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文|黄舒媞
听“渔歌里说”
文|黄舒媞
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剧场上演了一场特别的专场——《“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渔歌里说”,初看这个名字就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立马出现了无数个跟渔歌有关的画面。一个“说”字让人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说起渔歌我并不陌生,曾几次去到海边采风,我作曲的那首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的歌曲《春满渔村》,便是运用渔歌素材创作的。渔民唱渔歌,这种类似原生态的演出来到了广州,走进了剧场。
演出在配乐诗《海上疍家人》中拉开序幕,第一篇章《海·风》,第二篇章《海·月》,第三篇章《海·阳》,尾声《渔民心向共产党》。运用渔歌素材创作的经典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旋律作为配乐诗的背景音乐和篇章间的衔接贯穿全场,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沿着这条脉络,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反映渔家生活的艺术史诗。“辩歌”、“送兄出海”、“织网谣”、“咸茶歌”、“娶新娘”等十几首原汁原味的最具代表性的渔歌一一呈现。歌声里,男人们诉说着出海前的离别和造船摇艇捕鱼的艰辛;渔家姑娘们诉说纺线织网的日常劳作;渔家青年在诉说婚嫁恋曲幸福生活;渔家老人们诉说着共产党让他们脱离了漂泊无定的水居,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二中提到:“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那个时候渔民居于船上,结婚时,娘家人用船送新娘出嫁,新娘的舅舅划船,当男女双方的船靠近,新娘纵身一跃,跳至新郎的船上,仪式告成。这是当晚演出的《娶新娘》再现的情景,给人印象深刻。《丰收归航》唱到“海水涌来绿苍苍,眺开湾外三领帆,眺开湾外六片浆,阿妹睇着心头松”,朴实简单的语言把观众带入画面,面对茫茫大海出海捕鱼的生死难料,在岸边等待的阿妹看见有船远远驶来,知道是亲人平安回来,心头的石头顿时放下。渔民们就是这样用最生活的表演最朴素的语言和毫无修饰的声音,唱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参与演出的每一位演员都是地地道道的海边渔民,他们来自汕尾市城区新港渔歌队。这支渔歌队成立于1958年,自发组成,口口相传,一代传一代,到目前已有老中青少四代近百人。演出中年长者已80多岁,年少者仅有12岁.有一家七口人同在台上演唱的,也有三代同台的。渔歌队曾于1958年、1960年好1978年三次来广州演出,这次是第四次,时隔近四十年!与之前不同的是,前三次演出是一两个节目,这次是以渔歌专场形式。演员徐圆目、庞美英曾于1978年到广州演出“汕尾渔歌”,留下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与她们握手合影的珍贵照片,当年的姑娘现已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阿妈。抚今追昔,激动不已,她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疍家渔民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感谢共产党。”没有接受过任何的艺术专业训练,没有经过任何商业化的包装,歌声竟如此好听动人,表演竟那般自然大方,靠的不仅仅是满腔的热情,更是渔家人骨子里天生就有的歌唱细胞和渔歌队中几代人的坚持引领。
汕尾渔歌有众多的曲目搬上舞台,当地音乐人的坚持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音乐人坚持采风、挖掘、记谱、整理和录音,对原汁原味的渔歌进行艺术提炼、加工和整合,才能让渔歌以曲谱和音响的形式得以留存。多年来,渔歌队一直坚守传唱渔歌,为传承汕尾渔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当地有关部门对渔歌也相当重视。2006年汕尾渔歌被列入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的榜样示范力量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渔歌的队伍当中。
在广州看一场高大上的音乐会也许不难,但看一场原生态的演出不太容易。平台的搭建让我们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有幸看到了这场渔歌专场,透过演出,我们能看到总有一些热爱民间艺术的人和相关的组织机构为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遗余力。作为本场演出的主办方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一直在呼吁和努力,尽管困难重重挫折不断,依然坚守,不忘初心。省民协在渔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上做出了大量工作,不断提供展示的平台,如2009年曾带着汕尾渔歌赴澳门参加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演出,定期举行广东省民歌大赛、民歌花会等。与此同时,省民协还给予了渔歌队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一直在支持着这支队伍前行。为了这次渔歌专场的演出,省民协从五年前就开始策划和申请,在有限的经费下他们把这场渔歌专场做到了最好,下一步他们希望能通过努力将渔歌带去北京。一场渔歌专场演出,不仅让外界知道了广东有着这么好听的民歌,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更多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和魂,是我们应该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精神血脉。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到人民中去”,聆听了***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结合到自身的创作实践,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要热爱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扎根生活,从人民中吸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为人民创作更多的作品。
“渔歌里说”渔歌专场演出让我看到了渔民们世世代代鲜活的生存状态,人民缔造的文化艺术让人感动。走进广州的剧场是渔歌走出渔村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正如许多专家学者看后所说:“汕尾渔歌是一座丰富的民俗音乐宝库,应该进一步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并将其推向更高更广的舞台”。我们期待汕尾渔歌拥有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人认识她的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