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历史观念与宋代音乐史研究*——兼评《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时间:2024-05-20

章 瑜

内容提要:《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呈现了近现代以来宋代音乐研究的现状、特点与趋势,以及历史观念对于宋代音乐史研究的价值意义,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和宋代音乐断代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基础。与其他朝代断代音乐史研究相比,宋代音乐史研究初具规模,注重史学观的探索,在“新史学”历史观的影响下,其研究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具备了学科研究的性质及特征。

《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以下简称“《文论集》”)于2016年出版。此为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宋代音乐研究中心”推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宋代音乐文化阐释与研究文丛”的系列之二。《文论集》收录具有现代研究意义的宋代音乐研究著作、文章及学位论文,归类分卷编辑,以尽可能全面的研究资料呈现出近现代宋代音乐断代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学术发展脉络,为今后的宋代音乐史研究提供了基础。《文论集》按研究领域及研究内容分为11卷:1.研究理论与述评;2.音乐思想与阐释;3.音乐机构与制度;4.音乐礼仪与世俗;5.音乐史料与考证;6.音乐人物与专著;7.琴学形式与内容;8.音乐载体与组合;9.音乐律制与乐调;10.音乐符号与表述;11.音乐叙事与演绎。其具备以下学术特点。

一、《文论集》重视对中国古代断代音乐史研究理论的探讨,主张“新史学”历史观,从学理层面研究宋代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

历史观念,亦可称之为历史观、史学观,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般看法,是对历史的进程,特别是对纷纭的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所进行的哲学分析。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历史学家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认为历史学是历史学家通过对证据的解释而进行的研究。那么,如何“解释”历史?用什么思想对历史进行“哲学分析”?这便需要我们重视对中国音乐史及宋代断代音乐史学理层面及历史观的思考,从而形成哲学层面的理论指导。《文论集》11卷内容呈现出宋代音乐研究已取得的丰富成果,从其中收集的文论之研究内容来看,大多数研究仍以传统史学的本体论方法为主,对史料的性质、类型及使用缺乏立场化、多元化的分析,有关认识论的方法鲜见,即对于以怎样的历史观念来思考宋代音乐史研究的问题,从学理角度提出整体性分析的研究的确比较少。宋代音乐史作为古代断代史的一种具有学科性质的研究,应该具备学理性和明确的历史观。

《文论集》将《研究理论与述评》作为第1卷,凸显出其编撰理念与思想,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该卷收录了关于音乐史学“理论新视角”的研究文论,如林萃青《序言:音乐史学理论与个人感受》,洛秦、康瑞军《国际化视野下宋代音乐研究的新动向与新思考》,等等。这些文章思考了“我们应如何认识宋代音乐历史”等历史观层面的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高度。该卷还收录了从史观及理论层面的角度述评宋代音乐研究的书评与综述。比如,康瑞军、黄艺鸥、杨成秀《跨国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音乐史学经验——林萃青〈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与描述〉学习札记》,李大鹏《挖掘、整理、再解读:“新史学”观的一次成功实践——评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等等。该卷文论总体认为,在不断整理、挖掘史料的同时,应意识到更新和充实音乐史学观念、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其中的一些论文已在研究理念上呈现出鲜明的论证逻辑和语境意识,尝试以点及面、经由案例考证抽象到一般学理的方式来揭示研究对象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洛秦《“新史学”与宋代音乐研究的倡导与实践》一文指出:“作为‘后杨荫浏时代’的中国音乐史学,在学科建构、研究方法与观念上如何寻求突破与发展,是摆在每一位音乐史学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该文主张借鉴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成果和学理资源,提倡以“新史学”观念来建立宋代音乐研究的学术意识,从而形成宋代断代音乐史研究的学术体系。因此,《文论集》的编撰及研究内容,体现了“新史学”历史观念对宋代音乐史研究的实践与影响。

二、《文论集》注重从整体性、结构性、科学性等视角研究宋代音乐历史,展示了“新史学”的研究理念与方法

1.注重宋代音乐史研究的宏观性和整体性

整套《文论集》共分为11卷,旨在将宋代音乐历史放入一个整体中进行考察,以宏观的视角对宋代音乐史的各研究领域及研究内容进行划分,这十一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宋代音乐史研究的一个整体,从中可以很清楚地观照每一个方面的内容在该领域的研究特点,体例上具有清晰的逻辑,这种以“整体史”的角度审视历史,使史学研究及其考察的对象更为深入和全面。

“新史学”史观所提倡的“整体性”研究还体现在《文论集》收录的文论之中。其中,第6卷“音乐人物与专著”除了收录对宋代“精英人物”姜夔、朱长文、陈旸等人的研究之外,更是给予平时被忽略的宋代音乐理论家范镇、胡瑗、魏汉津以及大晟府乐官等“非精英人物”的相关研究极大关注。一方面,“新史学”认为,人的研究应该成为学术的核心,不同阶层、地位的人都是历史构成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其反对传统的精英主义史观,主张将史学研究的视野扩大到整个社会,尤其是那些在过去研究中所忽略或不受重视的“小人物”“非精英人物”等。《文论集》中这类研究虽然比较少,但已渐渐得到关注,说明此类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另一方面,“新史学”强调研究对象及内容考察的完整、连续和过程,提倡一种连续的历史研究,避免“历史碎片”的局限,注重研究人物、事件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发展。《文论集》第7卷“琴学形式与内容”所收录的郑祖襄《郭沔的生卒年与〈潇湘水云〉的创作年代》一文,作者从收集的宋元文集、笔记及各种相关零星史料中,通过对这些“历史碎片”的排比分析,梳理出郭沔所经历的古琴历史事件的连续性过程,研究最终得出郭沔的生卒年及其所作琴曲《潇湘水云》的创作时间。

2.注重宋代音乐史研究的结构性和科学性

传统史学强调一种客观“历史事实”的研究,通过从史料中去发现历史事实进行一种甄别、陈述。而“新史学”主张深入考察各种历史活动表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强调结构性研究——历史事件及人物间具有清晰的逻辑关联,反对由各种事件拼凑而成的历史。洛秦《论音乐文化诗学:一种音乐人事与文化的研究模式及其分析》一文提倡一种“结构性地阐述音乐”的研究模式,具体包含三个层面:宏观层——历史场域,是音乐人事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时空力量。中观层——音乐社会,指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社会或区域中地理和物质空间。微观层——特定机制,特指直接影响和促成及支撑“音乐人事”的机制。《文论集》的编撰结构正是体现了这样的思考和阐述方式:着眼于宏观层“宋代音乐历史”的历史时空场域,在中观层“宋代音乐社会人事关系”中,探讨微观层面的“音乐机构制度”“音乐思想”“音乐人物”“音乐载体”“音乐叙事”“音乐礼仪”“音乐符号”“音乐史料”“宋代古琴”“音乐律制”等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和结构层次。可见,《文论集》11卷研究具有严谨的学术思维、科学性及内在逻辑性,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结构性的宋代音乐历史发展的大轮廓,呈现出宋代音乐历史中的人事与文化关系,以及如何受特定历史场域作用下的音乐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特定机制影响、促成和支撑的。这与传统历史学研究以及其他朝代断代史研究相比,具有独特的价值,大胆开拓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方法。

三、《文论集》体现了“新史学”历史观所主张的重视传统史料工作建设,是对以往宋代音乐史料及研究成果资料的扩展与充实

1.注重史料来源的多元性,扩展新史料

前文讲到,“新史学”注重研究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从“整体史”视角研究历史,深入考察各种历史活动表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因此,它强调史料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要求对史料的掌握全面、多元。《文论集》非常重视宋代音乐史料的收集,为此专设一卷——第5卷“音乐史料与考证”。从其中收录研究成果的内容来看,宋代音乐史料非常丰富,该卷“编者序”提到:“重视发掘新材料,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依托新材料、对宋代音乐史实取得进一步认识。”例如,宋代笔记中有大量音乐史料,黄大同《沈括〈梦溪笔谈〉律论之研究》、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两篇博士论文全面发掘、拓展宋代笔记中的音乐史料,并取得重要进展。

“新史学”在拓展史料概念的时候,并不排斥传统史料学,而是认为对历史真实状况的了解,必须建立在尽可能广泛、多元的信息来源基础之上。充分占有资料,是为了更好地拓展叙事素材,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本相,从而去发现和解释过去知之甚少的历史层面,不断更新对历史的认知,建立一种更加客观、全面、平衡的历史叙事。洛秦教授在《文论集》“总序”中认为,宋代音乐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注重涵括更多样的叙事素材,即与宋代音乐有关的古、今、中、外各种正史、神话、志怪、科技类等史料。

2.注重史料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考证

“新史学”强调对收集的史料持一种审慎的态度,认为任何历史资料都是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产物,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干预,应在审慎选择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来解释历史。对史料信息的甄别,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接触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则要尽可能多地阅读相关研究成果。这样才可能深入了解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各种历史观念。《文论集》的编撰强调对史料的重视,全面收集近现代以来国内和国际学者的宋代音乐研究成果,多方位掌握该领域研究动态,这也是它的重要价值之一。

3.注重史料研究的叙事与阐释

《文论集》作为“宋代音乐文化阐释与研究文丛”系列之二,其学术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定位延续了第一辑的理念,即为“叙事”和“阐释”。其中,第2卷研究领域的名称为“音乐思想与阐释”,第11卷研究内容的名称为“音乐叙事与演绎”,进一步体现了“阐释”与“叙事”是《文论集》编撰理念及思想的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以往传统史学注重史料的归纳与考证,而“新史学”主张通过叙事、阐释的方法研究、解读音乐史料,认为任何史料都是特定历史语境的产物,隐含着时代的或个人的偏见,史学家应根据自己的立场选择史料中所描述的对象来书写音乐历史,对各种史料中涉及的“历史事实”作出辨析与重新阐释,从而用不同的史学态度和方法来建构需要阐述的历史。

四、《文论集》是宋代音乐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具有团队研究的特点和学科意识,加强了宋代音乐史研究的学科性质特征

学科发展的因素包括宏观学术研究背景的积累、人才团队建设和史观学理层面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其一,《文论集》是宋代音乐研究的一部分,是对之前该领域研究的一种延续,也是宋代音乐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性成果。郭树群《宏观学术背景的观照与音乐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学科发展全靠人的发展和学术的力量;学科建设离不开学科队伍的建设,而学科队伍的建设则离不开宏观学术背景的观照。”从《文论集》收录的近现代以来的宋代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宋代音乐史研究领域已有丰厚的学术研究积累,具备较为强大的宏观学术背景。

其二,学科领域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关键在于人才团队。《文论集》正是体现了这种团队合作的特点和精神。洛秦教授领衔“宋人团队成员”编撰《文论集》,把国内外音乐史学界在宋代音乐史领域的思考与成果汇集起来,成为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宋代音乐研究领域最有组织的、站在学科规划角度思考宋代音乐研究论题的标志性成果。

其三,史学观念思想对学科建设的影响。洛秦教授在《文论集》“总序”中指出:“学科的建设是一个思想的过程。学术研究正是人们思想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科学性、系统性的体现就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文论集》重视对中国古代断代音乐史研究理论的探讨,主张“新史学”历史观,尝试运用跨学科的资源,从学理层面研究宋代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通过11卷完整逻辑结构内容的呈现,使宋代音乐史研究具备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文论集》呈现了学界近年来展开的有关宋代音乐史学理问题的探究,作出了学科建设的大胆尝试,这已成为宋代音乐乃至整个中国音乐史学科建设的大势之需。

总之,《文论集》作为宋代音乐研究团队推出的“宋代音乐文化阐释与研究文丛”系列之二,具有鲜明的学科意识,是宋代音乐史在“新史学”历史观层面上展开多角度研究的一种体现。这在音乐学领域中,至少在古代音乐史领域中,目前尚不多见,在当代学术环境中有效地推进了学科的发展。现今,中国音乐史学拥有较为发达的国际国内资源,其在学科理论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有着非常充裕的拓展空间。宋代音乐断代史作为中国音乐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21世纪这二十年来在学术范畴、研究方法、学科视野、运作模式、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作出了宝贵的探索和尝试。《文论集》的出版进一步加强了宋代音乐史研究的学科特征,已经具备了学科的性质。

综上所述,《文论集》总结了中国音乐史学断代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考,与之前的宋代音乐研究成果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界近年来以断代音乐史为突破口,对学科发展的新问题、新材料、新趋向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宋代音乐史研究作为中国音乐史学的一个令人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价值和建构理念呈现出一些学科特征,作为一个新兴的史学研究领域逐渐建立。它是当下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断代史研究”的开拓性领域,也是以借鉴人类学、社会学方法的介入,呈现为具有继承性和活力性和超越的一个学科领域。本套《文论集》是首次对宋代音乐断代史研究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汇编,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学术出版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①洛秦主编:《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11卷本),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

②洛秦教授主编的“宋代音乐文化阐释与研究文丛”系列之一的出版内容包括:林萃青《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与描述》、李方元《〈宋史·乐志〉研究》、王菲菲《论南宋音乐文化的世俗化特征及其历史定位》、康瑞军《宋代音乐制度研究》、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丛书作者是当下活跃于海内外宋代音乐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或青年学人,其研究特色体现为叙事方式、研究范畴和范式的加厚与更新,凸显了当下宋代音乐研究的时代语境和主体姿态。”见《历史文献研究》,2015年第3期。

③收录范畴与原则详见《文论集》“总序”及各卷“编者序”。

④《文论集》11卷本根据洛秦《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一文中十类分类标准基础上,增加了第1卷内容。

⑤引自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

⑥[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第307页。

⑦林萃青:《序言:音乐史学理论与个人感受》,载《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与描述》作者自序,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⑧洛秦、康瑞军:《国际化视野下宋代音乐研究的新动向与新思考》,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⑨康瑞军、黄艺鸥、杨成秀:《跨国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音乐史学经验——林萃青〈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与描述〉学习札记》,载《音乐艺术》,2012年第2期。

⑩李大鹏:《挖掘、整理、再解读:“新史学”观的一次成功实践——评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⑪洛秦:《“新史学”与宋代音乐研究的倡导与实践》,载《中国音乐学》,2013年第4期。

⑫此类论文有曾美月:《谈几位被疏于关注的宋代音乐家》,载《天津音乐学院学校》,2015年第1期;杨成秀:《范镇雅乐观研究》,载《中国音乐学》,2013年第4期;等等。

⑬洛秦:《论音乐文化诗学:一种音乐人事与文化的研究模式及其分析》,载《音乐研究》,2009年第4期。

⑭见《文论集》第5卷《音乐史料与考证》“编者序”,第6页。

⑮见《文论集》“总序”,第34页。

⑯《历史文献研究》在介绍“宋代音乐文化阐释与研究文丛”(第一辑)时指出:“‘叙事’和‘阐释’是丛书撰著的关键词:一方面涵括更多样的叙事素材,体现为新视野和新史料的开拓;另一方面则渗透‘去历时化’的阐释理念,体现为音乐史学‘人类学化’的倾向。”

⑰郭树群:《宏观学术背景的观照与音乐学理论的学科建设》,载《音乐研究》,2017年第6期。

⑱参与《文论集》编撰的宋代音乐研究团队成员有(按卷数顺序排名):黄艺鸥、杨成秀、康瑞军、王菲菲、曾美月、章瑜、吕畅、于韵菲、徐蕊,皆是当下宋代音乐研究领域的学者或青年学人。

⑲该序原文引自洛秦:《启示、觉悟与反思——“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三十年”文集之序》,载《人民音乐》,2011年第1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