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的 声望构建及提升路径

时间:2024-05-20

易婧 李苒

电影奖项代表了电影文化中的一种文化货币形式,即詹姆斯·F·英格利希(James F English)在受到布尔迪厄对象征资本的考察的启发而撰写的专著《声望经济》中提出的“声望经济”的效果与价值[1],通过这个价值增值的平台和“文化空间的中间地带”,促进文化资本①和非文化资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电影奖就是通过颁发各种奖项、嘉奖影人影片、举办颁奖典礼、设置议程、制造媒体热议度、拓展国际业务等扩大声望、增加能见度、提高影响力,从而创造文化资本与声誉资本。

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后文简称“双奖”)在发展过程中扩展了其内涵,从文化评奖活动演化为集电影评奖颁奖、影片展映、市场交易、新人扶持、学术研讨、文艺演出和国际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尽管增加了节展的活动议程,但其最重要的环节仍是评奖,也是其价值导向之所在。因此本论文的探讨对象即国际电影奖项,尤其是表彰型电影奖项;并从典型的电影奖中提炼并阐释典型经验和启示意义,总结组织和评选机制,研究分析基本规律和突出特色,发掘创新发展方向。通过总结各国与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地位类似的表彰型电影奖项的组织和发展经验,借“他山之石”,为中国电影“双奖”的声望构建及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一、功能目标定位明确,传递品牌核心价值

明确功能及目标定位,是电影奖在众多文化奖项中保有核心竞争力、确立品牌价值的重要原因,并将品牌核心价值有效传递的重要机理。表彰型电影奖是各国家和地区对年度电影成就的评价、认可和奖励,是电影和电影人的艺术价值对于电影艺术文化界的贡献的一种正式的、仪式性的官方认可和表彰。

根据评奖模式可将国际主流表彰型电影奖项分为五类:一是作为国家行为的国家电影最高奖,主要由国家文化和电影管理机构组织授予。如中国电影华表奖以及得到法国文化部支持的法国电影凯撒奖,这类奖往往被称为“国家电影奖”;二是行业、学会、工会、电影学院等来自电影行业专家和专业人士的嘉奖,可称之为“专家奖”和“学院奖”。如英国电影学院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等;三是来自影评人、记者协会等电影行业相关人士肯定的“影评人奖”“评论协会奖”,如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四是发出和传达观众声音的“观众奖”,如中国的大众电影百花奖、印度电影观众奖等;五是新闻报社等媒体颁发的“媒体奖”,如日本电影旬报奖、日本电影蓝丝带奖等。由于评奖模式的不同,各个电影奖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目标设置。此外,各电影奖基于不同的发展环境,根据产业和市场需求,明确不同的功能定位,确定运作机制和组织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评奖体系。

尽管电影奖不如国际电影节的“赛道”拥挤,也没有所谓的“首映”“日历”“A类互斥”等区分问题,因为不用争夺首映权,因此各大电影奖相互之间的竞争亦没有那么强烈。然而如英格利希的发现,由于电影节激增,每年颁发的电影奖项的数量已远超过了每年全世界生产的电影长片的数量,文化世界已经因奖项而过度饱和。[2]在奖项激增的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电影奖也面临着观众、媒体、影迷、影人流失的问题。就如韩国青龙电影奖尽管不像如大钟奖此类政府主办的“国家电影奖”一样可以获得最顶级的资源。然而作为报社主办的观众投票和专家意见结合的观众奖,青龙奖区别于追求其它商业导向、以票房成绩为准绳的电影奖,坚持以电影艺术成就为最高标准,并配合公正、透明的评审流程和评审结果登报公开,成为了近年来韩国最受关注也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

中国电影“双奖”在其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与标杆性;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文艺理念、文艺实践与文艺意愿”[3],而“寻找和吸纳能够传承中国优良文化、体现中国美学精神和审美价值的优质影人与影片是扩大‘声望流量’、实现‘声望存量’增殖的重要动力”[4]。因此应以其所具有的中国特色的“独特性与超越性”为基本点,以人民性为出发点,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美学精神为立足点,结合中国电影事业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内在需求,“在积极创新文化品牌的同时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力量”[5]。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赋予中国电影“双奖”新气象、新作为、新思路、新提升、新境界,从而“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6],“对内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对外担当起时代重任,为世界文明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7]。

二、评审规则规范严谨,权威公正提升公信力

规范严谨、公开透明的评审规则是电影奖保证权威性、公正性的前提。如刘正山所言:“电影艺术评奖,首要的是保证‘程序正义’,即通过合理设计评奖机制,以保证评奖结果的公信力”[8]。各大电影奖的主办方也都在寻求革新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电影艺术评价标准。如已举办75届的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s)为回应公众对其提名缺乏多样性等质疑,英国电影学院在2020年颁奖典礼结束后进行了為期7个月的深入、细致的奖项审查,广泛吸取多方建议,并于2020年9月24日公布了对其投票、会员多样性和评审流程等进行的多达120多项的修改。包括改革会员制度,增加“杰出英国电影奖”(Outstanding British Film)的提名数量,改革投票制度,引入更多的陪审团投票等[9],并将修改细则向公众公开。

作为一个电影奖中国际影响力和声誉极高的老牌国际电影奖项,英国电影学院奖仍保持自省、自觉,对随着时代发展已不合时宜的评审规则进行修改完善。奖项设置方面,表演和导演类奖项都更新了主要规则,如将提名名额从5个增加到6个,以解决表演类奖项缺乏多样性以及导演类奖项一直缺乏女性导演的问题。由于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授奖对象是在英国境内上映的所有影片,不限国籍,因此“杰出英国电影奖”这项关注本国电影的奖项就尤为重要。改革中这项奖项的提名数量从6个增加到10个,而这10部被提名的电影会在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年度电影颁奖典礼上分别进行展示,目的在于为英国多元文化人才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10]此外,投票机制改革还将所有奖项的投票都设置为三轮投票。因为此前个别奖项是由各分会来抉择获奖者,而现在第三轮投票将由所有会员投票,这样做是为了“扩大所有参赛影片的观看人数,确保学院会员有更长的时间来观看和考虑更多的影片,并为所有参赛影片创造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11]。尤其对于“杰出英国电影奖”此类嘉奖本国优秀作品的奖项来说,从分会投票改为全体会员投票即是增加英国本土电影接触到更广泛的观众群的机会。

2015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即:“通过改革,使奖项设置更加科学,评奖数量更加合理,评奖标准更加严格,评奖程序更加规范,监督保障措施更加完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对文艺工作者的激励更加有力,对创作生产的导向更加鲜明,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12]。中国电影金鸡奖设立41年、大众电影百花奖设立60年以来,“双奖”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在政治、社会、文化、艺术、产业、国际等多个维度彰显了独特价值,发挥了重要功能”并“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理论支撑与平台支持”[13]。在新时代,面向文化强国和电影强国建设的发展目标,适应全球电影发展的新形势,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倡议,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开展了关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研究”的相关工作。从历史沿革、评奖主体和机制、获奖人物及作品、行业成果和社会效益,节展工作和国际借鉴等多面向、多维度、多视角对“双奖”工作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分析和研究,成果将以研究专著和资料汇编等形式出版。但该研究对于中国电影艺术综合评价体系或者说系统性、全面性的中国电影评奖的价值标准、评选规范、举办效果评价、声誉及影响力评价等涉及较少。这是中国电影奖项和节展研究未来的思考空间,也是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奖项的发展和进步应作出的智慧贡献:即如何构建系统的、明确的、可持续的、国际性的并且科学、客观、公正的中国特色文艺评价标准体系,以从制度和规则上进一步提升电影评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电影奖项资质认证,节奖联动吸引流量

目前国际范围内国际制片人协会(FIAPF)制定的对国际电影节进行ABCD四类分类的标准,是受到普遍认可的认证标准。然而这一标准的评价和认证分类体系频受质疑,因为有很多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地位更重要、更有影响力、更具知名度的电影节并未获得FIAPF认可,不在上述四类电影节名单中。因此,还有其它同样具有公信力的行业标准对全年浩如烟海的电影节进行资质认证(Qualifying)。如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欧洲电影奖、加拿大银幕奖、澳大利亚影视艺术学院奖等都授予一定数量和范围的电影节以资质认证。

奥斯卡奖资质是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认可的,获得特定电影节某几个奖项的获奖者可拥有奥斯卡奖报名资格的一种电影节/奖身份。这些电影节/奖就被称为奥斯卡资质认证电影节/奖(Academy Award Qualifying Festival/Awards)。这些电影节/奖大多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影响力、资历和知名度。为保证其质量和声誉,每年奥斯卡奖还会对名单进行调整。2020年,第92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共认证了207个电影节或电影奖,而2022年,第94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仅认证了127个电影节(奖)。[14]资质认证体系中既有戛纳、柏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这样顶级的国际电影节;也有西班牙锡切斯国际奇幻电影节、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动漫电影节、加拿大渥太华国际动画节等类型电影节;还有德国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挪威短片电影节等专门类的短片电影节;更多的是如开罗、希洪、奥斯汀、利兹电影节等类品质较高的综合性国际电影节。该项认证也被称为是“直通奥斯卡的资格奖”[15],可为电影节/奖本身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和流量。通过资质认证体系,奥斯卡构建了一个全球电影奖评价层级,该层级的顶端就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打造的“奥斯卡”这一文化标志,而“奥斯卡”这一资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好莱坞评价体系中评价和衡量电影质量的制度化标准。

有大奖资质“加持”的电影节,通常就有了品质的保证,在业界内通常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口碑。能获得多个大奖资质认可的电影节,也愈体现其含金量。而极少电影节能同时集几大“王牌”于一身,即获得多个奖项的资质认证,因此也辅证了这些电影节的声誉和公信力。而电影奖通过对各大国际电影节进行资质认证,也提高了其本身在国际范围内的能见度、关注度和影响力。

四、国际化拓展进取,着力提升国际声望

颁发国际奖项、移植奖项模式、举办海外颁奖仪式、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是电影奖提高国际声望及影响力、拓展国际化路径的四种主要路径。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方式是设立和颁发国际奖项。在主要奖项外另设有如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外语片等单项奖项关涉国际电影作品,如奥斯卡奖中的“最佳国际影片奖”(原最佳外语片奖),法国凯撒奖的最佳外国电影奖和凯撒荣誉奖(César d’Honneur)①,西班牙戈雅奖所颁发的最佳欧洲电影和最佳伊比利亚-美洲电影这两项国际奖项等。除了嘉奖优秀外国影片,戈雅奖还会颁发给在西班牙制作和出品的影片中出演并获国际瞩目的国际影人影星,如澳大利亚籍女演员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法国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美国男演员维果·莫特森(Viggo Mortensen)及墨西哥女演员萨尔玛·海耶克(Salma Hayek)等都获得过西班牙戈雅奖。

第二种拓展方式是对于电影奖本体的海外复制或移植,可称为是复制国际分身。如奥斯卡金像奖模式——即行业公投式电影奖,绝大多数评委是电影行业的业内人士,通过业界一人一票的大规模投票决定获奖名单——在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移植并得到了发展延续。日本电影学院奖(Japan Academy Prize)的主办方是“日本电影学院奖协会”。该協会是1978年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正式许可下成立的,因此,日本电影学院奖也被称为是“日本奥斯卡”。而香港电影金像奖更是不避讳与奥斯卡金像奖同名,其组织架构和投票机制也基本与奥斯卡一致,均采用同行投票的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金像奖之于香港“荷里活”就如同奥斯卡之于美国“好莱坞”,在激活产业、推动工业和美学探索、明星制造、引领风尚、文化表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种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方式是在海外举办颁奖庆典。有“印度奥斯卡”之称的印度国际电影学院奖(International Indian Film Academy Awards, IIFA),也被称为“宝莱坞颁奖典礼”,创始于2000年,是国际上最大的宝莱坞庆祝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至今已举办了21届①。IIFA奖的奖项授予对象是印度电影和电影人,但与绝大多数本土电影奖不同的是,印度国际电影学院奖的主办场地并非在印度本国。其每年一度的盛典均在印度以外的世界各大城市举行,如英国伦敦、西班牙马德里、南非约翰内斯堡、迪拜、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澳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等,均得到当地政府、官员、市民、影迷和粉丝等的热烈支持。IIFA奖由宝莱坞电影的全球粉丝在互联网上为印度电影和电影人投票,主要目的是将印地语电影和印度文化推广至世界各地,同时寻求与主办国的各方面交流与合作,通过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贸易、文化、跨境投资和电影合作制作,建立一个对印度和东道国都有利的平台。[16]正是因为宝莱坞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和全球观众中与日俱增的接受度和喜爱度,让本土电影奖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印度电影和电影人也通过IIFA奖这个国际平台在世界各大城市绽放星光。

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是电影奖纷纷踏上的第四条拓展之路。如表彰印度印地语电影业的艺术和技术成就的一项著名奖项——印度电影观众奖(Filmfare Awards)。该奖项由印度最大的传媒集团时代集团(The Times Group)旗下的Filmfare杂志于1954年首次推出。除了印度电影观众奖本体外,近年来还扩散了多项衍生奖项,如Filmfare孟加拉奖(Filmfare Awards Bangla)、Filmfare马拉地奖(Filmfare Marathi Awards)、Filmfare旁遮普电影奖(Filmfare Punjabi Awards)、Filmfare南方电影奖(Filmfare South Awards)、Filmfare东部奖(Filmfare East Awards)、Filmfare OTT奖(Filmfare OTT Awards)、Filmfare电影短片奖(Filmfare Short Film Awards)等,衍生出了覆盖各地域、多类型的印度电影观众奖系列。在整个年度以“印度电影观众奖”的集体形象分时段地、密集地、多渠道、多口径地在媒体和公众前依次亮相。

此前金鸡奖评的都是国内的影片、影人,因此国际影响力和声誉提升受限。尽管国外媒体对于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报道和关注并不少,甚至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综艺》(Variety)、《银幕日报》(Screen Daily)和好莱坞报道(Hollywood Reporter)等国外较为权威的电影专业媒体都对“双奖”进行过为数不少的专题报道。但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各类电影节和电影奖均未取得与中国电影大国相匹配的地位。而“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设立以及在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首次亮相,是新时代中国电影奖项的全新定位,是在保持中国电影节/奖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中国作为世界领先的电影大国的国际地位,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权和文化主体性。金鸡奖“最佳外语片”以竞赛、评奖的方式让立足本土的国内电影奖成为了开放合作的国际舞台,不仅可以“引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国优秀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公映,提供为国际选片人、片商等开展交易合作的平台;也会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重要门户,要“走向世界”就要让“中国影像……利用好国际电影节展这一窗口,重建中国电影的民族性和世界性”[17],以促进人文交流合作,传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探索全球电影节/奖系统中的“中国道路”,不断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结语

电影奖是文化资本的一种传达方式,传递了关于审美评判、艺术价值、评价标准与象征性资本的艺术声望和名誉认证。作为一种客观化的象征资本,电影奖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嘉奖优秀影片、影人、促进电影创作和生产、创造文化标准、产生价值引导等作用。在全球电影节/奖系统中,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还需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增强品牌力量、提升奖项公信力、促进节奖联动并开拓国际化新路径,从而增加能见度、可视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国际声望。

参考文献:

[1][2]ENGLISH,James F.,The Economy of Prestige:Prizes,Awards,and the Circulation of Cultural Valu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323-325.

[3]胡智锋,徐梁.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研究:特征、历程与价值[ J ].电影艺术,2022(01):50-57.

[4]李苒,李佳仪,丁幼晗.声望体系与话语建构:中国电影金鸡奖与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品牌化路径[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02):75-81.

[5]李明昱,饶曙光.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文化品牌的转型与信任建立[ J ].电影艺术,2022(01):58-64.

[6]***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EB/OL].(2021-06-01)[2022-02-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6/01/c_1127517461.htm.

[7]侯光明,李晓昀,杜若飞.传承中华优秀思想文化引领中国电影国际传播[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No.182(02):

82-88.

[8]刘正山.国际电影评奖投票规则比较研究[ J ].电影艺术,2018(03):151-155.

[9][10][11]Bafta.org.“BAFTA unveils new steering group to conduct wide-ranging review of its membership, nominations and voting processes”.[EB/OL].(2020-05-12)[2021-08-03]https://www.bafta.org/media-centre/press-releases/Awards-review-steering-group-2020.

[1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EB/OL].(2015-12-28)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28/content_5028568.htm.

[13]胡智锋,王廷轩.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的价值与功能[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01):4-12.

[14]94th ACADEMY Awards SHORT FILMS QUALIFYING FESTIVAL LIST.[EB/OL].[2022-03-12]https://www.oscars.org/sites/oscars/files/94aa_short_festivals.pdf.

[15]近300部作品在這个直通奥斯卡的短片节上限时观看.[EB/OL].(2020-06-22)[2021-08-07]https://mp.weixin.qq.com/s/gW9I0oCH1WwtC4XW8MXXig.

[16]参阅IIFA奖官方网站:https://www.iifa.com/home.

[17]李苒,李佳仪.电影节、国际传播与世界性:对跨文化语境下中国电影传播策略的反思[ J ].电影评介,2021(07):15-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