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筝协奏音诗《月歌》创作札记

时间:2024-05-20

文|房晓敏

古筝协奏音诗《月歌》创作札记

文|房晓敏

本文从“音乐创作的背景与内容和音乐素材的选择与重构”两个方面,以古筝协奏音诗《月歌》为例,详细地阐述与分析了作品的“结构、旋律、调式、节拍、速度”等,在当代广东客家筝曲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古筝 协奏音诗 月歌 创作札记

古筝协奏音诗《月歌》,是本文作者2013年应广东民族乐团委约,为古筝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而作的单乐章协奏曲。

20014年1月18日,在广东省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张列指挥、付娜独奏、广东民族乐团协奏“岭南欢歌·民族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首演。6月,岭南欢歌·民族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广东省文化厅联合出品,广东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DCD·1951;中华粤韵·广东民族乐团经典作品专辑——Ⅱ.《南国揽秀》·协奏曲专辑,中共广东省委宣传、广东省文化厅联合出品,广东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DCD·1952。12月,荣获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陕西省第二届民族器乐新作品政府奖征集评奖”三等奖。

一、音乐创作的背景与内容

“月姐歌”历史久远。相传在公元7-10世纪(唐朝),宫中一位名为月莲的妃子独自一人对月倾诉衷肠而感动了当朝的一位太监。太监放她逃至石塘村时,被石塘人救起。从此,月莲定居石塘,并将宫中的歌曲传授给村中妇女,受到当时石塘妇女的爱戴和崇拜。后人为纪念月莲,把月莲传授给村中妇女的歌曲命名为“月姐歌”。

“月姐歌”,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凡参加“月姐歌堂”活动的女人们,必须先行沐浴更衣、焚香祈祷。众人聚齐后,先要进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接月姐”(农历八月初一午夜),齐唱“接月姐”歌。然后是“迷月姐”,“月姐”则由众人推举的一位未婚女子来充当;其间有独唱、对唱、齐唱,还有边舞边唱,农历八月初五之后歌堂之间相互“斗歌”。到中秋节午夜(农历八月十五),为“送月姐”;要从歌堂一直送到石塘河边,沿途放鞭炮,把黄香勒等物品推入河中月影,众人在河畔焚香燃烛,祭祀祈祷一番。

此作以广东韶关仁化石塘村女性吟唱的“月姐歌”为音乐素材,通过“接月、迷月、送月”等音乐段落,描绘了客家女中秋时节借“月神”祭祀的意境与场景。

二、音乐素材的选择与重构

选择,即挑选;是对事物选取的决定。重构,即重新构建;是对事物结构的重新调整。该曲在“结构、旋律、调式、节拍、速度”等音乐素材的选择上,采用了重构的手法。

1、结构素材的选择与重构

依据“月姐歌堂”中“接月、迷月、送月”的三个环节和意境,加入首、尾音乐呼应的拱形结构;形成了重构的七个音乐部分(A+B+C+D+C1+B1+A1),可称之为“拱形四重主题变奏曲”。

(1)第一部分(A)——第一主题,为五乐句再现式扩充复乐段(a+b+a1+a2+a3)。第一乐句(a)为“2(乐节)+1(动机)+1(动机)”的分裂结构;第二乐句(b)为旋律反向的对比结构;第三乐句(a1))为第一乐句的震音与加花变奏;第四乐句(a2)为第三乐句的加花变奏;第五乐句(a3)为第一乐句的泛音式音色变奏。

(2)第二部分(B)——第二主题与变奏,为带引子与尾声的双乐句单乐段主题与四个变奏。引子,为两小节反复(2+2)的陈述式方整性乐句(c)。第二(B)主题,为四个乐节(2+2+2+2)组成的双乐句(4+4)方整性单乐段(d+e)。第二主题第一(B1)变奏(35-42小节),为四个乐节(2+2+2+2)组成的双乐句(4+4)方整性转调式单乐段(f+g)。第二主题第二(B2)变奏,为四个乐节(2+2+2+2)组成的双乐句(4+4)方整性转式单乐段(h+j)。第二主题第三(B3)变奏,为四个乐节(2+2+2+2)组成的双乐句(4+4)第二主题加花变奏式方整性单乐段(d1+e1)。第二主题第四(B4)变奏,为四个乐节(2+2+2+2)组成的双乐句(4+4)第二主题第二变奏加花变奏式方整性单乐段(h1+j1)。尾声,为六小节的展开式(1+1+1/2+1/2+2)非方整性扩充乐句(l)。

(3)第三部分(C)——第三主题与变奏,为带引子与尾声的三乐句扩充式单乐段主题与四个变奏。引子,为四小节陈述式方整性乐句(m)。第三(C)主题,为三乐句(4+4+4)扩充式非方整性单乐段(n+p+p1)。第三主题第一(C1)变奏,为三乐句(4+4+4)扩充式非方整性转式单乐段(q+r+r1)。第三主题第二(C2)变奏,为三乐句(4+4+4)扩充式非方整性转式单乐段(s+t+t1)。第三主题第三(C3)变奏,为第三主题加花变奏的三乐句(4+4+4)扩充式非方整性单乐段(n1+p2+p3)。第三主题第四(C4)变奏,为第三主题第一变奏加花变奏的三乐句(4+4+4)扩充式非方整性转式单乐段(q1+r2+r3)。尾声——第三主题第五(C5)变奏,为双乐句重复式(4+4)方整性单乐段(pt2+pt2)。

表一:《月歌》结构表

表二:《月歌》第一部分(A)结构表

表三:《月歌》第二部分(B)结构表

表四:《月歌》第六部分(C)结构表

表五:《月歌》第六部分(D)结构表

(4)第四部分(D)——第四主题与变奏,为展开式乐句主题与九个变奏。

第四主题,为七小节展开式不方整性乐句(w)。第四主题第一变奏(w1),为七小节展开式不方整性转调式乐句。第四主题第二变奏(w2),为七小节展开式不方整性转式乐句。第四主题第三变奏(w3),为七小节展开式不方整性转式乐句。第四主题第四变奏(w4)——第四主题的重复变奏,为七小节展开式不方整性乐句。第四主题第五变奏(w5)——第三变奏的重复变奏,为七小节展开式不方整性转式乐句。第四主题第六变奏(w6)——第三变奏的加花变奏,为七小节展开式不方整性转式乐句。第四主题第七变奏(w7)——第一变奏的加花变奏,为七小节展开式不方整性转调式乐句。第四主题第八变奏(w8),为七小节展开式不方整性转调式乐句。第四主题第九变奏(w9),为七小节展开式不方整性转调式乐句。

(5)第五部分(C1)——第三部分的缩减变奏,为第三主题的变奏六(全曲的高潮段落),是第三主题(5/8、中速小快板)节拍放大一倍与速度加快变奏(5/4、快速快板)的三乐句(4+4+4)扩充式非方整性转拍速单乐段(n1+p3+p4)。

(6)第六部分(B1)——第二部分的缩减变奏,为第二主题变奏五和变奏六(中速中板)的减速变奏(稍慢速行板)。第二主题第五变奏(B5),为第二主题的减速变奏(d2+e2)。第二主题第六变奏(B6),为第二主题第四变奏的减速变奏(h2+j2)。

(7)第七部分(A1)——第一部分的缩减变奏,为三个乐句变奏式扩充单乐段。第一乐句为“第一主题”第一乐句的移高“泛音”音色变奏;第二乐句完全再现了“第一主题”的第三乐句;第三乐句为“第一主题”第四乐句的减化“泛音”音色变奏。

2、旋律素材的选择与重构

依据“接月姐”的仪式,第一部分(A)选择与重构了同主音羽/徵交错调式的旋律素材;依据“迷月姐”的仪式,第二(B)、第三部分(C)、第四部分(D)先后选择与重构了《石榴打花》、《绣香包》、《五更鸡仔》的旋律素材;依据“送月姐”的仪式,第五(C1)、第六(B1)、第七部分(A1),逆行倒序依次选择与重构了《绣香包》、《石榴打花》及同主音羽/徵交错调式的旋律素材。七个部分旋律素材的选择现重构,形成了“A+B+C+D+C1+B1+A1”拱形旋律结构(请参照表一)。

表六:《月歌》第六部分(C1)结构表

表七:《月歌》第六部分(B1)结构表

表八:《月歌》第七部分(A1)结构表

3、调式素材的选择与重构

依据古筝的定弦与演奏之便,选择了同宫异主的“D徵、E羽、G宫、A商、B角”五声交替调式素材。乐队部分重构了异宫异主的“D与A及B商、#F羽、”及异宫同主的“E徵”五声交错与交替调式素材(请参照表一)。

4、节拍素材的选择与重构

依据“月姐歌”《石榴打花》、《绣香包》、《五更鸡仔》中“2/4、3/8+2/8”的节拍素材,将此曲的节拍重构:第一与第七部分为“2/4+3/4+4/4+5/4+4/4+3/4+2/4”不可逆行的交替节拍,第二与第六部分为“4/8+6/8”的交换节拍,第三与第五部分为“5/8与5/4” 的交换节拍,第四部分为“3/8+2/8”的交换节拍。七个部分节拍素材的选择现重构,形成了“A+B+C+D+C1+B1+A1”拱形节拍结构(请参照表一)。

5、速度素材的选择与重构

依据唐代大曲“散、慢、快、急、散”的变速结构模式(依据“月姐”为唐代宫中妃子的缘由),重构为“缓慢速庄板(第一部分:每分钟44拍)、中速中板(第二部分:每分钟88拍)、中速小快板(第三部分:每分钟108拍)、快速快板(第四与第五部分:每分钟132拍)、稍慢速行板(第六部分:每分钟66拍)、缓慢速庄板(第七部分:每分钟40拍)”的变速结构(请参照表二)。七个部分速度素材的选择现重构,形成了“A+B+C+D+C1+B1+A1”拱形速度结构(请参照表一)。

综上所述,本文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音乐内容”等音乐创作方面做了介绍;并从“结构、旋律、调式、节拍、速度”等音乐素材的选择与重构角度,做了较为详细的技术分析;供同行、专家、学者在实际创作与研究中的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