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闫志
编者按: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本刊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陆续刊登了法帖部分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现第一辑已介绍完毕,从2018年第十一期开始,本刊继续刊登本书系第二辑和第三辑的内容,包含宋拓《东方朔画赞碑》《刘熊碑》、民国拓《元显?墓志》等精良拓本,以及董其昌行书《赠张旭、题卢道士房诗卷》、文天祥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等珍贵墨迹本,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并提出宝贵意见。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亦称甲骨刻辞。甲骨刻辞出现在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多与占卜有关,因而也可以根据其内容称甲骨文为甲骨卜辞。商代甲骨卜辞大量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在山东、山西等地也有发现。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资料中,据统计有5000多个单字,1000多字被准确释读。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中国最早利用龟甲进行占卜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贾湖人。新石器时代的安徽潜山凌家滩文化,有用玉石雕制的龟甲占卜工具。但这类占卜龟甲上没有钻凿、烧灼痕迹,属于另一种占卜形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及山东龙山文化等,用兽骨(主要是羊和猪的肩胛骨)进行占卜的现象十分普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兽骨占卜,指在獸骨的一面烧灼,根据在另一面产生的裂纹走向判断吉凶祸福。最初的卜骨烧灼没有钻,后期发展出先行钻凿,再行烧灼的程序。
商代晚期的甲骨占卜愈加成熟。当时的人们不仅对甲骨的整治更加精细,而且对卜骨和卜甲的“钻”旁加开“凿”,以便控制兆枝的走向。在卜兆附近刻写的文字叫作卜辞。卜辞包括占卜时间、占卜者、占卜事项、占断卜兆吉凶者(一般为商王)以及是否应验等内容。卜辞的刻写行款、走向皆有规矩。商人崇神敬鬼,非常重视占卜,以至于达到每事必卜的程度。因此,甲骨卜辞涵盖了商代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除了占卜刻辞之外,还有记事刻辞、习刻等。这些都是今天研究商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周人兴起于西陲,原本是文化落后的族群。他们接触商王朝后,在不断学习、模仿商文化的过程中,也将商人的甲骨占卜和文字移植过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周人甲骨。周人甲骨刻辞到西周中期以后便不见于考古材料。但根据史料和出土文献来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仍然有甲骨占卜的存在。
一、王宾仲丁卜辞
这篇卜骨刻辞是罗振玉旧藏,曾著录于《殷墟书契菁华》,后著录于《甲骨文合集》,编号10405。同样内容的牛骨卜辞另有两件,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甲骨文合集》编号10406),另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其中,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这件最为完整。此骨为牛肩胛骨,残长32.2厘米,宽19.8厘米。商代卜骨多见猪、羊肩胛骨,牛骨相对较少。商人整治兽骨,煮洗干燥之后,要去掉骨顶端的骨臼以及背面的骨脊,并在骨顶端切削一个直角,然后将骨面整治平整,便于钻凿和刻辞。
这件牛骨两面均有刻辞,内容涉及田猎、祭祀、天象等诸多内容,信息十分丰富。
正面有六条卜辞,其中三条相对完整,内容如下:
(一)癸酉卜, 贞,旬亡无 (祸)?王二曰:匄。王 曰:俞, (有)求(咎), (有)梦。五日丁丑,王 (宾)中(仲)丁, (蹶)才(在) (庭)阜。十月。
(二)癸未卜, 贞,旬亡(无) (祸)?王 曰:逸,乃兹有求(咎)。六日戊子,子发殟。□月。
(三)癸巳卜, 贞,旬亡(无) (祸)?王 曰:乃兹亦有求(咎)。若偁。甲午,王逸逐兕,小臣甾车马硪 王车,子央亦堕。
这三条为“癸酉”“癸未”和“癸巳”连续三个十天的末日占卜的内容。商人将十天视为一旬,三旬即一月。因此,甲骨卜辞中有“卜旬”的内容,即对下一个旬日吉凶进行占卜,占卜时间则在上一旬的末日(癸日)。这也是这版卜辞连续在三个癸日占卜的原因。“卜”和“贞”是占卜的两个术语,前者是指占卜行为,后者则是向神明贞问某件事情的吉凶。“”是贞人的名字。贞人即是具有沟通神人能力的巫师,在商代,有一群人专门为商王或高级贵族提供占卜服务,有些贞人的名字在甲骨刻辞中同版出现,因而属于同一时代。这些同时期担任贞人的巫师被甲骨学家称为“贞人集团”。不同的贞人集团所属时代不同,刻写字体的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因此甲骨学家们根据贞人集团以及字体对甲骨文进行断代。 是商王武丁时期最为重要的贞人之一,其在甲骨文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另一位贞人—宾。“旬亡(无) (祸)”是贞人向神明发问的内容,即未来的十天之内不会有灾祸吧?
在(一)中,王也随着贞人再次发问,
表明王对此次占卜重视程度很高。贞问之后便是回答。一般情况下,由商王根据兆枝的走向来判断吉凶。王判断(“王 曰”)有灾祸或者有梦(灾)。结果,五天后的丁丑日,在祭祀先王仲丁的仪式上,王歪倒在庭院的丘阜上。
(二)是十天后癸未日的卜旬,仍然由来贞问。此次的占断依然有凶祸降临。果然,六天后的戊子日,商王的子侄辈一个叫作发的人死亡。(三)是下一个十天的癸未日,占卜结果还是有凶祸。结果第二天甲午,商王在田猎中追逐青牛的时候,小臣协调马车不慎倾倒,而为商王驾车时,子央也从车上跌落。
其他三条中,有两条残辞,还有一条是记事刻辞,记一个叫作媚子的人向商王进贡,在宜祭的典礼上用十名羌人做祭品。商人有用人牲祭祀的习俗。这些不幸被用作牺牲的人大都是战俘,而战俘中尤以羌人为多,所以常能在卜辞中看到杀羌人祭祀的记录。
从这版卜辞正面的布局来看,(一)(二)(三)条显然占据主体,三条卜辞被两条界栏分隔,(二)和(三)之间的界栏功能相当于龟甲中的“千里路”,两边的卜辞行款正好相反:皆以千里路为起始方向,右边的纵向向右读,左边的文字纵向向左读。而两条残辞则在靠近肩胛骨顶端处,由于经过整治,上部相对较薄,容易破损,靠近这部分的文字也容易残泐。记事刻辞则位于骨下缘,属于临时插空刻写。虽然记事刻辞在分隔线右边,但由于不是卜辞,所以行款与同在一侧的第二条卜辞相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