽,甚至还很多习书者宣称自己对某单个碑帖临了上百遍而自称有传统功夫。殊不知,“传统功夫”其实验证的就是你对传统古法“再现能力”的强弱程度。

植根传统,在用笔技巧方面既要尽广大又要能致精微(碑有碑的技法,帖有帖的技法,历史中不同的字体、书体都因有各自特点的技法而存在)。就书法艺术家而言,对传统中各种技法去包容与“精准表现”,这叫积累“传统功夫”。所以“临”与“创”还得要阴阳协调。如果在吸收古法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的想法的话,那就可以认为用笔已得古法,然后有立足当代的想法了。可以肯定,“古法”在书法学习与创作中是有大统可言的,但继承与创新始终也贯穿在整个书法史中。

当然,书法是意象艺术,显现艺术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正确运笔方法,使之表现出来的点画线的技法具有生命活力,从而自然焕发出汉字的生动意象。书法每字的“造型”与“骨力”的显现,应如晋代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所云:“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又如隋代智永归纳“永”字八法八字术语:“侧”“勒”“弩”“趯”“策”“略(掠)”“啄”“磔”。这都用自然界或人与物的活动来形容各种点画所具有的运动形象气势,这是指构字方面的“传统功夫”。

另外,除了我刚列举出来的大家已熟知的用笔与构字之外,如果从纯学术观点去审视民族的书法艺术,千万不能去任意忽略那些大家还不熟悉的经典碑帖。民间经典的自由书写墨迹,它们恰恰可能成为启发我们原动力创作思维的一把存放太久的钥匙。如造像记,敦煌书法,楼兰墨迹残纸,大量的各地摩崖石刻及记事碑,民间优秀写手的文稿、手札、地契、砖铭文、陶文等,这些书写是书法发展史链条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书学研究中不可缺席的“传统经典”。它们蕴含了太多的我们当今书法创作者们所需要的“传统元素”。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书法学科的设置和专业研究的深化,为以上这些书法界以前不太熟悉的古代书法经典打开了一扇见光的窗,它们在书法创作中具有吸收文化精神和借鉴书法语言的当代意义。

刘桂成选临晋陶文 43cm×30cm

当代书法要传承更要创新。历史上颜真卿、黄庭坚、王铎、徐渭等许多书家,他们之所以称为大家,原因就是他们的书作兼备传承与创新,融汇时代大气息,格调高雅。当然也有另一类情况,即书法史上虽不长于创新,但在书法的经典传承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样赢得历史地位。这也是当代所分类“继承性书家”与“创新性书家”之现状。不管哪一类书家,他们都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深厚的学养与高尚的人品,更要有学术的高度与科学的态度,不断审视与调整自己的继承与创作,方能有所创新并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为保持书法本体价值,今天的书法家必须在历史与笔法准则启迪下,创造出古代书贤们无所想象的具有时代风貌的中国书法艺术作品。学古扬今应该植根传统,又要学会立足当代,然后自我体悟。那些有深邃的古人传统技法并吸收了“古法”与“古意”、而又稍带古人某些结式的作品,应该可以界定它是具有“传统功夫”的书法艺术作品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