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佳作赏评

时间:2024-05-20

创作感想:

本次参赛作品,自然选择自己喜欢的唐楷风格,内容节录《文心雕龙》通变部分。纸张上选取普通的120g复印纸,个人平日里也不喜欢色重,又怕看着太白,故加了三匹小古车马在最上方稍作装饰,以免过于单调,格子自制打印。书写工具为0.7mm中性笔。近年因中性笔普遍通行,特别是中小学生大多使用中性笔书写,很多学校要求用0.5mm中性笔写作业和参加考试,个人因为从事低年级写字教学,这几年也是跟学校及学生同步。整体风格以柳、欧为主。重复的字为避免过于雷同,通过查阅书法字典作为参考,部分拟魏碑及墓志笔意。

总体说来,个人感觉作品整体仍显僵硬,行气也有不足,部分笔画用笔仍不够均匀,有突兀之感。

主编赏评:

写唐楷的人越来越少,原因是太难,差一点点字形就不好看,不像魏晋一路,字的重心偏左侧右,随意很多。从技法角度来说,楷书当推唐楷。作者选择欧、柳之间楷书,在用笔上须“笔笔精到”,而且用水笔类工具,真的不好控制。结字上以长形秀美为特色,中宫收紧,四周舒展,除了几个字形方扁,其他均瘦长,重心控制能力极强,如芭蕾舞演员一样亭亭玉立,举手投足之间充满着艺术的美感。章法上不做太多变化,白纸红线,突出字本身的美,天部三驾马车,带你穿越唐朝。框形结构的字纵横比例要注意黄金分割,不能太瘦,如“周、商”等字。

左右结构的字,注意两部分之间的穿插避让,不可靠得太紧,如“歌、断、时、矩、赋、新”等字,留出一定的空间以透气。

横折及横折钩的折笔处不宜太明显,内擫幅度也可略小,如“则、昧、顾”等字。

创作感想:

这次参加第13届“中钢”大赛能获二等奖真的出乎我意料,作为全国顶级的硬笔书法赛事,参加人员众多,高手云集,好多参赛者都是名家,我最初的想法是能得一个优秀奖就满意了。

这次参赛,我选择自己相对擅长的行书进行创作。我之前的学书经历比较杂,最初因为没有专门的老师,都是凭兴趣在写,“二王”、颜、柳、欧、赵、魏碑都学过,行书学米芾多一点,也学今人启功,偶尔也获些奖,但总感觉没有入门。直到2018年我才真正系统学习王羲之《兰亭序》和米芾《苕溪诗帖》。这次创作的两幅作品是以米芾笔法为主,也参照了王字的笔法,以美工笔书写,选用固定格式的比赛用纸,写得比较从容淡定。

主编赏评:

美工笔是弯头的钢笔,能产生较大的粗细变化,写出来的线条比秀丽笔要挺拔,有质感,但控制难度较大,现在使用的人少了,大家转向更好控制的秀丽笔、中性笔。作者临习过传统碑帖,作品气息就是不一样。用笔更多使用米芾的对比变化,直线少,曲线多,方折使用得较好,使字更有精神,但有些用笔稍过。字的结构少数取法米字,王字也有,思维受启功的影响较深,字法基本是字字平稳,尽管很文气,但变化不足则不过瘾了。左上角转向为方折,而其他位置圆转有些多。加强字的对比变化,使字与字之间的重心不要对正,有摆动感,整体会活起来。

此幅行书作品形式很好,采用上小下大两个块面的处理方式,右上配以红色题签,作品纸的配色比较雅致。字法上取法传统,又有自己的发挥,个别字的笔画稍有些夸张。比如:“旋”字的平捺、“缄”字的斜钩。“碗、卷、肌”等字竖弯钩的处理上有些雷同,多些变化会更好。

上下两字均有竖弯钩的,一般用一收一放来处理,不可均放,如“死、见”可上收下放,横折钩的处理也一样,“阅、月、团”三字则非常精彩。

创作感想:

此次参赛书写的内容选择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太白楼赋》,全文近700字,我在尺幅上考虑了很久: 选用A4纸,全文字数会把整体占满,相对留给形式装帧的空间就受到了限制; 选用A3纸可制作的形成比较多,但又担心大量留白显得过于空旷。创作的风格选择了魏晋小楷,其古雅俊毅,参差变化丰富,生动开朗。为了将小字书写精细,选择了笔头稍尖的秀丽笔。纸张选择了淡黄羊皮纸,厚度够不容易洇开,拼接了偏古朴的牛皮纸做底托,外加一条棕色短距条,整体古朴简单。由于作品只采用了两个主色块,除引首章之外盖了其他闲章做装饰以丰富形式,避免单调。

主编赏评:

此件楷书作品装帧精雅,简单的双色拼接,层次分明,主次有序,有大气象。

此作师法晋人风韵,用笔刚柔相济,笔画收放自如,笔力遒劲、清气悠远;因字赋形,大小纵扁随意生发,又合乎法度。落款贴边又拉大字距,与正文形成强烈的对比。通篇温文尔雅,赏心悦目。

秀丽笔的线型圆润厚实,表现大字较容易有对比变化,作者选择小字,收到了意外效果,把魏晋小楷写出了雅宜山人的味道,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甚有创意。从用笔上看,利用秀丽笔的尖头,直切后迅速转向,微有露锋,体现“刚味”,行笔自然,稍作提按,不甚明显,保持线条的厚重感,有横转纵时圆转按笔,保持圆笔,由纵转横时则微提,线条呈飘带状,有立体空间感,很好地利用了秀丽笔的特点来表现不同线型的变化。捺角变化丰富,出钩含蓄,实与王宠小楷意合。结字空灵,形态多变,自然质朴。章法上字距紧,行距松,对比变化明显,有利于横、斜向线条的伸展。如能字形稍大一点,更能展示变化的丰富性。

林秘昌 福建

创作感想:

一、书写工具:秀丽笔可以更好地表现粗细和虚实,我选择用秀丽笔书写。

二、形式和纸张:那段时间在读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刚好翻到魏晋竹林七贤几位古贤相关内容,之前比较少读到,想着跟唐诗宋词区别开来就选了几首;纸张就选择A3古风绿色锦缎硬卡纸,两条屏,第一块字七节,第二条字写小,行距稍密,形成块面错落的视觉效果。

三、作品书风:以多年来比较熟悉的米芾行书风格呈现,开始较稳重,中段为了虚实,个别字写大写快,以增加虚实对比和节奏感,偶用两个字或者四个字的连带;题签用了静态的小篆显得稳重,最后落款盖章。自觉整体书写流畅,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经过几遍的练习对比,自觉第三遍气息较顺,就选择这份投稿。以后一定继续努力,深入临帖多读书提升。

主编赏评:

此件行书作品主要取法米字,很好地运用了秀丽笔不用侧锋的线条表现方式。作品形式上采用左窄右宽两部分,右侧字稍大于左侧,右侧舒朗左侧紧凑,可见作者的用心。笔画粗细变化大,浓淡对比也比较明显,字势峻拔,欹侧多姿。作者平时可能篆书写得不多,作品右上题签让作品有些减色,选用自己擅长的书体书写会更好。要注意牵丝的角度不要雷同,长撇忌直下,如“雁、惨、怆、靡”等字,宜用俯仰异势来表现,收笔处常回锋与下一笔相呼应。粗细变化的渐变是秀丽笔创作的难点。同时章法上还要注意字形的份量分布不要太匀,如“伊、伫、烈”三个字比较接近,而“则追慕予思罔瞻”这八个字则变化多,除了形态大小的错落外,纵横分布后的字外空间分割也变化多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