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文/图:戴云良 彝族 红河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爱美是每个民族内心的自然追求。阿者科的哈尼族人家的墙上几乎都挂着几个相框,框里放满家人的照片或明星的照片
本文为“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获奖专题和本刊特邀民族摄影人文专题传播项目之一
爱上摄影源于元阳哈尼梯田的诱惑。1998年底一个双休的日子,尚不懂摄影的我拎起单位上一台理光7相机跟随红河州机关摄协采风队伍到元阳拍摄梯田,第一次看到云涌梯田、田绕山村如诗如画的美景,更有雕刻如丝的田埂依山而建直冲云霄,如镜的梯田水面折射出蓝天白云犹如一曲天地之交响震撼到我的心灵,从此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与梯田结下不解之缘。无数次徒步元阳拍摄梯田风光,这片美丽的风景让我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在元阳梯田的拍摄中,我对开垦梯田的哈尼族逐渐产生了兴趣,被他们在这片山巅之上创造的梯田景观和农耕文化所折服。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生存模样是什么状态?他们居住的蘑菇房怎么如此自然和艺术?带着这些疑问我从对梯田景观的观看走进了哈尼人生活的观看。20年来在元阳庆口、坝达、多依树、老虎嘴、普高老寨等地往返无数次,拍摄数万张图片,但呈现出的影像终归只是美丽的表象,难以概述哈尼族生活情景。2013年初从元阳一位朋友那里得知阿者科这个哈尼族村子未通公路,保存着完整的哈尼族民居形态,让我瞬间找到了方向,连续5年的时间每次到元阳拍摄只在阿者科。其实阿者科离公路并不远,步行20分钟即到。从元阳胜村乡开车往西边走20分钟左右到牛倮村,穿过牛倮村向南而行,踏着古老的石头路,欣赏着路旁的梯田和灌木林,踩着快门的节奏余兴未尽,阿者科层叠错落的蘑菇房映入眼帘。移步左边梯田观看阿者科全貌,村子依山而建,树木依山而生、梯田依山而垦,水流依山而流,小小的村落全是古老的草顶蘑菇房,如泥土里长出的一朵朵野生蘑菇菌,自然质朴、简洁高雅,透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气质。这是哈尼族民居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是哈尼族祖先留下的遗产。
阿者科的哈尼族蘑菇房是目前元阳县保存最完整的村落,被县政府列为重点保护的古民居
阿者科的传统哈尼族民居顶层都开有飘窗,让室内更好通风透气
哈尼族蘑菇房具有较强的民族独特性,在中国民居大全里独树一帜。蘑菇房演绎着该民族的历史脉络,蕴含着该民族的宗教文化及艺术内涵,承载着该民族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这是我不断光顾阿者科的诱因。走进阿者科,村中两口用石头垒砌的水井清泉长流,这是哈尼族生活的依赖。哗哗的流水声是如歌的岁月,井边浆洗的妇女和游戏的孩子络绎不绝,水井成了村子最热闹的地方。也许是阿者科交通不便的原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该村传统蘑菇房保存较完好,到目前只有两户人家的蘑菇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的住房。蘑菇房是村民们根据对自然和风水格局的认知,依山傍水、背靠山林,以坐北向南的朝向用泥土或石块砌墙,用木材作房梁沉重支撑和造型,用茅草盖顶(呈四个钭面)建成的独特民居。蘑菇房一般建两到三层,底层用来饲养牲畜,堆放犁耙等农具;二层做火塘厨房、人员居住和会客之用;顶层做堆放粮食杂物之用。蘑菇房具有透气性好、冬暖夏凉的特点,很适宜深山之中的哈尼人居住。建于深山之间的哈尼族蘑菇房,在云雾森林和梯田的点缀之下,如镶嵌在田园之间的重彩山水画,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水牛是阿者科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梯田开垦和耕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哈尼族视为神灵而崇拜
村里有大事时,阿者科的人们都会自觉出来互相帮忙,这是一个团结友爱的民族
骡马也是阿者科村民的主要生产工具
阿者科的人崇尚自然,千百年来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共息。因此,在他们的民居堂屋里,虽大部分人家跟汉族一样置有供桌,但少有人供奉祖先牌位,他们的四季节日、生产生活、生死时刻等祭祀活动大都在神山、神树、神石、神水之间进行,这种崇拜让我觉得比寺庙里吃斋念佛之人更纯朴,更聚合天地之气。这个民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村里长老级“背玛”能以智慧的头脑,在各类祭祀场所、节日庆典和家庭里,用歌吟的方式把历史代代相传,让哈尼族的历史文化如不断的河流生生不息。
在阿者科拍摄时,我喜欢走家串户了解和记录他们的生活,同屋内烧煮的老人、妇女聊天,看挂在楼顶金黄的玉米,观土墙上像框里的照片。堂屋是一家人栖居、吃饭和会客的地方,从不熄灭的火塘暖着屋里每个角落,火塘上挂着腊肉和外观烧得发黑的煮壶,煮壶主要是用来煮肉煮茶的。没有电饭煲的年月,哈尼人就在火塘里支上铁三角架子,用铜锣锅煮饭吃,铜锣锅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深得哈尼人的喜爱,至今哈尼人还偶尔为之,品尝一下祖先的味道;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火塘拉家常,男主人抽着水烟筒,有节奏的吸水声和烟筒里飘出的烟雾让人听着舒服,看着艺术;饲养的猫狗懒懒地偎在主人的脚边,偶尔用舌头添一下主人裸着的脚背,日子在火塘边就这样静静地流淌。村里平时最多的就是留守老人和孩子,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不然靠有限的土地难得脱贫。孩子们分散在村里的三条小道上玩耍,有跳绳的、躲猫猫的、撵架的、玩小猫小狗的,我最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玩,分点糖果给他们吃,拍下他们顽皮和天真快乐的样子。
阿者科坐落在云南省元阳县胜村乡的一个斜坡上,从村头走到村尾不过十多分钟的时间。村子的海拔1880米,有耕地373亩,人均耕地0.82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1户,有乡村人口396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两千多元。阿者科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村民们沿袭着祖先的耕作方式,把梯田从山脚挖到了寨子旁边,种上有名的哈尼红谷米,每户人家都饲养有牛马和猪鸡鸭,稻田里养有少量的鱼,过着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日子,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贫穷。春天到阿者科的梯田里体验开秧门的繁忙景象,夏天触摸绿色的秧苗和树木,秋天到田间感受丰收热闹的喜悦,冬天看云海梯田水天一色的景色,阿者科的每个季节都让我尽兴而归。
古老的哈尼族蘑菇房虽然外型独特艺术,但室内过于简陋,且维修频繁,火灾隐患较大。随着乡村旅游文化的兴起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追求更好人居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蘑菇房尽管被列为保护民居,但终究要被新房取代,原有的模样必然被改变。对于这种追求美好的力量我们无可厚非,也阻挡不了,可以做的就是纪录下阿者科昨天的状态和当下发展的状态。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是当下面临的一个课题,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使之既能发挥好古民居历史文化价值的延伸作用,又能通过对古民居的修缮和环境改造让村民住得舒服,这两者之间是可以找到解决的契合点的。在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要避免迁移原住民族进行深度改造利用的错误做法,这样会导致古民居形态和文化价值的消解,因为原住民族才是古村落的精神与灵魂。
目前,像阿者科村这样保存完好的哈尼族传统民居“蘑菇房”已经寥寥无几,并随着开发利用步伐的加快正逐步消亡,终将转型成砖混结构、宽敞明亮的美丽家园。而那些曾经充满着灵性和乡愁,蕴涵着艺术与哲学的“蘑菇房”将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
村里的水井永远不会枯竭,是哈尼族生产生活的宝贵资源
过节的时候村民们都要杀猪庆喜,并用火将猪烧烤至焦黄,方煮而食之
窗里窗外的儿童
母亲出山干活去了,把孩子留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看管
阿者科哈尼人的水碾子转盘
农闲时小息一会
阿者科稻田里都种的是软红米,味香、油性好,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市场上很是畅销
阿者科的哈尼人习惯用锣锅煮饭,这种习惯由来已久。锣锅煮出的饭又香又软
为梯田祈福
中午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午饭。这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米粒,吃着踏实和满足
村外的媳妇回阿者科娘家
做饭的老母亲
村里的人伤风感冒就不用看医生打针,用自制的铁夹掇莎即可好转
与猫、狗为伴是村里孩子们最快乐的事
不管是过节或办红白喜事,阿者科的村民们都要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
放鸭的妇女
阿者科的村民每家都在田里养一窝水鸭,可帮家里增加一些收入,也可偶尔改善一下生活
母亲是阿者科的温暖,男人、孩子及村里、家里所有的事都离不开她
栽秧时节,阿者科在外打工的青壮男人们都要回家帮忙栽种,挑秧把是他们的强项
春天到来之际,阿者科的男女老少都要下田,把秧苗栽入祖先留下的梯田
哈尼族的稻田里至今很少打农药,每家都会在春季栽种时放入一些鱼苗,到秋收时节即可拿来美餐。同时,拿鱼也是村里孩子们的一大乐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