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四轮驱动”引导学生养成书法临摹的自主探究习惯

时间:2024-05-20

浙江省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陈永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智能设备的应用对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影响。临摹古代经典碑帖是学习毛笔书法唯一且有效的途径,处于当今多媒体时代的教师,如何利用智能设备辅助教学,并正确引导学生养成书法临摹的自主探究习惯,是当前需要深思的教学问题。本文从“注色、画框、定位、口诀”四种方法在书法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切入点,结合课堂实际,深刻反思当下书法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而打破课堂的思维定势,使学生不再被动学习,不再盲目练习,从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中提升书法的学习品质。

一、教与学的若干问题

(一)书法施教中存在的问题

1.课前准备简单粗放。教师根据相关书法教材,节选内容制作简单的PPT课件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学设计上缺乏新颖性、趣味性的导入环节,缺乏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游戏环节,缺乏互动交流、协作探究的开放环节,缺乏练习过程中当堂检测、即时评价的反馈环节。

2.课中教学乏味枯燥。课堂中,教师习惯性采取强制灌输的手段进行教学,即把字例的笔画和结构等知识点,通过“一讲到底”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其教学形式大致为: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字例轮廓,然后讲解字例并进行示范书写,最后让学生观摩并对照字帖临摹。学生依样画瓢,始终不得要领,更遑论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课后反馈笼统滞后。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能起到巩固和检测作用,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在有些书法教师往往不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或布置作业随意性,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个性化作业。有些书法教师对课后作业的点评与反馈较为敷衍或滞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书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写前忽视字例分析。书法临摹前的重要一环便是“读帖”,“读帖”中的重要一项便是分析字例,尤其对于学习楷书、隶书等静态字的学生来说,学会自主分析字例的本领显得尤为重要。但遗憾的是无论课堂还是课后,大多学生都是依赖教师对字例的分析来临摹书法的,即教师分析一个字,学生临摹一个字,教师没有分析过的字,学生往往不敢越雷池半步,或者不假思索地乱写。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忽视字例分析呢?因为教师没有细心教过他们分析字例的方法,从而导致他们不会分析。对学生而言,直接动手临摹往往比动脑分析字例来得舒适、轻松,由此导致他们一味地追求临摹数量。

2.写中一味追求数量。启功先生说:“学书法不是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性地重复。”言下之意为书法不是年头写得长就能写得好,也不是纸墨费得多就能写得好,更不是随随便便重复书写就能写得好,而关键在于“准确性地重复”。准确性重复的前提是能准确性地分析,进而产生准确性地肌肉记忆。然而,学生在日常书法学习中只追求纸张的数量及错误性地重复,结果养成了错误性的肌肉记忆,乃至“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恶习。更何况平日教师对学生也只强调“多练”,没有强调多练的前提条件,所以学生不管笔画是否到位,结构是否准确,误以为练得越多,收获就越多。一个字无论重复写了五十遍还是一百遍,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徒劳无获。

3.写后纸张随手丢弃。在书法临摹中,为了看到自己学书法的进步轨迹,书法练习完毕后,学生应当在日课纸上标注日期、写点当天学书法的感悟,并保存起来,一年半载后可以取出曾经写的字和现在写的字作对比,看看自己的书法有无进步,但能这样认真坚持执行的学生并不多见。大部分学生只贪多求快,并且写后随意丢弃纸张,整堂课下来,教室内的垃圾篓里堆满了厚厚的一叠练习纸。而学生却始终没有将自己临摹的字与规范字例进行逐一比对,纠正错误,更不会主动反思并总结不足之处,因此仅凭对字形的模糊记忆,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第N次临摹,其书写水平都在原地踏步,实在可惜。

二、“四轮驱动”的概念和应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四轮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学会并自主应用“注色、画框、定位、口诀”四种方法,有效分析并记忆字帖中的字例,从而养成书法精准临摹的自主探究习惯。

(一)注颜色,理笔顺

书法学习中,正确的书写笔顺不容忽视。有时教师明明讲清了字的笔顺,但效果不甚理想,许多低段学生在练字中仍然搞错笔顺,从而影响书写质量,以“田、左”两字为例,如“田”字,学生往往先把外面的“口”部写完,然后加“十”部;又如“左”字,学生往往先写长撇,再写短横,最后写右下角的“工”部。如何有效解决学生的错误笔顺?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色彩填充工具,以“红、橙、黄、绿、蓝”为循环顺序,按书写笔顺对“田、左”两字的笔画进行颜色填充(如图1、2所示),使字例更加醒目,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也可在纸上用色彩笔给空心字注色,其益处:一是能够纠正错误笔顺,如第一笔红色,第二笔橙色,第三笔黄色,第四笔绿色,第五笔蓝色,超过五笔的字则按顺序循环用色,学生在注色中自然而然地明确了书写笔顺;二是色彩书法打破了枯燥的黑白世界,让黑色的书法变得五彩缤纷,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三是色彩笔画间的覆盖明确了笔画书写的先后顺序,增强了字的立体感;四是色彩数代表笔画数,学生不用刻意去数字的笔画数量,一目了然。

图1

图2

(二)画方框,找关系

对于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的字,若要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采取画方框的方式较为妥善,学生也比较容易懂。如对左右结构的“河”字(如图3所示),教师用蓝色框定“三点水”,用红框框定“可”部,在此学生能发现该字以下特点:一是“三点水”与“可”部的框有重叠,表明两者有“穿插”关系;二是蓝框与红框高低不同,表明两者有“错落”关系;三是蓝框与红框大小不同,表明两者有“主次”关系。同理,对于上下结构的“季”字(如图4所示),也可以按照画框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如“禾”部与“子”部存在穿插、错位关系等。学生只要配备一支红笔、一支蓝笔、一把直尺,再分别对部分造型进行框定,就能够对字帖上存在结构关系的所有字例进行自主分析和研究。

图3

图4

(三)定位置,标起收

定点连线是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的画图工具,结合米字格虚线,对字例的起收笔进行定位,再由学生在电子米字格中采取去字、布点、连线的一种可视化游戏。以书写“氏”字为例,教师将“氏”字起收笔的发力点和笔画之间的接触点用圆圈符号(“◎”)标注(如图5所示),然后去除“氏”字,使米字格中仅留下圆圈符号(如图6所示),学生根据圆圈位置,在多媒体上用画图工具将其连成完整图案(如图7所示)。学生也可以在米字格纸上找准起收笔的位置画定位圆圈,再用毛笔直接连线书写。该游戏对书法精准临摹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学生不仅能精准把握字例的起收笔和间架结构,而且还能发挥“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效果,成就感很强。只要学生临摹的字越精准,他们往下学书法的兴趣就越浓。

图 5 字例

图 6 定位

图 7 标线

(四)编口诀,促记忆

“察之尚精,拟之贵似”是学书法的重要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字例,采取编口诀的方式使其自主归纳字例特征,既锻炼了学生的细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以学“三点水”为例(如图8所示),学生通过观察其特征后得到以下印象:一是三点不在一条纵线上,第一点在米字格竖中线处,第二点靠左,第三点相对第二点略靠右;二是三点距离不同:第一点与第二点近,第二点与第三点远;三是三个点连线能成一条弧线。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口诀编为“一点二点距离近,三点垫底往上窜;三个点点连成线,括弧口子朝右面”。再以学“崇”字为例(如图9所示),学生运用想象力以拟人的方式将特征总结为:“山字头”紧凑,“宝盖头”宽阔,“山字头”像一顶帽子,“宝盖头”像人的肩膀,“示”部像身体和腿。最后学生将口诀编为“帽子窄窄,肩膀宽宽;两根横骨,小腿略粗”。以此类推,学生通过细察,对任何字例都可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且口诀是自己编的,当然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图8

图9

三、应用成效

对于学生而言,“注色、画框、定位、口诀”四种学习书法的自主探究方式掌握起来相对简单,应用起来也较为有效。该方式的好处在于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品质。

(一)创新教法,打破课堂的思维定势。教无定法,只要是合理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写好书法,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如色彩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敏感,在多媒体智能设备教学的辅助之下,书法不再是黑白世界,教师通过注色的方式讲清了字的笔顺,既满足了学生的视觉感知,又理清了笔画顺序,可谓一举两得。其他的诸如画方框、定位置、编口诀等,都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创新性与有效性。

(二)探究学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实现了互换,课堂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由“教”变“导”,学生由“听”变“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养成了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求快求多,忽视分析,机械临摹,而是更主动地去精准读字、精准记字和精准写字。通过静心书写、总结不足、寻找规律、举一反三,学生主动学习书法的品质着实得到了提升,更激发了学习兴趣。

总之,堂课时间宝贵,教师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学好书法确实不易,而“四轮驱动”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一改学生“被动练字、贪多求快”的盲练模式,成为“自主探究、以慢为快”的精练模式,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扎扎实实地学好书法,在书法的熏陶下提升艺术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