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思考

时间:2024-05-20

刘进华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伴随现代社会发展而诞生的新兴学科,专业性质和行业要求,决定了该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特别是教学及相关行业对大量仪器设备的使用,极易产生该专业的学习就是对众多仪器设备的掌握和使用。学界大量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亦从学理上印证了该专业的操作性。尤其是2014年国家提出加强职业教育教研并要求一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来,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实践性被提到空前的高度。学以致用无可厚非,应当提倡。但是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理论的教学,从专业的长远发展层面讲,必须同时注重理论课的教学。

一、理论课的重要性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尤其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院校中,专业理论课的处境更是艰难。理论课的课堂基本是教师的独自表演,即使有认真听讲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大部分学生“埋头苦干”,对老师的讲解置若罔闻。这种现象的形成和业界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密不可分,一直以来,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研讨更多的集中在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方面,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主要是拍摄和编辑,认为能抗机器能上剪辑台是专业学习的根本目标。虽然这种做法有利于提升就业率,但显然不是专业、行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的设置,不仅是专业知识学习和普及的必要途径,而且是专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特别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取向、创造能力的培养几乎不可替代,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同样不可小觑。

(一)理论是技能的基础

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课是大批专业创业者、研究者探索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是专业知识的结晶,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可以事半功倍。比如《视听语言》作为专业必修课,通过对影像、声音、剪辑的一般规律的讲解和具体作品分析,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视听方式进行影像叙事和情感表达。很显然,影像和声音的基本叙事功能和表意习惯,是众多行业工作者在具体作品拍摄、制作中的经验总结,对这样课程的有效学习,对摄影、摄像甚至是作品制作和剪辑课程都有莫大的帮助。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把它当成理论课,仅仅从课程结业的层面加以关注。事实证明,理论课表现较好的学生,他们在作品分析和制作方面往往更加出色。因为理论不仅是实践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杰出的艺术家,甚至是思想家、哲学家们的真知灼见,他们在艺术方面的深刻洞见能帮助我们更深更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艺术。

(二)理论是创作的源泉

创作优秀的作品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目标,即使是走上工作岗位,有思想的作品依然是编导工作的第一要务。因此,对于从事艺术的工作者来说,有没有思想非常重要。如果不甘于只做一个匠人,那么必须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理论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作品,而匠人大都只是模仿。这些年不少学生作品在拍摄、后期制作越来越精良,遗憾的是很少能看到有个性的东西。作品基本是千遍一律,感觉不到创作者的情感,触摸不到作品的灵魂,甚至不知道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因为这些大都是模仿之作,很多学生甚至只是为了有个作品而进行拍摄,他们对作品中的元素没有付诸自己的真情实感。四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叙述,学会表达自己,能将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融汇在作品中。显然这个要求太高了,绝大部分学生是没办法完成的。究其原因,或许有技术上的障碍,但更多的显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事实上真正的大家,亦或是在行业有所成就的工作者,他们大都是全面发展的类型,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事业更需如此。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更要严格要求,以期培养优秀人才。

二、强化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途径

对于理论课的轻视在地方院校艺术专业的发展中尤为突出,诚然问题的解决绝非一己之力、几篇论文能够解决的。但作为专业教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就应该担负起自身肩负的责任,尽力使专业和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以下所言,是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值得尝试的一些方法。

(一)激发听课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理论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听课是每个教师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艺术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更要多下功夫。艺术专业的学生和普通专业有较大区别,诸如他们的感性思维更加活跃、生性活泼、善于表达,但文化功底普遍较弱等。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而相对直观的教学方式往往效果更好。比如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案列,或者来自学生的作品,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再配以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理论课其实也可以很有趣。事实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课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因其特殊性,电影、电视,导演、演员,热点焦点问题均可大量引用。这些既是专业理论课无法逾越的范畴,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理论,热爱专业的有效途径。当然,其它课堂技巧同样不能忽略,节奏、气氛、互动,甚至是请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等手段都不可忽略,总之要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二)改革理论课教学考核方式

专业基础课、核心课涉及到理论部分,在课程考核方面往往都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不少地方院校在试卷制作方面要求较多,比如对题型、题量、考试范围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种方式既是对任课教师水平的考验,也在客观上为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理论课的教学不是培养理论家,无需死记硬背。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提升学生学识修养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应该灵活多样,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理论能够为自己所用,比如以作品的形式检验学习效果等。“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1]理论课考后,绝大部分内容学生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如果学生感觉到理论是可以用来指导实践的,势必会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机。

(三)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学以致用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也是促使学生学习理论的重要手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能力最终还得体现在节目制作方面,而理论修养和实践技术要能有机结合才能体现理论学习的意义。因此,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就显得非常重要。实习实训基地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室,而是一个系统的节目制作和播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既可以满足学生崇尚技术的热情,又能解决理论讲授坐而论道的不足,同时增强理论的鲜活性和吸引性。制作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技术作为保障,无论是拍摄还是剪辑没有技术能力寸步难行。而完整的制作、播出流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识素养,例如笔者任教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依托学院实验电视台成立了自己的栏目,定期向广大师生,甚至是社会观众推出自己的作品,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制作电视节目的技术能力,满足技术学习使用的人群,又提升了学生对节目制作进行评判和思考的能力,实现了技术和文化素养的双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要思考栏目的长效发展机制,技术的障碍很快即可逾越,而节目的长期发展显然要看节目的内涵和创新能力。这一点是最能促使学生进行反思的,栏目像镜子一样能反射出学生学识和力量修养的不足。此刻教师加以引导,善于反思的学生较容易就能进入内涵提升的关键时期,从而激发其主动学习文化和理论的热情。

理论教学效果的评定是一个长效而复杂的机制,相信理论课的教师采取措施之后,能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培养成为爱文化、重实践更重理论的优秀人才。

[1]毕业论文网.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EB/OL].(2012-02-02)[2014-09-15]http://biyelunwen.yjbys.com/fanwen/yuyanwenxue/399794.htm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