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县级图书馆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

时间:2024-05-20

滕 璐,王 凡

***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1]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倡导乡村阅读,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面。[2]

一、图书馆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中国梦”所承载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不断追求的梦想。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部分农村仍然存在返贫的可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部分人的实现,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实现,党和国家认识到巩固脱贫工作的重要意义,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就要让所有人民都享受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图书馆作为向社会传播文化的机构,承担着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尤其是针对农村群众,图书馆可以发挥传播致富信息和知识的渠道,起到文化帮扶的作用,促进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提升,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对生活充满美好希望,增强信心、激发致富创业的能力。

(二) 当下农村休闲生活被电视、互联网的娱乐性内容过多挤占

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仅仅依靠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已难以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要。电视、互联网的娱乐性较强,局限性很明显,很多时候作为休闲工具而存在,并且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成年人,兼顾儿童的内容较少。互联网对于很多儿童来说,只是增加了玩游戏的渠道。农村群众中存在大量的老年人和留守儿童。老年人存在着先天的知识文化水平能力不足,对儿童的教育力不从心。而娱乐性节目、电视剧大行其道,已成为农村群众的文化大餐,其对知识性、科学性节目却接触较少。通过互联网、电视节目来提升农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县级图书馆应主动作为,发挥其引领作用,这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有利于消除农村群众负面思想,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总体来看,生活条件较差的群众文化素质通常也不高。尤其在农村地区,因为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较少,正能量的娱乐生活安排较少,比较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封建迷信思想和行为仍有踪迹,一些人空闲时间聚众喝酒打牌闲聊,缺乏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和追求。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单位,收藏了各类知识文化和涉及农业农村的大量致富信息,这对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提高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图书馆可以通过文化帮扶,帮助农村群众提高知识文化水平,扭转落后思想,促进自发学习,提高认知能力,让群众爱上书本,亲近知识,在乡村形成好学、会学的良好氛围,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二、县级图书馆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

文化的发展受到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会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反作用。积极的、优秀的文化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具有方向性的作用。发挥县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促进全面阅读活动的开展,对提高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不可缺少。文化建设是图书馆的固有职责,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处于基层的县级图书馆必然要扮演重要角色。要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建设上的指导和辅助功能,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层次,挖掘培养乡村文化人才,为乡村文化建设服务。[3]

(一)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自然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灵魂。

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县级图书馆作为政府基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具备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应开展文化帮扶,努力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文化资源的差距,促进乡村社会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是县级图书馆的重要职责。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特有功能,通过组织一系列“文化、图书乡村行”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振兴文化培训,以文化动能助推乡村发展。文化帮扶也要讲究精准,例如,在少数民族乡村要注重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底蕴,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村落文化,通过宣传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二)提高服务意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近年来,县级图书馆通过评估,馆藏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硬件水平进一步提升,但软实力提升较慢。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服务意识仍需加强。县级图书馆承担着本区域文化振兴的职责,提高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效能极其重要。农村群众具有与城市群众一样的文化知识方面的需求,甚至更加渴望,改善和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迫在眉睫。图书资料类型的丰富,乡村读书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村中老年人、儿童对图书资料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特别是要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利用农闲时间多开展下乡活动,及时送去农业技能和致富技术,为农村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三)加强文化服务,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文化需求更加宽泛和直接。县级图书馆要与时俱进,调动社会热心公益人士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活动中来。可以号召中小学生、退休干部职工加入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增长,又可以丰富退休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以“文化、送书下乡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农村文化振兴活动,传播优秀文化,熏陶农村群众爱上知识文化、爱上书本,树立文化自觉、自信和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黄、毒、赌”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积极倡导文明家风、乡风的树立,建设文化乡村,美化乡村卫生环境,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使农村群众的生活真正丰富起来。

(四)增强信息传播,促进乡村文明

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县级图书馆加快推动乡村阅读平台的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书香”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推进乡村文明建设。[4]通过活动加强农村群众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他们对掌握实用科学技术的兴趣,使“读书活动”真正深入乡村,走进村民的日常生活,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村民的幸福感,促进农村文明社会良好发展。“读书活动”要注重科技信息的传播和科学文化的普及,要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村民科学文化素养的熏陶,通过开展图书赠送、图书借阅、主题活动、信息资源共享等惠民文化活动,给村民开辟更多更好的阅读方式,加快图书更新的频率,解决村民看书难的问题,更好地引导村民读好书、读有用的书,提高借阅率,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推动文化振兴活动取得实效。

(五)图书下乡在文化振兴中不可缺席

在目前的文化下乡活动中,文艺表演、体育活动、书法美术展览、戏曲等形式较为普遍,这些活动当然有它们的作用,但是通过走访发现这些活动不如阅读书籍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下乡绝不能少了图书下乡,因为图书具备的一些特点是由图书的本质决定的。[5]图书具有的特殊功能:一是传播知识。书本是传播知识最直接的载体,文、史、哲、农、医、工、管、经等百科知识均可通过书本惠及社会,构成知识宝库供学习者求索。二是传承文化。图书以图画、文字的形式表现浩瀚的知识,承载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文字是文化知识推广和延续最好的方式。历史上一些民族只有口头语言但没有文字,结果导致民族文化缺失甚至民族的消亡。三是陶冶情操。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具有高尚的民族情操,一个优秀的人同样如此,而图书无疑是情操最好的陶冶方式。“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古今中外优秀人士无不把读书当做陶冶情操的方法途径,图书无疑是人们的情感精神重要载体。四是培养青少年的学习习惯和兴趣。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图书恰好可以启发他们的认知,提高求知欲,培养自觉的学习行为。目前,农村青少年与城市青少年最突出的差距表现在书本阅读量上,农村青少年阅读少、城市青少年阅读相对多,这是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图书下乡比起其他形式的下乡对青少年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县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创新举措

(一)精准提供数字化服务

随着数字技术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现代传媒较传统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传播的速度快、承载量大。信息传播者不再独立于信息受众之外,信息受众可以要求信息传播者提供个性化、特殊化服务,二者实现平等的交流互动。图书馆要引进新媒体技术,实现数字化阅读,实现服务流程的转变,帮助阅读爱好者、需求者在智能手机上获取相关信息,得到服务的提升。具体到乡村文化振兴来讲,图书馆可以通过当地乡镇管理部门,对各村有可能返贫家庭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加以摸排,帮助他们在手机上安装数字化图书馆。栏目可设置农业技术、牲畜养殖、果苗栽培、致富经等。在他们的微信上建立主题栏目和信息交流圈,方便交流学习、互相帮助。建立返贫人口信息需求档案,促进文化信息推送既全面又精准。

(二)不断促进文化信息推送

图书馆可通过开展乡村群众文化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多元化提供文化资源满足不同个体的阅读需要。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其他公众平台,了解他们的需求信息加以提供,指导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方法,提高信息利用价值。[6]图书馆收集群众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和更新文化信息。县级图书馆限于人才技术欠缺,可依托第三方建立文献数据库,按照乡村群众的实际需要传播文化资源。推送的文化资源除文字外,还包含视频、图片等载体,让需求者更容易学习。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深入实践,辅导乡村群众熟练使用数字化图书馆,对程序下载安装、检索等加以指导,满足他们不同的知识、信息需求。

(三)建设并利用好农家书屋

当前,一些乡村的农家书屋长时间停留在建设阶段,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部分农村群众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对阅读没有兴趣。根据2021 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还存在近3775 万文盲人口,这3775 万文盲人口(指15 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主要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群众。[7]如今,农家书屋建设在部分地区已成为农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降低文盲率提供了帮助,促进农村人口文化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农家书屋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应进一步提升吸引力。要培养阅读能力较弱的这部分人的阅读兴趣,农家书屋建设可结合“真人图书馆”模式,邀请本地区名师名家、专业技术人员等作为“真人图书”,指导他们阅读,提高认知能力。“农家书屋+真人图书馆”的模式能够有效拉近农村群众和“真人”学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农村群众的阅读满意度,这对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利用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整合当地资源,促进文化振兴

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加强与当地产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的联系,推出“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的模式,针对群众的需求科学开展精准文化帮扶活动。其次,图书馆可以联系金融机构,给贫困群众提供小额贷款,使其发展具有启动资金。图书馆可寻找合适的当地企业协作,积极探索“文化帮扶+产业帮扶”的模式,有企业的参与、支持,贫困群众可以不走、少走弯路,更快地走上致富之路。此外,还可以与当地融媒体中心合作,建设农村帮扶信息资源站,确保帮扶信息能够精准落实到贫困群众中。县级图书馆要高度重视国家帮扶政策,把优秀的文化、有效的信息及时精准提供给贫困群众。

(五)推动长效阅读机制形成

阅读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但阅读是一种素养,需要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阅读也需要适当的氛围。在习惯和氛围二者的作用下有利于阅读机制的建立。针对农村群众普遍缺乏阅读爱好的实际,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甚为必要。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要结合地方特色和村民实际,采取多元化、特性化、动态化的形式培养村民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得到收获,从而提高阅读兴趣。村民在读书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在书本里找到农作物生长效率提升、致富的方法等信息,促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阅读,逐步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图书馆要不断探索长效阅读机制的创新和发展,做好文化传播,持续不断推荐合适的、优秀的书籍,最终帮助村民形成长效阅读。

结 语

文化振兴是图书馆的一项工作职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开展文化帮扶活动,可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农村群众对知识文化的渴求,促进新时代农村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图书馆要积极探索长效阅读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阅读自觉性,实现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文化振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