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文|黄舒媞 图|王甦音
一根指挥棒 执着五十年
—— 2017广州新春音乐会暨胡炳旭执棒50周年庆典音乐会
文|黄舒媞 图|王甦音
“广州新春音乐会”是广州民乐乐迷们逢年必看的音乐会,是广东民族乐团举办多年的品牌活动。元宵节前夜,“2017广州新春音乐会暨胡炳旭执棒50周年庆典音乐会”隆重上演。作为羊城乐迷的老朋友、杰出指挥家、前广东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这次的新春音乐会与他执棒50周年纪念相结合,赋予了这场音乐会特殊的意义。
音乐会在一曲《春节序曲》拉开帷幕,这首乐迷朋友非常熟悉的乐曲把观众带入了节庆气氛。元宵节听传统乐曲格外暖心。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共产党员》,《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乱云飞》等曲目,在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建峰、王怡的精彩重现中,让观众回味无穷。更加出彩的是,将交响乐队与民族器乐和声腔结合的演奏形式,是胡炳旭先生对中国戏曲艺术史的一个创举。民族交响乐队的融入,改变了打击乐作为传统戏曲指挥的范式,让乐团指挥的灵魂作用同样在京剧等戏剧界凸显,也让京剧走向世界有了乐团的合作基础。当年,多部大型现代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胡炳旭都有参与创排和指挥。将中国戏曲与交响乐相融合,是胡炳旭多年来探索的思路。2006年,他曾指挥北京京剧院与德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合作,在柏林大剧院成功上演了大型京剧《梅兰芳》。北京京剧院《西施》、山西京剧院《走西口》《知音》《西安事变》、中国京剧院《丝路长城》等一系列作品都是胡炳旭的心血结晶。他用手中的指挥棒向观众、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戏曲的神韵。
从传统历史题材中挖掘素材并赋予时代的音乐语言,是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双胡琴协奏曲《楚颂》就是一例。这首创作于2014年,讲述楚王项羽与爱姬虞美人故事的作品,出自90后青年作曲李博禅,可谓当下最年轻一代作曲对经典历史题材的情感与审美解读。音乐无代沟,胡炳旭先生的指挥与演奏高度默契,将作品的丰富想象力和细腻的构思,完整精彩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精准,细致,激情,潇洒。清新柔美的主题、新颖的和声语汇与音色组合、动感激情的节奏音型,将作品中人物的勇猛征战的激烈场面以及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细腻情思,表现得淋漓酣畅。透过音乐我仿佛看到了征战的激烈、霸王别姬的沉痛、楚王乌江自刎的悲壮画卷。
男高音与乐队演绎的两首影视插曲《敢问路在何方》和《这一拜》,当年的录制正是胡炳旭先生,指挥起来更是驾轻就熟。民族交响诗《穆桂英挂帅》、民族管弦乐《迎仙客》、竹笛与乐队《乐春》等曲目的完美演奏,让观众大呼过瘾。影视金曲、梨园名段、民族管弦乐,京剧名角、民族音乐家、歌手齐聚一堂,让这场元宵节音乐会俨然像是一场音乐“春晚”。
音乐会尾声,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胡炳旭先生几度返场,他跟观众说,自己的一口牙全坏了还没来得及修补,感谢的话也说不清了,还是用音乐来致谢吧。一曲用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演奏的《波尔卡》响起,让观众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年近古稀,风度依旧,魅力十足,这就是可亲可敬的胡炳旭先生。
“从1966年第一次拿起指挥棒就干到了现在。”是啊,50年的指挥生涯是由无数场音乐会以及无数次与乐团的排练缔结而成。指挥统筹着乐团,需要以艺术能力服众,更需要以德服人,以德树立口碑和威信。胡炳旭先生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
指挥是乐团的灵魂。胡炳旭先生与广东民族乐团之间的深厚情感不是一场音乐会能够概括的。2001年胡炳旭先生应邀担任时为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首席常任指挥,他和团长陈佐辉先生将这支以演奏广东音乐为主和为歌舞伴奏的小乐队,打造成编制齐全、能演奏国内外优秀作品、具有独立建制的现代民族管弦乐团,也是全国最具有实力的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团体之一。2008年,他率领广东民族乐团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暨德国、瑞士、比利时、捷克等国巡演,该团步入全国一级职业民族乐团行列。
音乐会结束之际,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先生向胡炳旭先生献上了鲜花,他激动地说:“感谢胡炳旭先生一直以来对广东民族乐团艺术发展的呕心沥血,带领着乐团跨越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今晚的音乐会,广东民族乐团的所有演奏家是怀着感恩之心去完成每一个音符的,祝愿胡炳旭先生永远健康长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