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熊仁国 张银柱
《十七岁的单车》描写了农村的男孩小贵到北京打工的故事。小贵的第一份工作是快递公司的送货员,公司发给他一辆单车。等他挣够了600元,单车就属于他了,小贵成为了新时代的骆驼祥子。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城市快递公司对于农村打工者的面试。镜头中不断出现一个个质朴单纯的脸庞,观众无法看见面试者的脸,但是可以通过的他们的声音,感觉到他们的冷漠和嫌弃。这些来城市打工的农村人对于城市是好奇的也是迷惑的,他们基本不了解什么是快递,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只是单纯的认为,城市比农村好,城里人比农村人好。他们带着由心而生的难以抑制的热情对上的却是城市人的冷屁股。
一、 意象的符号化表达
影片中没有直接地表现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其中出现了多种意象来暗指城市的生活以及城乡之间的矛盾。最重要的,单车。电影的名字叫《十七岁的单车》,整个故事也围绕城市展开,在影片中,单车绝非物理意义上的单车。
首先,它指代了一种生活方式。影片开头,快递公司给每一个农村来的打工者都发了一辆单车,从此他们从农村人变成了城市里的快递员。对于打工者来说,单车是进入城市的标志和人生的转折。在具体到小贵身上,小贵对于单车的爱惜程度高于其他人,他每天将车擦得发亮还在车上做记号。为了单车和会计争吵,为了单车打架,因为丢了单车而失魂落魄。这里体现出,小贵想要融入城市的渴望尤为强烈。对于小贵来说,拥有单车就以为拥有在城市中生活的本钱。在单车丢失后,小贵想的不是去寻找一份别的工作,而是一定要留在快递公司,甚至不惜跑遍北京城把自己的单车找回来。这也体现出小贵对于城市生活认知的偏差,其他的工作不能代表城市生活只有他的单车可以。后来,杂货店的老板借给小贵一个破旧的单车,对于这个单车,小贵很不满意。他已经适应了自己的单车,无法再驾驭这个单车。曾经的单车他精心对待,但是现在的单车它却丢在路旁,宁愿自己跑着去送快递。这里导演用小贵的单车来代表现在的城市的生活,用破旧的单车代表过去的农村的生活,小贵适应的不仅是单车还有城市中的生活。他想要学习城里人生活的习惯,例如刷牙、抽烟,他已经失去了重新作为一个农村人的能力,但可悲的是城市却还没有适应他。
其次,对于单车的态度反映出了社会的差异。与单车关系最紧密的两个人是小贵和小坚。两人都很喜欢单车,对于小贵来说单车是生活的依靠,但是对于小坚来说,单车是一个爱好也是一个面子。单车在小坚的生活圈中,暗示了一种能力一种气概。拥有单车时,小坚自信地去追潇潇,潇潇也成了他的女朋友。可是单车没有了,他仿佛没有了资本,潇潇也被另一个车技很好的男孩追去了。小坚去找小贵要车,带上兄弟把小贵一顿暴打,小贵死死抱着车,疯狂的哀嚎。最后两人商定,共用一辆车,一人骑一天。导演将两人换车的这一部分镜头拍的十分唯美,整个画面呈现出平静友善的气氛,与之前两人的针锋相对大有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勾勒了一幅城市人和农村人和谐相处的画面,仿佛小贵已经和城里人交上朋友了,但是这幅画面被其他男孩的暴行打破。小坚打了潇潇现任的男朋友,偏偏小坚在这时来交接车,男孩误以为小贵是小坚的同伙,对他一顿暴打,之后还砸烂小坚的单车,任凭小坚苦苦哀求,男孩始终在对单车释放着他的戾气。单车一点点被砸碎,小坚的希望也一点点被砸碎,小坚在城里的生活也一点点被砸碎。在之前,小贵对于任何自己身体上的暴行都没有反抗过,但是这一次他攻击了男孩。他只是想救下单车,救下最后一丝生存的希望。小坚意识到自己再也追不回潇潇的时候,他放弃了单车。这也体现出两人对于单车看法本质上的不同,虽然两人都很喜欢车但是小坚重视的只是单车带给生活的快感,但是小贵把单车当成生活的全部。导演通过两人对单车这一意象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城里人和农村人生活的差异,哪怕是和最底层的城里人的差异。
17岁是一个符号,它指代的是所有青春、懵懂、心怀憧憬的年轻人。17岁的少年还无法准确认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17岁的少年相信仅凭一辆单车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出身。17岁的梦想最单纯、最强烈。导演着眼于17岁的少年符合农村人初次进城打工的年龄,也用17岁梦想的破碎反衬农村人融入城市的困难以及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的巨大。通过意象的符号设置来寄托情感比直接用语言表达情感更加生动具体。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使情感的表达更为深入,观众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二、 人物形象的塑造
《十七岁的单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传神的,无论是农村来的小贵、偷穿衣服的保姆红琴甚至杂货店的老板,每一个人物都有自身的情感线索。人物之间的交集并不多,看似平行的线索实则反映了同一个关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矛盾的主题。
来城市打工的农村人对于城市中一切有骨子里的谦卑和羡慕。小贵这一形象将刚进城的17岁少年所拥有的愣头愣脑、勤奋肯干、惊喜而又迷茫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影片中最具黑色幽默特征的情节在于,小贵去洗浴中心送快递,莫名其妙地“被洗澡”。第一次过旋转门的小贵,不知道怎么出来在门里转了好几圈。他只知道要找张先生,之后发生的一切完全超出他的认知。张先生是洗浴中心的经理,服务员却误以为是其中的男宾,所以小贵莫名其妙地“被服务”“被洗澡”。在被服务人员要钱的时候,他解释不清这个误会也付不起洗澡的费用,只能用最简单的逃跑来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将农村人的木讷和无助准确地刻画出来,他们完全按照城里人的指示做事情,以为服从命令就可以在城里生活,但是这毫无意义的服从只能引来城里人的嘲讽和嫌弃。虽然杂货店老板羡慕小贵送快递总是出入高档场所,但实际上小贵从来没有真正融入过。
影片中的一个俯视镜头颇有意味,小贵站在洗浴中心的大厅东张西望,他完全不知道张先生是谁,该去哪里找,周围的一切都是新奇的。通过俯视镜头,感受出了小贵的渺小和大厅的气势磅礴,周围形色匆匆的人们和小贵孤独的伫立,这两个地方的对比都凸显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
小贵的单车被偷了,他跑遍整个北京城也要找回来,这就是城里所说的“轴”。“轴”是一种倔强和坚持的表现。小贵要找回的不仅是单车更重要的是他在城市生活的凭证。在这一部分,影片运用了长镜头,首先镜头面对的是北京宽阔的马路上无数骑单车的人们,车轮快速的滚动,暗示小贵寻找单车的困难。其次,镜头中出现了许多骑单车拉货的工人,他们瘦小的身躯拉着重重的货,卖力地骑着。之后的画面很有寓意,导演将镜头集中着其中一个拉货人的身上,他推着车后边拉着一个高高的柜子,后面还有两人扶。可是三个人都无法扶稳柜子,柜子最终还是倒在地上。这一情节也暗示了,单车并不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标准,又高又重的柜子代表的是农村人进城要承担的压力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负荷。最后,镜头集中到了小贵身上,背景依然是穿梭的人们和车辆,小贵就在这巨大忙碌的城市中寻找着。整个镜头连贯顺畅,一气呵成,这一部分小贵的镜头都是中景全景,表现他个人在城市中的渺小和迷失。影片中多次运用这种手法,骑单车的时候也是将小贵放在茫茫的人群中,这种画面呈现出一种压抑感,纵然小贵骑得很努力速度很快,但是依然无法摆脱来自城市对于农村人的压力。
杂货店的老板和小贵一样来自农村,他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从墙上的小缝偷看城市里的女孩。他的偷看没有窥私的意味,而是满满的羡慕。他向往城里人的生活,不明白城里人为什么成天都没个笑脸。可惜他不了解仅仅一墙之隔的城里的生活,他所想象的城里人的生活就是喝糖水、吃排骨面。杂货店老板是一个中年男子,他和17岁的小贵不同,已经在城市里生活了很久,可是却依然没有真正了解城里人的生活。他每天期待着高跟鞋的声音,因为那就是城里人来买东西了。杂货店老板是长期寄居在城市的农村人的代表,他的生活体现出无论在城市中居住多少年,还是不能融入城市的生活。而他教育小贵的那一句“关键你不能让人看出你是外地人”更体现出,农村人只能在城市中努力维持着自己虚伪的自尊。
红琴是电影中戏份很少但是转型最大的角色。红琴就是被杂货店老板天天窥探的“城里人”,但实际上她只是给城里人打工的小保姆。趁主人不在的时候,她常常偷偷换上主人的衣服和高跟鞋,伪装成城里人。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她会1个小时就换一套衣服,因为对于她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只能在有限时间内贪婪地享有。红琴的角色告诉观众,城里人和农村人在外表上其实没有差别,穿上城里人的衣服和高跟鞋,她就是城里人。这样的事实更显得,农村与城市之间差异的悲哀。红琴最后被主人发现了,她“城里人”的生活也瞬间结束了。
小贵、红琴、杂货店老板这三个形象的塑造,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农村人对于城里人的艳羡。他们努力工作,费尽心思伪装都输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城里人。在城里人面前,农村人仿佛天生就是自卑的,这不仅来自于来自城里人的歧视更来自于农村人自己心里。
结语
《十七岁的单车》虽然是一部青春电影,但是整个电影却弥漫着一股未老先衰的味道。在小贵的脸上很少能看到少年的青春和活力,更多的是为生活所迫的坚强和无奈。影片的人物选取十分有代表性,通过几个人物的塑造表现了农民工的众生相。进城几乎是农村人与生俱来的渴望,从建国初期就有农民进城打工的热潮,现在农民工也是中国最大数量的流动人口。这些农民工做着最脏最苦最累的工作,只是希望能在城市奋斗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家。影片将农村人对城市的憧憬对城里人的羡慕表现得淋漓尽致。单车是影片中最重要的符号,它代表了城市生活,代表了城里人的身份认同,代表了农村人的梦想。影片围绕单车展开,通过小贵获得单车、丢失单车、找寻单车的过程,展现了农村人对于城市的向往、敬畏以及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差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