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海霞
一、 影视作品关照男女不平等现实
“女性主义”是一个难以界定且内涵在不断变化中的概念。有的是以争取性别平等、女性话语权为目的,有的是为了强调女性自我感受,还有的则过分强调女性反叛而接近于女权主义。其实女性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认识到了男性与女性权力地位的不平等,因此产生了男女平等的信念。“女性主义”的话题在电影学界、文化界都有颇多涉及。女性主义电影以女性的目光来引导影像,以对女性的关怀来书写文本,建立属于女性自己的影像语言。通过对不同境遇女性生活的刻画描写,表现女性相异的命运和相似的心灵世界——苦闷、压抑、孤独、绝望、内心的挣扎……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切关注和追问,在艺术表达的同时关照社会现实,体现人文关怀,引起人们进一步的思考。
对于这一类影视作品来说,不只是限于反映女性的生活、情感、成长经历,表现她们的喜怒哀乐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以女性的视角出发,真实反映她们的所思所想、困惑与苦闷、抗争与妥协,并且尽可能地反映出不同女性的共性需要,潜移默化地对社会产生影响。而最应涉及的艺术题材,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最敏感也最普遍的问题,包括女性精神和肉体上的自我救赎和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以及“精神对话”。
作为世界上最大电影生产基地之一,印度“宝莱坞”近年来频频关注現实主义题材,成为特效电影横行的电影市场中一股温暖的“清流”。特别是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及其影视作品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走红,为中国观众带来不少心灵触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摔跤吧!爸爸》与《神秘巨星》在院线均表现不俗,前者不仅豆瓣评分9.1分,甚至打破了我国引进非好莱坞电影的票房纪录,票房高达12.99亿人民币。而另一力作《神秘巨星》也累计收获票房7.47亿,以精彩感人的故事收获了好口碑与高票房。
两部电影均突破了印度宝莱坞电影满场歌舞的风格,以主人公的成长时间线为叙事线索,讲述了印度女性为实现个人梦想而一路披荆斩棘,摒弃社会世俗观念,不畏男权家庭纲常而执着奋斗的故事。对女性主义的呼号贯穿两部影片的始终,让人们看到女性内心强大、坚韧的一面。
世界经济论坛《2016世界性别差距报告》中提到,印度的两性地位排名在142个国家中位居中下水平的第87位,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问题非常严重。在印度,女性生存的社会环境恶劣,受重男轻女观念影响,诸多女婴遭受人工流产;受传统男权思想影响,女性受教育权和就业权被剥夺,成为操持家务的家庭妇女;女性通常被认作是包办婚姻中丈夫的私有财产,家暴行为普遍存在;同时,印度也是全球女性受侵害危险排名第四的国家,女性饱受性侵之苦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印度女性的权益却难以受到应有的保护,受宗教、历史、文化、婚嫁习俗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女性地位低下,有关男女平等的法律一直未能落地实施,民主制度面对传统压力也显得苍白无力。
两部电影的主演阿米尔·汗是一位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印度著名演员,在印度社会乃至全球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赞誉。他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之一,并以《印度的良心:一个演员能否改变一个国家?》为题进行了专文报导,以认可他为改善印度社会陋习与公共政策所作出的努力。2013年,阿米尔·汗再次登上《时代》封面,列入的并不是“艺术家”类别,而是定位为“先驱者”。近年来,阿米尔·汗从人文关怀视角出发,致力于通过影视手段来关照社会现实。如《三傻大闹宝莱坞》用幽默的手法无情地指出了印度“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弊端;《我的个神啊》批判了印度政府的腐败,拆穿了各类伪善欺骗的宗教机构;《摔跤吧!爸爸》与《神秘巨星》则为在家庭和社会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女性发声,呼吁男女平等。阿米尔·汗勇担社会重任,揭露社会弊病,利用影视作品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为社会问题的改善做着积极的努力和尝试。
二、 矛盾量变激发女性觉醒质变
《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两部电影,均取材于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的印度女性的成长经历。前者改编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怀揣着为印度拿到世界摔跤金牌梦想的父亲马哈维亚不惧传统观念的压制,勇敢与世俗偏见相抗争,训练两位女儿成为职业摔跤手,并成功问鼎英联邦女子摔跤比赛冠军,打破印度摔跤零金牌历史的经历。后者《神秘巨星》讲述了在家暴坏境中成长起来的具有音乐天赋的印度少女尹希娅,在父权的压制下执着追求音乐梦想,并鼓励母亲勇敢反抗家暴、争取尊严和独立的故事。他用几近残酷的方式,大胆剖开印度的伤口,向世界展示社会的弊病,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深刻的主题。“我们没必要为自己祖国被放在聚光灯下而羞耻,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国家在哪一方面有欠缺。”如此真实的电影表达并不是为了激化矛盾,而是想用电影里的故事去影响别人,推动时代发生变化。
(一)女性自由意识萌芽
与传统世俗的抗争,体现在影片中对女性种种禁锢的摆脱。《摔跤吧!爸爸》涉及到了印度传统服饰和妆容对新时代女性自由的束缚问题,而大胆改变服饰和妆容则会成为受他人指点的“另类”。影片中,传统服饰纱丽束缚了姐妹俩腰部直至脚踝的行动,扎成辫子的沉重长发限制了手脚活动的范围,宗教的素食要求使得运动员体能降低、增重困难。父亲为了让女儿更好地进行摔跤训练,甘愿做旁人眼中的“另类”,命令其摒弃他人偏见,摆脱传统禁锢,剪短发、穿短裤、改食鸡肉。荧屏前物化的一系列改变冲击着人们的精神思想,被社会大众识别和感知,带动着女性自由观念悄然萌芽。
在《神秘巨星》影片中,尹希娅的母亲也是呼唤女性自由、彰显女性主义觉醒的一个关键人物。尹希娅的母亲从小就被剥夺了受教育权,被父母安排走进了包办婚姻,常年受丈夫家暴却只能忍气吞声度日。但她勇敢的一面也为观众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曾不顾重男轻女的家人反对,逃跑生下女婴尹希娅;为女儿购买吉他,帮助她建立起快乐自由的精神世界;支持尹希娅追求音乐梦想,变卖嫁妆为女儿购入笔记本电脑;抵抗丈夫举家移民要求,勇敢签下离婚协议。与种种矛盾的抗争构成了印度女性生活在父权、男权阴影下的成长阵痛,她们的梦想被压制、存在被忽视、自由被束缚。影片通过矛盾的量变积累,引起女性自由意识的萌芽和觉醒的质变,将女性也能够实现个人梦想的平权自由思想植入了观众的认知,无形中与传统印度女性的人生路径形成了极大反差,为印度女性解放天性、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打开了新思路。
(二)男女平等意识萌发
印度家庭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两部影片对呼吁印度社会男女地位与权利的平等做出了勇敢的尝试。传统意义上认为,摔跤是男性的运动,是展现力量和技巧的比赛。《摔跤吧!爸爸》影片中对女运动员的轻视,以及对男女运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的不公平,都是印度社会轻视女性、对女性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缩影。在《神秘巨星》中,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来源和一家之主,拥有绝对权威的地位。父亲对儿子的呵护备至与对女儿的冷漠无视形成强烈反差,都反映了印度社会男权的绝对权威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即使罩袍遮面也要抱起吉他大声歌唱,即使社会不公也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这是尹希娅向不公的命运提出的控诉。
社会是由男女两性构成的,男女平等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议话题,而两性不平等的现象依然频繁发生。影片对现实问题的影射和讽刺直指社会弊病,令人深思。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应当是男性和女性在肉体、精神两方面基础上的平等和自由。男女平等的实现在印度甚至全世界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若想实现真正的平等尚有时日。
(三)女性独立意识觉醒
除了女性自由和男女平等之外,女性意识的觉醒还体现在女性独立方面。女性不是男性或家庭的附属品,而是享有平等权利的独立存在的个体。《摔跤吧!爸爸》影片中存在着两大象征男性权威的人物,一名是吉塔自幼从习的父亲马哈维亚,一名是吉塔入选国家队之后的教练。吉塔运用国家队教练所授技巧打败了顽固坚持原有技巧的父亲,突出了对自我主张的坚持和对父权反抗的独立意识。而国家队教练的战术训练使吉塔在比赛中屡战屡败,在父亲的帮助下才重获胜利重拾信心,又体现了女主对教练权威的对抗和挑战。在该片结尾中,吉塔在父亲不在场的情况下取得最终胜利,展现了吉塔对父权的依赖与崇拜逐渐减小,自我拼搏和独立判断能力逐渐确立与形成。与男性权威的对抗与摆脱彰显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层层觉醒,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线索链,也给观众带去了震撼心灵的观影体验和感悟。
在《摔跤吧!爸爸》中,两个女儿命运的改变是借力父亲的鼓励和帮助完成的,是“被动”的,并且这样的爸爸是“少数”的。当现实中更多女性面对的是尹希娅父亲这样强权霸道、无视女性尊严的父亲,那份敢于独立选择人生、勇于抗争不公命运的“主动”就显得弥足珍贵。从上传蒙面唱歌视频的逐梦尝试,到为母亲咨询离婚手续的办理事宜,再到拒绝包办婚姻、摘下面罩走上领奖台,都传递出了尹希娅独立自主、勇敢无畏、个性聪慧的荧幕形象,使她成为当代独立女性的代表,鼓励更多女性做自己命运的掌舵人。
三、 影视——关照女性的新尝试
影视作品不应只停留在艺术层面,利用自身传播范围广、感染力强的特点努力关照社会现实、引发思考、促进社会进步则是电影人应承担之重任。《神秘巨星》导演曾提到:“该片在印度上映时,许多男性感到受到了冒犯,但这部电影冒犯到了他们才是对的。”如果不能引发观众思考、关照社会现实,那么电影艺术也仅只像放置在玻璃橱窗内的艺术作品一样没有用处。就《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两部影片来说,每一个励志、催泪的追梦故事背后,都包裹着阿米尔·汗一颗时刻关照现实、反思社会问题的赤子之心。
无论如何,影片唤起了人们对印度社会乃至全球男女不平等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探讨,是影视艺术关照社会现实所做出的积极尝试,对印度社会及全球性别平等问题的改善,无疑是具有促进意义的。虽功不可一日而成,还需要政府引导、教育贯彻、舆论支持等多方面形成合力。但在探索男女地位平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上,艺术手段可能会推动这种改变的发生。因此,每一次尝试都是值得鼓励的。
男女权利的偏差,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情况。关于女性地位的社会争论不只是在国外,我国也存在這种情况。虽然中国自解放以来一直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但事实上,男性与生俱来的生理优势以及根深蒂固的男权、父权思想仍然在影响着现代女性的生活,如在招工用人、家庭分工时,仍普遍存在男女有别现象。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影视从业人员也在努力描述女性故事,书写着女性的生存方式、心理特征、主体意识的觉醒,或较细腻地刻画女性对爱和精神自由的渴望与寄托等。但现实是中国当下涉及到女性意识的影片,大多数仍还未能自觉地渗透到如今所应关注的女性话题。当下中国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和叙事策略该如何展开?怎样才能更贴近中国的现实国情?我们期望涉及女性话题的各种艺术创作,都能够更切实际地关注不同类型、年龄、身份、职业的活生生的女性,以及其主体意识和心灵世界。期望艺术作品对女性题材的开掘能更加体现人文关怀,也更期望未来的男性都能够像片中尹希娅的弟弟和男同学那样,更加尊重女性和支持女性。中国当下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应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普通女性,命题应引向更细腻的人性化寻访,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理应深入挖掘生活,充分展示平等的、和谐的、合理的男女两性关系。就此而言,中国电影要想真正刻画女性,就要发挥“匠人精神”,真正走向生活,去了解不同类型的女性的真正处境和需求,了解她们复杂多样的精神世界。跳出“看”与“被看”的框架,在男女平等的参照系中建立中国女性自己的话语权,凸显女性独立品格,彰显女性特有的才华、思想、情感和形象。唯有如此,中国女性题材电影才能自由轻松地进行创作,才能反映现实、关照生活,打动银幕前的观众,甚至为整个社会的进步作出有益尝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