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文︱傅德锋
转眼之间,2018年就在大家的忙忙碌碌当中离我们远去了,在这个北方飞雪的寒冬,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19年,想必我们每个书法人又会给自己进行一番新的规划,以便使我们各自的艺术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在过去的一年里,承蒙厚爱,我为《中国篆刻 钢笔书法》杂志,持续撰写了12篇文章,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就当下书坛存在的各种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我也欣喜地看到,杂志在编者、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人气越来越旺,再次呈现出了这份已经伴随大家走过数十个春秋的老牌杂志的卓越风采。
书法批评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值得大家继续关注讨论的永恒话题。我曾经撰写发表过很多篇关于书法批评的文章,作为一个职业评论人,我一直都在持续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都离不开书法批评,如果说,书法创作是付诸实践的话,那么书法理论是梳理指导,而书法批评则是引导监督。
书法批评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针对书法创作进行的批评;二是针对书法理论进行的批评;三是针对书坛现象进行的批评;四是针对书法批评本身进行的批评。只不过任何一类批评,其最终目的都是根于对作者的爱,出于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考虑。
真正的学术批评尽管是客观而理性的,但也是具有情感温度的,任何批评,都不只是板起面孔说话,说那些不着边际的空泛话。而是在理性客观、深入系统梳理分析的前提下,针对实际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和方法。
书法批评的温度,体现在批评者对作者和现象所给予的那种强烈的爱护之心。批评的目的,绝不是无端的训斥和冷漠的破坏,批评对方,是为了帮助和促使对方做得更好,而不是扼杀对方,诋毁对方,让对方无所适从。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批评总是根于爱,充满爱的批评,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情感温度,这是很多客观存在的例子可以证明的。
批评是具有极高的难度的,这就需要批评者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很多非专业知识,此外还要有分析辨别各类问题的能力。不但要能客观理性地提出问题,还要能够清醒敏锐地给出解决问题的好的方法。因此,批评者一定要能够站在一个思想高度上看问题,把握好学术批评的几个度,那就是深度、尺度、温度和气度。
学术批评首先一定要有深度,有深度才会有学术含量。所谓学术深度,就是分析问题全面准确,评价问题理性客观,解决问题切实可行。而批评的温度则是要让被批评者和读者能够明显感受得到批评者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护和给予的未来发展的希望。感觉到这种批评是善意的,是具有建设性的。所谓批评的气度,是指要让被批评者和读者感受到批评者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和宽阔的胸怀。缺乏渊博的知识,便无法准确分析问题,不能对症下药。缺乏敏锐的思想,则认识问题不能切中要害,看不到问题的实质。缺乏独到的见解,批评就会流于空泛,人云亦云,没有独特的视角。缺乏宽阔的胸怀,则会让批评显得局促、狭隘,不能跳出僵化的“小圈子”看问题。使得批评缺乏起码的包容性。
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人对批评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待批评的态度还没有达到一个应有的状态。有一些人甚至认为,批评是没用的东西,理论并不能指导实践,批评也不能推进创作的前行。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而且是大错特错的。因为自古以来,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艺术,都是一边探索实践,一边梳理总结,一边还要面对一些社会争议引发的批评。就像东汉草书盛行,赵壹写了《非草书》这样的批评文章,不但没有阻碍草书的发展,而且让后世喜爱草书者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前朝的书法现状,反而对丰富和建立古代书法理论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说理论批评没用的人,大多都是一些惟技术论者。认为只要掌握足够好的技术,就可以写好书法。其实,具备高超的技术,仅仅是一个方面。书法还有一个“由技进道”的问题,因为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东西是不足称道的。
事实上,批评并不可怕,可怕的反倒是缺乏客观务实、见解独到、充满真诚的批评。真正的批评,既不是一味地说好话,也不是一味地说不好。那种无原则的吹捧和无底线的贬损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学术批评。批评既不是“看人下菜碟”式的投其所好,批评也不是颐指气使般的“上纲上线”。批评应当是告诉人们某一作品某一现象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除此之外,还要让人明白如何纠正和改进。
中国书法在进入新时代长达40年左右的漫长时段里,人们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理论探讨上,都曾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的产生,批评从来都没有缺席。
比如在“文革”结束,书法刚刚进入复苏期,那时候的书法展览,我们所能看到的大多是些对唐楷和汉碑的简单临摹作品,还有很多模仿时人的东西,几乎很少能够看到深入学习古人经典的好作品。我们批评“老干部体”,就是针对这一特殊现象的。
后来思想进一步解放,伴随着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出现了“流行书法”和“现代书法”等等,一开始大家觉得这些都很新鲜,但看久了又觉得所存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缺乏技术含量。于是,批评家们又针对“现代书法”和“流行书法”展开批评。后来又出现了“跟风现象”和“形式制作”泛滥现象,人们又对此展开批评。再后来又出现政府官员大量涌入书法家协会担任各种职务的现象,于是人们又对书法界的这种“官本位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批评。
从开展的每一轮批评来看,实质上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种矫枉纠弊、激浊扬清的作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缺乏批评的监督,当代书法和当代书坛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们从目前的书法现状来看,至少在“回归传统”以后,书法人的基础功夫越来越扎实了。这与以往一味强调“创新”时的风气截然不同。在基础没有夯实的前提下,所谓的创新,从根本上缺乏起码的技术含量和综合修养上的长期积累,那些作品根本是站不住脚的,只会流于昙花一现,经不住历史的考验。
因为真正的学术批评,不仅具有温度,而且具有气度。它会在爱护和尊重被批评对象的前提下展开自己的批评。这种批评,他会对自己的批评对象给于一个基本的定位,然后经过理性客观的分析、梳理、比较、鉴别,指出优劣得失,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事实上,当一个书家真正能够被批评家所关注,并能虚心地真诚地面对批评、接受批评时,这个书家本身也就是一个很不一般的人了。所谓“厚德载物”、“德艺双馨”,能承受一切,包容一切,其内在意义自不待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