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看上去很美——《哈姆雷特》、《奥赛罗》中唯美女性形象分析

时间:2024-05-20

引言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创作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一直是人们研究和热议的话题。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面临着封建主义衰落,资本主义兴起的的急剧变化的局面,社会矛盾日益复杂而尖锐。面对动荡、残酷的社会现实,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悲剧的主题是表现人文主义理想同残酷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在剧中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推出了喜剧当中的主角地位,成为悲剧当中的配角,但是变得更无奈,命运更坎坷而凄惨。从这点上来说,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当时时代的产物,是时代赋予了她们新的人文精神,又是时代将这些女性打压了下去。可以说这些形象的描写标志着对社会的批判和现实主义色彩的加强。

一、《哈姆莱特》中的奥菲利娅

奥菲利娅是纯洁女性的代表,说她是天使一点也不为过。奥菲利娅年轻美丽,可爱纯洁,温婉,柔弱。她对父亲百依百顺非常敬重,痴痴地爱着她的王子哈姆雷特,尽管她以为他疯了,仍然“像冰一样坚贞,雪一样纯洁”。但是她没想到可怜的老父亲竟然惨死在自己所爱恋的王子手里,她受不了刺激,疯疯癫癫地跑来跑去,把一束束鲜花撒给宫里的女人们,说是在给她父亲举行葬礼;又时常唱一些爱情和死亡的歌儿,仿佛以前发生的事情全都给忘记了。她喜欢痴痴地坐在一条小河边,那条小河的边上斜斜地长着柳树,叶子倒映在水面上。有一天,她趁人不备又偷偷溜了出来,来到小河旁,用雏菊、荨麻、野花和杂草编结了一只小小的花圈,然后爬上一棵柳树,想把花圈挂到伸向河中的柳条上,可是树枝一下折断了;美丽纯洁的奥菲利娅便带着她编的花圈掉进了水里。开始她还靠柔软的衣衫托着在水里浮了一阵,还断断续续哼唱几句不知是什么的曲儿,仿佛一点儿也没在意自己遭受的灭顶之灾,或者仿佛她本来就是生活在水里的精灵一样。可是没多久,她的衣服就给河水浸泡得沉重了起来,她还没来得及唱完那支婉转的歌儿,就沉入水里,一缕芳魂悠悠地上了天堂。莎士比亚没有刻意对她的心灵世界作深入的描写,但是不管是她疯还是她死,都那么优雅,那么纯洁,那么柔弱,充满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突出了她最光彩动人的一面,但是她死在了泥水里,这个泥水就是权力和复仇,就是权欲。男权社会要求女性从一而终,唯权贵是从;要求女性对爱情不仅是生的诺言,而且是死的践行。女性拥有的地位和宠爱,实在是难以掩饰她们只是政治力量角斗历程中最为空泛的存在,更难遮蔽“宠爱”者给予她们那极度虚伪的地位背后的人最起码的生命权的彻底沦丧。[1]

二、《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

苔丝狄蒙娜堪称是女性完美的代表。奥赛罗说:“我的妻子貌美多姿,爱好交际,口才敏慧,能歌善舞。弹得一手好琴,但对于一个贤淑的她,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美妙的外饰。”其实,不仅如此,她可以为了所爱的人“不顾一切跟命运对抗”。苔丝狄蒙娜是元老的女儿,爱上了奥赛罗,但由于奥赛罗是摩尔人,婚事未被允许。苔丝狄蒙娜义无反顾地追随奥赛罗,与其一起出外战斗。她是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然而她在婚姻生活中却失去了自我,当阴险的伊阿古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关系,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时,奥赛罗信以为真。面对奥赛罗的咒骂,她却忍气吞声。美丽、坚贞而勇敢的苔丝狄蒙娜可以大胆地反抗整个男权世界,却一味地屈从于奥赛罗,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上。“她的整个心灵都被她唯一敬爱的形象所占有,其他一切不复存在。”[2]因为她的反抗精神只是局限于对爱情的追求上,除此之外,她还是要做男性所希望的理想温顺的女性。大卫•本文顿说,“苔丝狄蒙娜最终非常悲哀地陷入了威尼斯世界对女性所期望的那种被动沉默的地位的俗套。”[3]她从一个人文主义战士变成了一个屈从的羔羊。

结语

在男权社会里,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体系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始终处于男性之下第二性的位置。因此,这种社会体制决不允许女性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女性长期处于这种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中,受这种文化熏陶,就会逐渐将其内定为自身的价值取向,逐渐成为在精神上对男性强烈依赖的“弱势群体”,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奥菲利娅葬身于男性政治力量的争斗中,用死践行。苔丝狄蒙娜勇敢挑战了父权体制中对女儿角色的束缚,却又最终成全了父权体制对妻子角色的定位。 “你的丈夫即是你的主人,你的生命,你的监护人,你的头脑,你的君王。一个女人对于她丈夫之忠顺,有如臣民之对于君王。”[4]可见,“莎剧中的女性和现实中的女性一样,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有怎样的能力,也无论有怎样的年龄和外表,都受她们所处的历史时代所赋予的性别角色的限制。”[5]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最终迎合了男权社会的道德标准,再现了当时时代的基本特征。

无论如何,莎士比亚不管是在喜剧还是悲剧中,都塑造了一大批丰富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是英国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的艺术形象。作为一名男性戏剧家,他不可避免地从男性的角度来要求和评价女性。通过了解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女性形象是男性主体意识下的女性;虽然她们有自己的局限,但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状况的真实写照。

【1】宋敏,《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A],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5.

【2】陆谷松.莎士比亚专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3】Philip.C.Kolin,Othello:New Critical Essays.Routlledge New York and London,2002.

【4】Shakespeare,William著,梁实秋译.The Taming ofthe Shrew[A].中英对照莎士比亚全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5】(美)迪克•瑞利等著,刘军平译.开演莎士比亚[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