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电视相亲行为对传统婚恋观及方式的冲击和颠覆——以《非诚勿扰》为例

时间:2024-05-20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是家庭道德观的重要内容,指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1]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2]而什么是传统?有学者指出,传统分为古代传统和近代传统两个阶段,其分水岭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前的古代传统是以孔孟之道为道德规范的,近代传统则充满着变革与创新。人们普遍意义即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应该是古代传统与近代传统的结合,即所谓的“原来”或“过去”,符合朴素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历史性经验。

一、传统婚恋观及其方式扫描

传统婚恋观及其方式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国传统的男女婚恋观,是与森严的封建制度相联系的。“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3]男女的婚姻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批准,才能结为夫妻。从来没有过所谓的自由婚姻,即使男女双方都有心仪已久、青梅竹马的相恋对象,也不能由自己做主。门当户对,指腹为婚,都是传统婚姻的特点,于是就出现很多所谓的娃娃亲、童养媳等现象。即使男女结为夫妻,之间实无爱情可言,传统婚姻恋爱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是为了“养儿防老”。其原因也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的,那时的人们生活在一个被自然统治的时代里,飞禽猛兽,灾害疾病等随时都有可能夺取他们的生命,只有不断的繁殖后代,才能保持氏族的生存安全和生命延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体现了生育后代的意义和价值。在我国传统的婚姻形成过程中,男女双方几乎没有任何可选择配偶的权利,一切都是父母全权操作。在这种婚姻观和狭隘的道德伦理观的统治下,对自由婚姻的挑战和向往,也就只能出现在《桃花扇》、《西厢记》、《梁祝》等这样的戏曲故事里。

二是含蓄细腻的表达方式。在我国传统的婚恋形式中,大多都是父母之命,后由媒人撮合而成,表达的方式是间接的。对于其时男女之间的婚事,父母之命也只能造成一个个没有爱的婚姻家庭,但却关不住男女们躁动的内心,互相恋爱的表达是含蓄而深沉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我国古代男女对思恋的表达往往是借物抒情,含蓄而真挚。

传统的婚恋观就是基于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统治下的、以封建社会社会伦理道德为基础的一种家庭观念,其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推动下,自由婚姻才被众多知识分子推上历史舞台,并且一直在挣扎中成长至今。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出现,却完全是对传统婚恋观及其方式的颠覆。

二、公之于众,欢迎围观

(一)电视相亲类节目将恋爱事件完全公开

现代人的婚恋观及其方式与传统的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出现,更是将传统意义上的婚恋观及其形式完全颠覆。相亲类电视节目将有意婚恋的男女双方纳入了广大观众的视野中,将其结识过程完全暴露在公众眼前,接受公众的参评,并且使尽浑身解数来吸引更多公众围观。在传统意义上的婚恋形式里,男女的结识是男女自身的事情,与其他人没有任何瓜葛干系,完成的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抛开与我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有关的传统婚恋形式,就拿目前大多数人的婚恋观及形式而言,男女双方两情相悦,互表爱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追求过程,最终确定恋爱关系,而整个过程则都是在双方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最多也就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而现在的相亲类电视节目,则将全部的对男女双方的印像和表达都公之于众,并且形成了一种表演。

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来说,其收视率很是可观,也就是说有上亿的观众在盯视着台上男女双方为了恋爱而进行的互相表达和展示。每一期都会有24位姑娘,来对她们所心仪的男生进行选择,成与不成,都在广大观众的注视之下。在这里,没有“父母之命”,更没有“媒妁之言”,自己就是自己的命运主宰,自己也是自己的媒人。来自天南海北,也就更无所谓门当户对,至于看中了对方的人还是财,也就只能在后台得知了,就更谈不上恋爱是为了传宗接代,如果你在《非诚勿扰》的台上说你来相亲的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那你一定会看不到一盏为你而亮的灯,也就是相亲失败了。

(二)拿相亲事件来做电视节目的噱头,吸引更多的围观着

与传统的婚恋表达形式相比而言,《非诚勿扰》中年轻男女们是大胆而直接的。男生为了取得女生的欢喜,尽可能地去表达自己优秀的一面,来取得女生的“亮灯”,在此过程中的一切后果都是未知的,男生的表现是否符合女生的审美标准和口味,都是造成相亲是否成功的因素。恰巧这些未知的事件,充满着极大的吸引力。对于观众来说,今天出现的嘉宾的长相和表现,都是具有吸引力和可看性的,男嘉宾在大众眼前相亲造成的局促感、紧张感和由此而产生的一些局促紧张的动作,都成了观众的看点,也就是相亲类节目的看点。换句话说,相亲类节目拿着男女双方的恋爱过程的一部分在取悦观众,来达到收视率的效果。

婚恋在什么时候也可以拿来赚钱了?

女嘉宾的表达露骨而大胆。与传统婚恋形式里那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非诚勿扰》中女嘉宾的表达更是直截了当。“你喜欢我吗?”、“你愿意带我走吗?”、“你对我的身材满意吗?”等等类似的直接问话,还有相当一些暧昧的言语。这些直接大胆的表达方式对传统的婚恋方式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颠覆,在当今“包二奶”、“养小三”、“养情妇”等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的情况下,似乎这种直接大胆、甚至具有挑逗性的表达也无可厚非,无所谓对错,但是,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而言,其扮演的不光是一种搭桥牵线的“媒婆”角色,而是具有很强的社会引导性,其影响力将对无数青年男女的择偶观产生不可预料的暗示作用。将观众引入狭隘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和盲目地追求新颖刺激,相亲节目和女嘉宾违背职业伦理道德,共同欺骗观众。[4]《非诚勿扰》里有一位女嘉宾,说话很可爱,已经在那个台子上站了好几期了,被众多男嘉宾选为心动女生,她也遇到过很多心仪的男生,就是不跟着走。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类似女嘉宾的相亲意义已经淡化了,更多的是利用女嘉宾的人气在招揽节目本身的收视率,因为女嘉宾的说话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形成一批电视观众。节目点评的女老师也说,你是来挣当心动女生的,还是来相亲的?类似女嘉宾不止一个,其相亲的真实性和实质意义,也被其节目的参与者所揭示。在相亲类电视节目里,相亲本身的意义已经次居二位或者根本不存在,其真实动机是创造收视率,获得经济回报。

三、婚恋中审视对象的角色和位置的转换

(一)传统婚恋过程中的角色位置

我国的传统婚姻嫁娶,男人具有着绝对的权利。从皇帝全国选妃纳妾,到一般平民可娶数妻;男人随时都可以休掉妻子;“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等。男人在家庭婚姻中是独裁者,女人是从属。只有男人挑选女人的权利,没有女人表达喜好的机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的尊严和权利从来都是以男人为中心的,夫贵妻荣的观念,只有男人取得成绩,才是女人的骄傲,女人自身的价值都是在家庭深闺中。而女性所从事的辅助性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则成了男性经济和政治予以忽视的“补充”,从而将女性置于经济和政治上的从属地位。[5]即使现在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女性,也是处于“背后”的位置,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等这些俗语,就是一种女性位置的体现,即使在此所说的伟大,也是对家庭的奉献和对男人的照顾与付出。

(二)男人开始被审视和挑选

在相亲类电视节目的舞台上,男人开始接受女人的挑选与审视。《非诚勿扰》里每期都会有24位女生,每一轮都会有一位男嘉宾上台来接受24位女生的挑选,男嘉宾面对女生,要展示他的个人魅力,还要在大屏幕上将自己的工作住址、经济状况、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一一展示给24位女生(其实也展示给了广大的电视观众),然后再接受女生们的询问和老师的点评,男人一直处于一个被审视的位置。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男女相亲和嫁娶的方式已经相去甚远,森严的男权被彻底颠覆,男人开始接受挑选,能否相亲成功,完全取决于女生的是否同意,是否“亮灯”。女人的选择权将得到最大的发挥和体现,在这里女人是主角,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自己的相恋对象,对男人的生杀大权,尽在手中独揽。

在婚恋观和婚恋方式上,男人的位置和女人的权利在发生着变化,二者的角色位置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在相亲类节目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网络报纸上经常看到某男生为了讨女生欢心或者为达到其他目的,向女生下跪、哭号等屡见不鲜。有很多男生在恋爱期间充当苦力和饭票的角色,到头来却因为缺乏新鲜感而遭到女生的抛弃,这种事件比比皆是。当然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着很深刻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但是相亲类电视节目对恋爱事件的放大化、对传统恋爱观和方式的颠覆以及其产生的引导暗示性,也会对当下青年男女的婚恋观产生影响。

注释

[1]王美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4卷第4期(总第225期

[2]苏红,任永进.大学生婚恋观特点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8(6).

[3]《孟子•滕文公下》

[4]李小东.对当前电视相亲节目的伦理性价值批判.[J].

[5]邓微.论女性传统角色与现代角色的对立统一.[J].湖湘论坛.1991 (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