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田静
摘 要: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我国第一条以文化建设为主要指向的带状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 略实施的背景、性质、规模、路径和影响等不同于传统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带发展战略。
关键词:文化公园;运河城市链;运河文化保护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要把大运河“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的指示批示精神,在两会上,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话题引发热议。
一、“大运河文化带”的定义
中国大运河特指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是三段运河的合称。中国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直被视为中华文明的伟大标志性工程。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至今仍在延续使用的活态遗产,中国大运河曾被列入[1]《国际运河古迹名录》,被视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里程碑。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运河迎来了两个重要节点,推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是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2]《世界遗产名录》,从此,中国大运河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并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宝库,成为中国遗产“走出去”的标志性品牌。二是2017年6月4日,习总书记就大运河文化带做出了重要批示,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拉开了序幕,大运河文化带有望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引起了政界、学界和民间的广泛关注。
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需求
如果说中国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级身份的最终确认,那么,大运河文化带则是以中国方案馈赠给世界最好的礼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是我国第一条以文化建设为主要指向的带状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性质、规模、路径和影响等不同于传统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带发展战略。
所谓大运河文化带即以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指导,以运河水工遗存、附属设施和相关遗存为基础,以运河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为主要对象,以运河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为主要载体的带状功能区域。
三、运河沿线文化建设及基础设施现状
(一)运河沿线整治工作
近年来吴江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运河畔相继也建设了一批生态园,如三里桥生态园、吴江运河文化公园,与其他乡镇合并发展成吴江大运河生态公园群落。结合“三治”工作,加快对运河两岸违法码头、违章搭建、违法占用等“三违”行为的整治,把长期被挤占和封堵的滨水空间、文化风景展示空间重新“夺回来”。注重土地利用、堤防加固、遗产保护、健康休闲、文化旅游等各类规划衔接,追求水与岸、河道与建筑、自然景观与生态的协调之美、整体之美,优化大运河两岸风貌,实现优秀文化、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的有机统一,构筑富有吴江特色的运河沿线“百里生态景观长廊”,早日实现“一河尽顯吴江之美”。
(二)古纤道、运河文化公园建设
京杭大运河吴江段是苏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今运河中最繁忙的河段之一,而吴江境内的古纤道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彰显了大运河吴江段的历史地位。开发区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纤道,着力规划、设计、建设运河文化公园,将运河古纤道周边整合成为运河公园,把古纤道打造成为大运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百姓新添一处赏心悦目的文化休闲场所。
运河文化公园位于京杭大运河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段东侧,是我区沿运河的核心地带,占地面积约534亩,建设面积约35万平方米,配套用房A,B,C三幢楼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这一综合性开发式的滨水城市公园,以运河大桥为起点,由南向北“穿过”三座跨运河的大桥——云梨桥、江兴桥、江陵桥,像彩带一般绕着大运河飘至淞南路,全长约6公里;公园绿化面积占到近八成,由人工田园景观、花海、草坡和水广场、木栈道等组成,可供市民游客休闲娱乐和采风摄影;公园包含启航文化园、亲水乐活园、生态廊道等三大功能区,以青少年和城市运动为主题,建设轮滑广场、游乐天地和绿篱迷宫,安排儿童趣味运动、轮滑运动、广场活动、商业活动、野外休憩和观赏各种空间;还建造了餐饮、商业、娱乐休闲配套设施和社区活动中心等建筑;为满足车行需要,还设置了地上、地下停车位1000个。运河公园将成为我区生态文化建设和旅游休闲的新地标。
与吴江已经建成和其他正在规划建设的城市公园不同,开发区的运河文化公园以“水运之美、亲民之源”为主题,充分融入运河历史文化特色,通过对运河文化的系列展示,结合雕塑小品、文化景点等穿插布置,显示运河文化风貌,打造运河的“生态廊”和“快乐源”,公园与对岸的三里桥生态公园和九里石塘历史风貌区隔河相望,形成相映成趣的吴江运河景观廊道。
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未来憧憬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不仅是活化千年文化资源、打造世界级文化发展平台、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强化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升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战略选择,我们应坚持“规划先行”,开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局面,根据开发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六点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管理制度
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专人专项负责开展相关工作,与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接,制定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参照“三治”专项工作做法,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把分散之力改为凝聚之力,通过统一、高效的协调机制,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二) 推进规划项目建设、提升基础配备设施
以重点水利工程为抓手,推进运河沿线提防加固等水利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大运河沿岸防洪排涝能力;在河道经过处、沿线节点附近设置导视系统,服务于运河航道的通行者和运河的游览观光者。完善现场标识,可以是文字图案标牌式的,也可以是电子标牌式的,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和下载APP的方式,进行手机标识导视;结合自身实际,编制规划,加快形成以“古纤道”为核心的运河文化带建设转型升级。可以借鉴桃源和平望的先进经验,投资建设大运河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文旅度假区、运河文体中心等等。
(三) 加强文物保护、优化生态环境。
在完成修缮保护施工方案编制的基础上,推进江陵街道庞山湖农场瞭望楼、苏嘉铁路桥墩、运河古纤道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工作;着力实施一批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加强生态保护,实现沿线绿化提升,优化大运河两岸风貌,构筑富有开发区特色的运河沿线“百里生态景观长廊”,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船舶防污设备检查,并严格控制沿线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防治污染,提升大运河整体水质。
(四) 举办运河文化节主题活动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依托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与运河息息相关的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提高社会影响。进入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必须体现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貌;结合区域文化联动,整合各类节庆活动,打造大运河文化节;充分运用媒体,全方位加強大运河文化带宣传,开设大运河文化带健身专题讲座,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围绕吴江运河文化,开展运河学术交流探讨研究,充分展示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还可以在辖区各村社区内开展关于“大运河”主题的活动征集,集思广益,征集相关建议等等。
(五) 加快“文旅”结合
串联运河沿线景观,推出运河专题旅游线路,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同特色小镇、特色田园、特色街道打造相结合,植入运河文化,以点串线,区域推进,把运河特色带打造成为运河重点景观带。
(六)建设运河新型经济带
开发区拥有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遗产,如何把这些丰富的遗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融入民俗民事,将其开发成产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立起来”,这是大运河文化传承模式很重要的方面。只有将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保护”“动态发展”,文化才不会变成故纸堆中的历史,才能代代相传。大力推进大运河新型经济带建设,制定行动计划,明确大运河新型经济带的发展空间以及鼓励发展的业态类型,充分调动各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相关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培育和发展沿线包括文化创意、设计、休闲、健康、旅游、美食、体育、科技研发等新型科技文化经济业态,打造一个具有开发区特色、吴江区内领先的大运河现代新型经济带。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着眼长远,怀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进一步挖掘大运河的世遗价值和文旅效应,打造代表开发区运河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让大运河尽显吴江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文化与生态的关系,突出开发区特色,彰显文化特征。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全社会支持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肖慧. “沿着运河行走.” 走向世界 41(2015):12-13.
[2]孟游.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桥梁[J]. 集邮博览, 2009(第6期):17-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