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李斯特钢琴曲《Ricordanza -"回忆"》即兴式演奏风格初探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Franz·Liszt)的《十二首超技练习曲》s.139是钢琴文献中难度最大的系列作品之一。这一系列练习曲不仅仅是演奏技巧的艰深,每一首练习曲都有需要演奏者必须掌握的不同特点。在这部练习曲集中的第九首《Ricordanza-“回忆”》中,李斯特着重突出了即兴式的演奏风格,表达了深情、温婉动人的情绪。这首练习曲也包含有大量复杂的装饰性技巧,风格华丽。所以学习演奏这首乐曲是掌握浪漫派即兴演奏艺术,学习如何含蓄深刻的表达抒情风格的优秀范例。本文从分析即兴式演奏风格的变迁开始,通过对本首作品的音乐语汇、音乐元素的分析、比较,研究如何准确地演奏本曲即兴式演奏风格。
目前,对李斯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的分析、研究较多,但多数集中于演奏技巧、乐曲分析等方面,对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演奏艺术中的即兴式风格研究还不多。李斯特、肖邦、斯克里亚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演奏家本身也是伟大的即兴演奏者,他们的创作也具有即兴式演奏风格。本文尝试从研究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即兴式演奏风格入手,希望能更加准确地在演奏中表现浪漫主义风格。
在传统的乐器表演中有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即兴演奏。这种表演形式要求演奏者既是作曲家又是乐器演奏家,伟大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弗朗兹·李斯特(Franz·Liszt)是这种表演方式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现代的演奏者不同,过去时代的乐器演奏家均擅长此道,并将此表演形式延伸至作品当中。在常见的几位作曲家,如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莫扎特,李斯特等人作品中都常见即兴华彩段落(Cadanza)。随着古典主义风格(Classical Style)的建立与巴洛克风格(Baroque Style)的消逝,新风格的驱动力量是周期性乐句,而巴洛克风格的驱动力量则是和声模进。古典主义的风格要求使音乐的发展必须服从统一性的构思,这种方式直接导致巴洛克音乐风格中的装饰性、模进性的乐句构思减少,否则会使音乐的发展趋于停滞状态。[1]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人的乐曲要求表演时必须遵守构思、曲式和演奏技巧的统一性,作曲家在创作中逐渐将即兴演奏的内容写出来,而且愈加细致。这种方式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留给演奏者即兴自由创作的空间越来越小;另一个是音乐作品逐渐出现一种全新的风格:(或者是部分或者是整体)允许即兴式的演奏-“improvisato”。李斯特在他的钢琴创作中经常标注出“improvistato”乐段,比如:乐曲《玛捷帕》的第六小节,《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五首》中的华彩乐段。这种段落都是可以供演奏者自己创作发挥以表达心中的想法、激情等等,李斯特也在这些段落中写入了自己的演奏方式。当代的演奏家多数按照李斯特已经记录下的方式演奏,即兴式演奏的方式已经比较少了。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演奏者们是相当有才华的,他们几乎个个擅长即兴演奏以及 对反复乐段进行装饰性处理。这一点从约·塞·巴赫作品中大量的装饰音与和弦数字低音的标注就可以发现。就像威拉德·帕尔默写道:“巴洛克时期,即兴添加装饰音和其他一些音符是演奏的正常步骤之一,一般学生都会这么做…如果一个演奏家在反复乐段中不添加合适的装饰音,他在人们眼中就是一个愚钝、想象力匮乏的乐者。”[2]但是发展到钢琴演奏时代,强大的演奏技艺压过了音乐表现内容。演奏者经常做一些无谓的装饰处理,用来获得廉价的掌声。这种行为总在有意无意间破坏作曲家的构思,这也是导致即兴式演奏风格没落的原因之一。当代伟大的钢琴演奏家霍洛维兹(Horowitz)、瓦洛多斯(Volodos)等人是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只有他们还是遵守即兴表演的传统,经常性的添加自己的即兴演奏。[3][4]而他们美丽的即兴演奏往往是听众长久喜爱的乐段,因为这种即兴演奏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强烈。
在《Ricordanza-“回忆”》这部作品中,两个主题都是以抒情的方式呈现,二者所表达的情绪颇为相似。主部主题相比具有更多的明朗性格,第一次出现时的音区也比副部主题更明亮。副部主题相比主部主题更加热情、更加深沉。所以,主部主题多适合以变奏的方式呈现。这部作品一开始以一段抒情的近乎倾诉式的方式呈现,经过一段即兴风格的华彩段引出了明朗动人的主部主题。主部主题经过高低音区的多次变奏呈现后,在尾声的高音声部华丽的琶音背景下趋于平静,好像动人的回忆渐渐朦胧,渐渐远去。副部主题在乐曲中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降D大调,第二次回归主调降A大调,暗示了奏鸣曲式的完美统一。所以整部作品表现了一段唯美、幸福的旧日时光,这段回忆是幸福而甜蜜的。由于这部作品的优美与代表性,所以很受听众与学习者喜爱,李斯特生前总有许多学生向他请教这部作品的奥妙,这可以从他的大师班教学记录中找到。[5]
1.即兴式风格的钢琴技巧
李斯特即兴式风格的钢琴技巧中使用最多的无疑是琶音与分解和弦,这两种钢琴技巧可以产生近似于竖琴的演奏音响。在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家心目中,对怀抱竖琴、低声吟唱的诗人形象近乎一种崇拜。肖邦在四首《叙事曲》和《夜曲》中所营造的音乐形象,或者是李斯特在乐曲《爱之梦》和《佩特拉克十四行诗》中塑造的音乐形象都具有此类特征。舒伯特在大量歌曲伴奏中也带有这种钢琴技巧。另外,李斯特在本曲中除了大量的使用这两种钢琴技巧外还频繁地使用了装饰音。装饰音这种音乐元素,适合演奏时即兴做出演奏者个性化的演奏处理。
即兴式演奏方式有两种常见的表达手法,一种是令一个主要和弦延续,包括音响上与气氛上。另外一种是突出表现几条旋律,反复的对旋律进行发展、变奏。这种方式可以使听众加强对旋律的领会、理解,作曲家又不会丢失对整部作品的控制。
2.个性化装饰性演奏手法
李斯特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经常采用一些独特的、具有个人特征的装饰性钢琴技巧。在《回忆》这部作品中,李斯特使用了两种在自己创作中常用的装饰性钢琴技巧。
(1)快速断奏和弦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中非常喜爱快速断奏和弦,这种钢琴技巧对演奏者手腕的技术要求程度很高。这种钢琴技巧主要用来表现激昂奋进的音乐情绪。李斯特曾经创作过大量的练习段落,耳熟能详的作品有《钟》、《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等。在本首作品中有一个相似的乐段,难度也非常大。这种和弦演奏方式非常具有演奏魅力,因为它的音响效果明快、绚丽,而且又是属于和弦转位,所以可以覆盖更宽广的音区令演奏效果很好。在本曲中这种演奏方式十分具有即兴性,从原位和弦飞快的转换至高音区,起到了延续和弦音响的效果。比如本曲29-31小节,这一乐段的练习方法在于两点:一、手腕要有弹性,不要僵硬;二、指法要合理。如谱例1。
(2)分解和弦琶音
分解和弦琶音在本曲中运用广泛,由于其覆盖音区比较广、演奏手法可快可慢,音量的变化便于控制,所以使用比较频繁。另外,这种手法可以模拟竖琴的演奏音响,与共鸣踏板结合适合渲染、烘托音乐气氛。如谱例2。
3.半音和弦模进的运用
半音和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李斯特喜爱使用的作曲手法,这种手法在《回忆》这部钢琴作品中被广泛的采用。和弦的半音化模进是音乐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而且半音化模进也是即兴演奏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和弦的半音化进行相较古典主义风格中的功能性和声进行会更加具有色彩性、更加“微观”,适用于表现敏感、细腻、多变的心情。所以,在即兴演奏中使用频繁,效果很好。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半音化和弦进行有时候也会应用在突出音乐的动力性上面,
比如下例10-13小节,作曲家的激情在一步步增加,如谱例3。
谱例4中的半音和弦模进使左右手分别形成两条半音模进线条,使音乐的进行更具有动力感,音乐传递出的紧张度也随之提高。
半音化和弦模进有时候也会用于表现委婉、细腻的情绪,产生的和弦效果会让听众沉浸在一种气氛里。比如下例左手低音声部的半音化和声会令听众沉浸在李斯特布置好的一种温暖的情绪中,音乐在渐趋和缓,如谱例4。
4.精巧多变的即兴式节奏处理
在《回忆》这首乐曲中,节奏型非常丰富。而且由于即兴式的装饰音型非常多,导致严谨的节拍进行非常困难。但是我们知道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即兴式的表演不意味着松散、毫无组织的音乐概念。李斯特曾经这样形容肖邦的演奏艺术,“节奏仿佛是风中摇摆的大树”。节奏的自由呼吸仿佛是风中轻摆的枝条,严谨的音乐节拍却是岿然挺立的树干。所以,必须非常严肃的对待大量装饰音型的复杂变体,演奏清楚准确的时值。比如下例中,严谨的分解和弦节奏安排,如谱例5。
在乐曲当中也有比较多的无法精确平均演奏的装饰段落,这种乐段的演奏就需要根据演奏者自身的情况来处理。相对而言,演奏者自身的技术能力、音乐处理方式的不同会形成差异性比较大的演奏效果。比如技术能力不是很强的演奏者无法弹奏的非常快速,在实际的表演中就没有必要将密集的分解和弦音符集中的过多。相反,他应该更加分散的、匀速的演奏出所有装饰性音型。遵循的原则仍然是尽量保持平稳的节拍律动,比如下例中的困难段落,如谱例6。
为了营造出即兴风格,《回忆》这部乐曲还有另一种节奏特征需要演奏者精确细致的处理。 我们注意到在变音属九和弦的支持下,李斯特需要渐快演奏和弦的分解转位音型,从八分音符的三连音开始逐步加速到非常迅捷(velocissimo)的三十二分音符的五连音。这中间经过了八分音符三连音、原始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五连音最后到达三十二分音符的五连音,音量也伴随着极为鲜明的渐强。如果演奏者能够准确细致、完美的达到李斯特的要求,这一乐段会带来令人印象深刻的即兴演奏特征。最大的难点仍然是准确的弹奏出节奏的转换以及渐快的速度。相似的乐段还有29、31和71小节。如谱例7。
5.即兴式风格的曲式特征
《回忆》这部作品是浪漫主义时期常见的带有引子与尾声的双主题奏鸣曲式。这种曲式的特点在于两个主题乐段之间可以使用技巧性装饰乐段将其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且赋予主题充分的变奏发展空间。在进行主题变奏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主题的音乐内涵充分的发掘、展示出来。同时,通过调式的频繁转换与即兴风格的主题变奏结合起来又能使乐曲的即兴风格更加强烈。如图8。
谱例4
谱例6
谱例5
谱例7
图8
浪漫主义时期被认为是钢琴的黄金年代,由于这件乐器强大而丰富的表现力许多作曲家选择了它作为主要的创作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波兰作曲家肖邦。肖邦一生只为钢琴写作音乐,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也极具即兴式演奏风格。他的玛祖卡舞曲几乎没有一次演奏是相重复的,这也是浪漫主义者的创作特征之一。即兴式演奏风格作为浪漫派音乐的表现手段应该被学习、掌握并且应用在每一次表演当中。《Ricordanza-“回忆”》这部作品是李斯特运用高超、复杂的演奏技术表达浪漫、唯美、抒情情绪的代表作品之一。正是因为这一点,这首作品收录在代表钢琴艰深技巧的《十二首超级练习曲》中就显得意义深远。华丽的技巧本身并无意义,如何超越技巧营造出音乐的意境与氛围才是演奏艺术的真谛,我想这就是这部作品想要传递出的信息。
[1]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9页
[2]威拉德·阿·帕尔默,《J·S·巴赫钢琴十二平均律曲集上》,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21页,关于装饰音部分.
[3]Vladimir·Horowitz,《Horowitz Play Liszt》。,出版社: SONY唱片(香港)有限公司,ISBN: 0886978398529.
[4]Arcadi·Volodos,《VOLODOS PLAYS LISZT》,發行公司:SONY MUSIC,2007年,产品条码:0886970650021.
[5]威廉·叶尔盖尔/德文编者,理查德·路易斯·津姆达斯英译,《弗朗茨·李斯特的钢琴大师班》,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45页,讲解《回忆》曲片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