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田 瑶,杨爱杰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既是走出中国新道路、发展中国新理论、完善中国新制度的前进过程,也是不断创造新精神的成长过程。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根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生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发展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荆楚地区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和根据地之一,形成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占据了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一席之地,对展现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是一个全面的、发展的体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基于中国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主流文化。红色文化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包含着革新的时代思想,它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展现[1]。荆楚红色文化是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从地区分布上来说,荆楚红色文化是以湖北地区为中心的红色文化;从历史发展脉络上来说,荆楚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在荆楚地区所形成的具有荆楚地区特色的先进文化[2]。荆楚红色文化孕育于中国革命时期,成熟于中国实践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带领人民群众在荆楚地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瑰宝。
荆楚地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活跃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阵地,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祥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改变中国命运、拯救中国未来的重要一环,也是荆楚红色文化产生的科学理论依据。荆楚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指引之下,领导荆楚地区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目标过程中创造的科学红色文化。
在革命混战的黑暗时代,中国无数能人志士探寻救国的出路,但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主义给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过程中,荆楚地区涌现出不少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积累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群众基础后,武汉紧随上海的步伐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宣扬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等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湖北籍共产主义者李汉俊、恽代英、董必武、陈潭秋等人[3]主要通过成立进步社团、创办文化书社、建立新式学校等方式宣扬科学理论、凝聚革命力量,创作出了《武汉星期评论》《汉口民国日报》《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等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刊物和著作,这些作品都是荆楚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媒介[3]。马克思主义持续影响着荆楚地区,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之下,不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荆楚地区都担当战略要地的角色。1947 年,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在经过科学决策后,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军事冒险——挺进大别山。这是一个转折壮举,为后来的战役奠定了基础[4]。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对荆楚地区地理位置、丰厚资源和工业基础的考虑,将其确定为重要的枢纽地区。长江大桥、武汉火车站、汉口火车站等交通设施的修建,“中部崛起”“两圈一带”积极发展战略的实施,都进一步激发了荆楚地区的活力,为荆楚红色文化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1]。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荆楚红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珍宝,是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财富。荆楚红色文化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肥沃的精神养料。荆楚红色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分吸纳其中,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荆楚文化是有地域色彩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荆楚红色文化影响深远。一是荆楚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造就了其开拓创新、兼容并包的精神。地处中国中部的荆楚地区,地势多样,交通便利,有广袤的平原与起伏的山地,有贯通四面的水陆道路,农业与商贸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各地的文化都在此处交融碰撞,人口的迁徙也给荆楚地区带来了多元的文化。面对朝代的更迭与主流思想的变化,荆楚地区并不是一味地固守传统,而是广纳各种文化带来的创新思想,既保留着中原文化“仁”“礼”“和”的韵味,又带有蛮夷文化的色彩,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文化的精髓。再到后来荆楚地区吸纳西方思想,多种思潮的碰撞给荆楚文化带来了新的特色。二是荆楚文化独立拼搏的特征造就了其自强进取、英勇斗争的品格。在封建朝代,荆楚地区距离统治中心较远,遭到了诸侯的歧视和侵略。在这种偏差感之下,荆楚地区的人们只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依靠自身力量走好自己的路。在军阀混战时期,中国人民在武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湖北发起了多次工人运动,为推动中国革命贡献力量。荆楚人民这种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思想,逐渐形成了荆楚文化拼搏斗争的特点。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精神风貌,展现不同的文化特色,这与人们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荆楚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都深深扎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土壤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荆楚地区最早出现的一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展的工人运动、创立的武汉共产主义小组,都呈现了荆楚红色文化早期的孕育过程。荆楚地区作为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其中打响的汀泗桥战役、武昌战役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深刻印记。在武汉召开的“八七会议”确立了中国革命的总方针,在总方针指引下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贡献了一份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组建的新四军成为抗战的重要力量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刘邓挺进大别山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一步[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于工业基础较为良好,荆楚地区更是成为“一五”计划投资建设的重点地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水利设施的开发建设等物质上的准备为新中国初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发展荆楚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不怕吃苦、勇于创造的精神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时期,作为重要交通枢纽之地的荆楚地区,秉持着敢于开拓的精神,开放了大东门农副产品市场,上市了第一家商业股份公司,打开了汉正街商品市场……进一步解放了荆楚儿女的思想,为荆楚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新活力,为荆楚红色文化注入了新内涵,也给荆楚红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荆楚儿女也始终在为建设中国、发展中国而努力实践。虽然世界的形势复杂多样,还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打击,但是敢闯敢拼的荆楚人、坚韧不拔的中国共产党人、众志成城的中国人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赋予了荆楚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荆楚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的科学内涵,但是荆楚红色文化从不同的方面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在荆楚地区不同时期的精神内涵,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地域化和特色化。
1.精神支撑:理想信念
***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6]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共产党人用行动彰显着共产主义者的坚定信念,践行着共产主义者的光荣使命。荆楚地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孕育了一批怀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活动[7]。为推翻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荆楚地区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地,成立了“共产党武汉支部”,开展了“二七大罢工”等工农运动,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断努力。荆楚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净化社会环境。荆楚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地区,先后建造了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锅炉厂等重点工程,并着重建设了水利、水电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荆楚地区人民跟随党中央步伐加快推进对农村、城市和国企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实施,开展科教兴省战略,有效增强了经济活力和人才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荆楚地区人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尝试,勇敢创新,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进。
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满目萧然的建设时代,抑或是在前途无量的发展时期,为救中国于危难之中,为复兴中国于世界之林,荆楚地区人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之中,秉持着大无畏的精神力量,为人民、为祖国、为理想而献身,这是凝聚在荆楚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的不屈之魂。
2.鲜明品格:开拓创新
创新不仅是荆楚地区的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中国人民融于骨子里的特性。唯有创新变革,才能推动地区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荆楚地区人民从冶青铜、创县制、行变法,到近代变思想、发革命、保国家的种种举动,展现了其应对时代变局中的困难与挑战的主动性,凸显了创新思想。在面临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时,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面临中国发展道路问题时,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面临中国复兴道路问题时,中国共产党人再次提出了走中国现代化新道路,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
***总书记曾经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3]当今时代局势变动之复杂、环境变化之快,对每一个人提出了新要求,需要荆楚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适时而动、应时应势而变,加强对荆楚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完善与发展,激发人们开拓创新的品格,为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入活力。
3.核心理念: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充分表明了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地位,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离不开人民的创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8]。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没有动摇过,在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贯穿在党的思想和行动中。荆楚地区的解放是依靠先进知识分子、动员工农群众及广大爱国者实现的,荆楚地区工业基础的积累是依靠人民一砖一瓦增添的,荆楚地区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凝聚人民的力量获得的,荆楚地区抗洪抗疫的成效是依靠人民齐心协力取得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斗,荆楚红色文化也是在为人民谋利益、谋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始终代表着人民的心声,为人民服务。
人民的心声始终是党开展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人民的力量始终是党进行工作的有效推动力量,人民的利益始终是党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9]。产生于人民、发展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荆楚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始终秉持着人民至上的理念。
4.深厚情怀:家国天下
荆楚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深刻体现人民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家国一体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真正将个人的小我融入人民、社会、国家的大我之中,形象地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浓厚情感。
每当面临危机时,中国人民无私无畏、为国分忧的思想就会指引着他们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先有李汉俊在日本学成归国全身心投入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之中,深受其影响的董必武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参加抗日革命时说过:“为了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再大的困难也都不怕。”[10]再有刘华清为中国的舰艇研究、核潜艇研制等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呕心沥血。现有李向群、吴良珠等抗洪英雄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人定胜天的抗洪凯歌[11],有张定宇、汪勇等抗疫先锋奋战在第一线,严守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线[12]。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英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为人民奉献服务,传达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情操。
***总书记多次奔赴革命圣地,在中国留下了多处红色足迹,每次他都不忘强调红色资源的重要性[13]。从五四运动至今,红色火把已经在荆楚地区燃烧了百年之久,为荆楚地区留下了种类多、数量大的红色文化资源。荆楚红色文化产生于党领导的荆楚大地发展的实践之中,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地区特色的展现。
荆楚地区红色物质文化包括黄麻起义旧址、“八七”会议旧址等重要事件发生地旧址,包括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毛泽东故居、李汉俊纪念碑等旧址纪念之地,还包括《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等经典文艺作品。丰富的荆楚物质红色文化是对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记忆承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见证了武昌起义,经历了政权更迭,蕴含着丰富历史资源,在革命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电影《中原突围》让人们通过文艺作品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从鄂豫皖区突破国民党围攻、配合其他战区作战的事件,感受英雄儿女在荆楚地区艰苦卓绝突围的斗争精神。这就是红色物质文化带来的力量,让人真正不忘历史、铭记历史。
荆楚地区红色精神文化包括革命时期的老区精神、抗战精神、大别山精神、红安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抗洪精神、武汉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抗疫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荆楚地区的彰显。在荆楚地区实践中凝聚而成的红色精神是中华儿女面临风险挑战时的不竭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危难之时,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遭到国外势力压迫时,在新时代的多重变局之中面对风险挑战时,中华儿女依靠精神信仰的支撑,凭着骨子里的韧劲完成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这些红色精神在当今社会熠熠生辉,让人们为精神中的力量动容。如今中华民族正处在最关键的十年,需要红色精神文化给予中华儿女勇气和力量去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14]。如何保护好、传承好革命精神中独特一支的荆楚红色文化,对人们尊重和了解历史、认同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有着独特作用,对人们将心中满腔热情转化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导向作用。
荆楚地区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文物的前提下,挖掘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要做好荆楚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工作,在不断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同时,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需要,充分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力。
目前,荆楚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体系已经越来越成熟。其中被大众所认可的红色基地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主要阵地,红色基地充分依托当地的英雄人物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将历史记录、红色故事以红色主题基地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革命时期为中国宣传科学理论、训练农运人才、培养农运干部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5],有利于人们对荆楚地区党史、大革命史、农民运动史的了解和研究,有利于人们对革命精神的感悟、对爱国情怀的培养。毛泽东旧居与中共“五大”会议旧址的保护和利用巧妙融合了现代元素,打造了都府堤路商业街与红巷路历史文化街,既让人们在休闲区域得到放松,又满足了人们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需求。
***总书记在多地考察调研时都强调了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16],他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17]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荆楚地区,除了利用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博物馆、革命烈士园等物质形式,向人们重现荆楚地区的红色历史,更要将这些历史背后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挖掘出来,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18]。荆楚地区的宣传人员可以将荆楚红色文化资源提取出来,加以整合、甄选,以文本故事、音乐影视作品等形式,通过各种宣传平台进行分享交流。宣传人员也可以按照一定规律对荆楚红色文化进行专题分类,例如将体现同一精神内涵、文化韵味的红色故事的内容作为一个展示专题,向人们讲述同一精神的不同层面。如今,将红色故事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是让荆楚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作用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方式。电影《长津湖》作为一部成功的红色题材作品,既以文艺的形式向人们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部分故事,让人们了解这段历史,又通过这场战争展现出了抗美援朝过程的不易,向人们传递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力量。荆楚地区也需要学习借鉴这种方式,回顾荆楚地区红色历史的同时,将荆楚地区的红色故事描绘出来、讲述出来,展现荆楚地区的红色风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出真知,才能切实感悟到红色精神的力量。曾经,人们因为时空的局限,对红色文化的历史知之甚少。如今,科学技术的充分应用能够让人们超越时空的局限,与历史和未来进行对话。3D 投影技术的应用能让人们身临其境地看到有关荆楚地区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VR 技术的使用能让人们置身于荆楚地区某处红色地点之中,体验与英雄人物一起保家卫国的难忘旅程。网络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也是弘扬荆楚红色文化的机遇,宣传人员可以开设有关荆楚红色文化的官方账号,做好宣传、引导、普及工作,向更多人展示荆楚地区的红色故事、红色风貌、红色精神,为荆楚红色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弘扬注入新的力量。河南开展文娱活动的经验也值得荆楚地区学习借鉴,宣传人员可以以荆楚红色故事为背景进行歌曲、舞蹈以及戏剧的编排,将荆楚地区的红色故事融入歌舞等文艺作品之中,创新荆楚红色文化的展现形式,以文艺作品的方式讲述荆楚地区红色故事,传达故事背后的精神。宣传人员通过将荆楚红色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充分结合,达到拓宽人们了解荆楚红色文化、感悟荆楚红色文化渠道的目的,实现丰富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目标。
中国正处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荆楚红色文化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儿女凝聚一心的精神支撑,是中华儿女奋勇直前的精神力量,是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底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