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韦斯·安德森语言隐喻与动画风格评述

时间:2024-05-20

陈艳

《犬之岛》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拟的、未来的日本城市希崎市,市长小林下令把市内所有犬类都驱赶至一座垃圾岛,连市长养子阿塔里的守护犬点点也要流放。年仅12岁的阿塔里孤身前往垃圾岛寻找点点,途中遭遇各种困难,最终营救岛中所有犬类,使它们重回城市。《犬之岛》这部电影有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场景,细细想来却充满隐喻与嘲讽,这便是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既有喜亦有悲,喜是表面的,用无可奈何的苦笑替代传统动画中轻松诙谐的放声大笑,黑色幽默用笑来表现悲惨。[1]悲是内在的,悲惨的情绪反过来借用荒诞戏谑发泄,荒唐夸张的情节和画面引人发笑,像麻醉药一样麻痹了悲惨事实的痛苦,观众在苦笑过后却不得不承受悲惨的事实,黑色幽默所营造的悲喜反差其实是充满隐喻与讽刺的。《犬之岛》中隐喻、嘲讽的黑色幽默体现在语言、配乐、情节设计、拍摄风格、故事结局等方面。

一、 语言——英语即“正义”

电影一开篇便用字幕告诉观众,片中的所有狗吠翻译为英语。纵观整片,当地人说的是日语,如果是人类之间的对话,则由一个官方翻译员的同声口译变成英语说出;若是人类与狗的对话,则不翻译,也没有字幕,这意味着观众的视角应为影片中的犬类。片中正义角色几乎都说着英语:受害者犬类、揭竿起义者翠西等;而很多反面角色的人类都用当地语言——日语交流,对于听不懂日语的观众来说,片中说日语的角色都是对立者。这样的语言设置暗喻了英语代表正义,而地方语言代表了封建、愚昧,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西方制作者的优越感,不过如今英语已不完全代表西方,而是一种世界语言。但两种语言的对比使用让观众明显感受到这是对故事发生地愚昧、落后的一种批判。电影的角色中除了翻译员使用英语以外,还有一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翠西也使用英语,她也是本片的主要角色之一。当政府宣布把所有狗流放至垃圾岛的政策时,大部分的日本普通民众都不敢反对,唯唯诺诺,唯有翠西率先站起来声讨决策者,鼓励研制狗瘟血清的小野洋子振作,发起抗议行动,最终和男主角阿塔里合力成功解救所有的狗。从这个角色设定中,明显可以看到“白人救世主”的影子,一个白人英雄在异国他乡拯救了他国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引起西方观影者的情感共鸣,而该国的民众则成为了他者。《犬之岛》的制作团来自美国、德国,而故事发生在东方国家——日本,充斥着整部电影的日本文化元素并不会让观影者产生代入感,相反地,觀众是以充满优越感的游客身份去窥探神秘的、迷人的东方文化,或者说,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俯视,俯视一个西方人幻想中的东方世界,这个世界完美诠释了西方人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古板、阴沉、极端、愚昧、懦弱,从而反衬西方的优越性。

二、“重度强迫症”韦斯·安德森的拍摄风格

本片是韦斯·安德森继《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之后的第二部定格动画电影。定格动画是逐格地拍摄画面,使画面一帧一帧地连续放映。[3]定格动画一般不适合做成电影长片,皆因其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但是韦斯·安德森不是一般人,这个“重度强迫症”患者坚持做了定格动画电影。定格动画的视觉效果比平面动画、3D动画更为逼真[3],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视觉效果,这样的视觉效果搭配荒诞夸张的剧情形成了一种反差感,更容易使观影者感受到隐喻与赤裸裸的讽刺。

韦斯·安德森的拍摄风格主要体现在:色调、镜头、配乐、致敬与隐喻、细节和趣味性等方面。其电影的隐喻可谓贯穿每一个角落,从镜头、配乐、情节设计、结局、中心思想等都可以反复回味。电影学者詹姆斯·麦道维尔将韦斯·安德森形容为“嘲讽的超然”与“真诚的使用”之间的平衡,认为韦斯·安德森在批判与共情、嘲讽与真诚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4]在韦斯安德森最著名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他把“强迫症”对称、俯拍特写、和谐色彩、画面横向推进和韦氏幽默用到了极致,在《犬之岛》中,导演也沿用了以上手法,几乎每一帧画面的宏观构图都是轴对称;而那些极端对称的构图、直接面向屏幕的镜头、乖僻又不失童真的角色都带着一种间离感,同时蕴含了动人的、共情的真诚和值得玩味的隐喻和嘲讽。比如在做芥末毒寿司与犬类寻找垃圾袋中的食品时都使用了俯拍,精美却复杂的寿司制作过程,让人看得赏心悦目,然而最后一抹剧毒芥末却是陷害研制狗瘟疫苗教授的毒药。犬类们被流放到垃圾岛只能吃长蛆的食物,但导演用耐心客观的俯拍镜头,数着垃圾袋里有多少能吃的食物,让观众隐约看到了悲惨遭遇下苦中作乐的黑色幽默。

三、 配乐——对《七武士》的致敬与隐喻

电影中多次出现黑泽明执导的著名电影《七武士》的配乐Kanbei&Katsushiro,原本用于出发寻找武士的音乐,被直接移植到寻找守护犬点点的情节上。韦斯·安德森除了对黑泽明致敬以外,同时也使用了音乐隐喻。阿塔里在寻犬路上遇到的五只犬Rex(君主)、Boss(老板)、Duke(公爵)、King(国王)和Chief(首领),加上阿塔里和他的守护犬点点,恰好是七个,暗喻着七武士。《七武士》里有一句话,“这也是场败仗……赢的并不是武士,而是农民”,这一场看似为了犬的斗争,而胜利的不是犬,是新的统治阶级,暗喻了犬从头到尾都只是人类的工具,只不过美其名曰“人类的朋友”“守护犬”,而其实质是不同政权的斗争、更替。阿塔里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守护犬点点,却发现他已是一群犬的首领,并即将成为父亲,点点向主人提出解除守护犬关系,证明点点已脱离人类的驯化,开始有独立的“人格”,最后点点帮助阿塔里救出所有犬之后,就隐居神社地下,生儿育女,不再参与战斗。神社前有点点的雕像,雕像是狗笼里的雕像,可见其赞颂的是犬的绝对忠诚,而不是自由。在此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与犬的关系,究竟是“君臣关系”还是“朋友关系”。讽刺的是,许多孩童眼中,狗是他们的好朋友,在一开始,阿塔里和点点的关系也是如此单纯,随着剧情的推进,阿塔里继承市长的职位,并有了新任守护犬Chief,此处人类和犬的关系更倾向于君臣关系,暗喻了犬派与猫派的斗争其实都是人类权力的争夺。

电影中不时穿插出现敲击太鼓的画面,太鼓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古代日本人用太鼓驱赶病魔,亦作迎神之用,日本战国时代为了统帅军队,发明了阵太鼓,以此振奋军心。在本片中,太鼓作为电影配乐,除了代表日本元素,营造威武紧张的气氛以外,亦为电影增加了日本式军国主义色彩。另外,电影配乐大师亚历山大·迪斯普拉斯创作的充满日本风格的《Shinto Shrine 神社》急促而紧张,低沉而庄严,掺入悠长明亮的口哨旋律,使背景音乐充满层次感,让人不禁感到,《犬之岛》并不是适宜儿童观看的纯真美好的动画电影,而是处处充满隐喻与嘲讽的黑暗童话。

四、 阿塔里——纯真和权力的矛盾

阿塔里劫持一架飞机前往垃圾岛,遇到了5只狗,与另外4只狗不同,Chief是一个流浪狗,它自述曾被一个家庭领养,家中小孩无恶意地靠近它,它便上前狠狠地咬了一口,厨房流了满地的血。Chief是一只未被人类驯化的狗,它不服从人类,不屑于成为宠物狗,但它也并不总是充满敌意,在寻找点点的过程中,阿塔里和Chief单独相处的时候,阿塔里用冷酷的语气命令Chief去捡回扔出去的棍子时,阿塔里身后是一扇日本鬼张开大嘴的门,显得十分惊悚。很多观众看到这里可能会感到不适,一个12岁的爱狗少年为什么会对犬发出如此冷冰的命令。在人们的印象中,12岁的孩童本充满童真、内心柔软,然而阿塔里在影片中几乎没有表现过孩童美好的样子,他面无表情,遇事不慌不乱。故事一开始他为了找回爱犬不顾生命安全独闯垃圾岛,说明他的内心还是有一丝成人世界中已被磨灭的纯真。阿塔里角色是矛盾的,他喜欢狗,但狗对于他来说意味着绝对的服从,意味着权力,暗喻了人类对犬类只是冷冰施令者,目的是驯化犬类,“人类的朋友”恐怕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罢了。

电影的序幕讲述了少年武士与无头祖师的故事:一千多年前,犬类还没被人类驯化,他们自由地生活在自己的疆土上,钟爱猫的小林王朝为了扩大势力,对犬类发动了战争,一位年少的武士,出于对被围困犬类的同情,砍下了小林氏族头目的头颅,犬类因此逃过灭族大难,但沦为了被圈养的动物,在人类的奴役和支配下生活。正片的故事不过是少年武士与无头祖师故事的彻头彻尾的重演,同样是发令驱逐犬类,12岁的阿塔里代表着同情犬族的少年武士,被讨伐的小林市长代表着无头祖师。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如此喜闻乐见——小林市长入狱,犬族重返城市,阿塔里当上市长。影片的结局与序幕的少年武士故事首尾呼应,暗示着历史的轮回,表面上是圆满结局,其实谁也不确定这是不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当阿塔里当上市长后,他宣布虐待狗、对狗吼叫的人要受惩罚;狗派当道,驱逐城市的猫,政权更换,但却只是历史的重演,只是受罪的物种不同了。

五、 Chief与点点——驯化与觉醒的对比

《犬之岛》中最主要的两个犬角色:阿塔里千辛万苦寻找的守护犬点点和寻犬路中结识并驯化的Chief。点点和Chief来自同一窝,是两兄弟,然而他们前半生的境遇迥然不同,点点当上了训练有素的守护犬,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而Chief从出生没多久就开始流浪,已习惯独自流浪的生活,自由自在,不受任何人操控。它们的命运却突然因流放令发生了交错,点点失去了主人,在垃圾岛中却因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智商和领导力当上了一群狗的首领,还认识了心仪的狗,成家立室。Chief到垃圾岛过着继续流浪的生活,对于流放令,它应该是全市最不受影响的狗了。但阿塔里的出现,让这个自由不羁的流浪狗重新考虑被人类驯化这个问题。出于对阿塔里遭遇的同情,它也开始接受阿塔里的指令,阿塔里给它洗了澡、吃了宠物狗专属饼干,它正式对阿塔里放下戒备,敞开心扉,成为阿塔里的守护犬。当他们找到点点时,点点交代了自己解除守护犬关系的意愿时,Chief对它的决定十分惊讶,谴责点点辜负了阿塔里一路寻狗的付出,不过阿塔里却毫不动容,并无挽留可惜之意。当阿塔里带着犬类掌握政权之后,点点不再是阿塔里的爱将,被驯化的Chief取代了点点的位置,成为守护犬。虽然犬类解除了生命安全的胁迫,但比起流放垃圾岛自由自在的生活,重返城市的犬反而是不自由的。这就像是一个永远跳不出的怪圈,它将周而复始地循环,生活在城市的犬类永远都是被人类奴役、支配、甚至藐视的。

阿塔里其实是一个统治者,他用强权政治所统治的是被驯化的犬类,而前守护犬点点已不再被驯化,是某种程度上的“觉醒”。点点的结局充满了讽刺,它与前任主人阿塔里立场相对,理念相左,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我意识,无法再次被人类驯化,因而他被软禁在神社地下过着隐居生活,隐藏死因,立雕塑作“为犬派的伟大事业而献身的英雄”的意象。这隐喻了现实社会中,人类中心主义对世界上其他动物的绝对性支配,人类以自我为中心,驯化动物,为我所用,与所有其他物种的关系都是基于人類本身利益而建立的,电影中用犬派和猫派代表不同的势力争夺政权,隐喻了现实中人类用驯化的动物来得到陪伴、获得满足感,却未曾思考过动物应有权利选择是否接受驯化,如电影中的Chief、点点得到转变一样,从被命运选择到自己真正的抉择才是动物应得的尊重。

结语

电影《犬之岛》是一部“给大人看的动画电影”,一如导演韦德·安德森以往的风格,诙谐荒诞的同时,电影中各种元素都充满了对现实的嘲讽与隐喻,本文通过探讨电影中的语言特点、配乐、拍摄手法、人物角色等尝试解读创作者或刻意或不刻意的隐喻,思考犬类与人类的关系,或许当人类不再利用犬类来谋取利益,不强迫驯化犬类时才是对犬最大的尊重,动物才有可能与人类实现相对的平等。

参考文献:

[1]刘冉.美国动画中黑色幽默式的表演类型与特点[J].艺术研究,2018(1):90-91.

[2]吴聪.浅析定格动画的表现形式[J].戏剧之家,2015(3):135-136.

[3]吴垚瑶,吴冠英.新时期定格动画艺术语言的发展[J].装饰,2007(2):26-27.

[4]郭萌.浅析《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隐喻意味[J].今传媒,2017,25(5):109-1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